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四,审题立意,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基础等级的要求,第一条就是“符合题意”,要求考生对试题包含的要素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审题”和“立意”。高考作文要写好,首先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审题和立意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基础等级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和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意”等要求能否在文中得以体现,也直接关系到评卷老师判分的高低。,广东高考作文评卷历来重视审题立意,多年来一直强调审题立意的重要性。评卷组认为:只有审题准确了,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切合题意”;而只要达到了“切合题意”这一内容档次,作文便可至少达到二等的评分标准。一位资深老师提醒广大考生,在 60
2、分钟(或 50 分钟)的作文时间里,必须花大约 15分钟来审题,才能确保把材料看仔细,审好题,立好意。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下面,分别就高考作文中常见的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谈谈怎样才能准确审题、正确立意的问题。,一、如何准确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命题作文以其命题的客观性和统一性,常常赢得出题者的青睐。近年来在试卷中出现的“命题作文”,大多不光给出作文题目,还给出一段相应的材料,这些材料对标题起了划定范围的作用,考生可以参考这段材料,开拓思路,快速构思立意。,由于题目已经给出,命题作文不需要劳神“自拟题目”,但也正因如此,命题作文的审题就变得分外重要。题目没有审好,容易“一着不慎,
3、满盘皆输”。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目的“题眼”。怎样确定“题眼”?一般来说,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其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最能体现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们大多就是题眼;如果题目是动宾性短语,其中的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们往往就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主谓短语,其中的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们也就是题眼。审题时一定要学会“咬文嚼字”,特别注意题目中的词语所包含的范围和限制(包括时间限制、人物限制、数量限制、修饰性限制、关系限制等),用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行文的始终都紧扣题旨,突出中心。,下面,我们对按题目语法结构划分的几种命题作文类型作,具体解说。,(1)词语式命题作文的审题,词语
4、式命题作文的题目因为只是一个词,意义往往比较宽泛,不好把握,所以在审题时大多采用组词造句法,把题目的外延界定明确。如 2008 年四川高考卷的作文题“坚强”,意义偏虚,审题时就应该先把题目的意义加以“实化”,即把“坚强”落实到具体的事情或方面,如“在困难面前的坚强”、“在地震面前的坚强”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的审题,对于短语式题目,可先采用“析词法”对短语进行分析,理解短语中各个词语的意思(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等),再对这些词语的外延分别进行界定。如 2012 年江苏高考卷的作文题“忧与爱”,是个并列短语,审题时,应先认识到: “忧”,可以是忧虑、忧患、忧郁、忧思、忧愁,甚至是忧愤;“
5、爱”,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关联。忧中有爱,爱中有忧;小忧与大爱,大忧与小爱;爱自然、爱生命、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等等,皆可用“与”来关联。再分析题目提供的三则材料:它们分别涵盖古今中外,给考生以诸多提示。“材料一”提示的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材料二”表面上提示的是生灵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材料三”提示的忧与爱,则超越了种族、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经过这样的思索,立意和选材都会比较容易了。,(3)句子式命题作文的审题,句子式命题作文,宜采取“析句法”审题,即通过分析题目的文字含意和句中
6、词语间的关系,了解该题的范围和重点。比如2011年安徽高考卷作文题“时间在流逝”,是个短句,主语是“时间”,谓语部分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动词短语“在流逝”。命题者为什么不说“时间在消失(或消逝)”而说“时间在流逝”?这里边大有讲究。“流逝”的意思是说时间像流水一样不断地在我们手中逝去。显然,命题者的意图是想引导考生思考时间、人生、成长、生命、理想等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至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只要将命题补充完整以后,就可同前面所讲的命题作文的步骤一样了,这里不再赘言。,总起来说,命题作文的审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抓题眼,定重点。例如上面提到的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就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时间
7、”、“在”和“流逝”。(2)深挖掘,揭含义。审题时不能仅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还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3)添词语,构语境。遇到词语或短语式命题时,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是要读懂材料,用一种“入乎其中”的钻劲去理解材料的精髓,再用一种“出乎其外”的洒脱对材料进行拓展。,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多样,从材料内容及其含义方面讲,可,以分为下面几种:,(1)含义比较明显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抓住材料
