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德州历史名人(完整版定稿63人).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93658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6.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历史名人(完整版定稿63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德州历史名人(完整版定稿63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德州历史名人(完整版定稿63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德州历史名人(完整版定稿63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德州历史名人(完整版定稿63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德州历史名人初步确认名单(共 63 人)一、 先秦时期(4 人)大禹名垂千古的治水英雄禹,姓姒,名文命,蜀地羌人,史称大禹,为夏后氏首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立国始祖。尧帝时期,中原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尧帝命禹治水 。禹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改“堵”为“疏”导河川入海,疏通九河入海。治水期间,禹身先士卒,不畏艰险,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 经过十三年治理,终于消除了中原水患。将中国划定为九州。据尚书 、史记记载,大禹治水足迹遍及九州,治水重地在古兖州以北的禹城,禹疏九河,其五在德,分别为马颊、鬲津、徒骇、漯水、胡苏、钩盘。唐代改祝阿为禹城,即“以县西有禹息城而名” 。而禹息城则为禹以息

2、壤填洪水筑城而作,为治水的总指挥部。至今禹城仍保留具丘山遗址,相传是大禹为观察水势而筑。有诗赞曰:“巍巍具丘向天头,禹皇雄风震九州。千秋神功今犹在,不尽江河万古流 。 ”2晏婴足智多谋的战国名相晏婴(前 578前 500 年) ,字仲,谥平。春秋后期齐国国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山东高密人。齐河曾为其封地,故名晏城。晏婴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 50 余年,谦恭下士、心胸坦荡,待人接物虚怀若谷,随和大度,能“见义而为 ”, “退思补过”;博闻强记,机智诙谐,善于辞令,对君主之失,敢谏且善谏,具有高度的政治智慧。极力推崇“廉政” , “仁政”。深受国君器重和人民爱戴。 他

3、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始终不置家产,从不接受礼物,生活简朴,粗茶淡饭。孔子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子使楚”、 “二桃杀三士 ”等历史故事至今流传。为纪念晏婴,后人在晏城建有晏婴祠、晏公庙,岁时祭奉。有诗赞曰:“辅政三朝五十经,国重民仰德言功。问君哪得智如许?为有正气胆边生。 ”3赵胜声名远播的战国公子赵胜(约前 308前 251 年) ,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先后三次任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的国相,受封于东武(今德州武城县) ,号“平原君” ,与信陵君、孟尝君、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大公子。赵胜机智聪敏,善谋大势,善纳良言。任国相时,爱士

4、如命,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在赵国处于危难之际,他总是不计得失,挺身纾难,尽展雄才大略与担当精神,多次使赵国免于覆天之灾,成为闻名遐迩的辅国俊杰, “笑姬从戮” 、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等历史典故广为流传。其墓建于河北邯郸。汉代司马迁评价赵胜:“ 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则称其“ 翩翩公子,天下奇器。 ”有诗赞曰: “翩翩浊世佳公子,勇纾国难贵器奇。三落三起从容定,礼贤下士第一笈。”4廉颇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前 327前 241 年),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今德州陵城区人。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英勇善战,勇谋兼备,能攻善守。一生征战

5、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未尝败绩,上党之战、邯郸之战、破燕败魏等均成为经典战例,为赵国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 “抑强秦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他为人襟怀坦白,知错即改。虽几遭弃用,但每当国有召唤,都能义无反顾,慨然报国。赵惠文王时率赵军大败齐军,威震诸侯,拜为上卿后,居功自傲,与上大夫蔺相如争官位,后被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行为感动,亲自负荆前去请罪,二人遂成刎颈之交,这段同保赵国,“将相和” 的故事一直传为佳话。司马迁评价道:“廉颇一人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 ”公元前 241 年,因客居异乡,忧念祖国而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有诗赞曰:“沙场百战厥功成,负荆知惧世动容。

6、和洽家国第一要,容人容事真贤能。5”二、秦汉时期(6 人)董仲舒汉代大儒董仲舒(前 179前 104 年),西汉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经学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孔子,下启朱子的儒学大师,广川(今德州)人,董仲舒深研儒家宗法思想,兼蓄道、墨、法、阴阳、五行等百家学说,以天道至尊与天人合一、儒学独尊与大一统、君权至上与三纲五常、阳尊阴卑与仁德教化等思想观念为基本框架构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儒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儒学的改造传承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立太学,设庠序,积极传授儒家思想,并通过天人三策向汉武帝直陈思想理论,多数被纳,从根本上奠定了儒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

