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 会工作social work作者简介 张丽剑,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李娜,中南民族大学 2011 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以利他主义为先导,运用科学的知识 、专业方法和技术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包括身心残障者 、老弱者 、贫困者以及其他不幸者),帮助他们解决并预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和生活素质 。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想,并以公正 、爱心 、诚信 、奉献 、真诚为其基本道德准则 。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作为一种道德实践和专业实践,作为一门解决社会问题 、为
2、困难人群服务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增进整个人类福祉的专业,社会工作并不是一种想当然的介入过程,而是在专业伦理或职业操守的指引下完成的实践活动 。在整个专业实践和服务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的个案 、不同的服务对象与不同的伦理选择情形,应该要按照专业价值和伦理守则的相关规定恰当地做出选择和决策 。就社会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几个基本原则包括:尊重 、案主权益至上 、案主自决 、非批判以及保密 。保密是社会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必须清楚和掌握的 。一 、有关保密的争论目前,关于保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心里咨询和医学 、伦理学领域中 。保密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伦理原则之一,这
3、一原则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思想,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建立也依赖于此 。保密是治疗关系的基础,保护来访者的隐私也是临床工作者一个重要的专业职责 。在医学中,保密也是医生一直恪守的职业原则,然而,这一原则并不是绝对的 。刘俊香在 “临床保密中的防范原则 ”中提出,当某个人或某群人由于不了解患者的某种医疗信息,其健康和生命出于某种不确定的 、道义上无法接受的伤害时,医师应采取行动以避免或减少伤害,保密原则应让位于防范原则(刘俊香, 2007) 。翟晓梅在 “关于保密原则 ”中也指出,保守秘密是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原则 ,也是医生的传统义务 。医生每天都会面临着对这一义务的种种挑战 。出于自己
4、健康的需要和对医生的信任,患者经常将本来并不与他人分享的私人的信息告诉医生,医生有义务尊重患者的信任并为患者保守秘密 。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对 “保密 ”这一概念也有涉及,比如焦金波 、王超 、李绍伟在 “专业社会工作者伦理价值选择之优先序列 ”中提出保密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案浅论社会工作中的保密原则张 丽 剑 李 娜(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 保密原则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社会工作者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这一原则有时候并不容易把握 。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不同的对象 、处理不同的问题时,会遇到各种伦理困境
5、 。因此需要综合各种相关因素,然后作慎重的思考和权衡,从而使助人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文中阐释了保密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社会工作中保密的含义 、专业中的保密原则与生活中保密的比较 、在社会工作中怎样保密以及如何解决在保密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探讨社会工作中保密的重要性,指出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伦理 保密原则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4828( 2012) 05- 0072- 04DOI: 10 . 3969/j . issn . 1672- 4828 . 2012 . 05 . 018理 论 新 探72主 之间心照不宣的或
6、明言相告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 “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在社区矫正中的彰显 ”中刘淑娟指出,对案主的工作资料以及个人资料加以保密是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之一,同时也是对案主隐私权的一种尊重 。尊重矫正对象的隐私权可以使之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可以促进他们与矫正工作者的合作,同时矫正工作者也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刘淑娟, 2009) 。但相关成果都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与困境的讨论,专业教材中也只是浅略的提到,并未做深入的研究和解释 。目前检索到的文献几乎所有的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都是建立在对经典案例的研讨上的 。并且一般都是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和考量的,而忽视了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权益
7、究竟该如何维护 。另外,专业领域对于保密是否应该有限制 、限制的程度和影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是否应该打破保密原则的探讨从未停止过,而对如何维护保密或者弥补打破保密的影响等内容则涉及的很少 。二 、社会工作专业中保密的含义保密,其基本解释就是保守事物的秘密,不使泄露 。一般意义上的保密就是尊重他人的秘密,未经他人的允许不能泄密,保护个体控制个人信息的权利 。保密与广义的隐私和狭义的自主权两个概念密切相关,都包含有在特定的方面限制他人接近信息的意思(杨凡, 2009) 。社会工作中的保密是指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使服务对象在专业关系中透露的信息不被曝光,在教学或研究中对服务对象的资料作适当的保护,从而保
