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散文阅读,第一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现代文阅读,考点要求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
2、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0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注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
3、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
4、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然后它开始走动,好似淑女迈着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返回或许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面对这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T台秀:高黎贡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
5、开,顺手拾起老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这个场,景真正的主角。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唯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尽管这个场景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没有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视着,仿佛
6、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说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永远的牵挂。注高黎贡山: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整体把握1.这是一篇 散文。2.概括各段大意,并说明全文的写作思路。答案第一段:承题目而来,以烟雨为背景,具体描绘烟雨中的老牛的形神特点。第二段:由远及近,描写白鹭在老牛身上翻飞嬉戏的场景。第三段:揣想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对这幅图的感受。第四段: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农
7、耕文明的情感态度。全文按照先描述画面,再过渡,最后议论抒情、表明看法的思路进行。,写景,3.抓住重点句段,概括本文的主旨。答案本文主旨段在第四段。主旨:本文通过对一幅烟雨牛鹭诗意画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耕文明、田园生活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耕文明、文化的深沉思考,传达了醇厚而迷茫的情感。,问题研读1.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解析第一段写牛,突出了静态;第二段写鹭,突出了动态。答案(1)特点: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2)(示例一)喜欢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
8、例略。(示例二)喜欢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举例略。,【试题评点】该题重在考查对描写、修辞手法的赏析。共两问,难度不大。注意第一问的问法,是问景物描写的特点而非景物的特点。第二问必须扣住修辞手法并结合段中实例来回答。,2.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析写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不同感受是为了突出“烟雨牛鹭图”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做铺垫。,【试题评点】该题重在考查对段落的内容和结构的把握,属“作用”题。该段一是侧面写出“烟雨牛鹭图”的美,二是
9、由写景向议论、抒情过渡。作答时要扣住内容和结构两方面。,3.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解析抓住“改变”“延续”“两难之中”几个词去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试题评点】该题重在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即本文主旨)的把握。画线句子中的“两难之中”似乎暗示了本题的两个答题要点。可以结合关键句子,如“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我忘情地凝视着,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说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永远的牵挂”等。,值得注意的是
10、随着考试说明的变化,这种在散文中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后来不再出现,而被放在论述类文本中了。,4.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解析烟雨给人迷蒙的感觉,同时也是作者情思迷茫的表现。答案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试题评点】该题意在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选择的切入点是“烟雨”这个意象,实际上是在分析、鉴赏意象(形象)的艺术表现力,难度较大。回答须从营造氛围、表现意境、抒发感情三个层次入手。,二、(2007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麦天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
11、,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农家的节日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敬父母。,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
12、,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
