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诗词的阅读基础题一、再读墨竹图题诗 ,完成后面的练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1)这首诗的作者是 ,字 , 朝人,他是 之一。这首诗是他在 的情况下写的。和“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是 和 。(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几个字的意思。萧萧: 总: (3)理解下面两句诗的意思。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4)这首诗以“ ”为依托,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作者 ,以 为己任的胸襟,以及“ ”的气概。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
2、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 ,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 ,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三、阅读理解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3、园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出 墙来。 (1)解释词语:值:_ 屐齿: 小扣:_(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 、 “红杏” 、 “出墙来”的意思?_四、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割:分割。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
4、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会当:一定要。1.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_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_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说说上阕词的意思。_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B.两三点雨/山前C.旧时/茅店/社林边D.路转溪桥/忽见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D.
5、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来源:学#科#网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解释词语。水光潋滟:_方:_山色空蒙:_相宜:_2.这首诗中作者把西湖比作,描绘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之为“_”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3.与“淡妆”相照应的诗句是“_” ,与“浓抹”相照应的诗句是“_”。4.苏轼人称“_” ,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你知道他的诗词作品有_、_、_ 你最喜欢的一首是_ ,内容是_七、阅读理解。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_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 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C.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D.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八、课内阅读望庐
7、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的作品,这是一首诗(填诗体名称)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4.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B.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C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5.
8、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九、快乐阅读,我能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_(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诗。(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关于毛泽东:_ 关于长征: _十、读古诗,再做习题。泊船瓜洲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文学家_,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_之情。(3)写出
9、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泊:_ 间:_ 绿:_ 还:_(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 “只隔”呢?( )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_十一、课内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这首诗中“之”的意思是_, “故人”的意思是_, “唯”的意思是_。(2)作者在_(月份)送别_这个老朋友。(3)在这首诗中,_两句叙事,_两句写景,表达了_之情。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10、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解释下列词语。故人:_下:_尽:_惟:_(2)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地点是_。(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_十三、阅读理解。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看拼音,写词语。bi r hun h( ) ( )o shn d hi( ) ( )2.比一比,再组词。人( ) 尽( ) 衣( ) 欢( )入( ) 近( ) 依( ) 欲(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4.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1)白日依山尽依靠 同意 按照 ( )(2)黄河入海流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进来或出去 收入 ( )(3)欲穷千里目需要 将要 想要 ( )5.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十四、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