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音发声学许明老师第一章 播音发声总说第一节 播音员必须学会驾驭声音 P2-P3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播音员的创作必须通过声音体现。1、发声是播音员应勤于磨练的一项基本功。2、播音发声有本身的特点。3、生活发生不足以适应播音要求。4、播音要求高度的用声技巧。(广播电视报道内容的广博,形式体裁的多样,思想感情的多彩,要求播音员有高度的用声技巧)5、正确用声是正确创作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声音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6、播音员必须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掌握理论知识;有练功的毅力)第三节 播音发声形成的特点 P7-P91、语言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口语。2、语
2、言负载的信息量比口语大。(广播语言是新闻性语言,在短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较多。)3、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的特点。(广播要通过各种媒介传给受众,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要求播音员提高言语清晰度和穿透力。)4、审美要求。(古典戏曲、说唱艺术影响了人们对播音员吐字发音的审美要求,要求“字清”、玉润珠圆。)5、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广播语言的影响是其他任何语言活动所不能与之相比拟的,社会要求播音员成为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典范。)补:社会对播音员发音吐字的要求:字音准确,语音规范,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感染力强,优美动听。第四节 播音员需要什么样的声音 P10-P12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句话(具体简单
3、概述)1、准确规范,清晰流畅;(播音员是群众的语音老师,语音必须准确规范,不能有“磊块”、“蹦字”,字音要流畅过渡,听起来如潺潺溪水,生动活泼。)2、圆润集中,朴实明朗;(这是对声音基本色彩的要求,发音吐字两方面都包括在内)3、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发音吐字要有韧性、有弹性,能刚能柔,有虚有实。)4、色彩丰富,变化自如。(声音色彩是播音员随节目内容的发展而运动变化着的感情的外衣。)第五节 正确处理情与声的关系 P12-P141、播音员的发生只是为了传情达意。(播音与声乐艺术不同,它不是为了让听者欣赏声音美,而是要听者领会节目的内容,声音只是表达内容的手段。)2、情动于内,声发于外。(情是内涵,
4、声是形式,声是为传情而发。情是内在的主导方面,声被情所引导而发出。)3、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发声之前,要领会材料中的蕴藏的情;发声之后,通过自身反馈渠道,检验声音是否符合感情要求,并进行调整,是声音愈来愈符合传情的需要。)4、要暖声,不要冷声。(愉快温暖的发声是日常播音时基本的声音色调,它可以使声音明朗、柔和。)第二章 播音发声的物理基础第一节 声音的形成与传播 P15-P191、什么是声音:声音的发出是一种物理现象。2、声音的形成: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质在可传播振动扰动的介质中激发一系列压力波而产生的。3、乐音和噪音:乐音:有一定规律、一定波形、一定频率的声波形成乐音。噪音:声波的振动无规律
5、,没有一定波形和频率,这种杂乱无章的声音就是噪音。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P19-P251、什么是声音的特性:(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也就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2)音强或音量:指声音的强弱。(注:音强与音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强是指声音本身客观具有的物理特点,可以用仪器测量;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度这一物理特点在我们听觉中的主观感受,不可用仪器测量。)(3)音色:是人在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音高、音强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也就是声音的独特品质、声音的个性。不同音色产生的因素有三个: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官形状不同,音色也随之改变。(4)音长: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
6、的持续时间。第六节 播音应用特点(论述题)P32-P351、音高:除了男女声的差别外,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都有自己的特点,能发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音域范围也有所不同。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字音都有其固有的升降曲直的音高变化形式,而其音高的变化幅度却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在言语流中,每个句子还有语调的音高变化。因而在播音发声中,就需要处理好字调与语调的关系。名词解释:自然音域:一般未经训练的正常人,音域范围约为一个半到两个八度音(经过声乐训练可达到三个八度)2、音量:强度不高。播音员面对话筒播音,话筒与嘴的距离不到一尺,用不着着意扩大音量,这是播音发声的一大优越条件。幅度不大。播音用声音量变化幅度不
