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教案2苏教版(三起).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82284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教案2苏教版(三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教案2苏教版(三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教案2苏教版(三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教案2苏教版(三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教案2苏教版(三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目的: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弹性。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弹性是有一写限度的。4、能够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实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难点:了解弹簧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压簧、橡皮筋、直尺、海绵、硬币、拉簧、铁架台、钩码、弹簧称、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教学过程:(一)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三年级做过的气球实验吗?当时你们有什么发现?让我们来重复做一遍

2、这个实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师:现在老师用手按下去,你们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凹下去了)师:是的,它的形状改变了。当一个物体的形状改变之后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板书) (学生齐读)师:老师给气球一个力之后,气球的形状改变了。老师松开手后,气球又有变化吗?(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师生合作重复做气球实验,边做边引导说。2、学生实验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师:气球有这样的特点,其它的物体有没有这样共同的特点?你们现在看看课桌上都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物体。 (海绵、橡皮筋、压簧、直尺)师:提问,如果用这些物体做实验,会不会有同样的实验结果呢?课件出示要求:A.给它们一定的力

3、,再去掉所用的力,看看有什么发现?B.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我们的实验记录单里。(1)学生做实验。 受力 去力(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物体形状改变恢复到原来形状)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实验记录单物体名称 受到外力 受力后的样子 去掉外力 去掉外力后的样子橡皮筋 拉橡皮筋时(轻) 松橡皮筋后弹簧 压弹簧时 松弹簧后海绵 捏海绵时 松海绵后直尺 用力弯时 松直尺后结论:当物体受到外力时, ;去掉外力时, 。(3)老师演示实验物体的体积改变。 (用注射器演示)问:这是什么?没有针头。讲解:抽针管,里面有什么?(空气)大家都知道,空气在针管里(占有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体积) 。堵住下端,用力推针管

4、,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体积)松开手后,体积会怎样?(板书:物体 用力 形状改变 去力 恢复到原来形状)体积 体积小结: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 (板书:弹性)板书:(4)讲解“弹力”概念教师演示直尺弹橡皮的实验。问学生看到的现象并解释,橡皮为什么会运动,橡皮在什么情况下受到这个力。这个力叫什么?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命名的。小结:这种使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 (板书:弹力)(5)拓展:发现周围的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学生举例)问:老师身上的物体有没有弹性。 (表扬学生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的科学奥秘

5、)3、研究微小形变的显示。(1)教师演示玻璃瓶具有弹性实验。学生猜测。(注意:为了产生热涨冷缩带来的影响,用毛巾包住。)学生注意观察,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玻璃管中的水位上升了,说明玻璃瓶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只不过太微小了,我们看不到。 )(2)学生实验:弹币活动。让学生自己说说其中的道理。师:这就是微小形变,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当我们站在桥面上,一辆载满重物的汽车从你身边驶过,你会感觉到什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师:我们身边的微小形变也有很多,如:当我们下课时,你会感到楼板怎样?这是怎么回事?师:可见这些弹性是很微小的。演示用板子搞打桌子,黑板擦会振动起来。 (让学生感受)引导学生说出

6、:一切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弹性是普遍存在的。5、生活中的应用。提问:你们知道人们利用弹性的一些事情吗?学生讨论汇报。(2)研究物体的弹性限度。做实验: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谈话:同学们,如果把钩码挂在弹簧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小组猜测:(1)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 (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少,弹簧拉伸( )。(2)弹簧的弹性是有一定( )的。注意:首先要知道什么?(弹簧本身的长度)弹簧的长度怎么量,增加的长度。每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会怎样呢?结合刚才老师讲的这些想一想,如何来完成这项实验呢?在实验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小组讨论一下怎样减少测量中的误差。友情提示:1、挂钩码后,

7、轻轻扶助弹簧不抖后再进行测量。2、合理安排分工、合作完成,会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3、测量时千万不能用手抓拿钩码弹簧。4、做完实验时别忘了记数据。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悬挂钩码个数 弹簧长度(厘米)01234 结论: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 ) ,反之,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少,弹簧拉伸( ) 。提问:教师把学生的数据填在表格上,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弹簧增加的力相同,弹簧拉长的长度都相等)提问:我们如果再加上 5 个,弹簧的长度会多长?加 50 个呢?100 个呢?(学生说会拉直了,拉断了。 )这样的结果弹簧还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动手做:让一位同学拉弹簧,观察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

