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美设计史试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15240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美设计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美设计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美设计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美设计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美设计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一年级设计史复习提纲1最早提出接近于“设计”概念的是谁?文艺复兴末期,意大利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师瓦萨里(Giorgio Vasari)最早使用“Disegno”这个词,特指与艺术家不同的一类艺人 工艺美术师。该词后来逐渐演变成“Designer”,即“设计师” 。2 “工艺美术” 、 “设计” 、 “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工艺美术”作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载体,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 “设计”与“艺术”来源于“工艺美术”:随着原始民主社会的瓦解,权贵阶层为了区别于市井而将“工艺美术”中的精神层面逐步抽纯,形成了“艺术”分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后

2、,为适应工业化社会体系, “工艺美术”由原来的“技术”与“美学”的“天然结合”转变成两者的“逻辑结合” ,工艺美术师从工业化生产和销售体系中分离出来,转变成为设计师,由此出现“设计”行业。 “工艺美术”与“设计”有相通之处,但是两者的社会基础不同。3 “设计”的两个基本要素制约或影响设计的元素很多,但是基本要素只有两个:“美学”与“技术” 。设计中的“技术”与“美学”既对立冲突又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矛盾对立体。 “技术”因素限制(或扩展) “美学”思想的表现空间,影响(甚至改变) “美学”范式;而“美学”提供“技术”人本化的最佳途径和最直接方式。4 “设计”的相关要素设计属于一门交叉学科(边

3、缘学科) 。设计要同时符合审美和功能两方面的人类需求,不可或缺。作为设计师,不仅要具备美学知识和创新能力,还要具备工程技术与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设计要考虑的相关要素有:科学技术、商业、文化艺术、政治军事等。5设计的两个基本规律是什么?A 设计自身两个要素之间的矛盾对立(内在的) 。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暗含着“技术”与“美学”的矛盾与对立,这种对立也可以理解为以技术、功能、理性的、现实的、大众化的、机械化的等等“物质因素”与美学、审美、感性的、理想的、贵族化的、手工式的等等“精神因素”之间的对立。两要素在设计中常常交替上升,占据主导地位,可分两方面看:纵向看(以历史为线) ,当人类

4、物质生活提高、技术发展相对持平时,精神因素占优势;当人类物质生活下降、技术革新迭起时,物质因素占优势。横向看(设计主体、设计对象、设计领域) ,具有文化艺术型知识背景的设计师,设计服务于贵族阶层,设计高档次、标志性产品,精神因素占优势;具有科学技术型知识背景的设计师,设计服务于大众阶层,设计大众化消费产品,物质因素占优势。B 设计与社会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对立(外在的) 。科学技术是设计发展的推动力;商业是设计的催化剂;文化艺术是设计发展的智力源泉,政治军事是设计发展的晴雨表。6设计史的学科定位是什么?学设计史的意义是什么?2设计学科包括“设计阐释学” (概念、要素、基本规律等) 、 “设计现象学

5、” (史学、分类学等) 、 “设计实现论” (设计美学、设计方法论、设计管理学、设计市场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教育学、设计批评等) 。设计史属于设计学科中的“设计现象学” 。学习设计史的意义:A 理解设计专业的需要;B 设计实践的需要;C 设计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D 设计批评的需要。7设计批评狭义上的设计批评是指针对设计实体所发表的言论及其出版物;而广义上的设计批评,既可以是针对设计实体发表的言论及其出版物,又可以是客户(或消费者)对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展览(或设计杂志)对设计作品的选择,以及政府有关设计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等等。造成设计批评参照标准多元化的原因是:A 角度和目的不同(企业主、商

6、家、政府、消费者各有自己的角度和目的) ,B 所处历史时期不同(不同历史时期的批评带有历史烙印) 。多元化的设计批评体系是成功建立设计文化体系必不可少的要素。8传统工艺美术可分为哪两类?其特点是什么?传统工艺美术可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特点有:严密的行会制度;手工艺的劳作方式;等级分明的纯艺术与应用艺术。9西方近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风格有哪些?西方近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风格有:巴罗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折衷主义风格(集仿主义)等。10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思想的著作有哪些?战国时期的考工记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1

