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86807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经济全球化指在现代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过程和状态。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 劳动力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7.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3.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5.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趋向6.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改革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意义)

2、(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防止新的世界大战(政治意义)8.反全球化1999 西雅图事件-反全球化现象的开始直接原因: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全球化引起一系列政治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全球化损害了发达国家一部分人的利益全球化引起的全球经济不稳定根本原因: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12.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益处:多元化和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对于提高资源全球配置的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弊端: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常态,这使世界各国都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之中。14.雁行式的经济发展:即每一个新的跟随者都向领导者汲取科技,然后把科技传授

3、给另一组跟随者。 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3.为什么二战后国际贸易获得巨大的发展?1.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寻找贸易伙伴;2.战后科技的发展及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推动了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剧增;3.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952)“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 理论论断并没有正确反映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首先,该理论与现代生产力的性质相矛盾。其次,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并不会造成彼此长期割裂的平行的世界市场。第三,该理论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第三章1.科技革命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实体要素

4、(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附着性或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教育)运筹性要素(管理,信息)2.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从经济学角度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指以现代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内涵是:知识经济的资源配置,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知识经济的社会消费。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的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2)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3)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

5、技迫切需求的结果。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达成某种承诺或者签订条约和协议,在成员间逐步取消所有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形成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有:1.特惠关税区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联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共同特征:对内实行程度不同的自由贸易,对外实行差别待遇,具有某种形式的制度安排。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1989 年,美加自由贸易区建立。欧洲共同体 1967 年 7 月,欧盟 1993 年北美自由贸

6、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 年生效。南方共同市场有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四个创始国。1989 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共 12 国,宣告了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1 年中国加入,2001 年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 。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 年 ,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发表了曼谷宣言 ,也称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式成立。2001 年东盟与中国政府领导人就建立中国-东

7、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第六章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1.历史上国际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 2.出口导向战略在一部分国家获得成功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大超过了初级产品;伴随着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改变,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从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改变为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点:保护商品范围扩大化,保护措施多样化,保护制度系统化,各国“限入奖出” 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贸易保护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1944

8、年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 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8 年 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即哈瓦那宪章 ,作为关贸总协定体制正式发挥其职能关贸总协定(以关税为突破点的世界贸易法律体系)基本原则:无歧视性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互惠原则,透明度原则非歧视原则又称不歧视待遇或无差别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全部规则体系的基础,它充分体现了平等精神,完全符合各国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一)最惠国待遇1.含义: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给惠国)将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及其国民的优惠、特权和豁免,也给予缔约国另一方(受惠国)及其国民。2.两大根本属性 :互惠性和无条件性。无条件是原则,当然也有

9、例外。(二)国民待遇国民待遇原则,指一国给予其境内的外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或等同于其本国国民所享受的权利、待遇。透明度原则含义: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所有法律、法规、条例以及与其他成员方达成的所有影响贸易政策的条约与协定等都必须事先正式公布,否则不得实施。 市场准入原则 含义:市场准入是指成员方允许其他成员方的货物、服务与资本进入其市场的程度。世界贸易组织 WTO(1995 )贡献:进一步促进了货物贸易自由化,推动了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中国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2001-2005)第七章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

10、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1.国际货币体系概念: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上的支付结算及其货币关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和机构安排的总称。3.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 年)主要内容1.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2.美元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与国际储备资产。3.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4.国际金融机构。IMF 和 IBRD5.国际收支调节。 演进与崩溃1971 年十国集团签订史密森协议 ,美元第一次正式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开始崩溃;1973 年美国政府再次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随后,其他西方

11、国家纷纷放弃了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支柱固定汇率也取消了。作用结束了自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局面,固定汇率制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足之处1 前提条件: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和美元地位稳固2 固定汇率制的限制3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困难4“特里芬悖论”或“特里芬难题”(内在原因)15.铸币利差:指铸币的定价面值高于铸币金属的实际价值,扣除成本费外,造币机构可从中获利。1.牙买加体系(1976 至今)内容: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

12、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特点:1.储备货币多元化。2.汇率安排多样化。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包括汇率政策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国际经济组织干预、国际融资。作用:1.建立汇率机制,稳定汇率2.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效措施3.维持国际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4.监督和协调国际货币金融事物5.创造了多元化的准备资产,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抵御金融危机缺陷:1.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2.汇率大起大落,汇率体系极不稳定;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特别提款权又称“ 纸黄金 ”,是 IMF 为缓解世界流动性不足,在 1969 年创设的可以与黄金、外汇并列的一种超

