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复习之课外古文周周练(二)王翱秉公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思考与练习: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取 案 上 器 击 伤 夫 人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迁我京职 ( ) 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 ) 婿竟不调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_公夫人每迎女,婿为何固不遣?_面对女婿的要求,王翱满足了他没有?由此可以
2、看出王翱是个怎么样的人?_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不要说亲人之间互相帮忙办事,即使是亲戚朋友之间,办个事,图个方便,无可厚非。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人情社会的?_公 仪 休 嗜 鱼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1、解释下列词语:其弟谏曰:谏_ ( 2)夫唯嗜鱼:唯 _(3)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即_ (4)此
3、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_3、公孙为什么将“ 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_擒 贼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s)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于是窥周出。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周畜一犬,见之,狂吠。妇闻声而出。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一贼为犬所啮,痛甚。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思考与练习: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二豪贼相谓曰( ) 伺周之市( ) 但留其妇时( )(4 )于是窥周出( ) (5)跪而谢
4、( ) (6)即缚二豪贼至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 _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_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思考与练习: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竟年如是( ) 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4 )乃为人之本 ( ) (5)母卒三年( )
5、 (6)且为之伐木建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以斗升相济。 _然儿不解,心有憾。_3、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他 “悟”出了什么道理?_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 ,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原谷:人名。舆:手推的小车。思考与练习: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欲捐之( ) 谷年十有五( ) 是负义也( )(4 )父不从( ) (5)汝何以收此凶具( ) (6)是以收
6、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_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_3、 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_4、你是如何看待这本文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调。桌子。最终。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待你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怎么可吝啬的呢?想要岳父把他调往京城。没有。王翱是个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人。人情社会里办事不能违背原则,不能违背法律,要蹲守社会公德、法律秩序。译文: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
7、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待你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怎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报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的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翻译:公仪休(人名)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一个鲁国的人送鱼给他他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喜欢吃鱼却不收,为什么呢?”回答说:“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收鱼的话就会当不成丞相,就不能自己买鱼吃;不收就不会被免去丞相,可以长久自己买鱼吃。 ”这就是明白是否有鱼吃决定于自己啊。以渔为生,日出
8、没风波。 译:靠打鱼为生计,白天在风浪里劳作。一贼为犬所啮。 译:个小偷被狗咬住。说“伺 ”。 “伺”常作等候解释。上文“伺周之市”中的“伺”,即指等候,句意为等候姓周的去市场。成语有“伺机报复” 、 “伺机而动”,其中“伺”均指等候。 “窥伺”即偷偷地等候。又读 c,解释为“ 守候 ”、 “服侍”。第 1 个之为“的”的意思,第 2 个之,代词,指代它,犬。第 3 个之,代词,指代她,妇人。第 4 个之,代词,指代他,贼。但:所以。窥:偷偷地。刃:刀。色:脸上的样子。谢:求饶。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
9、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字词解释1、者也:判断句,是。2、昼:白天。3、耕:耕种。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5、如:像。6、是:代词,这样。7、贫:贫穷。8、辄:往往。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11、偶:偶尔。12、以:把 13、遗:赠送。14
10、、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16、称:称赞。17、然:然而。18、诫:告诫。19、与:为。20、为:做。21、善:好事。22、本:根本;准则。23、卒:死。24、殆:几乎。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尽:没有。26、给:给予。27、伐:砍。28、方:才。29、第:房屋、府第 30、善举:做好事。31、疾:勤奋的;努力地 32、憾:怨恨;抱怨。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 ,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35、育:生养36、竟:整,从头到尾。句子理解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11、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文言知识释“辄”“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 、 “往往” 、 “常常” 、 “总是” 。上文“辄以斗升相济” ,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 ,意为动不动就受到批评。道理刘氏善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刘家儿子“方悟” ,他“悟”出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 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 原谷说,等将来你们来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