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When Sophie gets angry教学有想.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90142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hen Sophie gets angry教学有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When Sophie gets angry教学有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When Sophie gets angry教学有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When Sophie gets angry教学有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When Sophie gets angry教学有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When Sophie gets angry.”教学有想 兰山中心学校 刘付春花 2017 年 5 月 18 日上午 ,在愉园小学举行了“茂名市颜少佳英语工作室揭牌仪式” , 同日上午愉园小学蒋容 老师为我们成功地展示了一节六年级绘本课外阅读课,题为“ When Sophie gets angry.”老师 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是这节课的亮点 。本篇感想主要从“思维品质”的角度来细数课堂细节。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包含了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关键能力,一个是必备品格。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中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的心智发展,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低阶思维( low order thinking)是指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而高阶思维( high order thinking)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及协作能力。 而大多人都认为 思维品质是数理 化 学科的核心素养,因为数理 化学科在实际的课堂中 特别 强调的是学生 逻

3、辑思维 的培养 。 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 语言与思维 是 密不可分的 ,英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维训练 , 无论是低阶思维,还是高阶思维。鲁子问认为在外语教育中强化思维能力是国民关键能力培养的路径之一。夏谷鸣提出基于国民 关键能力的英文课程包括三大块内容:语言、文化和思维。英文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能力。可见,发展思维品质是英文学习的目标之一。此外,英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维训练,无论是低阶思维 , 还是高阶思维都是英文学习的手段。可以说,思维既是英文学习的目标,更是英文学习的过程。 可如今在大多的常规教学中,这种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的课堂是少之又少

4、。 在 蒋容老师 上课前课题“ When Sophie gets angry.”展示出来时,我在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这节课主要意在何处呢 ?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是学生的文化品格?据课后蒋容老师讲,她选择这故事文本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故事的渗透学习,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懂得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后者。但本节课,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对学生 进行思维发散 的培养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导入活动,引发头脑风暴,激活思维 。 本节 课外阅读 课 的主题是“ When Sophie gets angry.”老师在新课导入前,设计了一个“ Free talk”作为新课的导入活动。首先,老师问

5、同学们有没生过气,同学们回答“ Yes”;随后,老师随机点了一个女同学的名字问 :“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get angry? ”女同学答:“ Last week.”;老师又追问“ Why did you get angry?”女同学回答:“ Because my mother didn t buy ice-cream for me.”;最后,老师问:“ What did you do?”女同学回答:“ I read books.” 从上可以看出老师只取了三个疑问代词“ When、 Why和 What”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通过追问的形式一步步地激活学生的思

6、维。 二、 深入课题,继而“ Why 和 What”的引领, 挖掘思维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在思维时空里搜索到的单个信息的深入程度。在小学阶段, 以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方式。在英语学科,以一般疑问句和以“ Why”开头的特殊疑问的提问方式最为常见。下面一起进入蒋容老师的主课堂 : 1. 老师播放“ When Sophie gets angry.”的录音内容,整体感知,发问 T: Who is angry in the story? S1: Sophie is angry. T: Is Sophie angry anymore at the end of the st

7、ory? S2: No, she isn t. 2.老师展示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一连串的追问: T: Why is Sophie angry in the story? S3: Because her sister snatched Gorilla away. T: What does Sophie angry do when she is angry? (学生思考了一下) S4: She kicks. S5: She screams. S6: She roars. S7: She runs. 虽然老师就文本内容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文本里都能找到答案,但是对于初次接触此本文的学生只在一次的整体感知

8、之下就可以顺利地找出,如不是注意力十分的集中和思维有一定的敏捷性的话,教学活动是无法进行下去的,正因 老师大胆的追问, 虽然过程中学生有所迟疑和忧虑,但在老师的提示帮助 下 , 给 学生 创造了独立 的 深度 思考 的机会,最终学生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 三、 搭建脚手架 , 构建思维 的 法度。 对散点信息进行关联,梳理其逻辑性,让思维变得有序起来,而有序的思维就是思维的法度。 在日常的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搭建脚手架是老师最为常用的,因为搭建脚手架可以 帮助学生分解学习难度,逐步形成比较主动、理性和系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促进个性和智力的和谐发展 。在蒋容老师 课堂 的 最后一步 ,她为学生 提

9、供了 一个 脚手架 (如下图 ),由学生自己创编小短文, 使学生 的思维在 既被限制,又有 宽度的 前提下进行发散。 综合上面所述,可以看出蒋容老师 认真执行了教育部在2011 年提出英语学科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基本 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但就老师的教学意图来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老师课后指出选择这个故事文本的原因是因为班上的孩子动不动就会为了一点鸡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情绪,老师就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清情绪波动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如故事中的Sophie 就会踢、喊、吼、跑,现实中因负面情绪影响的后果更不堪入目,那是一种更为极端的,带有危险性的行为,如摔

10、杯子、砸脑袋 .),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情绪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老师在新课导入时的“ Free talk”中就了解到有一 小部分的学生闹情绪的真正原因,如,妈妈不给买冰激凌;不给看电视 .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都是不应该再有发生的小事情,可见孩子的容忍度是十分的小,但老师也只是听了,没有对此作出及时的评价教育;最后的一个“ Writing”活动,老师也只是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作品反馈出来的思想导向也没有作出任何的表态,对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品格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我觉得老师如果把“ Free talk”迁移到故事学习完之后作为思维深度拓展,最后再进行“ Writing”更为妥当,这样教学过程的阶梯 性更为明显,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 (因听课之时没做好听课记录,反思中课前小环节会有出入,请大家加以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