13、主权国际储备资产,是 IMF 发行并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用来补充现有储备资产的手段,可用来在成员国之间进行结算。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即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自由涨落、自由调节,政府不加干预。7.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所谓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马歇尔-勒纳条件指明何种状况下汇率贬值有利于一国贸易余额。认为,如果一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及外国对其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的总量大于 1,则一国货币的贬值将有利于贸易余额。相反,如果

14、此总量小于 1,一国货币贬值将会恶化贸易余额。“J 曲线效应”是指在本币贬值后的短时期内,由于进出口数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使贬值国出口的外汇收入减少,进口支出增加,进口量逐渐减少时,贸易逆差才得以扭转,并最终出现顺差的现象。 欧洲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象征:汇率的统一;货币的统一;机构的统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年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IMF 宣告正式成立。主要业务是汇率监督、磋商与协调、金融贷款。世界银行世界银行集团是若干全球性金融机构的总称,主要职能是促进成员国经济长期发展,协调南北关系和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等。金融市场即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当市场范围跨

15、越国界,则称为国际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是指以各种金融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场所。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受相关联的原形金融资产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 离岸金融中心指发生在某国,却与该国的货币和金融制度没有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资金融通活动发生的地区。第八章1.国际投资指政府、企业、机构或个人为获取各种收益而进行的跨国界投资。 间接投资是一国资本所有者对另一国所进行的各类贷款和有价证券等方面的投资;直接投资是一国资本所有者对另一国的经济实体的购买或控制,它是以控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主要特征。特点.投资者拥有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根本区别).能够实现多种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16、.投资周期长、风险大.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2.BOT 方式是一种新型投融资方式,即建设-营运- 移交。指投资者在投资国承担一个既定的项目,投资者在固定期限内营运设施,并且被允许在该期限内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营运、维修费及其他费用,在规定的期限满后,将该项目转让给项目方的政府。 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在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四个特征明显的国家竞争发展阶段:资源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以及财富驱动阶段。必考9.贸易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和主体

17、。发展中国家两种基本的发展战略1.进口替代战略,即发展本国的工业部门,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来代替原先依靠进口的工业品。2.出口替代战略,即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部门,用本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正确的做法: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建立了民族工业基础之后,及时地转移到出口替代战略上来,使本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到世界市场上去经受竞争。 1843 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二战以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三大支柱:关税同盟,单一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欧盟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

18、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创始成员国有 6 个, (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现拥有 27 个会员国。1967 年 7 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1993 年 11 月 1 日, 欧洲经济联盟条约 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开始生效,从而宣告了欧洲联盟的成立。目前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1.一体化的预期收益与严峻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2.成员国的主权让渡与所获政治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3.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之间的矛盾。4.决策者与普通民众对一体化认识之间的差距。尽管存在上述矛盾和问题,但在经济全球化

19、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欧洲一体化还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限入奖出” 。2.国际金本位制(1816-1914)国际金本位制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狭义上指金币本位制,广义上指金币本位制

20、、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有三个特征: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履行国际支付、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的职能;2.各国的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收支自动调节。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出入是金币本位制的三大特点。 2.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 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2.国际金本位制(1816-1914)3.布雷顿森林体系(1

21、945-1973 年)4.牙买加体系(1976 至今)为什么说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1 )如果拒绝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如果满足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制度不可避免地要崩溃。(2 )国际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促进了其他国际货币的发展,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提供了多种渠道,有利于缓解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供给压力。另外,对于国际储备而言,不可忽视“信心和清偿力”问题,而多元储备制度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期间都能比较适应,不大可能发生全部储备货币的危机。垄断优势理论,又称特定优势理论。 (海默)(一)基本观点该理论核心内容:“市场不完全”与“ 垄断优

22、势”。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体现在商品市场不完全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当企业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垄断优势,足以抵消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 垄断优势:技术与知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雄厚的资金实力、全球性的营销网络、组织管理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等。(二)理论评价意义: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束缚,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是一种企业寡头垄断和市场集中相联系的现象。垄断优势理论奠定了当代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并对以后的各种理论产生了深

23、远的影响。不足:A.缺乏普遍意义 ;B.该理论偏重于静态研究,忽略了时间因素和区位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动态作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一)基本观点1.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2.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 、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创新国:出口国进口国欠发达国家:进口国出口国(二)理论评价意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

24、来,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地位。不足在于:第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在西欧的直接投资,因此难以解释后起投资国,如西欧、日本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规律。第二,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起来以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第三,无法说明非替代出口的投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海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现象。第四,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内部化理论()概念:所谓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企业内部的过程,即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使之与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基本观点1.内部化理论从外部市场不完全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关系来