8、中心加以阐发。材料的中心句,大多为开头句、结尾句或对话句、重复句。抓住这些句子,有利于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下面一则材料:,一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
9、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人们几乎对此问题都感到意外。,在分析这则材料时,首先要从对话句中概括出三个人各自谈的观点,再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点,据此进行思考:我们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进行近代革命史的教育?通过这些思考,再进一步发问:对历史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产生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吗?这样层层分析,材料的题旨就明了了,审题也就不会偏题或离题。,(2)材料多而零碎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这种作文题的材料虽然看起来零碎,实际还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之间或互相对立,或互相关联,只要仔细分析,就总会发现这些联系。比如下面几则材料:,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10、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三则貌似毫无关联的材料,只要仔细琢磨,就会找出共同性和联系点:材料讲确立奋斗目标的意义,材料举登山做例子;材料讲奋斗要懂方法。这样,题旨就审准确了:要有立志的决心,要有敢于攀登的精神,要有遵循科学规律的态度。,(3)材料观点比较隐晦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些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并不那么容易分辨,只
11、有深一层地理解分析,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下面这则材料:从前有个国家,境内有一眼泉水,名曰“狂泉”。国内的人喝狂泉的水,没有一个不发狂的。只有国王不喝狂泉的水,没发狂,言行举止都很正常。可是,发狂的人认为国王没有发狂是得了发狂病。于是,大家商量,一定要为国王治发狂病。他们冲进王宫,把国王捉住,摁倒在地,用艾火烧,用银针刺。国王受不了痛苦的折磨,只好到狂泉舀了一瓢水喝下去,便发狂了。于是,这个国家君臣上下没有一个不发狂的。大家手舞足蹈,十分高兴。,仔细审读,可发现这则材料的表层意思是:国人因饮“狂泉”而发狂,又迫使国王发狂。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可发现国人发狂是不正常的,但他们反而把国王的正常
12、认为是反常。据此可归纳出寓意:不正常的东西如果成为一股潮流,就会改变正常的东西。在这样审题的基础上立意,作文就好写了。,(4)以漫画或图表为主的材料作文的审题,对于漫画或图表材料,“看”是“审”的前提,“审”必须以“看”为基础。看图,要边看边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事物,哪是主体,哪是陪衬;有哪些人物,有哪些风景,此外还要注意画中人物的话语及标题。如果是多幅图,还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等,还应将画面的内容拓展开去,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将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意思更完整,让静止的人与物活起来。做好这些之后,才认真思索整幅图画所说明的问题及作者
13、画此画的目的。,比如右边这幅漫画:,先要搞清楚它的主体、背景、陪衬物各是什么,再揣摩漫画的题目同画面有什么关系,所画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以及时间,画中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所干之事以及他的内心想法,最后思索:主人翁为何来到井边;他是怎样钓鱼的,这样钓鱼有何结果,他接下来会干什么,等等。想好了这些问题,可以知道,“鱼儿离不开水”是真理,水井里有水也是事实,但为什么还是不能钓到鱼呢?于是明白,,这幅画讽刺的是那种只知片面照抄书本,不知结合具体实际的人。但如果再深入地拓展想一想,又会认识到,虽然鱼儿离不开水,但并不能说所只要有水就一定有鱼;虽然一般地说井里有水,但不一定所有的井都一定有水。于是认
14、识又深了一层:凡事都有特殊情况,都必须进行具体分析,这就把哲学中所学的道理同作文结合了起来,审题就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三)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同命题作文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都很宽泛,所以,话题作文审题的第一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只确定其中的某一方面。就是说,既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又要“大题小做”,化大为小。其次,话题作文审题要善于“独辟蹊径、表现个性”,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且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具体地说,话题作文的审题要做好以下几点:,1审材料,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
15、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2审提示语,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思维方向的作用。“审提示语”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语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3审话题,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