7、1西方历史上较早明确提出功能主义思想的建筑著作是哪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的建筑十书 。12工业革命对社会及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或者:工业革命对现代设计形成的影响)A 工业革命过程中机械与动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劳作方式,创造了新型的工业化社会结构。B 工业革命促使工业产业进一步细化分工,传统工艺美术中“技术”与“美学”的“天然结合”被打破,为传统工艺美术师逐渐从生产劳作环节分离出来创造了条件。C 工业革命加快了商业流通环节的频率,扩展了流通覆盖的面积,从而催化商业文化的形成,并使得产品视觉推广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激发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出现与繁荣。D 工业革命加快了中产阶级的形

8、成与壮大,实现了西方社会经济上的民主,为未来的设计消费培育了广阔的市场。13工业革命时期建筑行业的变革有哪些?A 大量新型建筑材料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钢筋混凝土、生铁、玻璃等;B 围绕着工业化社会的新特征,出现了大量迎合新功能要求的建筑:图书馆、百货商店、市场、博览会展览馆等。14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31851 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综合性世界博览会,成为设计发展史的开端。博览会建筑由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由于采用生铁和玻璃相结合的框架结构,酷似水晶体,因而又被称作“水晶宫博览会” 。此次博览会展出的展品引起了西方社会对传统工艺美术和艺术的新时代反思:A 、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 ”,

9、引发了西方社会在此之后长达 60 多年艰难的美学探索;B 、英政府成立了维多利亚暨阿尔伯特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最早收藏研究设计作品的专业博物馆。15巴黎高级时装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人查里斯弗雷德里克沃斯首次举办夏冬时装发布会,首次启用真人做模特儿,首个将自己的服装设计裁减样板出售给海外的女装设计师,成为巴黎高级女装设计界的创始人物,被誉为“时装设计之父” 。16平面印刷设计与历史上的各种饰线体(serif)相比,非饰线体(sans-serif)更易传播、视觉冲击力更强,因而为现代平面设计所广泛应用。17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导火索是 1851 年伦敦举

10、办的首届综合性世界博览会(或“水晶宫”博览会) ,揭开了现代设计美学探索的序幕。代表人物有:约翰 拉斯金(John Ruskin)和威廉 莫里斯(William Morris) 。其核心思想是:A 否认“大艺术” (纯艺术)和 “小艺术” (应用艺术)之间的区别;B 主张艺术家主动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努力提高工艺美术师的社会地位,使工匠和艺术家平起平坐;C 设计为大众服务,提高大众生活素质。其风格特点是:崇尚哥特式复兴风格,平面设计和染织品设计中大量运用前拉菲尔画派风格和自然植物造型风格等。历史局限性:由于抗拒机械化大生产和工业化社会结构的变革,因而尽管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工艺美术师们主观上希望

11、为大众做设计,但事实上其设计改革理想并未完全实现。18美国芝加哥学派由于 1871 年芝加哥城市大火灾烧毁了几乎三分之二的房屋,建筑需求激增,而当时建筑技术中又出现了钢架结构,加上芝加哥市昂贵的地价,大量的高层建筑应运而生。由此孕育了一批强调功能,注重内部结构的建筑师,形成了所谓的“芝加哥学派” 。其中的中坚人物沙利文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主义运动的金科玉律。其鼎盛期是 1883-1893 年,期间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建筑:如:1879 年芝加哥创始人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设计的拉埃特大厦(first leiter bui

12、lding) (砖墙与铁架混合结构,共七层)等。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Wright)则以传统建筑材料和低矮的、与自然辉映的建筑特点著称,因而也被称作“田园住宅” ,这也是“有机主义设计”思想的较早体现。20欧洲新艺术运动“新艺术”一词来源于 1900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萨穆尔宾的一个同名展位:“Le 4Art Noveau”。该运动最早兴起于法国,欧洲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各国家或地区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如:法国和比利时称为“新艺术” 、德国称为“青年风格” 、奥地利称为“维也纳分离派” 、英格兰称为“美学运动” 、苏格兰称作“格拉斯哥学派” 、意大利称作“李伯特风格”