7、仁、义、礼、智、信” 的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特别是他“大一统”的政治理念逐渐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认6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有诗赞曰:“博学广纳品自斐,承孔启朱顶难追。三策固本蕴国气,一统天下扬君威。 ”东方朔滑稽之雄东方朔(前 154前 93 年) ,字曼倩,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汉武帝时期官至太中大夫。东方朔幼年丧失父母,家境窘迫,但聪慧机敏,刻苦好学,二十几岁时就精通诗 书 易及孙子、吴起兵法等,并善剑术、富文采,能言善辩。他虽出身卑微,但不怨天尤人,积极进取,以滑稽不羁,诙谐机智的方式接近并取悦皇帝,以不畏权势,不避艰

8、险而又保持个人节操的积极态度,抓住各种机会,诿谏帝王当政之失,力陈个人忧国恤民的政治见解和情怀,充满了大智大勇的政治冒险精神,表现出一种敢于担当、卓尔不群的奇异人格魅力,被誉为“智圣” 、 “滑稽之雄”,其事迹千百年来广为传颂。东方朔一生多有著作,所著词赋成就辉煌,7其赋文笔峭峻、纵横恣肆、气势恢宏、寓志深隽、独出一格,许多汉唐大家如杨雄、班固、张衡、韩愈等深受其文风濡染。其中以以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对后世影响最大。有诗赞曰:“东方神灵附君身,喜笑怒骂皆从真。不惧皇威惧民怨,浑然大气满乾坤。 ”迟昭平汉末著名的女农民起义领袖迟昭平,生卒年月无考,西汉末年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城南)人,王莽政权时期

9、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西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王莽改制又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加之旱蝗连年,疫病蔓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对王莽政权的残暴统治。地皇二年(21 年) ,迟昭平利用博彩汇聚千人在河阻中(今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官衙、杀豪绅、掠贵族、分粮与贫穷百姓,扶危济弱,杀富救贫,一时声威大振。地皇三年(22 年)夏,迟昭平率部与富平(今滨州阳信)农民起义军徐异卿部汇合,斩杀平原城守,转战于平原、富平、厌次、乐陵、盐山、无棣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万之众,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在各地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王莽8统治集团终于在地皇四年(23 年)彻底崩溃。迟昭平的英名由此载入中国农

10、民战争的史册。有诗赞曰:“苛政乱朝孕风雷,汇众十万讨民贼。除暴安良豪侠业,巾帼不甘让须眉。 ”刘备鼎立三国的蜀汉明君刘 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 191 年,代理平原县令(今德州市平原县),后领平原国相。刘备是汉朝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他寡言少语,喜怒不行于色,待人谦恭,喜欢结交豪爽之士,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刘备任平原相时,对外积极抵御贼寇,对内则乐善好施,即使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同坐同食,相传平原城北桃园村即

11、是他与关羽、张飞“三结义”之地。刘备入蜀后,实行团结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民望9甚高。 特别是在爱才用才方面,比孙权、曹操更高一筹。毛泽东同志对刘备善于团结人的能力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刘备性格中有一种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非常可贵,艰危之际,能忍辱负重,从不忘图谋大业,有高祖刘邦之风,表面像貌弱书生,实则是一个打不败、拖不跨的硬骨头。公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有诗赞曰:“胸藏大业立君心, 三顾茅庐礼贤恩。仁义四海归才俊,鼎立西蜀百世尊。 ”赵苞舍孝报国的千古忠烈赵苞(?177) ,字威豪,东汉甘陵

