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的传播教学实录与反思 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师:这是老师自制的一个土电话,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生:能。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试一试。 (老师通过土电话小声地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学生哄笑师:你为什么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生:是老师打电话让我这样做的。师:这个同学是怎么听到我说话声音的?生:老师的声音是通这条电话线“传播”到他耳朵中去的。师板书:声音的传播师:现在你们都能听到老师说话吗?生:听到。师: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地方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的声音,那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生:很广。生:很远、范围很大。师:是不是像光一样只能沿直线传播呢?生:不
2、是的,四处都能传播,四面八方。师:你的判断真不错。在我们都能听到说话声这个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道理。要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我们首先必须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个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生:我的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生:我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生:我在房间里怎么也能听到屋外妈妈叫我呢?生:我在游泳池里潜泳时为什么能到爸爸叫我,但声音不大,有嗡嗡声。师:同学们真棒,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声音的传播” 。【设计意图:没有问题,就没有发现,就没有探究的欲望。本课紧紧围绕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听到讲话的声音谈起,从而启发学生
3、提出许多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出本课研究内容】二、指导探究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1、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质传播进行猜想和假设。师: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哪组同学派代表谈谈你们交流的想法?生:我们小组觉得打电话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而且传播的很远,只要有信号都能听到。师:对,那是声音的其他传播形式,那我们现在在打电话吗?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彼此都听到声音呢?生:我们之间存在着空气,声音的传播可能和空气有关。生:我们小组认为在屋外说话,屋内能听到声音,声音的传播和墙壁有关。生:我们小组认为游泳时在水里憋气能听以声音,那声音
4、的传播和水有关。生:我们小组认为在看电影地道战他们在地道里用竹筒传话,那声音的传播和竹筒有关。(把学生猜想结果板书)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验证。(1)观察实验和录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师:如何才能验证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师:老师同意你们的想法,看这是一个简易电铃,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吗?这是什么原因?生: 钟罩里和钟罩外都一样有空气的。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变成真空状态,电铃还能发出声音吗?学生猜测。生:可能听到的,也可能听不到。动手实验,接通电源抽罩中的空气。师:还能听到电铃声?生:能听到的,就是变小了点,但是还是能
5、听到的。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学校没有真空泵抽气机,用的是家用简单的抽气筒,密封性不好,影响实验结果。师:刚才实验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我们一起看一段实验录像。 (播放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师:你观察到什么?生:我慢慢地听不到声音了。生:现在几乎都听不到声音了。师:我们猜想一下,如果用一个非常好的抽气机抽很长时间呢?生:我们将听不到声音。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要靠空气传播。师:这里老师告诉大家有些结论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才能得出。生:哦!师:空气是一种什么状态的物质?生:空气是一种气体。师:也就是说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2)小组设计方案,验证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
6、中传播。师:我们已经验证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的实验。刚才同学提到的声音和墙壁、竹筒还有水有关。那么墙壁、竹筒属于什么物质?生:固体。师:水呢?生:液体。师:请同学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一下,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吗?(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用提供的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和体会?生:我们小组同学,拍打桌面能听到“咚咚”的声音,声音还很大,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师:说的很好,那请同学们现在坐端正,然后用同样的力度拍打桌面,与把耳朵贴在桌面拍打桌的声音做比较,哪个大些呢。生:把耳朵贴在桌面拍打桌面的声音大。师:也就是说,固体传播的声音“能力
7、”比气体传播的声音“能力”要强。生:我们小组同学也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我们做的打土电话的实验。打土电话时,要听的清楚,就要把中间的线拉直。生:我们小组同学是用水桶打一些水,把两块石头放在水中敲击,能听到“铛铛”的敲击声,说明声音通过水传到我们耳朵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师:对,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声物体和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就是通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的耳朵中的。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实验活动不作任何限制,尽力做到“教师充分放手
8、,学生大胆动脑、动手、动口” 、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促使学生不断养成自行探究、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巩固训练,延伸提高。讨论 1:师:这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医生手里拿的是什么,知道吗?(课件出示情景)生:听诊器。师:想一想听诊器有什么作用了?生:用来听我们的心跳。生:听我肚子里的声音。师:那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听诊器去听呢?生:听诊器是固体,我们自己都听不到心跳,但医生可以。固体传播的声音“能力”比气体传播的声音“能力”要强。师:对,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时,固体传声效果要好,原因是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像土电话、贝多芬牙齿咬着木棒感知音乐、古时候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远方的马蹄声等等。讨论 2
9、:播放科幻片星球大战中在太空中作战片段。师:想一想,如果真在太空中作战,我们能听到爆炸声吗?生: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听到。讨论 3:播放花样游泳运动员能跟着优美的音乐在水中完成整齐的舞蹈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片段。师,请大家课后思考,她们是怎样听到音乐的?为什么?【设计意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知识的应用和延伸。主要针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出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我是按照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拓展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
10、设的能力,从而构建起学生对声音的传播的认知,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了一定感性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学生都能听到老师讲话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许多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当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猜想,产生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把研究的自主权教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自行设计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是培养学生发挥集体智慧确保实验有序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中,通过实验和录像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能传播声音。让学生知道实验的不完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去思考,学会分析不完美的原因。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知识的应用和延伸。主要针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出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时设计的三个讨论紧密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之处:1、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活动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热闹越好,活动中最好能有一定思维上的训练。2、课堂的评价激励语少,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而点评还是比较单一,不够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语言要规范、简练、严谨。今后在这方面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