16、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4审要求,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比如,2011 年重庆卷在给出下面两则材料后给的话题是,“情有独钟”:,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44 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
17、是“香港大学之宝”。,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 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 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审材料,可知材料一中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 44 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这一平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跟周围的人;材料二是重庆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33 年间为学生辛勤付出。校工袁苏妹和乡村教师赵世术,他们无疑都是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因为坚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考生只要善于观察生活,就能“审”出这道题
18、目的命题意图:写那种“钟情”于某种事业的敬业精神,从而在作文中写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历史人物,或者写自己对什么事物情有独钟。,审话题,可知该话题意在让考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多元性,人人都有自己“情有独钟”的东西。当今是一个热衷于追逐成功的时代,很多考生都把成功等同于名校、名企、名车和豪宅等等,他们的价值追求单一化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事迹让考生深层次地去反思自己跟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重塑真正的崇高价值,懂得去坚守内心的真实跟理性。让考生明白奉献可以成就内心的强大,坚持可以完成心灵的夙愿等。,审要求,可知题目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会灵活运用文体知识。可以写议论文,围绕材料来写人物,对其人物
19、进行深入挖掘,或者以材料中的人物来思考当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可以写记叙文,联系身边的人物来进行写作;还可以写散文,根据材料中的人物精神和特点,联想到某些事物的特征。,二、立意,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准确审题使考生能在题意范围内行文,做到作文“符合题意”。但仅此还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因为在“符合题意”的范围内,有很多内容可写,而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只能有一个中心,确定这个中心的过程,就是“立意”。如果说审题是确定写作的范围,那么立意就是在题意范围内定下一个写作的具体的“点”。,立意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意在笔先”。立意是战略决策问题,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即使先想到的是许多感性的事例材料
20、,也要上升到理性的意旨上,才能正确地取舍和选取角度。具体地说,写文章时要记得问自己:“你的文章有中心句吗?”文章立意,即中心,应明确地在草稿纸上写出来,甚至用加横线的方式标出全文中心句,以避免无立意而行文。全文中要有中心句,甚至各段中有主干句,这样既有利于(阅卷者)阅读,又有利于(写作者)写作。没有立好意而作文,后果不堪设想。,二是立意要有照应作文题目、突出关键词的意识。这是指立意要对准文题,如“体贴”话题的立意人生处处有体贴;细微的体贴见威力;我融化在体贴的温馨里。,三是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力求明确、具体,更高的要求则是追求“活”、“深”、“新”。写作者需多方探寻,扬长避短
21、,择优选取。,善于立意,是写出高质量作文的关键。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一)点睛明旨法,点睛明旨法又叫“画龙点睛法”,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也要点睛。作文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点睛明旨法”。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义;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辟;不点睛,便呆板平滞。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如过秦论的最后一句:“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
22、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空泛的议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于文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十年奋斗、备尝艰辛时,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卒章显志”,如上面提到的过秦论便用了此法
23、。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点睛”处写深写透,使重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活灵活现。,(二)多向立意法,一篇作文,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一定会令评卷老师眼前一亮。转换立意角度、展示立体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2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3辨证立意法。即变换一