13、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
14、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整体把握1.这是一篇 散文。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答案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叙了麦收之前的“女看娘”及其他准备活动,麦收过程中女人心疼男人、想方设法给男人做可口的饭,麦收过后的闲散及“追节”情况。,叙事,3.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
15、什么?答案本文主要叙写了关中平原一带“麦天”前后的劳动生活和习俗,展现了农村火热的劳动生活、纯朴的人情之美及乡土民风的淳朴,表现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对劳动美、亲情美的讴歌。,问题研读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解析第二段写女看娘的交通工具跟过去不一样了,第三段写道“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等。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试题评点】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筛选与概括。一题两问,难度不大。做题时必须紧紧扣住“变化”这一题眼。,2.“一路上都是鲜
16、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解析“麦茬”“收割机”是麦天代表性的事物;“突突突地吼”属于听觉描写,“鲜红”“黄亮亮金灿灿”属于视觉描写,“麦秸香”属于嗅觉描写;收割机“吼个不停”运用了比拟手法。语言生动,富有韵味。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试题评点】该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题干要求及考查角度几乎成了以后各大市模拟卷中的经典,“描写”“表达特色”是最亮丽的题干关键词。“分析表达特色”要求多角度切入。题
17、目要求“分析”,但所给答案并不是分析,而是概括。如果真的“分析”,应不应该包括表达效果?这给以后的考生答题带来了一定的模糊性。,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解析第三段说“吃苦的日子到了”,第四段描绘了男人的劳累,第五段写忙后的男人该歇歇了,这些叙写贯穿文中,相互照应。,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做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试题评点】该题考查重
18、要句子的结构作用。题干提示语“从全文结构看”很重要。“铺垫”“照应”是答案关键词。画线句子虽然在文章中间,但不是“过渡”句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选取重要句子分析其作用题型成了江苏卷的保留题型,在以后的试卷中以不同形式出现。,4.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解析麦天的忙碌在文中主要指麦收的辛劳,喜悦指丰收之后的感受。紧张过后则是闲散。“麦梢黄,女看娘”以及麦收后的“追节”,一种亲情弥漫其间。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试题评点】该题考查对最能体
19、现本文主旨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从“你”字中可以看出本题带有“探究”意味。答题需要联系全文,尤其要从对“麦天”方方面面叙写的内容中挖掘其意蕴。,三、(200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上善若水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
20、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
21、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
22、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整体把
23、握1.这是一篇 散文。,状物,2.划分全文的层次,归纳各层次的大意,并说明全文的写作思路。答案全文共十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去游览都江堰途中因见“上善若水”横幅而引发感悟,开启下文。第二部分(第2段):阐释“上善若水”的精髓,为下文赞美都江堰及其修筑、维护者立下了一个标准。第三部分(36段):赞美都江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上善之作”。,第四部分(79段):赞美李冰及其后任者是“上善之人”。第五部分(第10段):写游览后的幸福感受。本文也是一篇文化游记,全文大致按游记的一般顺序写,但在游记的主体部分并未按照游记的惯常写法写,而是按照由物及人(由都江堰到修、护都江堰的官员)、由
24、实到虚(由描写都江堰到对其的感悟)的思路写。,3.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答案本文主要叙写游都江堰的经过,赞美了都江堰是“上善之作”,李冰及其后任者是“上善之人”,体现了对现代文明的忧思,告诫人们要秉持“上善若水”的文化理念,做“上善之事”,做“上善之人”。,问题研读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解析开头语句一般作用即为领起,对文章内容的表达则要联系全文。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试题评点】该题依然是“作用题”,但“作用”的限定语不再是2007年的“从全文结构”,而是“内容的表达”。这个限定语对当年的考生来说很陌生,以致该题答得很不
25、好。其实,该题仍可按惯常的作用题答题思路答,只是“表达”一词提醒你要关注一下所给三个问句的表达特点及效果。综合起来,就是从结构、思路和表达特点三个方面作答。,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解析从第二段开始,抓住关键句,理清作者对都江堰的赞美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功效长久:至今仍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试题评点】该题考查的是文意概括,采用的是“原因”概括题型。答此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筛选出相应(且准而全)的信息,二是
