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75143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169 大小:15.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目录第一篇 专业和院校解读篇第一章 摄影专业解读 第二章 摄影专业招生院校(部分)第二篇 摄影基础知识篇第一章 摄影概述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第二节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第三节 摄影的基本特性第四节 摄影的功能与应用第五节 摄影的分类第二章 照相机第一节 照相机的种类和特点第二节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第三节 摄影附属器材第三章 感光材料 第一节 感光胶片第二节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与存储设备第四章 曝光与测光第一节 摄影曝光第二节 摄影测光第五章 摄影用光第一节 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及运用第二节 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第六章 影调控制第七章 摄影构图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概念第二节 影响构图的

2、主要因素第三节 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第四节 常用的摄影构图方式第八章 彩色摄影第一节 光与色第二节 色彩的配置方法第三节 色彩运用的注意事项第四节 色彩的视觉感受第九章 数码摄影第一节 数码摄影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数码影像处理系统第三节 影像的基本调整第四节 影像的合成与处理第三篇 摄影作品分析篇第一节 摄影作品分析的特点第二节 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第三节 摄影作品分析范例第四节 名作精选第四篇 现场拍摄篇第五篇 历年考试真题篇附录一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摄影摄像专业考试大纲附录二 福建省普通高校美术类摄影专业省级统考理论考试复习范围第一篇 专业和院校解读篇第一章 摄影专业解读 从世

3、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流行的趋势看,摄影是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但我国目前的摄影更主要还是以一门技术的身份出现。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将悄然走进千家万户。当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摄影的基础知识后,从事摄影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有可能将摄影最大限度地从技术层面向艺术层面转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纵观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当今的摄影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盛的时期,从招生院校、专业,到招生数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尤其是随着各省市艺术类专业实行统考办法的尝试以及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摄影专业在其归属类别方面,其专业特征方面愈发凸显。一、摄影专业高考的性

4、质:摄影专业高考属于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的范畴,是招生院校为摄影类专业的招生而设置。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摄影专业基础和文化艺术素养,有利于对考生的择优选拔和入学后的专业培养。按照国家教委规定,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次进行。摄影专业高考即属于其中要求的专业考试。摄影专业高考目前除福建省实行统考外,其余省市均实行校考。二、摄影专业高考的类别:按照各个省市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类别的不同划分方法,摄影专业招生考试有的被专门划分为一类,有的被划分到美术类或编导类。但是,随着专业划分的逐年细化,摄影专业单独划类,

5、已成为基本趋势。根据各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培养方向的不同,摄影专业又划分为电视摄影、电影摄影、图片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照明艺术、电影制作、媒体影像制作等方向。三、摄影专业高考的形式:摄影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的专业考试和各招生学校自主组织、命题的专业考试两种形式,简称省统考和校考。按照艺术院校招生规范化的要求,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正逐步实现着由校考向统考的过渡。但是,由于不同院校的摄影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要求,目前摄影专业的招生考试仍然是校考与统考并存的时代。全国除福建省实行了摄影专业统考外,其他省市基本实行校考。摄影统考之后校考仍然存在,其原因是一些院校规定,考生只有在取得了所

6、在省市的统考合格后才能参加校考,统考成绩基本上是本省市的院校以及专科认可。 四、摄影专业高考的类型及内容:按照摄影专业细分后的不同要求,以及各院校摄影专业理念、培养方向、目标的不同,摄影专业考试的类型基本上划分为三种:1、摄影基础型:采取此类考试形式的院校基本上是一些艺术学院或综合院校,重在考核考生的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能力及摄影技能。考试基本内容为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实际拍摄。2、美术基础型:采取此类考试形式的院校基本上是一些美术院校的摄影专业,重在考核考生的美术技能及知识。考试内容为素描、色彩、速写、命题创作等。3、综合型:此类考试形式重在考核考生的全面素质。考试内容为面试、

7、文艺常识、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影视作品分析、美术技能、平面广告设计等。有的对上列知识均有涉猎,有的从其中选考部分内容。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类型的考试院校在逐步增多。五、摄影专业高考的备考内容:按照各个院校摄影高考内容的不同要求,摄影专业考生在备考时,必须做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这些准备大致应该包括面试和笔试两个方面。面试包括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个人作品展示(摄影、美术或其他作品)、摄影作品分析、美术作品分析、现场图片拍摄等。笔试包括美术技能(素描、色彩、速写等)、文学艺术常识、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影视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创作等。六、摄影专业高考的录取标准:摄影