24、个角度看原材料。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那么,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来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例文】,感谢挑错,山东考生,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作家挑错。对此,作协主席铁凝诚恳致谢,莫言在被“咬”后也表示: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挑错,一个似乎让人厌恶的字眼,在著名作家的眼中,竟成了值得感谢的行为。感谢挑错,它铲去错误的毒瘤,让真理之花绽放,让跋涉者向高
25、峻的山峰更进一步。,感谢挑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更是一种大智慧。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演出结束后,于众人喝彩声中听见一老人大喊“不好”。散场后,梅先生特意将老人请至后台:“说吾孬者,是吾师也,请您指教!”老人深受感动,提出中肯的改进建议。从那以后,梅先生每到此地演出,必请老人前来,面对老人毫不客气的挑错,梅先生不觉丢人与怨恨,反而拜老人为师。正是因为感谢挑错,梅先生才登上京剧舞台的巅峰,成为一代传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大家学者,也要经历由无知开始的学习过程。感谢挑错,才能认清不足,至臻至善。章太炎先生出生于医学世家,自恃医技高明,直至一次自己生病久治不愈,经名医挑错才知道自己
26、的药方不管用。从此苦心钻研,在医学领域也有所建树。假如没有那次生病后名医挑错,章太炎恐怕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发奋学成又从何谈起?感谢挑错,成就大师之学。,感谢挑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闻过则喜主动找人挑错,更难能可贵。日本原一平,由一个小职员成为“推销大师”,正是因为他每周请朋友、客户吃饭,让他们为自己的言谈举止挑错,不断改进,才终于创造了行业神话。从现在做起,感谢挑错,才能把握成功的契机。,为学时,感谢挑错可以消除谬误,凸显真理;为人时,感谢挑错可以彰显风度,追求卓越。人生路途中,正是那些挑错的声音将我们的道路照亮,让我们少走弯路,直奔成功。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铁凝、莫言不但不气不
27、恼反而心怀感恩,相比之下,孔庆东在微博骂人被告仍不改正,则失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感谢挑错,是作家们为当今社会树立的榜样,是对真理的尊重,更是谦逊人格的展示。,感谢挑错,它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让我们循着真理之路,攀上卓越之巅。,【点评】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成功,就在于立意新颖,见解不俗,认识独到,层次分明。文章从材料入手,引发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思考感谢挑错,让真理之花绽放,让跋涉者向高峻的山峰更进一步。考生把中心立意一分为三,用“感谢挑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更是一种大智慧”,“感谢挑错,才能认清不足,至臻至善”,“感谢挑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三句话作为每一段的开头和分论点,从不同侧面展开论述,
28、同时又将对“感谢挑错”的认知从意义到其对实践的作用进行分析论述,层次递进,分析透彻而又不蔓不枝,再加上素材的丰富,入木三分的语言,使文章充满了厚重感,为文章增分不少。,(三)虚实转化法,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应该“虚化”。有的作文命题很虚,,则应该“实化”。,1化实为虚。所谓“避实就虚”,即完全避开实实在在的文题内容,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意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虚”的内容,用假托的、主观的、抽象的、隐含的、展望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避实就虚,可使文章显得空灵、飘逸,收到气氛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例文】,腹有雅量气自华,山东考生,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它平和静谧地流过,将所有的杂
29、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它是那么清澈见底,虽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但人们加固堤坝后,它又会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到达花开的彼岸,可安然行走夜黑的山路。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写的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叹此人才华。臣子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与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
30、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似长城般巍峨,一竖如青松,般挺拔。,“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能书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是欣喜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当如天地广。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
31、此。,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华年做桨,跋涉万里山河。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竖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而我当代青年,更要鲜衣怒马,意气扬扬,不计过往,铿,然前行,直视错误,虚心改正,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点评】题目所给的材料本来是著名作家感谢咬文嚼字杂志对它们作品挑错这件很实在的事情,但本文作者却把它“虚化”为“雅量”和“气质”这样的概念,这标