8、护服务对象的利益 。在没有得到服务对象的允许或书面授权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不得把自己掌握的关于服务对象的私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但是,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即保密原则必须是以遵守法律和法规为前提的,而且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之初,就应当明确告诉服务对象这一点 。即使服务对象没有明确的要求,工作人员也应自觉遵守保密原则,保守与服务对象有关的 、在助人过程中透露给社会工作者的秘密资料 。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漏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 。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漏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
9、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2010) 。保密是人类发展中自我意识的表现,这包含了个体一方面要与社会工作者就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甚至是敏感的问题进行交流,希望社会工作者在了解自己的情况后能够帮助自己尽快地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又需要社工为其保密,即保证这些信息不被其他人得到或了解 。那么,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如何通过与案主的交流与沟通,然后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来协助案主摆脱目前的状况,而且还不让案主的信息泄露,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所以说保密原则不仅仅是一项伦理原则,它还是一门 “艺术活 ”。保密关系到助人关系的建立和能否提供一个足
10、够安全的环境,让求助者说出与自身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因此保密具有非常重要和独特的意义 。三 、专业中的保密原则与生活中的保密的比较保密原则是社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同样,在许多其他的职业道德中也有保密的原则 。比如,保守秘密是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原理,也是医生的传统义务,医生每天都会面临着对这一义务的种种挑战,出于对自己健康的需要和对医生的信任,患者经常将本来不与他人分享的私人信息告诉医生,医生有义务尊重患者并为之保守秘密 。保守秘密意味着限制他人得到患者的私人信息,通过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为患者保守秘密,可以创造一个医患之间彼此信任的环境,对保持良好医患关系和维系患者就医过程的诚实性都
11、有重要意义(翟晓梅,2004) 。在一般的工作中,保密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工作职责与制度可能会改变,但有一些原则是不会改变的,“保密 ”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则 。一般而言,一个人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好,那么他会让人觉得踏实可靠 。同样,在生活中,保密也是至关重要的,朋友会基于信任,告诉个人秘密或隐私,而有些人没有保密意识,不懂得保密,一旦泄密就意味着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损害了他人利益,伤害了他人自尊 。没有保密概念的,搬弄是非,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保密原则除了不泄露秘密,也包括不要去打听他人的隐私,不要诱导别人说出心中的秘密 。如果每个人能很好的运用了这些原则,相信人际交往会更加顺利 、更
12、好地发展 。( 一 ) 专 业 中 的 保 密 与 一 般 生 活 中 的 保 密 有 着 紧 密的 联 系在专业中要做到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那么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保密做起 。一个人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那在专业工作中更不会懂得去遵守保密原则 。反过来,在专业中培养了保密意识并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也会增强人们在生活中的保密意识 。总之,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 二 ) 专 业 中 的 保 密 与 一 般 生 活 中 的 保 密 存 在 的 不同 点1.目的不同 。专业中的保密是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协助案主尽快的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去;而生
13、活中的保密则不同,一般来说,一个人只有充分地信任你之后才会向你倾诉心中那些不为人知晓的秘密,如果他告诉你这些别人不知道的关于他个人的隐私,那么就表明他充分地信任你,他也会相信你不会泄露这些信息 。所以为了不辜负他的这份信任,为了使你们的关系更牢靠,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就应该保守秘密 。理 论 新 探社会工作social work73社 会工作social work2.层次不同 。生活中的保密是较浅层次的,而专业中的保密涉及的层次更深,往往是受助者隐藏于内心底层的东西 。3.对象范围不同 。生活中的保密一般只涉及到倾诉者和倾听者,而专业中的保密除了涉及到当事人 、工作者,还会牵涉到第三方,一旦泄
14、密,牵涉的对象可能比较广,而且还会影响到工作者和专业的形象 。4.影响不同 。生活中泄露秘密以后,可能使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相互之间再也不会存在信任,泄密的人会受到一般道德伦理的谴责;但专业中则不同,一旦泄密,不仅会受到一般社会伦理的谴责,还会受到专业伦理的谴责和制裁,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泄密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 、在社会工作中怎样践行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由于职业的原因,具有比案主更多的权力,掌握更多的案主所需要的资源 、有权进行相关资源的分配 、也有权了解案主的问题和秘密等 。而案主是带着迫切的需要和问题来向社工寻求帮助的 。案主会将生活中的秘密倾诉给社会工作者 。在这个倾诉
15、的过程中,案主就会面临一种风险,即秘密可能被泄露,自尊可能被剥夺(罗肖泉, 2005) 。案主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就得依靠社工来解决,也要求社工承担更多的责任 。那么,社工在助人过程中究竟该如何实践保密原则呢?首先,要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培养 。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增强保密意识 。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充分了解在不当的情形下泄露秘密的危害性;警惕秘密信息被泄露的常见渠道;清楚相关的伦理守则和规定,以尽量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例和案主时,社工不能仅仅为了解决问题而诱导案主说出更多的信息,而要从实践目标 、