8、专业招生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个方面,根据两个方面的成绩,不同的院校会采取不同的录取标准。目前,艺术院校采用的录取标准基本上有如下几类:1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录取。 2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录取。 3按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综合排序录取。4按文化考试成绩与所在省一本线的分数比值排序录取。七、摄影专业的就业方向:摄影专业就业前景比较乐观,市场需求量较大。从各高校摄影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看,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电影制片厂、电视制作部门、媒体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图片制作部门、报社或杂志社、摄影公司、婚纱影楼等部门,以及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等工作。第二章 摄影专业招生院校(部分)随着

9、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设摄影专业的高校也与日俱增,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艺术类院校、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的纷纷开设摄影专业,给广大热爱摄影并致力于摄影艺术的学子提供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对全国部分摄影专业招生的院校及考试内容的简要介绍请见下表:招生院校 专业(方向) 考试内容初试笔试:文艺及综合常识(文艺、时事、社会常识。考生自备2B 铅笔和橡皮)复试笔试:1.影片读解(观摩影片后回答与此影片内容相关的问题)2.命题创作(根据命题故事内容,创作出 6-8 幅画面,叙述故事情节。绘画形式不限,自带画具)摄影(电影摄影方向)三试面试:综合素质考察(考生可自带本人美术、摄

10、影作品)初试笔试:文艺及综合常识(文艺、时事、社会常识。考生自备2B 铅笔和橡皮)复试1.命题写作(笔试。给出一幅作品,要求考生根据作品创作出一个短片剧本或故事)2.命题辩论(集体方式。给出主题,考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规定发言每人不得超过 2 分钟,不发言者为 0 分。自由辩论每次不得超过 1 分钟)摄影(电影制作方向)三试面试:综合素质考察(考生可自带本人美术、摄影作品或已发表的文学作品,可进行现场才艺展示)初试 笔试:摄影基础知识与摄影作品分析复试现场拍摄(以命题方式现场拍摄,考生自带相机,一律使用数码照相机,拒绝使用传统照相机)摄影(图片摄影方向)三试面试:文艺理论常识,摄影理论知识,

11、电脑图形处理常识等(考生可自带本人摄影、美术作品)初试 笔试:专业基础知识复试笔试:计算机常识(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基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媒体影像制作方向)三试面试:文艺综合素质、外语、逻辑思维能力、命题故事(考生可进行现场才艺展示)初试 提交摄影、绘画或其他作品 面试:自我介绍;摄影、美术作品分析;回答考官问题摄影(电影电视剧、图片摄影方向) 复试影片分析(故事片电影,3 小时 30 分钟)报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的考生还需参加绘画考试:a.素描b.分镜头(就提供的一段文字故事用若干幅画面表现)(3小时 30 分钟)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电视摄影方向)初复试合面试:自我介绍(1 分钟) 回

12、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 摄影、美术作品分析(注:如考生有习作,可带来展示)笔试:电视节目分析(重点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并考试(2 小时)图片摄影 初试: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主试教师提问复试:摄影作品分析;综合素质测试电视摄像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照明艺术初试: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主试教师提问复试:影视作品分析;综合素质测试天津师范大学 摄影时间为 120 分钟,总分为 100 分(不含附加分),考试内容为: 1文学艺术常识(30%,以中学教材涉及内容为主) 2摄影基础知识(40%) 3摄影作品分析(30%) 4如参加我校美术.设计类考试可另行加分。美术、设计类考试满分为 200

13、 分,加分成绩按总成绩*10%折算,最多为 20 分。重庆大学 摄影 1.回答提问;2.摄影作品分析、命题创作、影片分析上海师范大学 摄影 1.摄影基础知识;2.摄影技巧测试(命题拍摄、静物拍摄)摄影南京师范大学 摄影(新闻摄影方向)(1)摄影基础知识;(2)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赏析;(3)平面广告设计(图片与文字编排,规定图片与文字,8 开画纸)南京艺术学院摄影 初试:才艺展示回答考官提问(影视基础、摄影基础知识)复试:故事续编、摄影作品分析电视作品分析山东师范大学 摄影 摄影基础知识;室内实拍山东艺术学院 摄影 素描;摄影基础知识与图片分析山东轻工业学院 摄影 摄影基础知识(基础原理、作品分