12、东武城(今德州武城县)人。赵苞自幼勇武好义、孝顺父母,为人刚直耿介,从不依附权贵,在乡里享有盛誉。他的从兄赵忠为灵帝时期 “十常侍” 之首,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赵苞认为这是赵家的耻辱,不但不逢迎巴结,而且坚决不跟赵忠往来。青年时期,赵苞被举为孝廉,任广陵令。任期三年间,他劝课农桑,兴教办学,为官清廉,深得当地百姓爱戴。熹平五年(176 年) ,赵苞升任辽西太守。他上任后,治械整兵、修城筑垒,屡败犯边的鲜卑军,名震边俗。熹平六年(177 年) ,鲜卑万余人入塞寇掠,劫持赵苞的母亲及妻儿为人质,试图逼迫赵苞献城投降。面对危情,母子二人舍孝取忠,赵苞率军冲杀,大败鲜卑,10其家人也为鲜卑所害。

13、赵苞将母亲及妻儿安葬后,悲痛不已,呕血而死。班固在汉书独行列传中专门为他列传,嘉言其行,景仰后世。有诗赞曰:“妻母寇掠落贼营,死生所系泾渭明。舍孝取忠彰大义,凛然正气贯长虹。 ”祢衡不畏权贵的旷世奇才弥衡(173198) ,字正平,汉末名士、文学家,东汉平原郡般(今临邑县德平镇)人。祢衡自幼好学、博闻强记,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且善辩好胜、性刚傲慢、不畏权贵,20岁就声名远播。被孔融举荐入朝,得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道行为后,大失所望,便屡对曹氏父子蔑视讽刺,结果惹怒了曹操,被罚作鼓吏。弥衡便当众裸身更衣,借机羞辱曹操11一番,留下了千古传唱的击鼓骂曹 。曹操大怒,后借江夏太守黄祖之手将其

14、杀掉,时年 26 岁。祢衡的文章辞藻华美,言之有物,意境深远,浑然自如,其代表作为鹦鹉赋 ,实为汉末小赋中的抗鼎之作。因其鹦鹉赋之名气,后人便把其所葬于汉江的小岛称为“鹦鹉洲” 。他恃才傲物、藐视权贵的气节令历代文人墨客倾慕不已。李白、白居易、崔灏、孟浩然、刘长卿等大家都曾留下了凭吊鹦鹉洲的名篇。有诗赞曰:“侍才傲物行难收,心藏正义权贵羞。 击鼓一骂成绝响,余音长绕鹦鹉洲。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6 人)华歆曹魏时期的治世能臣华歆(157231) ,字子鱼,平原郡高唐(今禹城市伦镇)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华歆少时勤奋好学,“以高行显名” ,时人称其为“ 龙头” 。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

15、,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12策破刘繇后,召华歆入仕,被奉为上宾,至尚书令。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曹操称魏王,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延康元年(220 年) ,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封安乐乡侯。魏明帝即位,拜华歆为太尉,晋封博平侯。华歆虽久居“股肱之任” ,但为官清廉,持物公允,布衣素食,“ 淡于财欲”,“终不殖产业”。作为曹魏重臣,华歆主张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 。公元 231 年,华歆病逝,谥号敬侯。 晋书评价其“事上以忠,济下以仁,晏婴,行父何以加诸?”陈寿在三国志中称华歆“清纯德素” ,为“一时之俊伟”。有诗赞

16、曰: “忠司敬事持公允,推仁重义德化民。晏子行父无加诸,疏财淡欲乐清贫。 ”崔琰魏晋文化士族的杰出代表崔琰(159216) ,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被称为“武城崔氏始兴祖” 。崔琰学识渊博,相貌出众, “清忠高亮,雅识经远” ,为袁绍所赏识,辟为幕僚。崔琰多次劝谏袁绍体恤民情,发展生产,不可轻启战13端,但袁绍不听谏言,为曹操所败。官渡之战后,曹操征崔琰为别驾从事,后拜为曹丕之师,辅佐曹丕遵循正道,端正行为,“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以身为宝。 ”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 ,因针砭时局,惹怒曹操,被曹操赐死。作为曹魏重臣,崔琰文武全才、德高望重,光

