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把握情感,分析手法,综合训练),二轮复习,诗歌抒情知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以乐景抒哀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在叙事中抒情。补充讲解:步步高P125,把握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情感托物言志练习,P29-3 汉宫春梅 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把握诗歌情感练习,答案: “
2、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 “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之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把握诗歌情感叙事抒情练习,P29-4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补充讲解:步
3、步高P311.紧扣主旨,结合诗句,分析有据。2.分析关键词句。3.把握诗歌的结构,分析情感变化。4.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把握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情感练习,P31-4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 李之仪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颔联、颈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
4、千。,把握诗歌情感练习,P181-2 蝶恋花越水含秋光似镜。泛我扁舟,照我纶巾影。野鹤闲云知此兴。无人说与沙鸥省。回首天涯江路永。远树孤村,数点青山暝。梦过煮茶岩下听。石泉呜咽松风冷。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答案看似惬意悠然,却暗含悲凉孤独。词人泛舟水上,人影相照,如同闲云野鹤,确有几分悠闲适意。然而,水含秋意,兴发萧瑟悲凉之感;词人贬谪中独自泛舟,失意苦闷却无人可与诉说,足见其孤独。,把握诗歌情感练习,作业:P181-5 别匡山 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1
5、)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情感练习,(1)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1)首联描绘了匡山清幽美丽的特点。首句写匡山远景,晨曦初露,翠峰参差,景色秀美。次句写匡山近景,山风和畅,藤影摇曳,轻拂栏槛,环境清幽。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 (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或“胸怀天下的大志”)。
6、全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艺术手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大致包括三方面的知识:表达方式、修辞、特殊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三)特殊技巧:衬托、对比、烘托、用典、虚实补充讲解:步步高P126,艺术手法,赏析类题基本思路确定运用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突出了人(景、物)特点,抒发了作者情感可答点艺术效果的术语。,艺术手法,艺术手法练习,P34-1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
7、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答案“黄牛峡静滩声转”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白马江寒树影稀”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练习,P34-3 钟山晚步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答案“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出楝花坠落
8、平地的美态。,艺术手法练习,P34-3 钟山晚步 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答案“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艺术手法练习,P182-3 京口 陆龟蒙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答案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艺术手
9、法练习,P182-1 鹧鸪天 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答案运用拟人、拈连(顶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首句抒情,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艺术手法练习,P182-4 菩萨蛮 贺铸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赏析“一番新别离”在全词构思上的艺术特色。答案“一番新别离”写的是下片梦中的别离,属于虚写,与上片所写现实中的别离,形成虚实掩映的
10、关系。下片的梦境本应是上片别后“销魂不自持”的补偿,不料好梦易碎,补偿不成,反倒更添一层“别离”,这样就把现实中的别离苦况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具有哀婉欲绝的审美效果。,积累: 诗歌鉴赏答题的常用术语 P128审题: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答题: 分点作答,先总后分。,综合训练,综合训练练习,P184-8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悲慨和惆怅之情。首联将六朝的繁华不再与现今的风景依旧对
11、比,以写景铺垫下文抒情;颔联进一步用飞鸟无知,人歌人哭皆随水东流来深化这一情感;颈联继续写景,用深秋之雨和落日之风相对应,更加突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尾联借范蠡点题,表达自己功业不遂,再生人生幻灭、世易时移的悲凉之感。,综合训练练习,P184-8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2)请简要赏析“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一联的妙处。本联的妙处是融情于景。深秋之雨、落日之风表面气势宏大,而实际暗含悲愁与失落,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慨与历史思索。,综合训练练习,P186-7
12、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分)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草木生机勃勃,渔翁醉眠桥畔的闲适自得的图画。,综合训练练习,P186-7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2)本词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5分)下阕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