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痹证 风湿热痹证
2、 瘀血闭阻证 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 一 诊 断 必 须 符 合 膝 痹 病 ( TCD 编 码 : BNV090) 和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2 患 者 同 时 具 有 其 他 疾 病 , 但 在 住 院 期 间 不 需 特 殊 处 理 , 也 不 影 响 第 一 诊 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 各种保守治
3、疗无效半年以上, 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 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 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 舌、 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2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如骨代谢指标、 ASO、 类风湿因子、血 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2)风湿热痹证
4、:清热疏风,除湿止痛。(3)瘀血闭阻证:活血化瘀,舒筋止痛。(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2手法治疗:整体放松和局部点按。3针灸治疗: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4针刀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5关节腔内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6 其 他 疗 法 : 根 据 病 情 需 要 选 择 熏 洗 、 牵 引 、 外 敷 、 矫 形 鞋 垫 、 中 药 离 子 导入 疗 法等。7运动疗法。8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2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发 生 了 病 情 变 化 , 或 辅
5、 助 检 查 结 果 异 常 , 需 要 复 查 和 明 确 异 常原 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3 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TCD编码:BNV090、ICD-10 编 码:M17.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 年 月 日标准住院日21 天 实际住院 日: 天时间
6、 年 月 日(第 1 天) 年 月 日(第 2-10 天) 年 月 日(第 11-20天) 年 月 日(第 21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下达医嘱、 开出各项 检查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完成初步诊断对症处理 向 患 者 及 家 属 交代 病情和注意事项 实 施 各 项 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 成 上 级 医 师查 房 , 进 一 步明 确 诊 断,指导治疗 向 家 属 交 代 病情 和治疗注意事项 实 施 手 法 等 治疗 措施确定治疗方案关节腔内治疗防治并发症 根 据 患 者 病 情变化 及 时 调 整 治 疗方 案 上 级 医 师 查 房与 诊疗评
7、估, 明确出院 时间关节腔内治疗运动疗法制定康复计划, 指导 患 者 出 院 后 功能 锻炼 交 代 出 院 注 意事 项、复查日期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 中 药 汤 剂 或 相 应中 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临时医嘱血常规、 尿常规、 便 常规+潜血肝功能、 肾功能、 血 糖、血沉、凝血功能C 反应蛋白心电图 胸 部 透 视 或 胸 部 X 线片膝关节 X线片 患 者 病 情 需 要 的其 他检查对症处理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 中 药 汤 剂 或 相应 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 临时医嘱 必 要 时 复 查 异常 项目 根 据 患 者 具
8、体情 况确定其他检查对症处理关节腔内治疗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 中 药 汤 剂 或 相应 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运动疗法 临时医嘱 根 据 患 者 具 体情 况确定其他检查对症处理关节腔内治疗长期医嘱: 停 止 所 有 长 期医 嘱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4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进行入院教育一般状况评估 介 绍 各 项 检 查 前注 意事项饮食、 日常 护理指导 按 照 医 嘱 执 行 诊疗 护理措施 按 照 医 嘱 执 行诊疗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指导 关 节 功 能 锻 炼指 导饮食、 日常护理指 导健康教育 按 照 医 嘱 执 行诊疗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指导 关
9、节 功 能 锻 炼指 导饮食、 日常护理指 导健康教育 交 代 出 院 后 注意事项 协 助 办 理 出 院手 续送病人出院。病情变异 记录无 有, 原因:1.2.无 有, 原因:1.2.无 有, 原因:1.2.无 有 ,原因:1.2.责任护士 签名医师 签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5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10、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灸学(石学 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 西 医 诊 断 标 准 : 参 照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十 五 ”国 家 级 规 划 教 材 神 经 病 学 第 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 诊疗方案” 。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11、 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 (TCD编码: BNV120) 和面神经炎 (ICD-10编码: G51.802)的患者。2 患 者 同 时 具 有 其 他 疾 病 , 若 在 治 疗 期 间 无 需 特 殊 处 理 , 也 不 影 响 第 一 诊 断的 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 耳源性疾病、 腮腺炎、 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 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听神经瘤、 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
12、瘫或各种原因 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6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 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
13、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3其他疗法。(九)完成路径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7 时间年 月 日(第 1 天)年 月 日(第 2-15 天)年 月 日(第 16-30天)年 月 日(第 31-45天)年 月 日(第 46-60天)主要 询 问 病 史 与 体 格检查 中 医 四 诊 信 息 采 集中医辨证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诊疗
