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2,词类活用.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23564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词类活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2,词类活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2,词类活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2,词类活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2,词类活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意動用法,表示“以賓語怎麽樣”,“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主要是人們主觀上的某種想法與事實不需要完全一樣。 可用作意動用法的詞類有形容詞和名詞。,(一)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認爲賓語具有形容詞所描寫的性質狀態特點”。只是人主觀上的認識,實際情況並不一定如此。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齊策)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韓非子說難),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贵五谷”即“认为五谷重要”。 “贱金玉”即“认为金玉不重要”。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礼记礼运) 东海莫不贤知其母。(严延年传)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

2、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孟子告子上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路温舒上汉宣帝书)“羞文学”是说以从事文学为羞耻,“贱仁义之士”即认为仁义之士低贱,“贵治狱之吏”即认为治狱之吏高贵。 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二)名詞意動用法,表示“把賓語看成、當作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人們的主觀想法,事實不一定如此。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戰國策齊策)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3、穀梁傳僖公八年)“夫人之”即“认为之(鲁僖公的妾成凤)是夫人(国君的正妻)”。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原涉传)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君君”即“认为国君是国君”。,名詞用作一般動詞,指除了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以外的其他用法,用作動詞以後可以帶賓語,不需作特殊的理解。 普通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記項羽本紀),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傳成公二年)“肘”本是名词,指人的上臂与下臂交接处可以弯曲的部分,说文:“肘,臂节也。”但在“皆肘之”中,“肘”字前面有副词“皆”作状语,后面有代词“之

4、”作宾语,“肘”临时取得了动词的语法功能,表示“用肘关节捣”的意思。 左右欲刃相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策齊策)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曹人尸诸城上。(城濮之战)“尸诸城上上”等于“尸之于城上”,“尸”后既有宾语,又有补语,“尸”是陈列尸体的意思。 晋师军于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动词,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还可以活用为一般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前出师表)“远小人”就是远离小人。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5、,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穷”本义是“尽也”,可译作“穷尽”、“到达尽头”。,“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可译为“推崇”,“所高”即“所推崇的人”。 (庄子盗跖) 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名詞作狀語,讨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是怎样充当状语的?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可不可以直接充当状语?,注意,现代汉语中,一般名词充当状语,必须靠介词的帮助,即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再作状语。如:我们在教室上课。 只有时间名词和少数一般名词,才能直接充当状语。如:我们明天看电影。 他感情用事。 在古代汉语中,

6、普通名词可以不用介词的帮助,经常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作状语,我们称之为“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詞出現在狀語的位置上,根據所表示的意義可分爲以下四種情況:,1、表示動作行爲的方位和處所。,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經北山經)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國語越語)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戰國策秦策)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漢書高帝紀) 童子隅坐而持烛。(礼记檀弓上) 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西走:向西逃走。 蜀太守以下郊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郊迎:在郊外迎接。,2、表示工具或依據,有“用”或“依照”的意思。 有

7、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黔之驢)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 吾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3、表示對人的態度。,有“像对待一样地”的意思。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彼秦者,棄禮儀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戰國策趙策) 東向坐,西向對,師事之。(史記淮陰後列傳)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史记项羽本纪),4、表示比喻。,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的意义。具有浓厚的修辞意味。 射之,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8、)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有狼當道,人立而啼。(馬中錫中山狼傳) 子產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史記循吏列傳)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注意,时间名词中的“日”“月”“岁”等充当状语时,具有特殊的意义,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日日,月月,岁岁), 或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一天一天地), 或表示追溯过去(往日)。,动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有时候也用来作状语,对作谓语的动词进行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状貌等。 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及物动词。,争割

9、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立待”即“站着等待” “(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柳宗元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往来视之”即“来来回回地观察驴”,但是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了。例如: 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三)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名詞、形容詞活用的條件,1、兩個名詞連用,如果既非並列結構,又非偏正結構,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形成動賓結構,前一個名詞活用 。 遂王天下。(韓非子五

10、蠧) 形成主謂結構,後一個名詞活用。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2、名詞、形容詞放在所字後面,活用為動詞。,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盜跖),3、名詞、形容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願動詞後面,活用為動詞。,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記甘茂列傳)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論語公冶長)可妻:可以娶妻。 問其深,則好游者不能窮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厭其源,塞其瀆,江河可竭。(荀子修身) 自上觀之,至於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莊子盜跖),4、名詞放在副詞後面,活用為動詞。,小信未孚,神弗福

11、也。(左傳莊公十年) 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秦師遂東。(左傳僖公三十二年),5、名詞、形容詞放在“之、我”等代詞前,活用為動詞。,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史記管晏列傳) 是欲臣妾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6、名詞後面有介詞結構作補語,該名詞活用為動詞。,后妃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呂氏春秋上農)蚕于郊:在郊外养蚕。 晉師軍於盧柳。(左傳僖公二十三年),7、名詞用“而”連接,活用為動詞。,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史記項羽本紀),8、形容詞和名詞連接,並不修飾名詞,則該形容詞多活用為動詞。,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賈誼過秦論)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9、如果形容詞和名詞之間有表示領屬的定語,該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君子正其衣冠。(論語堯曰)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第八十章),10、如果同一個名詞連續使用,則其中一個活用為動詞。,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論),简答题,1、举例说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条件。 2、举例说明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3、举例说明名词作状语所表达的几种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