17、明磊落、一身正气, “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自崔琰起,武城崔氏家族因 敬学修身,豪杰辈出,南北朝时期列中原四大名门望族之首,隋唐时期达到顶峰,一直到宋代开始衰落。其间崔氏家族可考出仕宰相的达三十余人,仅唐朝就有十八位。有诗赞曰:“学高品贵世尊贤,刚直磊落擅忠言。宠辱不惊傲节气,领旺崔族八百年。 ”管辂魏晋易学相术大师管 辂(210 256),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术士,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人,被誉为相占之士的鼻祖。管辂自幼聪明敏慧,具有“大异之才”。他能言善辩,出语不凡,八九岁就对天文产生极大地兴趣,为观察天相,常“夜不肯寐”14,十五六岁就精通了“仰观、风角、占、相之道”,是远近闻名

18、的才子,号为“神童”。管辂“事父母孝,笃兄弟,顺爱士友,皆仁和发中,终无所阙”。虽然相貌粗丑且嗜酒成瘾,但他“雅性宽大,与世无忌。”所以上至高官名士、下到布衣百姓都愿与他交往。管辂一生著述甚丰,对周易有深刻研究,并且用老子、庄子道家经典解读周易及儒家思想,提出了有无一体的哲学观点,推动了经学易学的研究和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相占实践上,史书记有许多神奇的预测案例,被后世卜卦观相者奉为祖师爷。陈寿及裴松之在三国志和三国志注中用了一万三千多字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相占实践,这在二十四史人物传记中是少有的。陈寿评价说,“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有诗赞曰:“老庄易门

19、尽融通,天乾地坤掌握中。有无一体浑然定,相占祖师世无争。 ”崔浩多谋善断的治国奇才崔浩(?450) ,字伯渊,清河郡东武城(今武城县)人,北魏大臣,著名军事谋略家。崔浩出身高门士族,少时眉目清秀,博闻强记,爱好广泛, “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北魏道武帝对他恩宠有加,时常让他随从左右,15书写诏令。明元帝时期,崔浩被拜为国子祭酒,赐爵“武城子” ,掌全国教育事务,深得皇帝信任。太武帝即位后,崔浩被封为东郡公,拜太常卿。此后十余年,作为三朝元老,他一面监修国史,改订律令,一面协助太武帝北击柔然,西灭大夏、北凉,东灭北燕。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

20、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发挥了栋梁作用,并官拜司徒。崔浩的才干以及他试图抬高汉人士族地位的行为,引起了执政的鲜卑贵族的忌妒,相与谮毁,最终因修史宣扬 “国恶”的罪名被太武帝诛灭九族,史称“国史之狱”。崔浩才艺通博,在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等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尤其是钻研道家养生写成食经叙和比较历代天文历法制成的五寅元历 ,对后世影响深刻。有诗赞曰:“文弱貌美百事通,胸藏雄奇千万兵。辅弼三朝魏帝业,一统北疆栋梁功。 ”崔鸿敢开新风的一代史学大家崔鸿(478 525) ,字彦鸾,东清河郡平原贝丘(今平原县恩城)人,北魏著名史学家。崔鸿出身书香世家, “少好读书,博综经史” 。历任尚书虞

21、曹郎中,司徒长史,孝明帝时诏以缉修国史。卒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崔鸿一生秉性耿介,遇事直陈,为同僚所钦服。16崔鸿“弱冠便有著述志” ,立志要修撰一部全面的、系统的记述十六国历史的著作。从景明元年(500 年)开始,崔鸿就广泛阅读公私藏书,留意搜集十六国的旧史及其他资料,到正始三年(506 年) , 十六国春秋初稿已基本完成,但为了撰写最后的五卷“蜀录” , 他又潜心静研近二十年,直到正光三年(522 年),十六国春秋才最终完成。崔鸿编纂的十六国春秋 ,体例比较完备,史料详实,合计 102 卷,以民族平等的观念,第一次把少数民族政权历史提高到正史的地位,列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成为

22、后人研究十六国历史的权威资料。有诗赞曰:“弱冠立志修著述,毕生以求他念无。百卷十六国春秋 ,正列中华大家族。 ”刘峻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刘峻(463 522) ,字孝标,平原(今德州平原县)人,南朝齐梁著名学者、文学家。刘峻少孤家贫,寄人篱下,刻苦读书,闻人有异书,必往祈借。常常以燃麻杆照明读书,通宵17达旦。清河崔慰祖雅称他为“书淫” 。刘峻一生坎坷,不得志,死后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刘峻的文章擅美当时,其代表作广绝交论和辨命论 ,在当时的骈文中引人注目。 广绝交论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对南朝士大夫阶层的人情世态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在辨命论中,刘峻从哲学和现实的角度,逐一辨蔽了王充、司马迁等人