14、析)、摄影技能济南大学 摄影 摄影技能测试;摄影基础知识重庆师范大学 摄影 美术基础;摄影作品分析辽宁大学 摄影 笔试:影视作品分析色彩填涂(自备彩色水笔一套)面试:命题演说只一试省份测试内容1.摄影理论基础知识考察;2.图片分析;3.影视片断分析初试(面试)1.回答考官提问(时事政治方面) ;2.照片拍摄(现场拍摄) ;3.图片分析河北传媒学院 摄影有初复试省份测试内容复试(笔试)1.摄影基础知识考察;2.图片分析;3.影视片断分析吉林动画学院 摄影 文艺常识;摄影基础知识;图片评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摄影 1. 摄影基础知识2. 摄影基本技能重庆大学 摄影 初试 面试:(1)回答提问;(2)摄

15、影作品分析复试 笔试:命题创作(根据命题要求,创作出 4-10 幅分镜头画面)美视电影 学院三试 笔试: 影片分析(2 小时,不含影片观摩时间)摄影摄影(电视摄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系 照明艺术面试: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图片作品分析。笔试:影视作品分析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笔试:综合类考试、分镜头描写及绘图;操作:摄影技能考核;面试:综合素质考察。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摄影(含图片摄影及制作方向、影视摄影及制作方向)1、美术基础知识、摄影摄像基础知识、文学艺术常识2、图片分析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摄影吉林省、陕西省、四川省承认美术类统考成绩,在湖南省、福建省、浙

16、江省、河南省承认摄影摄像摄制类统考成绩,除以上七省外在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江苏、湖北、天津等其他省份承认天津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成绩。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摄影(1)自我介绍(可自带艺术创作作品) ; (2)考官提问;(3)摄影理论知识、文艺理论常识(笔试) ;(4)图片分析(笔试)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摄影 1.摄影作品赏析 2.摄影基础知识问答3.平面广告设计(图片与文字编排,规定图片与文字,8 开画纸)影视摄影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摄影 图片摄影笔试:摄影作品评析(根据所提供素材,完成一篇摄影作品评析,字数不少于 1200 字。)佳木斯大学 绘画(摄影) 素描、色彩、摄影基础知识、摄影创

17、作安徽师范大学 摄影设计;速写;摄影作品分析(设计、速写两门课以中学现行美术教材为主要考试范围,摄影作品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摄影(商业摄影与媒体) 素描;色彩云南艺术学院 摄影(影视摄影) 色彩(根据文字描述进行命题绘画创作,强调透视与色彩表现能 力)面试:身体基本素质目测;回答问题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摄影(影视摄影) 色彩(根据文字描述进行命题绘画创作,强调透视与色彩表现能 力)面试:身体基本素质目测;回答问题东北农业 摄影 素描、色彩、摄影图片赏析大学成栋学院哈尔滨学院 摄影 素描、色彩、专业理论(其中基础理论、作品赏析)第二篇 摄影基础知识篇第一章 摄

18、影概述摄影,其英文翻译为 photography,该词源于希腊语 photo(光线)和graphy(描绘、绘图)的结合,所以我们通常说摄影是用光线对景物进行描绘的视觉传播媒介,达盖尔在其摄影术发明的申请书中也说道“我已抓住了阳光来为我作画” 。摄影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之分。摄影是光学、物理学、化学、电子与数字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它通过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客观实在在感光介质上得到瞬间的记录或反映。摄影是人眼视觉的拓宽与延伸。摄影并不是单纯的照相,它是一门观察与思考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选择的艺术。它限定了人眼用镜头去观察提炼、用感光介质去瞬间记录,框住了人的视

