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空课——咏史怀古诗课件51张PPT.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24842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空课——咏史怀古诗课件51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空课——咏史怀古诗课件51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空课——咏史怀古诗课件51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空课——咏史怀古诗课件51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空课——咏史怀古诗课件51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请找出以下诗歌的共同点:1.越中览古2.石头城3.乌衣巷4.蜀相5.念奴娇赤壁怀古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扬州慢淮左名都8.贾生9.过华清宫绝句10.山坡羊潼关怀古,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越中览古 李白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对比),故国的没落荒凉 ,诗中句句是景,然

2、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和物是人非、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课文回顾】,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三国时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王、谢两高门士族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今昔对比,引起沧海桑田的感慨。(对比、以景衬情,寓情于景),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

3、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 (以景衬情、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借怀想周瑜的英雄伟业,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抑郁沉挫地表达了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衬托铺垫 对比),借古抒怀,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4、,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恢复中原的宏愿及英雄迟暮的感慨。沉郁苍凉,豪壮悲愤。(用典 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寄托了对扬州昔

5、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化用前人诗句),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晚唐皇帝多崇佛媚道。李商隐以文才见知于牛党令狐楚,并为其引入仕途,却娶了李党王茂元之女,陷入牛李党争,从此仕途坎坷,终身漂泊。,表面上刺文帝求仙问道、不能重贤,实则暗讽现实中崇佛媚道,不顾百姓死生,不任贤才的当朝统治者,同时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借古伤己 ),借古伤己,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

6、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借古讽今,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揭露统治者压榨百姓的实质(议论),借古讽今,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吟咏或评论。 怀古诗“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凭吊古迹引起感慨,抒发情怀的诗。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写有“怀古”、“咏怀”等。,【概念诠释】,【思路理解】,思路: 临古地(读古书)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一、怀人伤己,1对比失落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

7、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感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常见主题】,2同病相怜型: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怀才不遇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

8、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壮志难酬,二、怀古伤今,1昔盛今衰型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沧桑变化,盛衰无常,2物是人非型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叹兴亡,怀古伤今,三、理性反思,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王安石 金陵怀古词桂枝香: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

9、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2、独抒机杼,启迪世人: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主题,一、怀人伤己怀才不遇,抒壮志难酬之悲 二、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感忧国伤时之叹 三、理性反思劝诫警告,启迪世人之思,【常见意象】,一、临古地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等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马嵬、柳营、淮水、乌衣巷、朱雀桥、 西塞山等 3、

10、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华清宫等 二、读古书 1、历史人物:贾谊、诸葛亮、廉颇、岳飞、班超等 2、历史事件:六朝旧事、后唐遗事、后庭花等,【常用典故】,请说出下列典故的意义: 1、投笔 2、五柳 3、楼兰 4、化碧 5、后庭花,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

11、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

12、了隐者的代称。,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9、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1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

13、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鉴赏要点】,意境、风格: 雄浑壮阔,含蓄沉郁 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用典,对比 即事议论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高考题举例】,一、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回答问题。 赤 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 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曹瞒:即曹

14、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 对联中的“周郎一炬 ” 与上面诗歌中的 “_”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 一句同说一事。 (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荒矶鸥鸟满烟芜”一句。,咏史怀古诗鉴赏思路,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2、领悟感情,触发共鸣 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赤 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史实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矶

15、鸥鸟满烟芜。感慨,【答案】 (1) 对仗(或:对偶) (2)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写出了眼前赤壁的荒凉景象,融入诗人的伤感叱咤风云和泛舟吟赋的人都已不在,怀人伤己,自己政治上失意,深感孤寂怅惘。,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

16、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已无情地逝去,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句,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三、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诗人什么情感?简要分析。,1、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事日衰,眼前一片荒凉。哀景抒哀情,抒发昔盛今衰的哀叹。,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

17、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主题,一、怀人伤己怀才不遇,抒壮志难酬之悲 二、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感忧国伤时之叹 三、理性反思劝诫警告,

18、启迪世人之思,【常见意象】,一、临古地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等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马嵬、柳营、淮水、乌衣巷、朱雀桥、 西塞山等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华清宫等 二、读古书 1、历史人物:贾谊、诸葛亮、廉颇、岳飞、班超等 2、历史事件:六朝旧事、后唐遗事、后庭花等,【鉴赏要点】,意境、风格:雄浑壮阔,含蓄沉郁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对比即事议论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专项训练补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

19、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想到了苏武见汉使的悲伤感慨,尽写入 “消魂”二字。 颔联追思苏武当年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 颈联想到苏武归

20、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 闻袁宏咏史处)。,4.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

21、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5.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4.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5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自己挂帆远去的情景,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水调歌

22、头 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陵阙:皇帝的陵墓。,7.下列对本词的解释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以“雄跨”二字领起,表现了定王台雄奇壮观,引人注目。 B.“屈指”一句,将当年盛会一笔化为过眼云烟,转折

23、陡峭而有力。 C.“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总结上文,收束了上片的怀古。 D.“书生报国无地”五句,抒写了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 E.词的最后点出一个“愁”字,并不表示消沉、绝望,而是英雄洒泪。7. 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6AC(A“表现了定王台雄奇壮观”错,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位置和广阔的背景;C“总结上文错”,应该是承上启下,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引出下片的伤今。)7.表达了岁月如流、生命短暂的感慨之意。“登临处”三句,写眼前看到的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生发出岁月易逝之叹。(2分)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写出报国无门之恨。(2分) 结尾五句作者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从侧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暗引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