32、题本身就很别致,让评卷老师看出他立意不俗,阅文之始便有给出高分的意向。于此可见立意高人一筹的重要性。接着作者分别用“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三句作为三个例证的总结,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难怪阅卷老师阅后给出这样的评语:“用词灵动,笔墨生辉,情感充沛,美如画卷,透露出作者内心的追求,令人赞叹。”,2化虚为实。即把虚幻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喻的道理说成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就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例文
33、】,行而知之,天津考生,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为“行”?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实践和勇敢的探索中获得真知,从而更好地“行”。回首沧桑的岁月,抚摸那亘古不变的信条“行而知之”;我们迎着那穿越时空的猎猎阵风,领略那弥漫天际的“行而知之”的求知风尚。“行而知之”,这难道不是先贤对我们的谆谆嘱托吗?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你看那在碧天里翱翔的大鹏,如果不是飞行,又怎能振翅逐风,而知天空的辽阔,而有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豪情?你看那在浩瀚大海里远洋的巨轮,正是航行,才有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和信念,驶往那太阳升起的彼岸。,行而知之,无实践,何来收
34、获?,作为中华文化精粹之一的“棋”,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行而知之”的重要功用。棋盘之地,方寸之间,一步棋下去,死生不可知。即使你手上有一本绝世棋谱,不通过实践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那绝世棋谱也不过是废纸一张。“行而知之”是我们主宰棋局生死的武器;通过实践,我们方能举一反三,提前明了对手的意图,从而笑傲棋局,主宰生死。,棋如此,人生亦然。不知有多少世人因为不重实践而错失了获取“真知”的良机,荒废了大好青春。面对一场考验,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如果惊疑退缩,不敢实践,便极可能会与探寻的机遇擦肩而过。海洋深邃神秘,充满了未知,可若不勇于实践,又怎能获得深邃海洋之“知”呢?蛟龙号通过一次又一次探索深海的
35、实践,为祖国打开了深海研究的又一扇大门,让人们能更好地认识一个全新的深海世界。,在生活中,“行而知之”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气派。深谙此道之人必定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腹有乾坤。他们不古板,善总结,懂谋划,知创新。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而这一切都是实践的功劳。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所长,从而开创这繁华盛世,看遍这江山如画。,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在我看来,又何尝不能将此话改,为“我行故我知”呢?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点评】这年天津卷的作文试题是“在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作者以一个兼有实义和虚义的“行”来补题,应该说是很聪明的做法。
36、为了把这个“行”字落到“实处”,文章在历史长河中审视“行而知之”,以“亘古不变的信条”、“穿越而来的求知风尚”、“先贤的谆谆嘱托”,阐述“行而知之”的历史地位;又以三个双重否定句构成的排比,阐述“行”对于“知”的重要性,彰显出“行”“知”关系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与积淀,使“行”表达得十分具体,表达得厚重大气。接下来,文章又用极为具体、极具中华文化特征的“棋”论述“行”、“知”关系,延续了论述的文化境界与意趣。如此深化一层,突出题目“行而知之”,既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厚度,也增强了论述的力度。,(四)立意高远法,所谓“立意高远法”,就是指作文要有高远的立意。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才识的。文章怎样才能写得
37、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1不断超越,培养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中心”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培养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时,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一般来说,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2运用发散思维,纵横古今中外。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比如进行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的顺序),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
38、八方地联想)等。,【例文】,思而知之 天津考生,何为思?菜根谭有言:“静思之下,俾有悟;沉寂之中,方得真性情。”由此可见,思并非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浅表的想法,从头脑中一闪即逝的只能是想,唯有深沉的挖掘才称得上“思”。深思而熟虑,深思而有所得,深思而知之。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学习机会,到处充斥的信息,或好或坏,让我们能轻易地了解这个世界每个角落或真或假的新闻。资讯的快捷性将整个世界压缩成一台平板电脑,扫一眼即是全部,省却了用手翻动的过程,也省却了思索辨别、判断真伪的能力,退化的人类大脑如机械,看见则记住,过目则忘却,“思”不见了,“思”后之“知”更无法求得。没有思索的过程,永远不