13、等。其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如: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以曲线造型和装饰繁复特点为主,而德国、奥地利、苏格兰等则以直线造型、简洁装饰特点为主。相同点在于,该运动都多少受东方 (主要是日本) 艺术风格的影响,大量运用“线”作为造型的基本语言, 强调平面化的装饰效果,并力求与欧洲传统工艺美术风格相区别。该运动在法国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以巴黎为中心的巴黎学派和以南茜为核心的南茜学派。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瑞纳拉立克、赫克特吉马德、阿方斯穆夏等,南茜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艾米尔盖勒、路易斯梅杰理等。比利时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维克特霍塔设计的萨伏依旅馆(Solvay) 、亨利凡德威尔德等。与“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

14、”相似,该运动的工艺美术师们依然逃避工业化生产模式以及民主化思想,因此依旧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在探索过程中积累并形成了许多新的风格式样,但是依然未能形成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以功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以抽象几何造型为基本造型手法的“设计美学”思想。21英格兰的美学运动该运动大致是从 1870 年到 1900 年,受到由李伯特公司(Liberty & Co.)引进的日本木刻和中东瓷器风格的影响,发展出一种复杂的“盎克鲁- 东方风格” ,成为当时中产阶级的一种时尚“生活风格” 。代表人物有:布鲁斯陶伯特、奥斯卡威尔德、爱德华威廉戈德文、克里斯托弗尔德莱瑟、奥布里比亚兹莱等。22西班牙新艺术运动

15、时期的安东尼高迪信奉“自然界没有一条线是直的”设计理念,他设计的带有荒野建筑装饰特色的作品乃是新艺术运动风格动态弧线最典型的代表。代表作品有:马拉公寓、古尔宫(Guell Palace)建筑、圣家族大教堂等。23格拉斯哥学派苏格兰“新艺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织,活跃于 1891-1900 年间,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关系密切,并形成了著名的“格拉斯哥风格” ,这种风格是苏格兰古典复兴主义与凯尔特(Celtic)风格的混合体。其核心人物有:查尔斯R 麦金托什(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另外还包括:他的姐姐马格丽特麦当劳麦金托什(Macdonald Margaret) 、妹妹

16、弗兰西斯麦当劳麦克耐尔(Frances Macdonald Macnair)和妹夫赫伯特麦克耐尔(Herbert Macnair) 。该学派作品的主要特点是:造型上以理性的直线和几何形为主,色彩多用黑和白。其代表作品有:麦金托什为格拉斯哥市设计的“茶室”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校舍等。24维也纳分离学派“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称谓。新艺术运动时期,奥地利也存在着保守势力与革新派的斗争,分离派运动便是其中最具体的体现。作为学院派艺术中心的维也纳学院观念相当保守,这里的主流思想认为:“应用美术”次于“纯艺术” ,所以竭力排斥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的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而维也纳学院的一些年轻建筑师则竭力反对

17、这种观念,他们挣脱维也纳学院的束缚,试图弥合建筑、纯艺术和装饰艺术间的差距。1897 年, “维也5纳分离派” (Vienna Secession)正式成立,其中的早期成员包括一些艺术家和建筑师,如: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 、科洛曼莫泽(Koloman Moser)和约瑟夫玛利亚奥布里奇(Joseph Maria Olbrich)等。该运动的核心人物是: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25德国青年风格运动“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的称谓。1896 年,德国艺术评论家朱利梅耶格拉佛(Julius Meier-Grafe)在柏林创办了一个名为青年的装饰杂志, “青年风格”由此