23、的天命观。其文辞彩飞扬,辨锋犀利,慷慨激越,扫荡了南朝的绮丽文风。刘峻一生最大成就是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 ,引证书籍四百余种,而这些书籍后来大多亡佚,所以其注书价值极高,历为世人所推重。刘峻的世说新语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郦道元水经注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三大注释名作。有诗赞曰:“嗜读如命谓“书淫” ,博卷穷经文卓群。 一部世说新语注,惊煞文坛风骚人。 ”四、隋唐时期(5 人)窦建德隋末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573621) ,贝州漳南(今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18漳南镇村)人,隋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出身布衣,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大业七年(611 年) ,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

24、高鸡泊,举兵抗隋。大业十三年(617 年),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今河北献县)自立长乐王,建立了农民政权,随即领导起义军大败隋将薛世雄,攻克河间,一时间河北郡县纷纷归附。大业十四年(618 年),窦建德改国号为“夏”,自称“夏王” ,定都乐寿。至武德二年(619 年 ),大夏政权已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并在山东阳谷一带俘斩隋重臣宇文化及父子,声威大震,形成南与洛阳的王世充抗衡、西与关中的李渊对峙的鼎立局面。武德四年(621 年)三月,唐军进攻王世充,窦建德率军十余万相援,与唐王李世民军交战于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被俘遭杀。窦建德逸气纵横,鹰扬河朔,所到之处休养生息,体恤百姓,威望甚高,

25、但传统小农意识严重,骄矜愎谏,好大喜功,生性多疑,冤杀忠直,终而败亡。在窦建德的家乡武城县漳南镇,至今尚有他的“点将台” 遗址。有诗赞曰:“揭竿义聚高鸡泊,攻城赫赫立夏国。枭雄难展英雄志,伟功败绩任评夺。 ”孙伏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586658) ,贝州武城(今德州武城县)人,唐初大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可考状元。孙伏伽自幼好学,早年19考中隋朝进士,步入仕途,十八岁时万年县法曹。后顺应时势,改仕唐朝,并参加了唐王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名列榜首,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首倡朝廷设置“谏官” 。武德元年(618 年) ,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

26、伽向唐高祖李渊进谏三策:“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 ;“百戏散乐,本非正声” ;“性相近,习相远” 。奏疏“至诚慷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 ,高祖阅后大喜,遂任命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贞观元年(627 年) ,唐太宗经常出去打猎驰射,愉悦群臣,孙伏伽及时上书劝止,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赞赏。贞观十四年(641 年) ,孙伏伽被拜为大理寺上卿,成为朝廷重臣。旧唐书称赞孙伏伽“忠纯” 、 “悟主匡失” 。有诗赞曰:“心忧社稷政兴亡,忠言直陈进帝皇。首开谏风国运泰,不愧状元第一郎。 ”颜真卿唐代抗乱英、雄书法大家颜真卿(709786)字清臣,号应方。祖籍琅琊(山东省临沂市)人。天宝

27、十二年(753 年)被杨国忠排挤任平原郡20(今德州市陵城区)太守。天宝十四年(755 年) “安史之乱”爆发,河北郡县大部投降失陷,颜真卿与其堂弟颜杲卿联络河北 17 郡太守起兵抗乱,颜家多人死难。平原城守备完好,使叛军不敢直驱长安,使朝廷获得重新组织平叛力量的宝贵机会。颜真卿 26 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历经四朝,担任要职。786年,颜真卿为奸相卢杞所嫉,以 77 岁高龄被皇派其赴淮西平定李希烈叛乱,在力劝叛贼李希烈过程中,惨遭缢死。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押送大都途中经过平原郡,触景生情,写下名篇过平原盛赞其精忠之节。颜真卿列唐代四大书法家之首。“颜体”楷书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其在