8、限度的。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师:所以说,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增加拉力时弹簧拉长的长度都增加。你们的这个发现早在 300 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就已经发现了,介绍胡克的资料。教育学生也要学习胡克,认真学习,认真发现,将来也能成为科学家,自己的名字也能成为物理名词。正因为弹簧具有这样的弹性,科学家制成了弹簧称,也正因为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在测量物体的重力时要先估计物体的重力。(3)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总结一下吧。(4)拓展应用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寻找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到了物体的弹性。设计制作一件利用物体弹性的物品。(小组长整理实验器材

9、)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物体 用力 形状改变 去力 恢复到原来形状)体积 体积弹性 弹力 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效果分析本单元在知识的呈现上体现“总分总”的特点,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有关“力”的疑问。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交流互动,生成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观课记录学生参与的面上课时间: 5 月 11 日上午第一节 上课教师:杨成军 评课教师:赵立军个别学生参与有:回答提问。学生全体参与有:认真读书,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实验。学生参与面的评述:全体参与面广,基本上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学生参与的质上课时间:5

10、 月 11 日上午第一节 上课教师:杨成军 评课教师:张春艳记录学生的语言:学生实验:弹币活动。让学生自己说说其中的道理。师:这就是微小形变,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当我们站在桥面上,一辆载满重物的汽车从你身边驶过,你会感觉到什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桥面有振动感觉,说明桥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师:我们身边的微小形变也有很多,如:当我们下课时,你会感到楼板怎样?这是怎么回事?生:楼板有振动现象,说明地板发生的微小的形变。师:可见这些弹性是很微小的。演示用板子搞打桌子,黑板擦会振动起来。 (让学生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一切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弹性是普遍存在的。6、生活中的应用。提问:你们知道人们利

11、用弹性的一些事情吗?学生讨论汇报。学生语言质量的评述:学生上课能够跟着老师思路,有效地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足,喜欢老师提出的问题,专心做实验。教师问题设计上课时间: 2014 年 5 月 11 日上午第一节 上课教师:杨成军 评课教师:王璐教师提问语言的记录:1、你们还记得三年级做过的气球实验吗?当时你们有什么发现?让我们来重复做一遍这个实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2、看看课桌上都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物体。3、抽针管,里面有什么?(空气)大家都知道,空气在针管里(占有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体积) 。堵住下端,用力推针管,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体积)松开手后,体积会怎样?

12、4、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 ( );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少,弹簧拉伸( )。弹簧的弹性是( )的。5、橡皮在什么情况下受到这个力。这个力叫什么?教师问题设计评述:1、教师提问具有启发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2、问题的提出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问题设计上课时间: 2014 年 5 月 11 日上午第一节 上课教师:杨成军 评课教师: 张光娟教师评价语言的记录:评价性语言有:“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你也是一个有爱动手的孩子”、“你真会观察”等等。教师评价语言评述:教师评价性语言稍单一些,再丰富和到位点就好了。如果能更明确地给予不足的学生建

13、议或指导就更好了。课后反思: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在知识的呈现上体现“总分总”的特点,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有关“力”的疑问。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交流互动,生成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在教学时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从而建立较为科学的弹性、弹力概念。这样,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自然会使他们理解地更透,印象更深,获得了更好的效果。我在材料的选择上,选用学生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比较喜欢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弹簧,海绵、皮筋。其次,在学生建立概念的基础上又回归生活,要求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课是一门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贯穿始终的,那么在最后的一个研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的关系的实验时,是一个较明显的体现,通过“预测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采集数据验证预测、得出结论”这样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尽人意之处:教学经验不够,在学生实验中弹簧没有完全静止就读数并且没有水平观察,虽然我每个小组都进行纠正,但效果却不太理想。这时我应该立即停止实验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