18、而得名,德国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美学改革运动。该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奥托艾克曼(Otto Eckmann) 、赫尔曼奥布里斯特( Hermann Obrist) 、奥古斯特恩德尔(August Endell)等。26荷兰风格派是荷兰一些画家、设计师和建筑师在 1918 年到 1928 年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团,发起人是杜斯博格,对早期包豪斯设计教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核心刊物是风格 ,由杜斯博格主编。其代表人物有:杜斯博格(Theo Van Doesburg)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里特维特等。主要特点:A 把形体简化成最基本的单体; B 用这些单体进行组合,并在组合后的

19、新结构中保持单体相对的独立性;C 结构多以横竖直线构成,造型简洁,并善于利用非对称性表达节奏;D 强调功能。代表作品有:1924 年,里特维特在乌特列支市设计的施罗德住宅。27俄国构成学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由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也是俄国现代设计主要推动力。代表人物有:瓦西里康定斯基(V. Kandinsky) 、马列维奇(Malevich)和李西斯基(Lissitzky)等,其代表作品有:1920 年,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塔” 。28意大利未来主义运动1909 年 2 月 20 日,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批评家托马索马利涅蒂(Filippo Tommaso Mar

20、inetti,1876-1944 )在法国 费加罗 (Le Figaro)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与纲领”(the Foundation and Manifesto of Futurism) ,宣言中宣称:“我们将因世界增添了一种新的美丽景观而自豪,那就是:速度美。 ”从此拉开了意大利“未来主义” (Futurism)运动的序幕。未来主义是一战前后欧洲众多先锋派运动之一,也是意大利自统一以来的首次文艺思想变革。虽然未来主义运动既没有为意大利设计带来某种特定的风格形式,也没有在美学与工业生产的不和谐问题上提出更有益的改革方案,但是,未来主义运动的确张扬了对待工业文明的一种积极态度,未来主义者们以

21、极高昂的热情表达他们对机器、速度和活力的赞美,这不仅相对于“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工艺美术师们,甚至相对于德国工业同盟、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学派来说,都更进了一步。因为,从反对机械化生产到认可这种生产方式,再到对工业文明热情洋溢的赞颂,未来主义无疑完成了观念上的第二次级数式飞跃。其代表人物有:托马索马利涅蒂、安东尼奥圣埃利亚(Antonio SantElia)等。29AEG 公司与彼德 贝伦斯( Peter Behrens)彼德贝伦斯是德国设计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人物。1907 年,他成为当时德国最大的电6器公司 AEG 的设计总监。贝伦斯不仅为该企业做了大量工业产品和配件设计,还

22、做了许多企业印刷物等有关视觉形象塑造方面的工作,从而,使公司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重要认识,即将企业形象识别(CORPORATE IDENTITY)作为商业竞争的一种手段,成为较早探索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成功范例。此标识系统体现了与 AEG 公司产品一样清晰的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特征,整个二十世纪都不曾改变。不仅如此,贝伦斯还是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一带宗师,他曾经担任过杜塞多夫美术学院的院长,在他的工作室里培养了许多大师级人物,如:瓦尔特格罗皮乌斯、阿道夫迈耶和米斯凡德罗、勒科布西耶等。30德国工业同盟1896 年,德国外交官赫曼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

23、)被受命前往英国调查“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和英国的住房政策。1902 年穆特修斯回国,发表英国住房一书,阐明自己对英国设计发展状况的认识,提出德国设计未来发展的设想。1907 年由穆特修斯、建筑师兼设计师彼德贝伦斯和比利时工艺美术大师亨利凡德威尔德等人共同创立了德国工业同盟。其目标是通过强调“民族良心”提高德国的设计水平,提高德国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其宗旨如下:A 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艺应该结合;B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提高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合作水平;C 协会应主要走非官方的道路,成为设计界的行业组织;D 在德国设计界宣传功能主义,承认现代工业;E 反对任何形式的