28、平原郡将晋人夏侯湛所撰写东方朔画赞题写并镌刻成碑(俗称颜子碑) ,成为“颜体”极为难得的代表作,1982 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德州市陵城博物馆。有诗赞曰:“安史起乱国运遭,只身挺难跃马刀。颜门风骨撼天地,官品更比书品高。”孟郊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21孟 郊(751814) ,字东野,祖籍平昌(今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以短篇五古最多,艺术上不蹈袭陈言,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注重反映基层人民生活的疾苦、骨肉之情及个人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不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有独特造诣。现存诗歌 500 多首,辑孟东野诗集10卷。苏轼评价

29、他的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游子吟是其代表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脍炙人口。由于孟郊在用词上精思苦练,乐于“苦吟” ,后人把他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孟郊一生虽凄愁潦倒、穷困失意,但他性格孤直,从不随波逐流。韩愈称他:“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 “内外完好,色夷气清” 。有诗赞曰:“忧国怜民性孤真,郊寒岛瘦并苦吟。一根慈母手中线,牵暖万家游子心。 ”李愚刚直清廉的一代贤相22李愚(?935) ,字子晦,五代南唐时渤海无棣(德州庆云县)人。少年时聪慧异常,刻苦学习,通读经史。他非常仰慕齐国宰相晏婴犯言直谏的为人,最初为自己取

30、名晏平,常以此自勉。无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在朝廷辅佐帝王,李愚窦能做到“俨然正色,不畏强御” ,始终保持刚正耿介的个人品格,尽管屡遭冷遇和贬职,并且清廉自持,衣居简陋,甚至做宰相前连宅第都没有,家中也是四壁徒然。李愚不仅官品高洁,而且文著丰厚,其文落笔高远,情韵悠扬,清逸旷达,析理确凿,震惊后唐上下,时人称誉其“南唐之贤相,文坛之泰斗” 。特别是任后唐宰相期间,辅佐进行一系列改革,如精简朝廷办事机构,取消高利贷制度、下调赋税等,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是五代中最为安康繁荣的一段时期。李愚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唐长兴三年 (932 年),他与大臣冯道等人组织了大规模雕版印刷

31、监本九经的宏大工程。历经 21 年全部完成,这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印刷工程,也是我国出版史上第一次实行雕版印刷,对我国印刷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有诗赞曰:“行高学瞻性刚强,清风两袖世褒扬。雕版刻经功勋著,印业自此入辉煌。”23五、宋元时期(3 人)刘翰宋代杰出的医学家刘翰(919990)宋初沧州临津(今山东宁津)人,世医出身。曾任护国军节度巡官,后周显德二年(955) ,其将祖传的经用方书30 卷、 论候10 卷、 今古治世集20 卷等医学著作全部奉献给国家,被周世宗任命为翰林医官。宋太祖北征时,刘翰曾奉命随军从行。建隆初年(960),加升朝散大夫、鸿胪寺丞。开宝五年(97

32、2),太祖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患病,刘翰奉命诊视,很快康复,痊愈后刘翰迁升尚药奉御。开宝六年,宋太祖特命其组织人才详细修订唐代医学药典唐本草 。刘翰等人经多年研究,确定了收藏的药物共 983种,其中新增订 132 种,并对前人谬误进行了详备、考证、辨伪,定名开宝本草 ,颁行天下,成为当时最为完备的药物学著作。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任命其为翰林医官使兼检校户部郎中。淳化元年(990)复任翰林医官使,同年去世,年 72 岁。有诗赞曰:“悬壶世家仁心通,经年医著倾献公。主纂开宝本草卷,惠慈天下众苍生。 ”24李之仪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1038 1117)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

33、(今庆云县)人,北宋著名词人。李 之 仪 早 年 师 从 范 仲 淹之 子 范 纯 仁 , 为 人 端 正 , 学 问 匪 浅 。 神 宗 元 丰 年 间 考 中 进 士 。哲宗元祐初年任枢密院编修官,后改任原州(今甘肃固原)通判。李之仪善诗词,尤工尺牍,苏东坡称赞其“入刀笔三味” 。其诗流畅清丽,其文妙语活脱,其词清婉峭隽。李之仪对词的特点深有研究,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 ”、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 ,而主张像晏殊、欧阳修那样“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其佳作卜算子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