19、觉范围。它是一种有思想,有意识的行为。在按动快门的瞬间,凝结了摄影者无限的情感与构思。摄影术自诞生以来,虽然只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这短暂的历史瞬间了,摄影却经历了绘画需要上千年才完成的剧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摄影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人们时时刻刻、不知不觉地与影像世界共同生存。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介入,摄影发展的速度更是惊人,传统摄影还未站稳脚步就被数字摄影所代替了,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摄影的独特优势更加彰显,摄影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摄影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今,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户,日益平民化,大众化

20、。摄影已经不在是少数摄影专业人员的特权,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内各大院校先后增设了摄影专业,培养摄影高级人才。同时,许多专业也将摄影作为其专业课中的重要课程,或是将摄影作为提高现代大学生全面素质与修养的重要选修课程。可见摄影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在逐渐提高,所以掌握一定的摄影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要不要强调该教材是一本考前辅导教材?)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

21、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我国对小孔成像理论的探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对光与影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4 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墨翟在墨经中对光学现象进行了八条论述,通称“墨经光学八条” 。第一条论述了影子生成原因,第二条论述了光线与影子的关系,第三条论述了针孔成像原理,第四条论述了摄影光学中物距与像距的概念,第五

22、条论述了光与物体、影子的关系,第六条论述了光的反射现象,第七、八条论述了各种透镜中物与像的关系。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光学著作。春秋战国后期,大思想家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为周君绘画的故事,其中也涉及到了光影成像理论。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进一步对小孔成像理论和凹凸镜聚焦成像作了深刻而详细的论述。他同时也提到了几何光学的“格术”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几何光学体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了“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 的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银盐变黑显影技术的记录。宋末元初的科学家赵友钦,在研究天文测量的基础上对针孔成像等相关原理进行大规模试验并取得较高成就,

23、他曾在自己的房间中设计建造过一座暗箱实验室。其著作革象新书确立了照度学的思想体系。明清时代,我国已经运用暗箱原理进行绘画,康熙年间江都的黄履庄,因擅作“临画镜 ”和“ 缩亮镜”等光学仪器而闻名,清代陈文述曾对其研制的 “多镜头暗箱”进行描述:“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 ” 清代的物理学家郑复光在 镜镜泠痴一书中同样介绍了绘画暗箱的制作方法。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方以智写下物理小识一书,书中详细论述了小孔成像、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问题。清代物理学家邹伯奇根据古代光学原理于 1844 年自制出我国第一台照相机,并著有摄影之器记与格术补等书,书中论述了照相机成

24、像原理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2.西方国家对光影成像的探索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最早记载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质疑篇 ,在其著作中论述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介绍了关于小孔成像的原理。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暗箱”是帮助画家和自然科学家快速准确地记录大自然的辅助工具。艺术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于 1490 年为我们留下了有关暗箱的文字记载。1558 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Giovanni Parta)在其著作科学魔术中详细的论述了运用暗箱进行绘画的过程:把影像反射到画板上,然后用铅笔描摹出轮廓,着色以后就完成了一

25、幅画(如图 1-1 所示)。德国医学教授约翰 海因里希 舒尔茨(J .H.Schulze)在 1725 年发现了银化合物的光敏特性,可惜的是他的实验并没有跟摄影联系起来。而真正将暗箱加上感光材料来记录影像的是英国的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 。17世纪末期,陶瓷工人韦奇伍德将不透明的树叶、昆虫的翅膀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等取下树叶时发现了非常优美的白色轮廓图案,可是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能够长期保存影像的方法。1812 年英国物理学家乌拉斯顿(William Hyde Wollaston)发明了新月形镜头,它由一片凹凸透镜构成,是世界摄影史上第一个摄影镜

26、头,将新月形的凹凸透镜置于暗箱前端,并在其后端安装上磨砂玻璃,通过聚焦可在磨砂玻璃上看到真实比例的自然影像。暗箱和镜头的结合,形成了早期照相机的雏形。图 1-1 可携式绘画暗箱摄影术的诞生1. 尼普斯与“阳光摄影术”法国的印刷工人约瑟夫尼普斯(J.N.Niepce) (如图 1-2 所示)于 1793 年开始了他对感光材料的研究,他尝试着将暗箱中的影像记录在金属板上并印刷出来。1822 年他将印刷用的沥青涂抹于铅锡合金板上,然后置于暗箱中进行长达 12 个小时的曝光。在光线的照射下,景物明亮部分的沥青变白变硬,然后用薰衣草油冲洗“显影” ,薰衣草油将未变硬的沥青溶解,露出下面的暗灰色金属板,从