14、工作面肌电图检查其他检查项目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 针灸 治 疗 辨 证 选 择 口服中药汤剂其他 疗 法 完 成 首 次 门 诊 记 录 与 患 者 或 家 属 沟 通 , 交 代 病 情 及 注 意事项 中 医 四 诊 信 息采集中医辨证 根 据 病 情 变 化 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 四 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 根 据 病 情 变 化 调 整 治 疗 方 案疗效评价 完 成 复 诊 记 录中医 四 诊信息采集 中 医 辨 证 根 据 病 情 变 化 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完 成 复 诊 记 录 中 医 四 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 根 据 病 情 变化 调 整 治 疗方案疗效评价
15、完 成 复 诊 记录 制 定 随 访 计划病情 变 异 记 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 签 名二、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门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 中 医: 面瘫 (TCD 编码: BNV120 ) 西医 : 面神经炎 (ICD10 编码: G 51.802) 患者姓名: 性 别: 年龄 : 门 诊 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进入路 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标准治疗日60 天 实际治 疗日: 天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
16、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BNV26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中 医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中 医 药 行 业 标 准 中 医 病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ZY/T001.9-94” 西 医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新 编 实 用 骨 科 学 第 二版 ( 陶 天 遵 主 编 , 军 事 医 学 科 学 出 版 社,2008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
17、,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3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 (肩关节周围炎) 诊疗方案” 。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型 瘀滞型 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 (肩关节周围炎)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
18、ICD-10 编码为:M75.011。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3 患 者 同 时 具 有 其 他 疾 病 , 但 在 治 疗 期 间 无 需 特 殊 处 理 , 也 不 影 响 第 一 诊 断的 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 舌、 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9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肩关节X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等。(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
19、络。(2)瘀滞型:活血祛瘀、舒筋通络。(3)气血虚型:补养气血,通络止痛。3其他疗法:小针刀、物理治疗。(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视觉模拟评分2分。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达到4级。(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0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肩凝证(TCD:BNV262)西医:肩关节周围炎(ICD-10 :M75.011 )患者姓名:_ 性别 :_ 年龄 :_ 门诊号 :_进入路径时间: _年_月_日 结束路径时间:
20、_年_月_日 标准治疗时间20 天 实际治疗时间:_天 时间 _年_月_日(第 1 天)_年_月_日(第 25 天)_年_月_日(第 610 天)_年_月_日(第 11-15 天)_年_月_日(第 16-20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中医辨证 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 肩关节 X 线检查完成初步诊断 确定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其他疗法 完成首次门诊记录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中医辨证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 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中医辨证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
21、 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 完成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 完成复诊记录 制定随访计划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无 有,原因: 1. 2.无 有,原因: 1. 2.无 有,原因: 1. 2.无 有,原因: 1. 2.医师签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1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2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编码:BNV070。
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编码为:M06.99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 医 诊 断 标 准 : 参 照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中 医 药 行 业 标 准 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效 标 准 (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 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 诊疗方案” 。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
23、虚证 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 (TCD编码为: BNV070) 和类风湿关节炎 (ICD10编码为:M06.991)的患者。2. 患 者 已 使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 免 疫 抑 制 剂 等 药 物 , 维 持 原 剂 量 , 病 情 稳 定 后 逐渐减 量,可进入本路径。3 当 患 者 同 时
24、具 有 其 他 疾 病 , 但 在 住 院 期 间 不 需 特 殊 处 理 也 不 影 响 第 一 诊 断的 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 舌、 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3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4)AKA、APF、CCP(5)抗核抗体谱(6)心电图(7)双手、胸部X线片2 可 选 择 的 检 查 项 目 : 根 据 病 情 需 要 而 定 , 如 组
25、 织 非 特 异 性 抗 核 抗 体 谱 、 抗中 性 粒 细 胞 抗 体 、 抗 心 磷 脂 抗 体 、 HLA-B27、 电 解 质 、 肌 酶 谱 、 血 脂 、 血 尿 酸 、 乙肝 五 项 、 抗结核抗体、 尿沉渣分析、 大便潜血、 主要受累关节 X 线片、 心脏彩超、腹部超声、 骨 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祛风除湿,通络止痛。(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3)湿热痹阻证:清热除湿,活血通络。(4)痰瘀痹阻证:活血行瘀,化痰通络。(5)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活络祛邪。(6)肝
