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达州市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 年 3 月2014 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 ,积极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47.83 亿元,增长 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81.66 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712.96 亿元,增长 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53.2
2、1 亿元,增长 1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0.9:52.9:26.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8.4%、59.7%和 31.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7、5.0 和 2.7个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807.66 亿元,增长9.6%,占 GDP 的 59.9%,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83.44 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增加值530.09 亿元,增长 10.5%;第三产业增加值 194.13 亿元,2增长 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2.1%,其中:食品类上涨 1.7%;居住类上涨 4.2%;医疗保健
3、和个人用品类上涨 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 4%。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 4.6%;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下降1.8%。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 688.13 万人,常住人口 553.05万人,城镇化率 39.4%。全年出生人口 70259 人,人口出生率 10.27;死亡人口 44255 人,死亡率 6.47;自然增长率 3.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37717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373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低于上年末的4.09%。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55 万公顷,增长 0.61%。其中,小麦 6.55 万公顷,下降 2.37%;水稻 17.45 万公顷,
4、下降0.87%;玉米 10.09 万公顷,增长 0.52%;薯类 15.42 万公顷,增长 1.48%;油料种植面积 12.8 万公顷,增长 1.2%;蔬菜种植面积 9.15 万公顷,增长 1.7%。 全年粮食产量 282.25 万吨,比上年增加 0.56 万吨,增长 0.2%;油料产量 31.95 万吨,增长 2.9%。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 50.11 万吨,增长 2.2%。其中猪、3牛、羊肉产量分别达 35.14 万吨、4 万吨和 1.61 万吨,分别增长 2%、5.1%和 3.1%。牛奶产量 1.92 万吨,增长 8%。全年水产品产量达 8.9 万吨,增长 4.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5、全部工业增加值 624.15 亿元,增长 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344.7 亿元,增长 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95.80 亿元,增长7.3%;实现利税 141.62 亿元,增长 20.2%;资产负债率 54%,下降 16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 4.25 次/年,提高 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 9.15%,降 0.03 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 17.58%,升 1.14 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88.81 亿元,增长 14%。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 274.1 亿元,增长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17
6、6.2 亿元,增长 17.3%。全年建成投产项目 2238 个,项目建成投产率 65.7%,新增固定资产 881.71 亿元。年内上亿元投资项目 171 个,其中:中石油川东北高含硫项目完成投资 11.22 亿元,川投燃气发电项目完成投资 10.89 亿元,南大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 8.1 亿元,颜锋铝业铝型材一体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 4.37 亿元。 4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560.46 亿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 0.9 个百分点。按经营地统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380.7 亿元,增长 14.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179.77 亿元,增长 12.5%。
7、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销售收入完成 57.88 亿元,增长 13.1%;商品销售收入完成502.59 亿元,增长 13.6%。 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 2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0.4%;日用品类增长 5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 20.2%;家具类增长46.5%;汽车类增长 23.6 %;中西药品类增长 69%。全年进出口总额 32523 万美元,增长 3.5%。其中,进口额 5084 万美元;出口额 27439 万美元;净出口(出口减进口)22355 万美元。外商实际直接投资 6000 万美元,增
8、长 25.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4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 1951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70 公里,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 115.95 亿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 24.14 亿人公里。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 27.15 亿元,增长 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47.68 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350.77 万户,其中:3G 移动电话用5户 93.48 万户,4G 用户 17.7 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48.87 万户,网络电视用户 21.07 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 1351.3 万人次,增长 9%。旅游总收入 90.42 亿元,增长 21%。 七、财政、金
9、融和保险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72.41 亿元,增长 19.2%,占GDP 的比重由上年的 4.84%提高到 5.37%;财政支出 287.82亿元,增长 12.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1752.37 亿元,增长 10.3%。其中个人存款 1304.62 亿元,增长 14.4%;单位存款 414.31 亿元,增长 1.5%。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801.71 亿元,增长 22.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169.82亿元,下降 0.7%;中长期贷款余额 612.08 亿元,增长28%。 2014 年,全市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 44.49 亿元,增长 16.3%。其中:人身险
10、保费收入 32.64 亿元,增长18.9%;财产险保费收入 11.85 亿元,增长 14.6%。赔款及给付合计 15.46 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及给付合计 9.06亿元;财产险(已决)赔款 6.4 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 2023 所。其中,小学1603 所;普通中等学校 382 所;普通高等学校 2 所;中等6职业教育学校 36 所。全市共有专任教师 47818 人。其中,小学 23044 人;普通中学 20048 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28 人;普通高等学校 1198 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 21.44万人,在校生 84.4 万人,毕业生 22.66