16、专业技术 、社会环境 、法律责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还要做相关的伦理考虑 。尊重案主的意愿,耐心的倾听,并且要遵循保密原则,对案主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不要泄露出去,这是作为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意识和素养之一 。其次,社会工作者在一开始就应该向案主说明一切与保密有关的规定 。比如,如实地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职能范围 。社会工作者必须以清晰和易懂的语言告诉案主:服务的目标 、服务中有关的风险 、由于第三者付费规定而产生的服务限制1、相关的费用 、合理的方案选择 、案主可以拒绝或撤回同意的权利 、同意的时间范围(有时间限制或者咨询频次规定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原则上不能随意拖延或变
17、更,如果有改变,应该及时向案主进行详细的说明)等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要给案主提问的机会 。再次,资料的保存 。在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会留下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及工作记录,无论对于档案管理还是档案内容,工作人员都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有条件的应该实现有档案库房或机密档案柜,不能随意堆放或任意查阅;而对于档案里的相关记录和内容,更不应该泄露 。随着通讯工具的的现代化,或许社会工作者的电脑里记录了大量的案主资料 、信息 、工作笔记等,有的通过上传 、交流或通讯,可能还会出现在网络中 。首先 ,社工必须注意严格审核上网的有关信息 。其次,社工同事之间 、社工与督导之间如果共用电脑 ,也应该相互保密或实行
18、文件加密 。再次,通过邮箱 、短信 、聊天记录开展服务和帮助的事例也很多 ,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记保密原则 ,对于非常重要的信息有必要进行书面记录及密封保存 。第四,资料的使用 。因工作需要(如交流与讨论)不得不引用案例时,应该根据需要有限度地开放资料,应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不得公开案主的真实姓名 、单位或地址,除非得到当事人的口头或书面同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也是为了完全打消当事人的顾虑,为其提供一个安全 、放松 、温馨 、能够畅所欲言的空间,从而有助于整个助人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五,签订服务协议 。在确定案主的相关情况和问题以后,工作者可以与服务对象正式签订一份服务协议,这不仅是对案主的一种
19、尊重,让其了解工作的进程和相关情况,从而明确自己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另外,这样做还可以使社会工作者的相关权益得到保障 。五 、保密工作中遇到的伦理困境及应对措施保密原则贯穿整个服务过程,包括接案 、预估 、计划 、介入 、评估和结案,即从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入手到预估,制定个性化的计划,包括服务目标 、策略等服务方案,为实际开展工作介入做准备 。然而,有规则就有例外,保密原则本身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在面临复杂棘手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究竟该何去何从?社会工作者本身至少具有两种身份,一方面是社会公民,是组织一员;另一方面其职业要求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因此保密总是一个 “两难
20、 ”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往往处于几种方向不同的强大力量形成的张力之中 (杨凡 、钱铭怡, 2009) 。保密是否应该有限制?限制的程度应该如何把握?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下是否应该打破保密原则的限制,从而维护保密或者弥补打破保密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保密的例外情况:( 一 ) 预 防 案 主 或 可 确 认 的 第 三 者 遭 遇 严 重 的 、可 预期 的 即 将 发 生 的 伤 害 。社会工作者发现案主威胁要自杀或有伤害他人的严重危险,而社工不得不泄露案主的秘密以保护其生命 。( 二 ) 当 事 人 的 问 题 牵 涉 到 其 他 人 的 重 要 利 益 时 。当服务对象的行为对
21、其他人的利益或权利造成损害或有威胁时,社会工作者应当放弃保密和尊重隐私权的要求 。( 三 ) 法 律 规 定 需 要 披 露 时 。案主有杀人事实 、谋杀理 论 新 探74计 划 、自杀计划 、虐待老人和儿童以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向公安或者检察机关报告,揭露与目标达成最必要 、最少量且直接相关的信息 (宋红源,2011) 。( 四 ) 已 经 获 得 案 主 的 书 面 或 口 头 披 露 信 息 授 权 。比如,由于行政和督导教育和培训的需要,录音录像及准许他人观察,案例讨论等,社会工作者应该严格按照约定的范围使用该授权 。尽管保密是有局限性的,但它仍然是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基
22、石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问题,尤其是伦理问题,仅靠专业知识和技巧是不能解决的,社会工作者所遵循的价值观 、伦理原则 、道德规范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 五 ) 保 密 原 则 的 优 先 次 序 。根据专业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自身内部的社会价值 、目标价值 、手段价值与职业价值的价值量大小 (焦金波, 2005),并参照 FrankLoewenberg 和 Ralph Dolgoff 的优先权列表,现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所涉及的伦理原则和义务的优先次序做如下排列:1.保护生命原则 。保护生命安全是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居于所有原则之首 。这一原则是针对所有的人来说的,既有利于保护服务对象的
23、生命,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其他人的生命 。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 。如果各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都相同,而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很充分,那么就可以给予各服务对象平等的服务 。但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则可以区别对待 。所以在实际社会工作中,工作者应该综考虑合各种因素,以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主动和自由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尊重案主的价值和尊严以及确信案主具有能够改变的能力的前提下,提供给案主认识自身潜能的机会,帮助案主对当下情境作出分析,鼓励案主自决 。但如果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会对自身或者他人造成伤害时,社会工作者就必须进行干预,并设法将干预风险降到最低