26、肾不足证:补益肝肾,蠲痹通络。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 针 灸 疗 法 : 辨 证 选 穴 , 或 根 据 疼 痛 肿 胀 部 位 采 取 局 部 取 穴 或 循 经 取 穴 。 针 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4.外治法: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泡洗、 中药熏治、 中药全身浸浴、 中药 穴位贴敷等。5.手法治疗:按摩等。6.其他疗法:如关节腔穿刺、长圆针闭合手术、关节康复治疗。7手术治疗:如关节矫形手术。8. 调摄与护理。(九)出院标准1.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改善。2.疾病活动度指标有所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治疗过程中如发生病情变化, 需进一
27、步明确诊断,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 本病常并发多系统受累, 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 者需进行相应疾病的治疗。3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4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1 天时间 (第 1 天) (第 27 天) (第 814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首
28、次病程记录完成住院记录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治疗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善必要检查完善疾病活动性的评估防治并发症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善必要检查防治并发症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外治法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ESR、CRP、RF、IgA、IgG、IgM抗核抗体心电图、腹部超声双手、胸部 X 线片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外治法临时医嘱必要时复查异常
29、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其他检查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外治法临时医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 定其他检查对症处理主要护理工作进行入院教育一般状况评估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尪痹专科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尪痹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尪痹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变异 记录无 有,原因:1.无 有,原因:1.无 有,原因:1.护士 签名医师 签名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5 时间 (第 1521 天) (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
30、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善必要检查或复查防治并发症指导患者出院后饮食及生活调摄交代出院注意事项、随诊日期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外治法其他治疗临时医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他检查或必要 复查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尪痹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介绍出院后饮食及生活调摄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协助办理出院手续送病人出院变异 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 签名医师签名脑病科中
31、医临床路径 16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1) 中 医 诊 断 标 准 : 参 照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脑 病 急 症 科 研 协 作 组 中 风 病 中 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年。(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中 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
32、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4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 (脑梗死) 急性期诊疗方案” 。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 (脑梗死) 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7 (ZYYXH/T2
33、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的患者。2病期属于急性期。3 患 者 同 时 具 有 其 他 疾 病 , 但 在 住 院 期 间 不 需 特 殊 处 理 , 也 不 影 响 第 一 诊 断的 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 舌、 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
34、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血压、心电图。(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8)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如头颅MRA、 DSA或CTA、 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 中
35、 经 络 : 以 活 血 通 络 为 主 , 辨 证 予 以 平 肝 、 清 热 、 化 痰 、 通 腑 、 益 气 、 养阴等法。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 针 灸 治 疗 : 生 命 体 征 平 稳 后 可 尽 早 应 用 针 灸 治 疗 , 可 根 据 不 同 分 期 选 用 不 同的 治疗方法。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8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 内 科 基 础 治 疗 : 主 要 包 括 呼 吸 功 能 维 持 与 并 发 症 的 预 防 和 治 疗 、 血 压 血 糖 的调 整、颅
36、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 2010 年中华医 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8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9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病程进入恢复期。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 合 并 有 心 血 管 疾 病 、 内 分 泌 疾 病 等 其 他 系 统 疾 病 者 , 住 院 期 间 病 情 加 重 , 需要 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7、。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9 时间 年 月 日(第 1 天)年 月 日(第 2 3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 危险 性评估、 实 施溶栓应用评估等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辅助检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完成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完善入院检查重 点 医 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