34、语可谓千古绝唱。现存姑溪居士文集七十卷及姑溪词一卷。有诗赞曰:“寄情写意诉心说,清婉峭隽余韵多。古来相思思不尽,至今犹唱长江歌。 ”25吕颐浩南宋著名政治家吕颐浩(1071 1139) ,字元直,河北东路沧州乐陵县(今德州乐陵市)人,宋代名臣。吕颐浩自幼刻 苦 好 学 , 博 览群 书 ,胆略超人。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 年)中进士,先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司户参军,其后累迁官职。南宋初年,因平“苗刘之乱” ,迎高宗复位,立下大功,被认为是忠直之臣,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首次拜相。后因其“颛恣自用” ,为朝臣所忌,数遭弹劾,被迫离京。绍兴元年(1131 年) ,吕颐浩复入朝,二度拜相,与

35、秦桧分任左右相,但政见相去甚远,特别是在秦桧罢相后,独撑危局,终因势单力薄,军需筹募过度,加之连年水旱、地震等,绍兴三年(1133 年)复被弹劾,再次罢相。绍兴九年(1139 年)病逝于台州(今浙江临海) ,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吕颐浩一生两度拜相,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有宋以来实为罕见。 宋史吕颐浩传赞 其曰 :26“有 胆 略 , 善 鞍 马 弓 剑 , 当 国 步 艰 难 之 际 , 人 倚 之 为 重 。 ”在今天乐陵市郑店镇旧乐陵村南仍有“翠贤亭” 故址,传为吕颐浩少年读书的地方。有诗赞曰:“雄才大略胆超人,社稷艰危识忠纯。两度拜相厥功茂,南宋立朝第一臣。 ”六、明清时期(8 人)邢

36、侗明代书法大家 邢 侗(1551 1612)字子愿,号知吾,又号来禽生,晚号来禽济源山主。明晚期著名书法家,临邑县万柳村(今临邑县邢柳行村)人。邢侗自幼聪慧,24 岁考中进士,25 岁任南宫知县。在任 5 年,治县如家,修葺学宫,周济贫民,平反冤狱,抑制权贵。县境内“野无不耕之田,下无废学之士” ,老百姓,称之为“邢父” 。因政绩突出,万历七年(公元 1579年)擢升为山西监察御史。万历十四年(公元 1586 年) ,升任陕西太仆少卿。同年,36 岁的邢侗不满当时吏治腐败,辞官归隐。还乡后邢侗潜心研究“二王”书法,成就斐然。其书“笔力矫健,圆而能转” 。行书、篆隶合臻其妙,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

37、精章草。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明代四大书法家” ,有“南董北邢”之称。传世作品有来禽馆帖 、27临王羲之帖 、 论书帖 、 古诗卷 、 临晋人帖等。邢侗以古文辞名世,诗追汉魏古风,颇有“建安风骨” 。主纂的南宫县志 、 武定州志和临邑县志 ,体例完备,论述精辟。著有来禽馆集二十九卷,收入四库全书 。有诗赞曰:“卅六辞隐来禽园,力避浮尘怡心田。潜耕深悟二王道,独步书林墨香传。 ”邢慈静明代书画皆碑的明代才女邢慈静(约 15681634) ,号兰雪斋主、蒲团主人,晚号鸣玉,山东德州临邑县万柳村(今临邑县邢柳行村)人,明末女书法家,画家,著名书画家邢侗的胞妹。邢慈静出身诗书宦家,自幼聪慧,悟

38、性超群, “博雅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佳品,与兄侗齐名” 。邢慈静命运多舛,晚年落籍娘家,寡居事佛,专攻诗文书画,写成兰雪斋集(“兰雪斋” 为其书房名) 、 非非草 ,后被清人钱牧斋收入别朝诗集 。邢慈静擅长楷书、行书,晚年刻有元室集帖 ,笔法婉劲、秀拔、浑庄,现代大书法家于右任将她的书体编入标准草书 。绘画方面,她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尤善作观音,她以自己的头发现拔现绣的观音大士像,惟妙惟肖,精美绝伦,栩栩动人,成为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邢慈静以端正雄伟、飘逸秀丽、工28整精细、超尘脱俗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不多见的著名女书画家和诗人,与东晋卫夫人(李茂漪) 、元代管道升并称为“书

