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二课我们不乱扔中的第一课时。教材第三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本课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为并列关系,主要是增强学生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中心思维,进入不断扩大的公共视野,并愿意主动承担在这些领域生活的责任,遵守有关规则。 “我喜欢哪种情景”以教室、体育馆和公园小河边三个公共场所脏乱和干净两种不同状况,让学生选一选自己更喜欢哪种环境。强烈的视觉反差,会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经验,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让人身心愉悦。“不只是为了干净”这一话题以绘本形式
2、再现“郊游”,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旨在让学生懂得爱护公共场所卫生的意义,并初步学习垃圾分类,初步体会这是一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责任体现,养成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公共场所的卫生要爱护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尚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发展阶段,解决问题的方式、价值判断能力、对道理的领悟主要在活动中形成。因此本课主要以活动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综合性的实践智慧。 【教学目标】1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比较,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2.依据绘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保持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
3、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从而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3.初步了解垃圾分类,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保持公共场所卫生意识。【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保持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及讲文明的表现。2.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自觉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去旅游,说说你们去过什么地方?看到哪些美好的画面了?郭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了,请看: 师:同学们,这么美好的环境是怎样得来的?2师:对呀,我们不乱扔垃圾。师:这是每
4、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规则呀。 活动一:对比图片,情感认同1.请看大屏幕这些场景你喜欢哪一个?开始了,请看。 2.对比图片,初步感受。师:这边是小朋友们喜欢的环境,另一边都是大家不喜欢的环境。请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在整洁的环境里,你的心情怎样?小结:干净、整洁的环境的确让人感觉很愉快。 师:再来看这些地方,什么感觉?师:是啊,又脏又乱的地方我们大家都不喜欢,怎么才能变得干净呢?3.拓展延伸,加深体验。师:同学们,我们新乡市可是国家级文明、卫生、旅游城市呢。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去我们周边的公共场所调查了,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 全班分享。我
5、们一起来分享吧,谁先来?34.小结: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同学。看来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过渡:说得好,做得会更好。 活动二:情境感悟,明理导行 1.情境一:出门游玩带什么?引入:现在就和我们的好朋友王勇一起去游玩吧。说说吧,我们需要带什么呢?预设:生 1:带吃的你想好好吃一顿。 生 2:带喝的多喝水更健康。生 3:带手机拍照这个主意好, 把美好的画面保存下来。 生 4:带垃圾袋咦?大家都是带吃的、喝的、用的,你带垃圾袋为什么?和你一样,王勇也带着垃圾袋哦。这是个讲文明的好习惯呢,老师为你点赞了。师:大家要带的东西可真不少。准备好了吗播放视频。 2.情境二:走还是不走?师:我们的好朋友王勇遇到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预设:生 1:应该帮王勇把地上的垃圾拾起来。 生 2:如果大家都把垃圾丢在地上,这儿就不美了,大家都不会喜欢这里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