24、装饰;F 主张标准化配件和批量化生产,以此为设计的基本要求。1914 年,该组织在设计领域引发了一场大辩论,一方是以穆特修斯为代表的,承认工业化生产模式的设计发展学说,另一方是以工业同盟元老亨利凡德威尔德为首的坚持在设计中强调艺术表现的理论。争论的结果是穆特修斯取得了较大的优势,凡德威尔德离开了工业同盟。德国工业同盟为现代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影响了包豪斯设计学院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31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于 1919 年 4 月 1 日的包豪斯学院,是一个集设计研究、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于一体的现代设计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设计教育系统,成为现代设计概念形成的标志。包豪斯学院

25、由维玛应用艺术学院和美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1919 年1925 年的魏玛时代和 19251933 年的德绍时代。三任院长分别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米斯凡德罗。其核心教员有: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里昂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 、约翰内斯依顿(Johannes Itten)、拉斯洛莫霍里-纳吉(Lszl Moholy-Nagy)等。包豪斯学院的魏玛时代,学校处在初创时期,经费问题、教师问题、教学方向问题、课程建设问题等等都处在矛盾状态。德绍时期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渐渐理清了发展方向,培养了许多大师级的设计人物,如:马塞尔布鲁尔(Marcel Breue

26、r) 、约瑟夫阿尔贝斯(Josef Albers) 、赫伯特拜尔 (Herbert Bayer)等。1933 年 4 月 11 日,包豪斯被纳粹强行关闭,大部分教员和学生辗转去了美国,为美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和世界设计行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7包豪斯学院设计教育体系的特点,以及它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形成的贡献在于:A 强调美学要与技术相结合,设计师要了解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为大众服务;B 提倡新技术、新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C 强调运用最简洁的几何形态(也就是机器美学思想)为工业化大生产服务,强调理性主义设计原则;D 在设计基础教学方面,确立了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教学模式;E 以工作坊制教学模式

27、为基础的高年级设计教学,强调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32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是美学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师们对新型工业化社会结构的反思。其代表人物有:瓦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 、密斯范德罗(Mies van der Rohe) 、勒科布西耶(Le Corbusier)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等。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反对多余装饰,倡导理性精神;造型方式上强调抽象几何造型,机械美学思想。1936 年,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撰写现代主义运动的先锋一书,

28、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研究的经典著作,也开启了现代设计史的研究。1948 年,捷裔美国设计理论家西格弗里德吉尔蒂恩(Sigfried Giedion)发表了机械化决定一切:匿名设计的历史 ,从人文方式的设计史研究,更多地转向了对有关技术发展的思考。33法国装饰艺术运动1925 年,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与工业博览” (Paris Exposition Des Arts Decoratifs Et Industriels) ,通常就将该时期的风格叫做装饰艺术(art deco) ,由此引发的风格运动称之为“装饰艺术运动” 。巴黎“装饰艺术与工业博览”由于展出的作品过分奢华,价格又相当昂贵,远远超出

29、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而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在风格与造型方式上,该运动受到现代艺术流派和异族文化的强有力影响,如:现代艺术运动中的立体派和野兽派,埃及艺术、黑非洲艺术、南美洲的墨西哥艺术、北美洲的印第安艺术等等,对原始艺术的考古新发现在当时上流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与生产技术的结合上,装饰艺术运动在大众消费品层面已经不再拒绝机械化、标准化批量生产,新型材料也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就这一点上来说,它与“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 、 “新艺术运动”不同,因而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的一部分,代表了法国艺术化倾向的设计思想。34商业文化下的美国设计职业设计师美国顾问制设计师的大量出现,促使设计行业迅

30、速繁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y) ,他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富裕的家庭。一战结束后来到美国,其设计范围无所不包,如:标志、室内设计、家电产品、汽车,甚至美国的宇航器内舱设计。设计宗旨明确定位于为商业服务,其名言“我喜欢销售额上升的曲线”成为美国商业化设计思想的经典注脚。他被 生活 杂志列为美国“100 件大事”的第 87 件和“100 个伟人”之一。代表作有:壳牌石油公司标志设计,可口可乐的标志和包装设计,为西门子公司设计“冰点”电冰箱, “灰狗”长途汽车设计等等。美国著名的汽车设计师诺曼贝尔盖茨(Norman Bel Geddes) ,曾为 Graham Pa