39、坛三才女”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有诗赞曰:“书画双绝世难攀,命运多舛敢独肩。发绣真祖洞彻悟,弘祈一片慈静天。 ”董养性明末清初的经学大师董养性(1616 1672) ,字迈公,号毓初,明末清初山东乐陵县城东董家村人,著名经学大师。董养性少时勤奋好学,夜间怕睡过时辰耽误读书就枕瓢而卧,瓢滚醒读。先后任宁国府通判、南陵知县、太平知县等职。任职期间,他饬吏治,施仁政,倡礼仪,兴教育,深得辖地士人百姓的爱戴。从政间隙,他坚持三十余年著书立说,先后完成四书订疑二十二卷,易经订疑十五卷, 易经启蒙订疑四卷, 春秋订疑十四卷以及诗经订疑 、 书经订疑 、 礼记订疑数十卷,使儒家经书典籍首次得到全方位的规

40、范考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博学赢得 “江北第一才子” 之称。民间有许多有关他的传说,其中以“晒书” 最著。一江南才子趁董养性游江29之际,也乘舟载书赶来相会,并于船上立一旌旗,上书“天下才子数第一”。两船相近,浪花溅湿书本,才子慌忙晒书,而董养性却宽衣晒腹。才子不解其意,问之缘故,董养性笑曰“吾腹内载五车之书,亦晒书尔。 ”才子邀其过舟相叙,董养性高谈阔论,才子自愧不如。而后,董养性欲取舟上旌旗,才发现旗背又书“不压山东董老师 ”之句。有诗赞曰: “少小枕瓢醒卧读,奉公偷闲勤著述。 三十余载心血沥, 经书订疑惊骇俗。 ”田雯清代著名文学家田雯(1635 1704) ,字纶霞,号山姜

41、,晚号蒙斋,济南府德州(今德城区吕家街)人,清初大臣、著名诗人。康熙三年(1664 年) ,田雯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任江宁巡抚,初为封疆大吏。所到之处惩豪强、恤百姓、安民生,百姓感激泣零,敬若神明。任贵州巡抚五年,一面整顿吏治、奖励农桑、发展生产,一面致力文化建设,修建书院学堂,传播先进文化,政绩卓著,离任后当地百姓争相“聚资”为他修建纪念祠堂。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田雯补升刑部侍郎,后调任户部侍郎,督理京省钱法。康熙四十年(1701 年) ,因病乞假回籍。田雯一生为官清正,勤政爱民,深得康熙信赖。康熙帝南巡时,曾在德州下榻于田氏“ 山姜书屋” ,并亲写 “寒

42、绿30堂”匾额赐之。田雯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工诗善文,自成一家,是康熙诗坛的“金台十子 ”之一,与王世祯同称清初 “齐鲁二贤”。一生著述甚丰,有古欢堂诗集十五卷, 古欢堂文集十二卷, 长河志籍考十卷, 黔书二卷, 黔苗蛮记一卷, 蒙斋年谱四卷等行于世。其中黔书改变了世人对贵州的传统看法, 长河志籍考既有史志特征,又有诗文特点,是研究古代德州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的重要文史资料。有诗赞曰:“天资高迈性聪颖,经略之民敬神明。奇雄诗文耀千秋,嘉懿德行载万恒。 ”葛守礼清廉自守的三朝元老葛守礼(1502 1578) 字与立,晚号疏翁,济南府德平县(今临邑县德平镇葛老庄)人,明中期大臣。嘉靖八年(1529 年) ,葛守礼中进士,授彰德推官。后为兵部主事,继而改官礼部。嘉靖年间,葛守礼因秉公执法, “知守礼廉” ,政绩突出,深受皇帝器重,累任数职,官至户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后因严嵩擅权,愤然辞官。隆庆初年,再起为户部尚书,制定簿式,减少科派,多有建树。当时内阁权争日剧,为避权斗,他再次以奉养老母为由乞归故里。隆庆三年(1569 年) ,又起为刑部尚书,继改任左都御史。万历三年(1575 年) ,厌倦了官场尔虞我诈的葛守礼以年老乞休,诏加太子少保。万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