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英语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电子学 分 4 学 时 36 开课部门 电子信息工程系执笔人 审核人 编写日期2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通信、供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使学生增加英语专业术语词汇量的积累,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英语专业资料的能力而开设的课程。3 课程设计思路(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 。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
2、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三个层次进行。4 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电子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提高英语的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要求。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后,能够阅读专业方面的英语文章和杂志,能够使用英语作为其工作语言。(2) 能力目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符合认知和学习的规律,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便利,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 素质目标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
3、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5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 单元(情景或 项目)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学时安排掌握半导体器件、电源、微芯片、数字技术基本单词、词组和缩略语;2掌握阅读并翻译半导体器件、电源、微芯片、数字技术的科技文献;21 电子专业英语基本知识掌握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介词短语、分词作后置定语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及翻译方法。能听懂与专业岗位有关的日常要求和指令1.二极管和晶体管;2.电源基础;3.集成电路;4数字技术基础。4掌握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基本单词、词组和缩略语; 2掌握
4、阅读并翻译有关数据采集及处理的科技文献; 22数据采集及处理掌握动名词短语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及翻译方法。能结合职业场景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表达1.数据采集系统 ;2.动名词短语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及翻译方法。 4掌握微控制器的基本单词、词组和缩略语; 2掌握阅读并翻译有关微控制器的科技文献; 43 微控制器及应 用掌握科技英语中直译和意译及意译的常用翻译方法。能借助词典等工具,读懂与专业岗位有关的简单资料,从中获取主要信息1.微控制器;2.直译和意译及意译的常用翻译方法。4掌握电子测量仪器及仪表的基本单词、词组和缩略语; 2掌握阅读并翻译有关电子测量仪器及仪表的科技文献; 44 电子测量仪器 及仪表
5、掌握以 it 作形式主语的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及翻译方法。能参照范例写出所熟悉题材的短文1.示波器;2.以 it 作形式主语的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及翻译方法。 46 教学条件(1) 课程教学团队序号 姓 名 职 称 从 事 专 业 领 域1 讲 师 电子、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2 讲 师 电子、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3 讲 师 电子、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2)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完成,在课外主要采用口语交流方式进行强化练习。(3)教材及参考书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主编 冉利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气工程类高级科技英语主编 王建平等(4) 其他课程资源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6、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超星数字图书馆7 实施建议(1) 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了“四位一体”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综合考核)模式设计;它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数控英语教学改革理念。它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型课程体系、实用技术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职业能力评价为构建基础,贯穿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十分注重“语言+技能”专业特点。 “四位一体”模式的创新点在于: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立体组合教学策略与资源,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学与考、主体与主导、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种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教
7、学全过程。该模式结构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电子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有别于基础英语。因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2)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纳了下列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了课堂讨论,使学生对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通过课堂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 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
8、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高。启发、提问式教学法:本课程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较普遍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而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的方式则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进而又促进了教学。教学相长,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要求在带有
9、多媒体功能的教室上课。(3) 考核与评价1、考试考核由于本课程应用性较强,考核方式可分为多种,总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试、实验成绩等)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平时成绩30左右,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左右。 期末考试: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常用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主观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否对给定的可见文章进行较准确地理解翻译。试题要有一定难度,要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题型设置主要有:词汇、整句翻译、段落翻译。 难度结构分配:较易题目占 40%,中等题目占40%,综合题目占 20%。 平时:主要包括单元测试、期中考试,以及考核学生
10、的平时学习情况及学习态度,按照平时学生上课实验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给出一个综合分数。 2、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评价方法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应简单易行,既要避免因使用过于烦琐的程序而干扰日常教学,又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定量评价的形式有标准化测验、开放性测验和口头测验等。定性评价可以采取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表现性评价等方法,采用评语或成长记录等形式,使用激励性语言全面、客观地描述学生的状况。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模块的目标要求,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的比例份额可适当调整,口语测试应着重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分强调语音、语调。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测试应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要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助于学生思维表达的主观题,以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将引导学生重视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英语,使课外英语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课外英语评价的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如采访、编排小节目,制作小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