31、ige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工作过。1927 年成立了第一个工业设计事务所。1932 年,他发表了8地平线一书,使“流线型”设计风格流行于世。代表作:1932 年的电动车室内设计规划。亨利德赖弗斯(Henry Dreyfuss)为诺曼贝尔 格迪斯做过学徒工。1929 年,创办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在着手做产品设计时,他总是坚持产品设计必须依据“从内到外”的原则(即同时关注产品的内部运作和外部造型) 。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将话筒和听筒合二为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1961 年发表的人体度量 ,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流线型风格随着空气动力学的发展,特别是风洞实验的成果大量应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造型设

32、计上,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了空气阻力;但是,后来这种流线造型方式又被广泛应运用于家电产品以及塑料制品中,形成了一种象征流行与时尚的设计风格。典范有:罗维设计的家电产品,1936 年赫勒尔(Orlo Heller)设计的订书机等。35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又被称作“北欧设计” ,指北欧的五个国: 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 在设计上主要指前四国。由于民族血缘上与德国人相同,又受到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影响,功能主义思想和理性设计原则在这里依然受到重视;同时,该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多属海洋岛屿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再者,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相对欧洲其他国家较晚,地域性传统风格被强有

33、力地保存下来。因此,形成了北欧所谓“有机功能主义”的设计特点,即:既重视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强调与自然结合,又不失功能方面的考量。36有机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设计思想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举办的“有机家具”设计竞赛和展览,两个毕业于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的年轻设计师埃罗萨里宁(Eero Saarinen)和查尔斯 伊姆斯(Charles Eames)的家具设计获奖,有机主义设计思想开始为世人重视。赫曼 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与诺尔公司(Knoll )的家具产品也为推广流线型风格和有机主义设计思想做

34、出了重要贡献。“有机主义设计”曾得益于塑料(Plastics)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八十年代计算机控制木制品切削成型技术的发展,以及模制铬(Chromium )材料的应用。九十年代,有机主义设计结合并发展了仿生主义,再次出现。特别是在汽车设计领域。37设计的价值从商业的角度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分析设计的价值,即“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质上讲,设计的这两种价值最终都体现为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相对而言,设计的“商业价值”能够更直接更快捷地体现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却往往由于商业个体的短视,而表现为局部和短期利益;而设计的“社会价值”则更广泛更长远地体现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

35、但是也不免由于探讨问题方式过于抽象和空泛,而丧失对现实的敏锐把握和实际影响力。设计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不同的设计批评体系,健康的设计行业应同时容纳两种价值取向,不可偏废。38后现代主义设计流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设计思潮,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风格运动,所谓9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思想各异,例如:解构主义、波普设计、激进主义设计等等,但是其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反对整齐划一的“国际主义风格” (也就是极端化了的现代主义、功能主义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将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改成“少就是烦” (Less

36、is Bore) 。其思想形成的根源在于:A 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复苏,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B 大量殖民地的独立,鼓舞了自由主义精神,极左思潮在世界各地泛滥;C 四五十年代英美出现的 “婴儿潮” ,在六十年代形成强有力的青年流行文化,力求与父辈文化抗衡;D 被世界设计师奉为圭臬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渐渐僵硬化,功能主义、理性精神的极端化理解招致了新历史环境下人类的反感和反思。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促使设计思想多元化的形成;再一次引起社会和设计界对人性的关注。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实质:虽然这一时期设计有更多艺术化、风格化的倾向,但是,这并没有背离设计的基本原则理性原则,它恰

37、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状况和社会需求,是理性原则的另类表现。39波普设计波普设计(Pop design)来自英文单词“Popular”的缩写,最早出现在五十年代的英国。波普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传媒(包括电影、电视和高发行量的光面纸杂志在内)的产物。六十年代,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以及自由社团(Independent Group)的其他成员开始创作具有波普思想的艺术作品,波普设计的代表作有:1964 年,彼德默多克( Peter Murdoch)设计的可降解纸制椅;1967 年彼德布雷克(Peter Blake)和简 豪沃斯(Jan Howarth)为甲克虫乐