26、对筛选出的信息作相应的归纳、概括。该题还有一个检验答案正确与否的方法,就是采用因果复句的形式,把答案的“因”与题干的“结论”联在一起,看因果是否成立。现代文阅读中的“因果”题较常见,均可用此法检验。,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从大处着眼,显然是托物言志,古今对比。还可以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角度考虑。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试题评点】该题考查的是对表达技巧的赏析。与2006、2007两年的赏
27、析题一脉相承,但角度有了变化,不再是对局部文字的赏析,而是立足于整体的赏析。角度的变化,给考生带来了不适应,该题当年得分很低。其实,命题者已在题干上作了暗示:不以描写见长。可粗心的考生竟未发现。该题仍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多角度答题。“特色”只要求“具体说明”,并不包括“表达效果”的说明。,4.请探究都江堰蕴涵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解析本题既要理清作者思路,又要把握全文主旨。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试题评点】这是江苏卷散文探究题的首次亮相。“探究”,直接表明了题型和要求,探究的
28、是标题的几层深意。其“深意”可以从文章主体的两部分材料(物、人)发掘出。该题奠定了江苏卷散文探究题的特色:基于文本内的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探究。,四、(2013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何容何许人也老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
29、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
30、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
31、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
32、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整体把握1.这是一篇 散文。2.本文的层次和思路是怎样的?答案全文共六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以何容为代表的朋友的整体特点。第二部分(25段):具体描述了何容的个性、处世态度及遭遇。第2段,介
33、绍何容待人接物的“硬”与“软”。第3段,介绍何容生活、心理方面的光明磊落、粗与细。,写人,第4至5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何容坚持自我、毫不妥协的个性。第三部分(第6段):委婉深刻地表明何容情感的虚空及作者对他的理解、赞许。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写的。,3.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答案本文用幽默甚至调侃的笔调描述了何容这样一位知识分子的形象,在看似矛盾的叙述中赞扬他坚持自我、刚直不阿、光明磊落、落拓不羁的个性,对他的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告诫人们要敢于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并借何容的人生遭遇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问题研读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
34、在文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这句话出现在第一段中,回答时要考虑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找到全文每段的关键语句,这篇文章每段的首句都是关键句,根据这些句子,对照文章开头段落的一般作用,不难确定这句话的作用。答案点题,引领全文。,【试题评点】该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把握,属常考题型。虽说仍选择开头段中的句子考查,但相较2007年考结构作用、2009年考内容的表达作用,该年的“作用”未限定角度,显得较为宽泛。不过,从所给的参考答案来看,只答了结构作用,未涉及内容作用,而且相当简略。其实,从阅卷现场传出的评分细则看,评分答案兼顾了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用,较为详细。(附评分答
35、案:内容上是对何容与这一类人是何许人进行回答,并引出何容来;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写何容的性格特点。),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从文章中的第二至四段中找出描写何容性格特点的相关语句加以整合就行。第二段中的“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第三段中的“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第四段中的“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
36、内心矛盾痛苦。,【试题评点】该题是一道重要内容概括题,本质上属人物形象题,其答题要点均分布在24段,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不过,该题的审题质量要求高,“矛盾”是题眼,答案必须答出“矛盾”的双方来。否则,很难得分。,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一处画线句子中“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写出了他的坦然、不妥协、不改变。第二处画线句子中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写出,了何容坚持自我的特点。这两句话写出了何容不管别人如何评价,
37、都坦然地展示个性。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试题评点】该题有两问:第一问实际是含意题,不过,问得不明确;第二问是人物形象题。回答这两问,莫忘题干所给的作答的方向或者说是暗示:联系文中两处画线句,第一处言其不妥协,第二处言其不改变。这是江苏卷首次在散文中设题考查人物形象,因有足够的提示,故难度并不大。,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该题关键是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何容之所以“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朋友”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有几位说