39、是“知”的方法。,“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深思。有了思考,认识的过程,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带来“知”的成果。因深入而挖掘,因挖掘才有求知欲,进而激发更深一步的思考。思是一种智慧的活动,是创造力的起源。,平沙莽莽,黄土弥散,枯萎死寂的黄土高坡上,残破苍凉的土地,看似毫无生命力,可是凭借着对生命的思考,路遥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在那窑洞里,土坡旁,风沙中,因为思考的力量,他看到了瑰丽的风景,得知了生的艰辛与幸福。这份思考,不仅是他个人的“知”,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心中的“知”。,文化学者余秋雨,一个戴着眼镜,舌灿莲花的儒者。一本残破的手记,一只不朽的笔,一个天生善于思索的头脑,
40、正是他踏遍华夏土地,访尽中国历史遗迹,沉思都江堰的奇伟,莫高窟的寂寞,仙女峰的灵秀,将一份深沉的眷恋植于骨髓。他知道的不只是风景的绮丽多姿,更是风沙淹没了的千年古国的风华。,有感慨,有叹息,有满腔怒火,也有收获和喜悦。一切的源头皆是思留下的善果。思而知之,唯思方知。这种巨大的收益不是平俗的现代化设备所能给予的。打开电视,点击网站,翻阅报刊,满目的声名艳行,满耳的吴侬软语,架空虚构,不一而足,那些堆砌在印有老人头的钞票山上的形形色色的物品,到底给了你什么?,回头细想,只有思考留下的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认知财富。那一座“知”的高山上,“看”是山脚,“学”是山腰,“思”是巅峰。唯登上顶峰,看到的
41、才是整个世界。,唯有思考,方可一览众山小,尽知天下事。,【点评】同前面那篇作文一样,本文作者以“思”补题,以“思”、“知”关系为阐述焦点。文章开篇便界定“思”的内涵,之后从反面分析当下发达的资讯时代“思”匮乏的现象,接着又化用名句,从正面论述“思”的富于创造性的本质,以引出下文的举例阐述,并从而形成了“思而知之,唯思方知”的理性认识。文章结尾是全文的最大亮点。以“一座知的高山”的精妙比喻,表达了卓群之见,可谓立意高远,文章在此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怪乎评卷老师对本文给出的“心动理由”是“立意高远,论述透彻”。,(五)出奇制胜法,考场作文立意多求稳妥,但也有一类文章,它们以“险”取胜,“意”在人
42、外,闪出智慧的灵光,令人读后不由拍案称奇,这种“奇”指的是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走的是险道,险得成功,实际是一种创新。,那么,我们在高考作文中应该怎样才能“出奇”呢?,1要有甘冒风险的勇气。出奇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满足于四平八稳,如何能摧枯拉朽,推陈出新?凡有创新品质的学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全面突破,也应尽量在细小的方面“跳一跳”。,2要有拒绝平庸的气度。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模式是“出奇”的死敌,只有突破模式的桎梏,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只有从模式中突围出来,才能让创新的思想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当然,我们鼓励“出奇”,但对“出奇”
43、的认识要全面、辩证。出奇要有基础,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就会走火入魔,沦为猎奇或胡说八道。,【例文】,人生方圆观,湖北考生,什么是方?地就是方,纵横经纬,托举万物,给人无尽的动力和进退的准则。什么是圆?天就是圆,覆盖八荒,包容宇宙,给人一片浪漫的遐想和冷峻的哲思。古人的方圆观恰当地向我们展现了方与圆构成的诗意世界。世界离不开方,因为它是纪律、效率与正直品德的化身。方盒子便于堆放、运输,能提高速度;一幢房屋无论是地基还是房梁,都必须方方正正,否则就摇摇欲坠。然而,世界同样离不开圆,圆是创造力、宽容和人情味的象征。圆盒子拿握更舒适,又更美观,而车轮大小都得是圆,不然寸步难行!,方圆成世界,世界依方圆。身
44、处世界中的人们又如何不是一个个方或圆?我们的信仰、人格和优良品质就是那方正的房梁,可不能摇摇欲坠;我们的灵感、情愫与创造力便是圆圆的车轮,滚滚向前。,方圆人生,正是当方则方,应圆则圆。方圆相济,才能适应这纷繁复杂、变化万端的“事”和“世”。在社会中做一个“方”,是一种良知与坚守。当大行其道的“中国式过马路”迎面而来,当老人倒地无人上前的一幕反复上演,我们当自问,何不坚守自我有所担当?只有堂堂正正,坚守自我,我们才能在天地方圆中屹立。,而在社会中做一个圆,则是一种务实与从容。世界大潮,浩浩汤汤,只有顺应变化,紧跟时代,才能铸就人生的辉煌。固守则亡,曾经风光了近一百二十年的柯达公司不是因为固守而倒
45、在了数码时代的洪流里吗?图变则变,数万名大学生村官正是因为与时俱进,才在农村的新天地里抒写了别样的青春。人生只有务实与变通,才能在天地方圆中前行。,天地方圆小智慧,纵横九州大手笔。六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以方的坚韧刚直肃清了旧世界,从此“站”了起来;三十年前,中国人又再次以包容、灵活的圆的姿态融入世界,从此“富”了起来;而今天,民族复兴的征程在继续,中国梦的巨轮正扬帆起航!,肩负时代重任,我们更要树立清醒的人生方圆观。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是巍然屹立的方;在日新月异的创新潮流面前,我们是勇立潮头的圆。让我们将方与圆的品格都投入伟大的实践中去吧。,方圆说人生,人生画方圆。大大小小的方圆世界中
46、,正演,绎一个个小小方圆的精彩!,【点评】作文原题是材料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在提供了一方一圆的器物后,指出“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的道理,又用“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名句联系到人生。然后要求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作文。本文根据材料提到的方和圆,与众不同地从“天圆地方”谈起,一下子推广到世界和方圆的关系,让评卷老师立即感受到作者胸襟的开阔和意境的高远,故而把这篇作文作为“观点新颖”的标杆;而发展等级的这一高位评定,当然也使本文在基础等级方面得到高位的评定,从而被判以高分。,(六)大小互为法,“大小互为法”包括“以小见大”和“化大为小”两种。所谓“化大为小法”,就是在考题所给定的写作大范围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炼出多个不同的“小”的写作中心;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为文。即从宽泛的话题中 绎出一个小角度,洞隐烛微,深入发掘,让“大道理”融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