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 京 出 版 社,第一部分,大学语文,阅读欣赏,章节目录,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 爱国豪情,第九单元 理想信念,第五单元 情感世界,第二单元 风土人情,第四单元 历史漫步,第十单元 生命感悟,第八单元 自然科学,第六单元 艺术天地,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三首,章节目录,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饮酒(其一) 陶渊明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2、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山水田园诗三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登池上楼 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山水田园诗三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汉江临泛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水田园诗三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这绝不仅仅
3、因为他是一位执著的隐士,一位开创新诗风的诗人,关键还在于他为中国的士大夫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模式,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还乡隐居田园时所作,借饮酒为题,遣兴抒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悠然自得和远离世俗尘嚣、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而酒则是诗人进入诗境的媒介。“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是陶渊明隐居生活的精炼概括,也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典型特征。自然、朴素、真情,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陶诗没有造作的抒情,也没有浓艳的词句,而纯粹是自然心境的流露,率真人格的表达,所有这些如春风化雨般渗入读者心田。情、景、事、理的融合是陶诗的艺术追求。陶诗发
4、乎事,饮酒是其事;源乎景,采菊、南山是其景;缘乎情,心远尘世是其情;而以理趣为统摄,让人领会此中之真意。,山水田园诗三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谢灵运笔下的山水诗着力于描写山姿水态的客观美,尽力勾勒出山水景物美的细节。如登池上楼中的“潜虬”“飞鸿”“春草”“鸣禽”等等。在景物描写的技巧上,谢诗往往能高人一筹,语言的工整精炼,境界的清新自然,显示出诗人炼句的高超技巧。因此谢诗中多有秀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在谢灵运之后,山水诗便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并日渐兴盛。与陶渊明的诗歌相比,谢诗更注重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但谢诗中的景物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而陶诗则注重物我合一、情景交融、浑然
5、一体。两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与追求。,山水田园诗三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王维的生活背景是都市,审美情趣也是都市的。因此他的山水田园是都市士大夫眼中的山水田园。汉江临泛这首五言律诗的前六句描绘诗人泛舟汉江时所观览的壮丽景色,后两句直抒自己的盎然游兴,全诗洋溢着寄情山水、怡然自乐的情绪。画面开展壮阔是这首山水诗摹写景色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写汉江的地理形势,还是写舟行江上所见的景色,作者均放开视野,从“天地外”“动远空”通“九派”等处着眼入手,展现汉江水流长远,波涛壮阔的气象,突出它的雄丽与开阔,给人以视通万里、想落天外的审美愉悦。,游黄山后记 徐弘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选自徐霞客游记(上海
6、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卷一,标题为编者所按。徐弘祖(15871641),字振之,别号霞客,江阴(今属江苏无锡)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曾漫游名山大川,并将其经历用日记体记录下来,所编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和游记文学的名著。作者曾经前后两次游历黄山,本文是第二次游黄山的日记,着重描写了天都、莲花二峰。,章节目录,游黄山后记 徐弘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幽然。别澄源,下山至前歧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坡侧度石隙
