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祝阳镇部分村庄简介金井村位于祝阳镇驻地东北部五公里处,明朝建村,原名“龙湾子”,后有人发现河中大石上有一小井,每逢河水漫过,井中有黄金,故更名为“金井”,因处“东金井”西,遂称“西金井”。东临莱芜市,北临下港乡。耕地面积1920 亩,其中多为半丘陵半平原耕地。共 585 户,2195 人,党员 74 名。村两委成员 5 人,其中党支部 3 人,村委会 5 人,交叉任职 3 人。村主导产业以桑蚕茧生产为主,姜蒜、土豆生产为辅,有黄金、铁矿石储量。2012 年村级收入7.4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600 元。2009 年度被评为市“明星村”、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10 年被评为镇新农村建
2、设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 年被评为镇科学发展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赵汶村位于祝阳镇东,与莱芜接壤。耕地面积 1077亩。共 342户,1187人,党员 45名。村两委成员 4人,其中党支部 3人,村委会 3人,交叉任职 2人。村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和桑蚕养殖。2011 年村级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680元。2009年度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0 年度被评为镇新农村先进单位高北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总人口 2540 人,768 户,耕地面积2200 亩。近年来,村两委与复发中记联合,立足大蒜优势,狠抓结构调整,着力搞好
3、管理服务,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科学种植,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施肥管理,统一销售渠道。今年新增大蒜面积 580 亩,总面积达到 1680 亩,预计蒜苔总产量 150 万斤,收入 190 万元,干蒜总产量 420 万斤,收入 630 万元,预计总收入 820 万元,户均收入 10000 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 3228 元,村集体收取管理服务费 4.7 万元。东张村位于祝阳镇驻地东部,据张家林石碑记载:张氏于明初立村,因姓定名“张家庄” ,后来张姓后代迁徙外地,徐姓居多,又因地处本乡东部,更名为“东张庄” 。东与莱芜接壤。耕地面积 934.17 亩。共 235 户,703 人,党员 39名。村两委
4、成员 3 人,其中党支部 3 人,村委会 3 人,交叉任职 3 人。村主导产业以种植生姜、大蒜、蔬菜为主。2011 年村级收入 0.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760 元。2012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5 万元。安乐庄村位于祝阳镇东面五公里处,与莱芜接壤。耕地面积 670 亩。共 170户,610 人,党员 16 名。村两委成员 4 人,其中党支部 3 人,村委会 3 人,交叉任职 2 人。村主导产业以种植生姜大蒜为主,草莓种植为辅。2011 年村级收入 1.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800 元。麻峪村位于祝阳镇北部山区,自然环境优美,辖 13 个自然村,9 个生产小组,350 户,总人口
5、1183 人,党员 35 人,总面积 2900 亩,耕地面积 1290 亩,林果面积 800 亩,农业总产值 830 万元。人均收入 8000 元,2013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10 万元,村集体资产 130 万元,据张氏族谱载,张氏中冉,于清道光年间由北形成峪,故名麻峪村。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于 2012 年 3月 1 日委派区委计生局领导干部来我村实地指导工作,帮扶村两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了解广大村民的生活需要,同时对村集体及村民的经济收入某思路,打基础,定计划,该同志王树俭,男,42 岁,大学文化,了解基层,善于创新,联系电话:13615482744,来我村工作以来了解民情,
6、深入民心,于村两委干部共同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徐家楼村位于祝阳镇驻地北三公里处,西临姚下路,全村 7 个小组,共 260 户,817 人,党员 32 名,总面积 0.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036 亩,工农业总产值2071 余万元,人均纯收入 1.3 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 11 余万元,村集体资产200 余万元。据传,徐姓于明初在此立村并建有三座大楼,故名“徐家楼” ,沿用至今。下太和村位于祝阳镇驻地东北三公里处,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区。耕地面积 589 亩,主要种植生姜、大蒜、土豆、大青皮萝卜和植桑养蚕。共160 户,512 人,党员 18 名。村两委成员 3 人,其中党支部 3 人,村委会
7、3 人,交叉任职 3 人。2011 年村级收入 0.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750 元。2007 年度被评为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8 年度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南张村位于祝阳镇南部,紧临姚下路, 东临瀛汶河。土地面积 1986 亩,其中桑园 120 亩,生姜 50 亩 ,大蒜 500 余亩。全村 560 户,共 1837 人,党员 56 人。村主导产业是种植粮食和蔬菜。2011 年村级收入 4 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50 元。二、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由于村里底子薄,村 级经济收入薄弱,有的承包合同承包费提前收完, 且无其他资源和空间可挖
8、掘,2011 年村级集体从荒滩、荒地承包中收入 40000 余元,再无其他收入。秋林村地处镇政府驻地东北部三公里处,属于半丘陵地带。共 97 户,314 人,党员 25 名。村两委成员 3 人,其中党支部 3 人,村委会 3 人,交叉任职 3 人。村主导产业是生姜、大蒜种植和桑蚕养殖,有姜苗生产加工厂一处。2011 年村级收入 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350 元。2007 年度被评为镇桑蚕茧生产先进单位;2008 年度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保全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3 公里处,明万历年间立村,因村西有一泉,故名“宝泉”,因与“大官庄”相邻,又名“小官庄”,解放后改名为“保全”。耕地面积
9、 580 亩。共 175 户,510 人,党员 24 名。两委成员 3 人,其中党支部3 人,村委会 3 人,交叉任职 3 人。村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和桑蚕、肉鸡养殖。2011 年村级收入 3.2 万元,2012 年村级经营性收入 3.4 万元,预计 2013 年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 5.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400 元。2009年度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0 年度被评为平安村建设先进单位、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扎实开展党群连心系列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李胡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 3.5 公里处,北临口山路。土地面积 700 亩,其中桑园80 亩,蔬菜 20 亩
10、。共 268 户, 754 人,党 员 30 人。两委成员 3 人,其中党支部 3人,村委会 3 人,均交叉任职。村主导产业是粮食和蔬菜种植。2011 年村级收入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350 元。横岭村位于祝阳镇西部,与山口接壤,全村共有 300 户,总人口 948 人,耕地面积 1200 亩,党员 30 人,村两委成员 4 人,实行交叉任职,2011 年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井家洼村位于祝阳镇政府驻地南邻,姚下路以东,耕地面积 999 亩。共302 户,1034 人,党员 37 人。村两委成员 3 人,其中党支部 3 人,村委会 3 人,均交叉兼职。村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和加工冷藏
11、。2011 年村级收入 4.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400 元。自开展“强村固基”工程以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投资 7 万多元,在村东头新修道路 380 米并在路两旁兴修水渠,方便了农民的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为方便村民的出行,我村投资一万多元对全村的生产路进行了整修。新增加了 3 个监控摄像头,增加了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为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积极争取一个小型加工项目,力争使村集体收入增加 1.5 万元。为了更好的让老百姓生活舒适,我村进一步加大对道路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力度。方便群众的出行,增加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南峪村位于祝阳镇驻地西北 7 公里,与山口镇接壤。土地面积 686 亩,其中桑园 40 亩,蔬菜 150 亩。共 168 户, 542 人,党 员 22 人。两委成员 3 人,其中党支部 3 人,村委会 3 人,交叉任职 3 人。村主 导产业 是粮食种植和林果生产。2011 年村级收入 4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6350 元。2011 年被评为镇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