27、而记录下了光的影子,形成与原物相似的正像(如图 1-3 所示) 。尼普斯将这种记录影像的方法命名为“日光蚀刻法” ,或称“阳光摄影术” 。1825 年他拍摄了一幅牵马的孩子的影像,这是世界上第一张有确切年代可稽的照片 (如图 1-4 所示 ) 。1826 年,他再次成功的拍摄了其工作室窗外的风景,这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如图 1-5 所示)。这张照片曝光时间长达 8 个多小时,出现了景物东西两个方向都受光的现象。 “日光蚀刻法 ”由于光敏度过低,影像质量不高,所以始终没有直接应用于摄影上,后经过改进,使用于印刷制版行业。图 1-2 尼埃普斯肖像图 1-3 餐桌 尼普斯摄 1822 年图 1

28、-4 牵马的孩子 尼普斯摄 1825 年图 1-5 窗外的风景 尼普斯摄 1826 年2.达盖尔和“银版摄影法”1829 年法国画家与舞台美术师路易雅克芒特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 (如图 1-6 所示)开始与尼普斯合作,继续改进摄影术的研究。1837 年,达盖尔将铜版表面镀上高度抛光的银,然后将铜版银面朝下,放在碘蒸汽上熏蒸,使其表面产生可感光的碘化银,然后把镀银铜版放在暗箱中曝光约 30 分钟后,取出用水银蒸汽熏蒸显影,生成汞剂,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浸泡定影。即获得了影调层次丰富、具有金属光泽的正像(如图 1-7 所示) 。这种方法被称为“银版摄影法”

29、或“达盖尔式摄影法”。1839 年 8 月 19 日,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拉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席会议上,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的“ 银版摄影法 ”,自此,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摄影术诞生之年,达盖尔因此也被誉为“摄影之父” 。用“银版摄影法”获得的影像质量较之“阳光摄影术”有显著的提高,如图 1-8 拍摄的巴黎建筑物,影像锐利,影调层次丰富,但是它的致命缺点也同“阳光摄影术”一样,每一块金属版只能获得唯一一张照片,这样不利于影像的复制与传播。图 1-6 达盖尔肖像图 1-7 工作室一角 达盖尔摄 1837 年 目前所知尚存最早的一幅银版法照片图 1-8 巴黎街景 达盖尔摄 1839 年3.

30、塔尔博特和“卡罗式摄影”法就在“达盖尔式摄影法”公布不久,英国文学家,科学家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如图 1-9 所示)也宣称他发明了一种能够将暗箱影像永久保存的方法,他把他的工艺称为“卡罗式摄影法” 。 塔尔博特的这种摄影法用纸作片基,成像质量较差,无法和“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相比。但用这种方法拍摄出来的影像是负像,可以用来印制正像,这样就可以实现影像的批量复制传播,这种“负像一正像” 工艺一直沿用至今,塔尔博特因此也成为今天的负片工艺的创始人。1841 年塔尔博特在英国为他的“卡罗式摄影法” 申请了专利,并出版了一本卡罗式照片集,这是世界

31、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名为自然的铅笔 (如图 1-10 所示) 。整个画册共有 24 幅卡罗式的大幅像片,至今仍有少数留存。 图 1-9 塔尔博特肖像图 1-10 自然的铅笔之一 塔尔博特摄 1844 年在达盖尔公布他的摄影术之前的几个月,法国的伊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Bayard)也声称自己发明了摄影术,但最终摄影术的桂冠被达盖尔摘取。在竞争摄影术发明权失败后,巴耶尔一怒之下将自己扮成溺水自尽者,半身赤裸进行自拍,并在照片旁辅以文字说明(如图 1-11 所示)。虽然与摄影术发明的专利权失之交臂,但这幅照片却成了摄影史上公认的最早男性人体照片,他开启了世界人体摄影的先河,自拍手法的导入也