38、队唱片专集设计的封面;以及艺术家理查德 哈米尔东(Richard Hamilton)运用照相蒙太奇技术制作的拼贴等。设计评论家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也从理论上阐述和宣扬波普设计思想。六十年代末的波普设计,还与一种强有力的新艺术(Art Nouveau) 、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复兴潮流相结合。这种艺术风格化的设计可以被看作是许多西方国家经济发迹的产物,既乐观又有市场。随着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的出现,波普设计走向衰亡。40解构主义六十年代晚期出现“解构” 概念,在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那儿得到了发展。最早属于文学批评上的一个哲学术语,用来

39、描述一种看上去有大量交融手法的文章的解读方法,这类文章没有一个确切而统一的意思,因此不能确定其所说问题的含义,亦或不能表达其含义。七十年末,这种思想渐渐影响到建筑领域和产品设计领域,并且逐渐成为一种风格,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把解构主义和另一些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哲学活动联系在一起。 “解构” 可以被看作是种对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心理分析,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中的传统特征和功能化处理被彻底摧毁。其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 、彼德 艾森曼(Peter Eisenman) 、扎哈哈迪德( Z

40、aha Hadid)和本 凯利(Ben Kelly)等。代表作品有:富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41高技术派主要被用于建筑领域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包括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和理查德 罗杰斯(Richard Rogers )在内的一些小型建筑师组织的作品。这类设计师受到布克明斯特 福勒(Buckminster Fuller)和意大利激进主义设计(Radical 10Design)思想的影响,喜欢在设计中运用所谓“高技术性”材料或工艺,如:石棉瓦、纤维玻璃绝缘材料、钢桁梁悬挂结构和塑料窗等。产品设计中,利用这些材料的例子也屡见不鲜,除此之外还有一

41、些预制构件材料,如:常用于产品配件和室内设计的线网、塑料管、电镀钢和防滑塑料等。有时,甚至在拼凑主义(Adhocism)之类手法也会被加以利用。其代表作有:诺曼福斯特与诺伦佐皮亚诺合作设计的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建筑、香港银行办公大厦建筑等。与高技派不同, “转义高技派”以反讽的方式运用高科技符号。代表作有:库别斯设计的夹有大理石的桌子,阿拉斯设计的“混凝土”音响组合。42高情感派八十年代早期,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为了对抗高技派(HIGH-TECH) ,而创造出的概念。它是一种倾向于将色彩、造型、图案、纹样和材料综合利用,以制造出某种视觉丰富、意味深长作品的设计类型

42、。这就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中经常使用非常规的材料,如:粗糙的、未经加工的金属、塑料、橡胶、薄木和水泥等,而放弃使用传统的木材、玻璃和钢材等。43绿色设计和可持续性设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出现于国际社会的一个设计理念。六十年代末,维克托帕帕内克(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曾阐述过类似思想。其宗旨在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工业污染。其思想来源于设计师对人类破坏(或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关注,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泄漏事件和阿拉斯加(Alaska )石油短缺,以及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全球变暖等。实现“绿色设计”的关键在于:减少资源消耗,充分考虑环

43、境污染因素,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再利用等。该概念与“可持续性设计”相仿,体现出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已渐渐成为当今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44再设计又被称作“适应性再设计” (Adaptive Reuse) ,源于四、五十年代罗维为某些公司产品或标识系统作的设计改进,以及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亚里山德罗门迪尼的设计思想。后发展为产品材料的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环保概念。在建筑界,用来指那些将历史遗留建筑改造成新型建筑形式的建筑思想,例如:将教堂改成酒店、将废弃的工厂改成住宅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获得普利茨奖的 Jacques Herzog 和 Pierre de Meuron 在伦敦设计的塔特博物馆(Tate Museum)现代艺术馆,这是一个将废弃的发电站改成一个博物馆的成功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