7、,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方徘徊欲升,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游黄山后记 徐弘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越天都之胁:从天都峰的两侧翻越过去。天都,与莲花并为黄山两大主峰。胁,边侧。 秀出天半:秀丽的峰顶从半空显露出来。 岐:同“歧”,岔路。 陡者级之:陡的地方就凿出石阶来。 生平奇览:一辈子难得见到的奇观。 翼然:像张
8、开的鸟翅的样子,指庵顶的四角向上翘起。 揽:延揽。,游黄山后记 徐弘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游黄山后记采用的是日记体,是徐霞客第二次游览黄山时的旅途记录。这篇文章与其他山水游记重在借景抒情或托物喻理不同,准确、客观的描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由于亲历了大好河山,徐霞客对自然山川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对景物作工笔描绘的同时,游记中也渗透着丰富的感情。一方面,作者善于使用拟人拟物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使高山、怪石、清风、流水都具有生命,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作者将旅游时的心情和感受真实地反映在游记中,如文中因第一次游览黄山未登天都峰而感到的惭愧和这次游览产生的喜悦,以及对黄山佳色的感叹和登
9、上莲花峰后的激动,一一流露于笔端。另外,朴实无华的语言、清新流畅的文字也是徐霞客游记的艺术特色。,游黄山后记 徐弘祖,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训练】一、试将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转换的文字标示出来,体会作者在写作时严谨的逻辑条理。 二、松、泉、云、石是黄山四绝,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描写的?三、你曾经游览过中国的名山吗?试模仿徐霞客的写作风格写一篇名山游记。,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选自俞平伯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俞平伯(19001990),浙江德清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著有红楼梦研究杂拌儿燕知草等。,章节目录,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在俞平伯的作品里,
10、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同其他人的空灵和朦胧的意境,这种与众不同的意境带给我们玄妙的沉思和感伤,带领读者远离现实。陶然亭的雪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美文,叙述的是作者一次雪中游陶然亭的经历,表达出与自然相亲和、相依恋的感情。文章由回忆导入,表现出作者对几年前一次观雪经历的深刻记忆,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然后,文章记述了具体的游历过程,在简单自然中体现出平淡的琐细,其中有游历中的小见闻和小感触,也有对陶然亭雪景的精细描述。结尾又回到现实中,在怀念往事的怅惘中再次深化怀念自然、亲近自然的主题。,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文章艺术上的突出特点首先是“散”。
11、它所传达的不是什么深刻的思想,仅仅是一种情绪的抒发,一种对生活的感慨。因此,文章采用的就不是那种“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的人为化结构,而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非常自然地叙述,同时将许多感想穿插其中,不着人造的痕迹,典型地体现了散文“散”的真趣。其次,文章的语调自然亲切,具有谈话一般的平和,没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而如两人对坐,娓娓道来,自然轻松,又饶有趣味。最后,文章的语言体现了很高的造诣。它既具口语化之自然,又形象雅致。尤其是写景的文字,描绘非常传神,传达了自然之神韵。,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训练】一、你觉得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二、将本文与你所学过的杨朔散文比较,指
12、出它们在立意上有何显著不同。 三、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成功吗?可选择朱自清、冰心、何其芳等任一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湖光水色 美梭罗,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选自瓦尔登湖中的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徐迟译。有改动,题目为编者所加。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出生于美国康科德城,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作家与自然主义者。主要著作有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等。,章节目录,湖光水色 美梭罗,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瓦尔登湖是梭罗带给人类的自然之音,这声音透过世界的表层占据着人们心灵的位置。看瓦尔登湖简介,知道这是一本心灵和自然沟通之书。这篇选文是梭罗散文湖中最精美的篇章,全文共五个自