25、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该理论的出发点是市场不完全,认为市场不完全不仅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存在,在中间产品市场上也同样存在。2.根据内部化理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形成内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与协调分工,以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其经营产生的影响。 3.内部化理论还分析了影响中间产品内部化的四个主要因素,即:行业因素; 区位因素; 国别因素; 企业因素。不足之处该理论过分注重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因素,却忽略了对影响企业运作的各种外部因素的分析,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缺乏总体认识,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等宏观因素也缺乏把握。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一)基本观点该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跨国经营是

26、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所有权特定优势,又称垄断优势,是指企业所独有的优势。 (必要条件)具体包括:资产性所有权优势 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第二,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利益的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的能力。 (必要条件) 第三,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利程度,也就是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因素上具有的优势条件。 (充分条件)(二)理论评价A.意义邓宁的折衷理论在理论渊源上融合了以往各种学说的精华,并加以归纳与总结,使理论更加丰富,较以往的各种理论更全面地解释了

27、企业国际经营的动因,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体系。.不足之处:它过于注重对企业内部要素的研究,忽略了企业所处的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小岛清)核心:小岛清认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应从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国际分工原则的角度来进行。美国:“贸易替代型” 投资日本:“贸易创造型” 投资 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1对外投资的产业。2对外投资的主体。3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上的技术差距。4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5. 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核心内容: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第二,

28、企业和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这样有利于当地比较优势产业的建立,两国可以在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引致的贸易中互补,并能更大程度地受益。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小岛清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考虑,把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资源导向型。2劳动力导向型。3市场导向型。4交叉投资型。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理论贡献(1 )从投资国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跨国公司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克服了以前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只注重微观而忽视宏观的缺陷,能较好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动机,具有开创性和独到之处。(2 )用比较成本原理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作

29、了有机结合的统一解释,克服了垄断优势理论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局限性,较好地解释了二战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2理论的局限性(1 )理论分析以投资国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实际上假定了所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之间的动机是一致的,都是投资国的动机。这样的假定过于简单,难以解释处于复杂国际环境之下的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为。(2 )小岛清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分工导向均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进行,作为发展中国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贸易导向型直接投资。 (3 )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和依据是二战后初期日本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而今天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0、早已发生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大企业大幅度增加,同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迅速增加,以进口替代型的投资为主。因此,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无法解释这些投资行业的投资行为,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不具有一般意义。(4 )比较优势理论过分注重企业的比较成本,忽略了企业技术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作用。该理论仅仅根据日本在 60-70 年代某些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践总结而成,事实上,80 年代后期许多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遵循垄断优势原则进行的。总体上看,20 世纪 90 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

31、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4.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为母国的跨国公司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跨国并购的特点1.规模巨大,增长突飞猛进。2.巨额交易日益增加,强强联合成为主流。3.发达国家主导地位明显,发展中国家参与程度有升有降。4.并购地域更加集中,产业范围十分广泛。5.跨国并购采取股本置换逐步取代货币支付。6.金融业既是并购的主体,又是并购的中介。以福特公司为例,分析说明企业内国际分工的特点:1.企业内国际分工,表现为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优势或资源优势,将自己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安排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以

32、追求生产要素或资源的综合优势。结果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的生产分工或劳动分工。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一定经营实体的控制权与管理权,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战略之下的企业。跨国公司的分类1.按经营项目分类 (1 )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 (2 )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 (3 )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 2.按经营结构分类(1 )横向型跨国公司(2 )垂直型跨国公司 (3 )混合型跨国公司3.按决策行为分类(1 )民族中心型公司(2 )多元中心型公司(3 )全球中心型公司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特征(除最后一点)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1.生产经营活动跨国化2.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3.内部管理一体化4.战略

33、目标全球化5.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6.生产要素转移内部化7.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策略(1) 所有权策略:股权占有和非股权参与(2) 产品策略(3) 价格策略(4) 研究与开发策略(5) 销售策略(6) 经营控制策略跨国公司对于母国的影响积极1.有利于母国扩大国际市场,增加国家财富2.推动了母国产业结构的升级3.对外直接投资,扩大融资来源4.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对投资接受国的影响消极1.对外投资多,削弱国内投资项目和生产部门的资金供给能力,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财政收入降低2.国际直接投资把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带进东道国,使东道国的经济获得发展、产品竞争力得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与母国产品展开竞争。3.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进行国际研发,可能导致母国创新体系的优势弱化及技术流失。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影响积极1.缓解资本短缺,促进资本形成。2.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东道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3.增加就业,繁荣经济。消极1.挤占国内市场、冲击民族经济2.可能会威胁国家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