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1教 学 目 标 :1、 学 生 能 够 掌 握 借 助 物 象 , 化 虚 为 实 进 行 作 文 的 方 法 。2、 学 生 能 够 运 用 所 学 方 法 , 让 文 章 具 体 生 动 起 来 。教 学 重 点 : 学 生 能 够 掌 握 借 助 物 象 , 化 虚 为 实 进 行 作 文 的 方 法 。教 学 难 点 : 学 生 能 够 运 用 所 学 方 法 , 让 文 章 具 体 生 动 起 来 。教 学 方 法 : 对 比 、 分 析 、 讨 论 、 合 作 等 。【阅读引路】 奶奶的粽子韩逸萌“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2、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
3、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
4、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
5、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1.本文的线索是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2煮
6、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 。(2 分)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 分)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 ,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3 分)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 至少使用一种
7、修辞,不少于 40 字)(3 分)1.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2.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2 分)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2 分)评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3.(1)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2)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4.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
8、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评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5.示例一: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示例二: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评分:共 3 分。红 书 包秦文君20 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3去摸一摸,大概
9、 它美到我心里去了。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 ,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一会儿( ) ,单眼看。 “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 ”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
10、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
11、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 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 ,比原来的
12、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骄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选自秦文君文集 ,有改动)注打烊(yng):关门停止营业。旖旎(y n):柔和美好。5 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3 分)6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A捂着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捂着眼 退远点C凑近着 退远点 捂着眼 D退远点 捂着眼 凑近着7依据文
13、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6 分)( )我找到卖后书包的文具店( )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8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4(4 分)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9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那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6 分)答案:5. 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3 分)6. C(3 分)7.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 磨父母
14、买红书包 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6 分)8.把“妈妈”改为“爸爸” ,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疼爱。 (4 分,意思对即可)9. (1)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2)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3)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6 分)借助物象,抒写亲情教 学 过 程 : 一 、 导 入 :二 、 分 析 两 篇 范 文 亲 情 诚 可 贵 、 毛 巾 。【例文评改】岁月匆匆,止不住前进的脚步。于是,一句句问候闯入耳中,一次次奉献嵌进了
15、心房,亲情诚可贵。打从呱呱落地起,亲人便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快乐,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然后就开始了初步学习,亲人也陪伴着你,陪你玩游戏,陪你看电视,为你做这做那。记得那个时候,每天上学和放学都是奶奶陪我。一路上,我一边向她阐述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一边嚷嚷着要买糖吃,她总依我。上了小学,本是抱着玩的心态,可这和幼儿园是不能比的。于是,一次次在台灯下作业,亲人也一次次在台灯前陪着你。你不会做了,亲人会教你;你要买学习 用品了,亲人 立刻屁颠屁颠地跑去帮你买。你就如掌上明珠,被几个大小不同的盒子裹着。再往上,便到了现在的初中,亲人依旧陪伴着你。可能你会在校住宿,但当你回家后,亲人依旧
16、无私奉献于你。就比如我妈,每个周末都会帮我把一周的食物准备好,周日走时只需手一提。而父亲有时也会帮我把东西带上车,好让我轻松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5点。来源:学科网 ZXXK亲情诚可贵!可是,我们就这样心安理得 地享受亲情,接纳他们的付出吗?我们应该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一 定要珍惜亲情,珍惜自己的亲人,报答自己的亲人。【我的看法】 来源:Zxxk.Com毛巾炽热的夏天,烈日;燥热的空气,热风。打完篮球的我,终于以浑身大汗的胜利姿态,登上了家门前的最后一级台阶。门开着,客厅里的柜式空调呜呜着,抽油烟机响着,厨房的门紧闭着。厨房的门开了,爸爸擦了一下额头,脸上带着笑容:“回来啦?快,快,去洗把脸吧。
17、 ”这么说着,就要回去做饭,就如以往的每次归来时的叮嘱。我不耐烦地招招手,把篮球丢向阳台,篮球发出一连串从大到小的乒乒乓乓的碰撞声,才终于在地上寂寥地停止滚动。我走进洗手间,将满是汗的上衣一把脱掉。照了下镜子,发现头发已经一缕一缕地趴在额头上,一边不禁感叹今天出了很多汗,一边将毛巾丢入水中。一入水便发现有些不对劲,原来错将老爸的毛巾丢进去了。算了,就用老爸的吧,他不会说什么的。来源:学 亲 情 诚 可 贵 最 大 的 问 题 在 于 没 有 生 动 感 人 的 细 节 描 写 , 显 得 空 洞 , 无 感 染 力 。 这 也 是 我 们 大部 分 学 生 的 毛 病 。 而 毛 巾 的 长
18、处 在 于 : 文 章 写 父 爱 , 没 有 感 人 的 情 节 和 空 洞 的 抒 情 , 只 是 通 过 儿 子 打 球回 来 误 用 爸 爸 的 毛 巾 , 发 现 爸 爸 的 毛 巾 又 旧 又 粘 , 而 自 己 的 毛 巾 则 是 雪 白 崭 新 的 , 感 悟 到 爸 爸 在 生 活 上 的 节 俭 、对 自 己 的 苛 刻 以 及 对 儿 子 的 倾 注 所 有 ; 通 过 毛 巾 的 对 比 描 写 足 以 让 人 感 到 小 作 者 情 感 的 细 腻 和 表 达 角 度 的 新 颖 。三 、 引 导 学 生 讨 论 。 来 源 :学 。 科 。 网 过 渡 语 :读写训
19、练 读写训练9生 活 中 可 能 很 少 出 现 大 喜 大 悲 的 故 事 , 但 一 些 实 物 形 象 或 生 活 细 节 同 样 是 好 的 素 材 , 把 这 些 素 材 利 用 好 ,同 样 能 写 出 精 彩 的 文 章 来 。 文 章 通 过 具 体 的 “毛 巾 ”来 体 现 抽 象 的 情 感 , 这 种 方 法 就 是 “化 虚 为 实 , 以物 写 人 ”。 通 过 毛 巾 来 表 现 父 亲 的 形 象 , 独 具 匠 心 , 这 样 的 文 章 能 给 读 者 耳 目 一 新 的 感 觉 。 学 生 思 考 自 己 生 活 中 能 寄 托 父 母 深 情 的 物 品
20、 和 细 节 。 来 源 :学 .科 .网 讨 论 交 流 。四 、 写 法 指 导 :示 例 : 母 亲 翻 找 着 报 纸 , 十 分 认 真 , 也 十 分 辛 苦 。 得 出 方 法 :方 法 一 : 动 作 细 节 描 写 ( 分 解 动 作 )方 法 二 : 局 部 肖 像 描 写 ( 抓 住 特 点 )方 法 三 : 描 绘 环 境 烘 托 ( 构 成 画 面 )五 、 学 生 练 习 :夜 深 了 , 我 正 在 写 作 业 , 忽 然 听 见 开 门 声 , 抬 头 一 看 , 妈 妈 送 了 一 杯 牛 奶 进 来 。 我 回 过 头 , 只 见 她 走 出 房间 , 轻 轻 关 上 了 门 。 在 写 作 的 基 础 上 , 小 组 交 流 , 再 全 班 展 示 。六 、 布 置 作 业 :运 用 “以 物 写 人 ”的 方 法 , 写 一 篇 反 映 父 母 之 爱 的 作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