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七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期高 2019 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10 分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8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2、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 m、kg、s、N 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C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D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加速度可以为零2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 A、B 两地的直线距离为 9 km实际中他从 A 地到 B 地所用时间为 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 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 P 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 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研究赛车通过某个弯道的技术动作时可把该车看作质点B在整个过程中赛
3、车手的路程是 9 km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150 km/hD经过路标 P 时的瞬时速率是 150 km/h3如图所示,小钢球 m 以初速度 v0 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后,受到磁极的侧向作用力而作图示的曲线运动到 D 点,由图可知磁极的位置及极性可能是A磁极在 A 位置,极性可能是 N 极 B磁极在 B 位置,极性一定是 S 极C磁极在 C 位置,极性一定是 N 极 D磁极在 B 位置,极性无法确定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 t0 时刻方向向东,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 2s 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东B第 3s 末,物体的合力为零C第 3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第
4、 4s 末,物体正在向东运动5目前,我市每个社区均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如图所示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微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所受合力的大小用 F 表示,F1 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则AF 不变, F1 变小 BF 不变,F1 变大C F 变小,F1 变小 DF 变大,F1 变大6已知河水的流速为 v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v2,且 v2v1。用小箭头表示小船,箭头指向表示船头的指向,则能正确反映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以最短位移渡河的情景图示依次是A B C D 7如图所示,一根
5、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 a 和 ba 球质量为 m,静置于地面;b 球质量为 2m,用手托住,距离地面高度为 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 b 后,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Ah B1.5h C D2hh348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图示大致反映了这一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真实的实验现象,丁是经合理外推的结论B利用斜面做实验,解决了时间难以测量的困难C甲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D丁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9 如图所示,两相同小球 a、b 用轻弹簧 A、B 连接并
6、悬挂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水平力 F 作用在 a 上并缓慢拉 a,当 B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600 时,A 、B 伸长量刚好相同若 A、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1、k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k1 :k2=1:2Bk1:k2=1:4C撤去 F 的瞬间, a 球的加速度不为零D撤去 F 的瞬间,b 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10如图所示,两相同的斜面倾角均为 45,高度为 h,从左侧斜面顶端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落在斜面上时运动时间与初速度成正比B小球落在斜面上时水平位移与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C小球下落到斜面上高度为 处时,初速度可能为h2123ghD小球
7、可能垂直落在斜面上11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 37的粗糙且足够长的斜面底端,一质量 m2 kg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滑块与弹簧不相连t0 s 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 Ob 段为曲线,bc 段为直线,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 0.15 s 末滑块的加速度为-8 m/s2B滑块在 0.1 0.2 s 时间间隔内沿斜面向下运动C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5D在滑块与弹簧脱离之前,滑块一直在做加速运动12 一条水平传送带以速度 v0 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有一物体以速度 v 向右
8、冲上水平传送带,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规定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可能是下图中的第卷(共 62 分)二、实验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15 分)13 ( 6 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 )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同一次实验中,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 O 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 O 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 90D实
9、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 O 点(2 )图乙中的 F 与 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_(3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 (填字母代号) A极限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放大法14 ( 9 分)如图 1 所示,为“探究滑块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滑块置于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左端连接纸带,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滑块的质量为 m1 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为平衡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应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托盘(及砝码)的情况
10、下使滑块恰好做匀速运动B每次改变滑块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C本实验 m2 应远大于 m1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 11am 图像(2 )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 2 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且间距 x1、x2、x3 、x4 已量出,则计算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a =_(用 x1、x2、x3、x4 及 T 表示)(3 )某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保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作出滑块加速度 a 与砝码重力 F(未包括托盘的图象如图 3 所示,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 g=10m/s2,则滑块的质量为_kg,托盘的质量为_kg。 (结果保
11、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7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8 分)如图所示,放在粗糙、固定斜面上的物块 A 和悬挂的物块 B 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 AO 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弹簧的右端及轻绳 BO 的上端连接于 O 点轻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的 OC 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斜面倾角053= ,物块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A=5kg,mB=1.5kg,弹簧的劲度系数037k=500N/m, (sin 0.6,cos =0.8,重力加速度 g=10m/
12、s2) 。求:0037(1 )弹簧的伸长量 x;(2 )物块 A 受到的摩擦力16. (12 分)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09 m 区间的速度不超过 v06 m/s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 v 甲20m/s 和 v 乙3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 a 甲2 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 9 m 处的速度恰好为 6 m/s,乙车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
13、经 t00.5 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 a 乙4 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 9 m 区不超速,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17 (12 分)如图所示,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 F 拉质量为 m 的物块,可使它匀速向上滑动若改用大小为 3F 的力,仍平行斜面向上拉该物体,让物体从底部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斜面长为 L,物块可看作质点,求:(1 )在力 3F 的作用下,物体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2 )要使物体能够到达斜面顶端,3F 力作用的时间至少多少18.( 15 分)如图所示,某传送带与水平地面夹角 300,AB 之
14、间距离 L1=3m,传送带以 v01.0m/s 的速率转动质量为M=1.0kg,长度 L2=1.0m 的木板上表面与小物块的动摩擦因数 20.4,下表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 0.1,开始时长木板靠近传送带 B 端并处于静止状态。现从传送带上端 A 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 m1.0kg 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36, (假设物块在滑离传送带至木板右端时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 )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块从 A 到 B 的时间 tAB;(结果可用根式表示)(2 )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块从 A 运动到 B 时的速度 vB;(3 )在上述第(2)问基础上,从物块滑上木板开始计时,求:之后物块运动的总时间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