13、然段,起笔以“卑微的美”总领全篇,描写瓦尔登湖“深邃”和“清澈”的自然美特征。文章先写湖水的颜色,深绿色的湖水,在山岚、树林和天光的掩映中,“这会儿蓝,那忽儿绿”,水色的“变”体现出水的清澈和深邃,并在“变”中写出“幻”的感觉。次写湖水的透明,有趣的打捞斧头的故事,“无垢”的夸张,都写出了水的透明,而透明正是清澈和深邃的又一表征。最后写湖与人的关系,借人文历史的沧桑,写湖光水色之美的自在与永恒。这一切都呈露在观湖者的直觉和感受中。梭罗就这样在与湖光水色、山川草木的精神交流中,把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而实践了自己的“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的主张。,湖光水色 美梭罗,第七
14、单元 山水田园,梭罗曾经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恰恰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构成了这个世界?”叙述者的“看”正是全文的叙事视点。首先,视点有空间的变换,瓦尔登湖的远山近水由此在叙述者和读者眼前次第展开;其次,视点有时间的变换,在季节和晨昏等不同的时间看瓦尔登湖,湖的光影和水色变幻莫测。视点的时空变换,成为展开内容、结构文章的基本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时空交织的视点变化中,梭罗不仅以轻灵洒脱的笔触,以摹状、比喻等修辞方式,细腻地描绘出湖光水色的丰富色彩,而且借这种极具诗情画意的描绘传达出他的“超验”哲学感悟。由此,梭罗的散文抒写艺术与他的哲学思想获得了迷人的同一性。,湖光水色 美梭罗,第七单元 山水田
15、园,【训练】一、请阅读瓦尔登湖中的冬天的湖,试比较该文与湖光水色在叙述描写的艺术上的异同。 二、梭罗善用摹状、比喻等修辞方式,请从文中选出两到三个运用这些修辞方式的句子,说明梭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三、湖光水色对瓦尔登湖光影与色彩的变幻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试作具体分析,并阐明作者如此描写的意图和意义。,鸟 叫 刘亮程,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选自风中的院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刘亮程(1962?),新疆沙湾县人。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和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章节目录,鸟 叫 刘亮程,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后来全村人聚到一起,谁也不敢单独呆在家里。鸟在天上乱叫
16、,人在地下胡说。谁也不懂谁。几乎所有的鸟都在叫,听上去各叫各的,一片混乱,不像在商量什么、决定什么,倒像在吵群架,乱糟糟的,从没有停住嘴,听一只鸟独叫。人正好相反,一个人说话时,其他人都住嘴听着,大家都以为这个人知道鸟为啥聚会。这个人站在一个土疙瘩上,把手一挥,像刚从天上飞下来似的,其他人愈加安静了。这个人清清嗓子,开始说话。他的话语杂在鸟叫中,才听还像人声,过一会儿像是鸟叫了。其他人“轰”的一声开始乱吵,像鸟一样各叫各地起来。天地间混杂着鸟语人声。,鸟 叫 刘亮程,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鸟叫写的是一种独特而又亲切的乡村记忆,是在乡村记忆的追叙中对于精神家园的深切缅怀。仿佛一位拾梦的人,作家以其
17、细致入微、充满诗意的文笔带领我们进入了记忆中的乡村世界。在这个近乎原始和蒙昧的梦境般的世界中,人与自然、飞鸟和树木处于混沌莫辨的和谐状态。在作家的笔下,自然、农事和乡村生活以其本真的状态得到了诗意的还原,正是它们构成的乡村世界,成了作家无以追怀的精神家园。追寻和痛失家园的伤怀之美是这篇散文最为突出的美学特点。谋篇布局上,文章虽然写了三次不同的鸟叫,却将重点放在刻骨铭心的一次。在对乡村记忆的书写中,作者专注于对乡村经验的深入挖掘,由此使作品充满了令人动容的生活细节与心理细节。作品的语言明净洗练,朴素动人,有着诗意的沉静与大美。,鸟 叫 刘亮程,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在作家的笔下,自然、农事和乡村生
18、活以其本真的状态得到了诗意的还原,正是它们构成的乡村世界,成了作家无以追怀的精神家园。 追寻和痛失家园的伤怀之美是这篇散文最为突出的美学特点。谋篇布局上,文章虽然写了三次不同的鸟叫,却将重点放在刻骨铭心的一次。在对乡村记忆的书写中,作者专注于对乡村经验的深入挖掘,由此使作品充满了令人动容的生活细节与心理细节。作品的语言明净洗练,朴素动人,有着诗意的沉静与大美。,鸟 叫 刘亮程,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训练】一、作品中还写了两次群鸟,你觉得是否必要?为什么? 二、作品写到了死亡,这对丰富主题的意蕴有什么意义? 三、“曾经把一个人举到高处的那些东西消失了。再没有人从这个高度,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作品结尾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