24、。4.最小伤害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当面临的困境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时,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 。当社会工作者如果迫不得已要对案主作出强制或伤害的话,那么就应该选择一个限制性最小 、最容易恢复到原来生活状态的方案来操作 。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为困难人群服务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增进整个人类福祉的专业 。社会工作者选择的方案应促进尽可能多的人改善生活质量 。6.隐私和保密原则 。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在尽可能与法律要求和服务对象意愿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但是,如果披露资料能够防止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话,保密原则也可以打破 。7.真诚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持诚信,应当
25、向服务对象和公众披露所有可以披露的信息,尤其是那些与服务对象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六 、结语保密意味着社会工作者不应该暴露在信任基础上获取的服务对象各种有关的信息 。社会工作对象一般面临的都是一些私人问题,其中可能包括案主内心不为人知的感受和先前或者以后想做的一些事情,专业人员应该将保密和尊重隐私权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就是建立在双方都接受这一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即使有时案主并没有提出保密的要求,工作者也应该为案主保守秘密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尊重案主的自主性;有利于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诚信和威信;避免对案主造成伤害;使案主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建立良
26、好的求助和工作关系;有利于增加工作的时效性等 。社会工作伦理为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疏忽 、偏差或违法行为规定了批评教育 、经济制裁或法律处罚的处理方案 。社会工作伦理中对各种违规行为可能情形的列举,都会对社会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 。借助于这种制裁的威慑力,可以起到有效控制职业行为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比较注重反思性的专业学科和道德实践,在助人的专业活动中,专业团体和专业工作者必须对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活动及伦理决定进行解释,对存在的伦理问题及价值选择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已经存在或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注 释: 1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 中华考试网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
27、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2罗肖泉 .践行社会正义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3 刘俊香 .临床保密中的防范原则 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7,(6).4 刘淑娟 .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在社区矫正中的彰显 J.学术交流 ,2009,(4).5 杨凡 ,钱铭怡 .美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保密 、保密的局限及相关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8).6 翟晓梅 .关于保密原则 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11).7 宋红源 .当社工 “保密 ”两难袭来 J.社会工作(
28、实务版) ,2011,(1).8 焦金波 ,王超 ,李绍伟 .专业社会工作者伦理价值选择之优先序列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下转第 92 页)理 论 新 探社会工作social work75社 会工作social work(上接第 75 页)The Brief Analysis of Social Work Principle ofConfidentialityZHANG Li- jian LI Na(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Ethnologyand Sociology,
29、 Wuhan, Hubei, 430074)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confidentiality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work is a basic principle, as professional morality,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workers to the nature of the decision. But thisprinciple is not easy to grasp sometimes in practice. Social workerswill e
30、ncounter all sorts of ethical dilemma in the face of the differentobjects, the processing of a different question. Therefore Social workersshould combine more factors, and then make the careful thought andconsideration, and help others smoothly. This essay explain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