11、 万人;小学招生6.76 万人,在校生 42.09 万人,毕业生 7.18 万人;普通中学招生 10.6 万人,在校生 31.74 万人,毕业生 10.86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 3.36 万人,在校生 7.9 万人,毕业生 4.02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7182 人,在校生 22150人,毕业生 6002 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4593 人。幼儿园 728 所,在园儿童 19.4 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19 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1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52 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1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1 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 5
12、 家。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9 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 28 项,登记技术交易合同金额 1750 万元。全市组建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 26 个。全年共申请专利 898 件,专利授权 560件,其中企业申请专利 323 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 61 件。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站)319 个;博物馆 3 个;陈列馆 2 个;剧场、影剧院数 13 个;公共图书馆 8 个,藏7书量 82.79 万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96.29%和 95.37%,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 31.58%。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4397 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 38
13、2 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 ,妇幼保健院(所、站)8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 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 17294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 6266 人,注册护师、护士 6994 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25 万张。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2和 8.39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 11 个,建设全民健身路径 424条,当年新建全民健生路径 80 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9 个。体育彩票销售实现 1.42 亿元,增长 10.1%。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939 元,增长 10.7%,其中:工资性收入 12896 元,增长 1
14、3%;经营性收入 3989元,增长 20.2%;转移性收入 4983 元,增长 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4463 元,增长 6.1%。其中,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 51.8%;衣着类支出增长 12.2%;食品类支出增长4.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 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45.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8945 元,增长 11.8%。其中:转移性收入 642 元,增长 43.8%;工资性收入 3874 元,增长813.9%;家庭经营性收入 4253 元,增长 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785 元,增长 14.8%。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增长 9.7%;衣着类消费支出增长 86
15、.6%;居住类消费支出下降 8.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增长 5.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48.7%。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 254.34 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 69.73 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07.57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5.93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20.02 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3.24 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 521.39 万人。 全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 240 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 29522 张。社区服务设施 515 个。年末共有 13.27 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02 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
16、生活保障。 十一、基本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 2014 年末,全市共有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各类法人单位 19367 个,产业活动单位 22501 个。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 8569 个,事业法人单位 4222 个,机关法人单位(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936 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164 个,其余法人单位 4476 个。 2014 年末,全市一、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吸纳从业人员 62.5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 1.239万人;第二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 30.38 万人;第三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 30.88 万人。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17.05 万人,占从业人员的 27.3%
17、。 十二、环保、节能降耗 2014 年末全市森林面积 70.1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51%。当年造林面积 1400 公顷。全市 20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类水质断面比例占 80%,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良好,达标率比上年提高 11.6 个百分点。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 19.5 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1.3%,比上年提高 9 个百分点。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下降3.38%、3.72%、5.02%、5.22%,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1.8%。 2014 年,全市万元 GDP 能耗为 1.116 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6.8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2.811 吨标准煤,下降11.19%。监测的重点行业中:万元建筑业增加值能耗 0.437吨标煤,下降 3.74%;万元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能耗 2.758 吨标煤,下降 2.2%;万元商业增加值能耗 0.848 吨标煤,下降 2.3%;公共机构人均能耗 0.389 吨标煤,下降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