38、得来的朋友”说明朋友们对何容的理解和认可。答案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试题评点】该题是探究题,依然是基于文本内的意蕴探究,不过,探究点不再是“标题的深意”,而是“句子的内涵”,因此,也可以说是以探究题形式考查对句子丰富含意的把握。探究可从何容与作者两个层面展开。何容层面是句子表层,讲何容与朋友的关系;作者层面是句子深层,讲作者对何容的态度。四个答案要点中与最好合在一起来回答。这道探究题,探究点选得好,该结尾颇有想北平(老舍作)结尾之妙。但从四道题整体看,选句子作为“题点”似乎多了些。,命题探究及备考
39、启示,1.江苏卷在选文上有何特点?答案选文有“变”有“不变”。变,指选考散文的类型上每年都在变化,从2006年的写景散文到2007年的叙事散文,从2009年的状物散文到2013年的写人散文,类型求新。不变,指选文的主题大致不变,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都是乡土题材,表现的是对中国农村、乡土文明的礼赞;上善若水借都江堰所表现的“上善若水”的传统,文化理念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何容何许人也则借何容这个具有传统文化美德的知识分子表达了对传统人格在现代进程中境遇的深思。总之,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对传统、现代、社会、人性、文明的思考仍将是江苏卷散
40、文选材重点关注的内容。,2.江苏卷散文阅读常考的题型有哪些?这些题型各自有着怎样的命题特点?答案高考散文可选的考点、考题很多,但从江苏卷来看,大致稳定在以下几种题型上:(1)句子含意和作用分析题。(2)内容要点概括题。(3)表达技巧赏析题。(4)形象内涵赏析题。,(5)文本意蕴探究题。句子含意和作用分析题,重心放在句子作用上,而句子作用重心则放在结构思路上。或选取开头、中间或结尾段中的句子,说作用或限定角度(如“结构”“表达”),或不限角度。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命题的切入口很小,只一两个句子,但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需要考生立足全文来答题,答题时要求考生用准术语,不能笼统空泛。,内容要点概括题
41、,不大考对全文主旨的概括,而是考对局部文意的概括。有三种小题型:一是信息提取概括型,如2007年高考卷第1题;二是原因概括型(题干往往提出一个结论,要求概括出原因、条件等),如2009年高考卷第2题;三是涵义揭示型(多要求说出某句或某段的内涵或情感),如2013年高考卷第3题第一问。值得注意的是概括题答题要点多,对审题、答题质量要求高。,表达技巧赏析题有江苏卷自己的鲜明特色:从鉴赏知识角度看,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语言中,以考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为重点,尤以描写为重中之重;从鉴赏对象看,在以整篇文章的表达技巧为对象的整体鉴赏和以局部文字的表达技巧为对象的局部鉴赏中,以局部鉴赏为主,尤以
42、赏析句子为主;从答题要求看,强调准确判断、多角度切入。,形象内涵赏析题,主要考查散文中的物象、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就目前命题看,仅考查了人物形象特点概括,而物象特点和作用恐怕有待以后考查了。从目前其他省市的命题实践看,重点考查物象,包括主要物象、次要物象的内涵和作用;人物形象主要考查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的概括与分析,注重从细节、对话方面对人物思想感情进行理解。,文本意蕴探究题,这是必考题。它是基于文本内对散文的意蕴艺术作深度或广度的探究,或从标题切入,或从一句话切入,或探究其思想意蕴,或探究其情感取向。这种题型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并不能漫无边际,答案在文本之中,需要考生有较为出色的信息
43、搜寻、挖掘和推理能力。答案要求多角度、多层面切入,答案组织不像其他省市那样采用“观点理由观点”型,而是“依据(文本依,据)结论”型,即依据文本什么内容(或信息),探究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卷尚未考查过散文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究题。,3.从江苏卷散文的一些命题特点看,我们应该怎样复习散文呢?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得分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的办法只有两个:读文与做题。读文,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文本阅读能力,尤其是快速而准确的阅读能力。轻阅读,重做题,是考生的一大通病。文学类文本首先是阅读,而不是做题。考生应在阅读上扎扎实实地下功夫。那么功夫究竟应下在哪里呢?,重点一是对散文文体特点的把握
44、,借助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考148分(满分150分)的考生孙婧妍的阅读经验,就是:不管是何种题材、何种文体,阅读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含道映物。“道”是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也就是其写作目的;“物”是作者寻找的载体,包括在文章中运用的物象及一切语言组织形式。“含道映物”,也就是说作者是带着目的去写这篇文章的,文章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的去服务,都是这个目的的映像。明确了这一点,等于直接抓住了阅读题的答题方向无论是词句理解赏析还是手法作用分析,都属于对“物”的发问,而我们要做的事非常简单,就是找到作者心中的“道”,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看。重点二是依据江苏卷的选文特点进行阅读。多选取那些以传统与现代、乡村
45、与城市等为主题的散文阅读。,做题,其前提是阅读,既要建立在整体阅读和把握的基础上,更要建立在对题目所对应的文字进行细读与深读上。这里,答题方法和模式不是最重要的,细读与深读题目所对应的文字才是最重要的。在细读与深读的前提下,才是答题方法和模式问题。细读与深读解决的是“能答题”问题,而答题方法与模式解决的是“会答题”问题。会答题是要规范训练的,如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要点、步骤及,使用的术语,都要一清二楚,应成为答题时的习惯,还有答案要写得全面、具体、有条理、有层次,又简洁,更要在做题中打磨。当然,江苏卷不仅对答题质量要求高,而且审题也毫不含糊。虽说在命题上明确、具体、很人文化,但有时会暗设陷阱,如2013年高考卷第2题的“矛盾”,2009年高考卷第1题的“内容的表达”,都是需要审题时字斟句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