31、d insufficient confidential, social work in themea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secret, the principle of confidentiality andlife confidential comparison, how to keep secret in social work and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secret.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secret in social work, an
32、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secrecy work i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to im-prove.Key words: Social Work; Ethics; The Principle of Confidentiali-ty编辑 / 邹鹰距通过财富的代际转移而被下一代接力,并且差距进一步拉大,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由此引发众多社会隐患 。贫富差距表现出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足以看出,贫富差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至此,缩小这种差距以期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是迫在眉睫继续
33、要寻求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大的方面: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差异;城市内部差距;行业间的差距等(郑轶, 2009) 。这表明在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个系统的工程 。对于具体的操作措施,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总之,实现 “共同富裕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 。在此过程中,政府有责任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乃至消解贫富差距,关怀弱势群体的利益不受损害,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公平的社会环境 。此外,全社会都应正确看待贫 、富二代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片面地给他们贴以负面的 “标签 ”,
34、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顺利实现他们个人的社会化转型,步入正常轨道,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注 释: 1 何三畏 .“穷二代 ”、“富二代 ”、“和解 ”?.2 http:/ 考 文 献 1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 张蕴萍 .中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内外因素分析 J.山东社会科学 .2011,(8).3 王小章 .“富二代 ”的特权与 “穷二代 ”的权利 J.人民论坛 ,2009,(8).4 郑轶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J.新学术 ,2009,(1).5 徐建 .“富二代 ”犯罪的法律思考 J.检察风云 ,200
35、9,(20).6 孙立平 .总体性资本与转型期精英形成 J.浙江学刊 ,2002,(3).7 王晓东 .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 对 “穷二代 ”现象的透视与反思 J.甘肃社会科学 ,2011,(3).8 王春光 .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趋固化问题 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6,( 9).9 任小琴 .当代中国 “富二代 ”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EB/OL.社会学视野网 ,2010- 09- 15.“Poor Second Generation“ and “Rich SecondGeneration “: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Intergeneration
36、al TransmissionYANGHuai- de(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Gansu, 730000 )Abstract: The wealth gap between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formed a more typical “ poor second generation“ and “rich second gen-eration“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Based on their difficult
37、backgrounds andgrowth environments, the “poor second“ and “rich second“ generationhave their respectiv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But in common, some ofqualities what theyhave hidden a number ofso-cial- threatening hazards, extreme cases occur frequently. “Problem“ inthe Co
38、ntext, the “poor second generation“ and “rich second generation“of harm to society is twofold .On the one hand, their paranoid thinkinglead to antisocial behaviors;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expansion ofthe wealth gap caused by intensified conflicts between the “poor secondgeneration“ and “rich“
39、. Educat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osethrough reasonable channels, the need toproceed toresolve such worriesat source, that i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o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Key words: Poor Second Generation; Rich; the Gap between Richand Poor; Intergenerational Heritage编辑 / 俊霖社 会 视 野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