32、是摄影家将镜头面对自己的最初尝试,照片和文字结合的摄影手法也应该是摄影史上的首创。图 1-11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 巴耶尔摄 1840 年 摄影术的发展摄影是科技的产物,摄影术的发展与器材的不断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摄影器材的发展,主要包括照相机的发展和感光材料的发展两个部分。(一)照相机的发展从最初的简易暗箱,到今天的高度自动化相机,照相机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1841 年,光学家沃格兰德(Vogue Ran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机身的照相机。1849 年,戴维布鲁斯特(David Brewster)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立体观片镜。1888 年,美国伊斯曼公司研制出首台使用胶卷的“柯达 1

33、 号”相机,可连续拍摄 100 张照片。1891 年柯达公司制造出可装卸胶卷的相机。1906 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George Silas)首创闪光灯摄影。1914 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Oscar Barnack)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 135相机,使用 35mm 宽的电影胶片,可拍摄 24mm36mm 照片,这是第一批徕卡相机(Ur-Leica )的原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25 年,德国蔡司公司生产出世界上首批平视旁轴取景的 135 照相机,成为摄影史上的里程碑,照相机跨入高级光学和精密机械的技术时代从此确立。1928 年,德国“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生产出一种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罗莱反光照

34、相机,它能拍摄 6cm6cm 的方形照片,并能在相机顶部的磨砂玻璃屏上调焦和取景。1945 年,瑞典生产了一款名为“哈色布拉德” (Hasselblad)的 120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947 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拍摄后即可拿到照片的 “波拉洛依德” (Polaroid)相机,简称“波拉”相机。 。1949 年,德国蔡司伊康公司(Zeiss Ikon)生产的 35 毫米单镜头反光相机“康泰克斯” (Contax) ,开创了现代 135 单反相机的基本模式。1949 年美国发明了变焦距镜头。1950 年法国发明了摄远镜头。1954 年德国发明了微距镜头。1960 年,日本旭光公司在德国世

35、界相机博览会上展示了世界上首台以电子测光的 135 单镜头反光相机“潘泰克斯” (Pentax SP) ,从此照相机进入了电子时代。1977 年,日本的美能达公司生产出世界首部双优先自动曝光相机“美能达 XD7”135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989 年,日本佳能公司生产出由超声波马达驱动的“佳能 EOS-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981 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台磁录像照相机“玛维卡” (Mavica ) ,开创了照相机技术的数字化时代。(二)感光材料的发展感光材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对感光度的不断提高的探索。当年尼普斯使用沥青金属版,曝光 12 小时才能得到一张影像,今天,只要

36、按下快门,数秒便可得到照片的波拉片的问世,如今的 ISO 可以高达千万,在以前看来很难拍到的影像现在很容易的就得到了。1819 年,英国的科学家赫谢尔爵士(J.F.W.Herschel)发现了硫代硫酸钠可以做定影剂,此法沿用至今。1840 年他发现了卤化银中溴化银的感光性能最高,1842 年他发明了草酸铁印相法和氰盐印相法。 “摄影” 、 “正片” 、 “负片” 、 “乳剂”等摄影专业名词都是他提出来的。1847 年,尼普斯的侄子圣维克多(Niepce de Saint-Victor)取得“蛋白玻璃”摄影法的专利权,使曝光时间提高到 515 分钟,但蛋白玻璃的感光速度仍较慢,不适宜拍摄人像之类

37、的照片。 1851 年伦敦雕塑家弗里德里克司各特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 发明了“火棉胶湿版”摄影术,它的光敏度高,使曝光时间控制在 1 分钟以内,拍出的影像影纹清晰,成为当时欧美的主要摄影法,直到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干版法”的出现,湿版法才逐渐退出舞台。火棉胶湿版摄影法效果虽然很好,但使用不方便,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1861 年,物理学家麦克斯维尔首次使用红、绿、蓝滤光镜,分别拍摄并获得了彩色影像。1871 年,英国医生理查德里彻马克多斯(Richard Leach Maddox)发明了“明胶干版法” 。用明胶作涂布材料,感光度极

38、高,曝光时间提高到 1 秒以内,可以手持相机拍摄,而且外出拍摄可以不用带暗室设备和化学药品,摆脱了临时涂布制作湿版的不便,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1884 年美国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公司,1888 年该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小型数码相机“柯达 1 号” ,可连续拍摄 100张照片。但是胶卷是事先放置在相机里的,拍完以后需要送回伊斯曼公司冲洗。1887 年美国人古德温汉尼拔(Goodwin Rev Hannibal)取得硝化纤维素感光片的专利,1889 年开始生产硝化纤维素片的胶卷。1891 年柯达制作出摄影者自己能装卸的胶卷,从此柯达软片胶卷风行世界,摄影开始逐