38、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血 型尿常规便常规+潜 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胸部 X 线 透视或胸部 X 线片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良肢位摆放和关节被动运动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临时医嘱继续完善入院检查二、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
39、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TCD编码:BNG080、ICD-10 编 码:I63)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患者姓名: 性 别: 年 龄: 门 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1 天 实际住院日 : 天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0 TCD(必要 时选择加做颅外段)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 超)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 MRI)主要 护理 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I 级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静脉抽血配合急救和治疗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生活与心理护理根 据 患 者 病 情 和 危 险 性, 分 层 指 导
40、患 者 的 康 复 和锻 炼病情 变异 记录无 有 ,原因:1.2.无 有 ,原因:1.2.责任 护士 签名医师 签名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1 时间 年 月 日(第 414天) 年 月 日(第 15 20天)年 月 日(第 21 天)主 要 诊 疗 工 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 治 疗 效 果 、 危 险 性 和 预 后 评 估 上 级 医 师 查 房 与 诊 疗 评 估 ,明确是否出院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加强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防治并发症干预危险因素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进行健
41、康宣教 初 步 形 成 康 复 和 二 级预防方案 交 代 出 院 后 注 意 事 项 和随访方案完成出院总结通知出院重 点 医 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病情平稳者推拿治疗病情平稳者予早期康复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 病 情 变 化 时 随 时 进 行 中 医 辨 证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低 盐 低 脂 饮 食 或 糖 尿 病 饮 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内科基础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 病 情 变 化 时 随 时 进 行 中 医辨
42、 证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 护理 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 据 患 者 病 情 指 导 患 者 的 康 复 和 锻 炼配合康复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 据 患 者 病 情 指 导 患 者 的 康 复 和 锻 炼配合康复配合健康宣教 协 助 患 者 办 理 出 院 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变异 记录无 有, 原因:1.2.无 有, 原因:1.2.无 有, 原因:1.2.责任护士 签名医师签名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2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43、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1) 中 医 诊 断 标 准 : 参 照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脑 病 急 症 科 研 协 作 组 起 草 制 订 的 中 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年。( 2) 西 医 诊 断 标 准 : 参 照 中 华 医 学 会 神 经 病 学 分 会 脑 血 管 病 学 组 制 定 的 中国 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010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 参照 “
4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 (脑梗死) 恢复期诊疗方案”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风火上扰证痰瘀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3 风病 (脑梗死) 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2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的患者。2疾病分
45、期属于恢复期。3 患 者 同 时 具 有 其 他 疾 病 , 但 在 住 院 期 间 不 需 特 殊 处 理 , 也 不 影 响 第 一 诊 断的 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 舌、 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2
46、可 选 择 的 检 查 项 目 : 根 据 病 情 需 要 而 定 , 如 头 颅 影 像 学 检 查( CT、 MRI、 MRA、 DSA 或 CTA 等、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 聚体、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1)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2)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3)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4)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2针灸治疗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脑病科中医临
47、床路径 24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5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 内 科 基 础 治 疗 : 主 要 包 括 呼 吸 功 能 维 持 与 并 发 症 的 预 防 和 治 疗 、 血 压 血 糖 的调 整、 颅内高压和脑水肿、 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可参照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8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9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治 疗 过 程 中 发 生 了 病 情 变 化 , 或 出 现 严 重 并 发 症 , 导 致 住 院 时 间 延 长 , 费 用增 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2 合 并 有 心 血 管 疾 病 、 内 分 泌 系 统 疾 病 及 其 他 系 统 疾 病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