39、渐走进大众生活中。1935 年,美国人研制出涂布三层乳剂的柯达克罗姆并付诸实用,从此,彩色感光材料技术逐渐成熟。1942 年,美国柯达公司正式推出彩色负片和彩色相纸。彩色摄影开始迅速发展,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1981 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在德国国际广播器材博览会上推出了世界上首台磁录像照相机“玛维卡” (Mavica) 。它记录影像的载体不再是银盐胶片,而是以电磁记录影像。但由于像素较低且制作成本高而未得到开发推广。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数码摄影及配套的电脑图像处理系统迅速崛起,传统的银盐时代受到数码技术的巨大冲击。影像的存储载体变成了 CCD 或CMOS 芯片,数码摄影的出现,

40、标志着新的数字时代的到来。第二节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摄影术从诞生到现在,虽然只有 172 年的历史,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在艺术见解、表现方法、审美趣味上具有共同特点的摄影团体,形成了众多的摄影艺术流派,极大的推动了摄影的发展。一.画意摄影摄影在诞生之初,为了获得与其它传统艺术样式同等的地位,开始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嫁接在绘画上。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模仿绘画的,并在与绘画亲缘交融和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发展。画意摄影流派主张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力模仿绘画,为了达到与绘画同样的视觉感受,摄影师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1892 年摄影团体连环会、1893 年德国汉堡画意摄影展览、1894 年巴

41、黎摄影俱乐部、1902 年纽约的摄影分离派和 1904 年国际画意摄影协会的相继成立,将画意派摄影在 19 世纪与 20 世纪之交推向顶峰。画意摄影流派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印象派摄影”等几个分支。高艺术也称“极其高雅的艺术” ,主要是指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绘画艺术。高艺术摄影产生于 19 世纪的英国,指受绘画中的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摄影流派,其艺术特点是运用绘画的理念,独具匠心地创作出绘画效果的照片。奠基者是大卫奥克达维斯希尔(David Octavius Hill)和罗伯特亚当逊(Robert Adamson) ,希尔是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家,他的画风被认为是有着荷兰肖像画大师伦勃朗

42、的遗风。而亚当逊是一位技术高超的摄影家,他们两个人合作,以“卡罗式摄影法”为人们拍摄肖像。其作品具有较强的绘画特征,画面有着朦胧的美感、构图严谨、具有油画般的效果。他们的合作同时也是摄影与绘画无间协作的一段佳话。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奥斯卡雷兰德(Oscar Rejlander)和亨利佩奇罗宾逊(Henry Peach Robinson) 。他们对绘画的模仿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内在的精神。他们模仿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运用导演、摆布、剪辑、拼贴、叠印的方式表现宗教、文学故事题材,画面精心设计,构图严谨,具有绘画效果。 这同时也开创了一种“集锦摄影”手法。1857 年雷兰德拍摄

43、的巨幅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如图 1-12 所示)是高艺术摄影最具代表性之作。作品模仿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用 30 张不同的底片拼贴、叠印而成。原作尺寸约为 3116 英寸,创作耗时数周。他的这幅作品不仅构图严谨,而且具有很强的教化意味,画面表现的是一位老者教诲两个年轻人怎么选择人生。画面分两个部分,左边充满了欲望与诱惑,表示的是一种堕落的人生;而右边是勤劳向上的人生。画面通过对比手法劝导年轻人要走正道。这幅作品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时,引起巨大轰动,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的成熟,他的这幅作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艺术作品”,雷兰德因他的巨大成就被誉

44、为“艺术摄影之父”。 人生的两条道路后来被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买去用于教育子女。图 1- 12 人生的两条道路 雷兰德摄 1857 年罗宾逊也很热衷于用多底片合成作品,他的弥留(如图 1-13 所示)就是用了五张底片拼贴制成的。作品弥留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表现的是一个少女即将离世,亲友们悲痛告别的场景,画面弥散着伤感的气息,传递出古典画意的美学取向。1869 年罗宾逊发表了摄影的绘画性效果一书,成为 19 世纪阅读量最大的摄影书籍。图 1- 13 弥留 罗宾逊摄 1855 年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已故台湾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他运用和雷兰德、罗宾逊相同的暗房技艺,使用集锦摄影法把多幅拍摄的作

45、品,比如石头、松树、鸟、人物等在暗房中重新组合,仿制出古代山水画的样子。他的作品渗透出中国传统画意理念,虽然这种形式在现在已是再普通不过,但其独特的风格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作品有斜风细雨不需归 (如图 1-14 所示) 、 八哥等。图 1-14 斜风细雨不需归郎静山摄 1960 年印象主义摄影产生于 19 世纪后半期,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追求光影变幻的即时漫射效果和画面的朦胧美感。树胶重铬酸盐印相工艺和爱默森的焦点视觉论促成了这一潮流的形成。摄影师运用各种柔焦和软焦的手段,使用表面粗糙的相纸,刻意使照片显得朦胧,传达出“印象”般的视觉感受。代表人物有

46、法国摄影家罗伯特德马奇(Robert Demachy)、乔治戴维森(George Davison)保罗贝尔贡(Paul Bergon)等等。德马奇是巴黎摄影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画意摄影作品具有很高的造诣,他选用各种材质的相纸,创作出酷似绘画的摄影作品,有时为了达到绘画的笔触与肌理,他会在已经完成的照片上用画笔再做修改,以达到绘画的效果。他的代表作人体(如图 1-15所示)就是一幅刻意修饰的与绘画相媲美的摄影作品。图 1-15 人体 德马奇摄 1906 年画意摄影流派是摄影家在艺术道路上的最初探索,这是一个历史进程的必然阶段,它为摄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画意摄影

47、作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画意摄影过分的依附于绘画,过多的注重表面效果,为了达到绘画式的美感效果,极力掩盖平凡和丑陋,避免日常生活题材,忽视了摄影本身的独特性。所以在画意摄影发展过程中,很多摄影家慢慢意识到了摄影的特性,开始回归摄影本体语言,新的写实主义风格兴起,自然主义摄影流派顺理成章的就诞生了。 二.自然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反对模仿绘画,反对对照片的人为加工,提倡用写实的手法展现摄影独特的魅力。1889 年英国的彼得亨利爱默森(Peter Henry Emerson)写下了自然主义摄影 ,在这本书中,爱默森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他在摄影理论上第一次指出摄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提倡摄影主体意

48、识,主张摄影要有自己的构图法则,以这本书为标志,自然主义摄影产生了。爱默森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自然主义的发展,他拍了大量真实反映乡村生活的照片,代表作有采睡莲 、 收获 (如图 1-16 所示)等。图 1-16 收获 爱默生摄 1888 年三. 摄影分裂主义摄影分裂主义又称摄影脱离派,是由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与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等人于 l902 年在纽约发起成立的,他们主张“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摄影不是绘画的陪衬,而是摄影家个人表现的全新手段” ,摄影器材的简约化、小型化,使得即时现场记录变得简单起来,从而推动了这一流派的发展。摄

49、影脱离派的创始人斯蒂格里茨在最初学习摄影的时候,也是主张模仿绘画,宣称为达到绘画的目的,以一切手段对底版以及照片的人为处理都是允许的,因此他创作了许多唯美的画意摄影作品。但是后来斯蒂格里茨渐渐意识到这种唯美的创作方式脱离了摄影的本性,于是他开始探索摄影自身表现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纯摄影主义的理论。他开始拿着小型照相机在街头寻找题材,1892 年拍摄的终点站 (如图 1-17 所示)被称作是世界摄影史上“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 。他斥巨资创办摄影作品杂志,1905 年在纽约第五街开设著名的“291 展厅” ,极大鼓舞和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他因此被称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 。图 1-17 终点站 斯蒂格里茨摄 1892 年摄影分裂派发起者之一的爱德华施泰肯,是 20 世纪对摄影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曾多次成功组织国际性的摄影展。1955 年为纪念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创建 25 周年,他策划筹办了“人类大家庭”摄影展,展览宗旨是“全世界的人类是一个整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