7、能太大。层次宜多。音量方面的控制要细微,要能用多层次的强度进行表达。3、音色:从区别不同音位的功能方面看,每一音位所占据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播音员要在每一音位区域的范围內尽量使声音发得优美动听。另方面还要掌握一个音位区域内的不同变化所引起听感上的不同感觉,以利于表达上的细微处理。从声音色彩的角度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带着不同的情绪发音,声音色彩也会不同。4、音长:由于广播语言比日常口语负载的信息量大,播音速度一般比口语要略慢一些,音节的长度比口语要长一些。但加长部分并不完全平均分配在每个音节上,而是较突出地表现在重点部分,表现在句重音及重点句子等上面。实验证明,句重音的强调主要不是
8、表现在音量加大上,而是表现在音时的延长上。声音时值的延续给听的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不致像单纯用加大音量来突出重点那样给人以生硬的感觉。用加长音时的办法突出重点可以使语言较为流畅。章 3 章 播音发声的心理基础第一节 大脑及语言神经中枢名词解释 P38维尼克区:1874 年,德国精神病理学家维尼克确定了大脑左半球中支配语言记忆和理解的有关部位。第四节 播音发声的心理特点 P44-P461、播音发声心理过程的特殊性草率对待“看”这个环节,容易出现与稿件不符的错漏。播音员的大忌是把文字仅仅看成声音的符号,接字发音,而忽略了理解感受这一最重要的心理感知环节。2、播音发声反馈系统的特点显而易见,在播音
9、发声时,由于看不见听众,播音员无法籍助外部反馈信号调节自己的声音,这就为充分发挥言语效能形成一重障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播音员又必须籍助于大脑的记忆与想象的功能。在日常与群众谈话中,注意听者的反应和心理活动,把它们储藏在自己的记忆宝库中。播音时,听者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在想象中建立起一个外部反馈系统。内部反馈系统:别人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而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时,除空气传导的渠道外,还有骨肉传导的成分,与别人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播音员的声音经过电声传送才能进入听众的耳朵,这与通过空气传导有所不同。3、播音发声的听辨特点:为了从上下文的联系中使听众便于听辨、理解,播音员播音时不应着意于单个音
10、节及词的发音,而应把注意力放在句子与段落的内容连续上,这样才能使语言流畅、易懂。根据熟悉的内容容易辨认这一特点,播音员应考虑稿件中哪些内容是为一般听众所熟悉的,哪些内容是一般听众所不够熟悉的。第四章 发音吐字训练总说第二节 发音状态与感觉 P48-P511、发声的精神状态积极、松弛、集中。(解答题)积极精神是振奋的、积极的,神经的传导作用敏锐而迅速,这时,声音就会像一股暖流从胸中流出。如果以消极被动、应付差事式的精神状态发声,神经的传导作用迟滞,声音也会是疲沓的、冷漠的。在学习过程中,状态积极的含义还包括学习态度要积极,有目标、有信心、有步骤。松弛从精神到全身肌肉都是放松的,反应灵活,毫无紧张
11、僵硬感。要知道,精神状态与全身肌肉状态是互为影响的。精神的紧张会导致肌肉的僵硬,在发声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气促、喉紧、“声音不听使唤”。反过来,肌肉的僵硬也会导致精神状态的不舒展,比如胸部僵硬、喉部束紧都会使感觉迟钝,束缚播音时感情的运动。当新手在话筒前感到精神紧张时,有经验的播音员往往这样提醒他:“坐舒服,肩放松,从容地深吸几口气,”这会使紧张状态有所缓和。“只有在松弛的状态下才能自如地控制声音”,这是有用的经验之谈 。集中精神集中于发声欲达的目的。在实际播音时,精神应集中于所播内容,防止混入杂念。在进行发声练习时,精神应集中于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自我反馈灵敏,调整及时,可以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12、最忌讳散漫无目标地练声。不要以为多练几遍一定会收效,漫无目标或目标不集中都会影响练习效果,有时甚至会把错误的方法巩固起来,收到的效果恰恰相反。2、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沿上颚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有人形容它:言语声的链像一串明珠从口中流出。这条弹性带子随感情的变化而纵收自如。3、如何取得总体发生感觉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第五章 气息(呼吸)控制第一节 播音对气息的要求 P53-P54(简答题)1、要有较持久的控制
13、能力。(播音员以一个人的独立创作为主。稿件长短不一,最长的有需要播一两个小时的。长稿往往是气势较大的政论性文章,要求声音由始至终保持一定力度,不减不衰,从容不迫,这就要求对气息有持久的控制能力。)2、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息压力。(播音员要根据节目内容的要求调整气息压力,无论句首或句尾,需要强时就强,需要弱时就弱,因此,吸气量要大于日常谈话,呼气时要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压力,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强弱调整。)3、呼气时间较长,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补气。(广播语言,一般句子长度比口语大,结构比较复杂,间歇比口语少而短,要把每个句子播得完整而有层次,就需要按照句子结构用气,绝不能因气不够用而停下来吸气,破坏句子的完整
14、性。因此播音员要学会在句子进行中补气、偷气的技巧。)4、能在相当幅度内对气息作细微的调整并且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节目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对播音员的声音提出色彩多变、富于弹性的要求,而声音的变化无不与气息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是以气息的变化为基点的。要想使声音收纵自如,气息先要能收纵自如。)5、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播音员的嘴距话筒很近,话筒的灵敏度又比较高,很容易混入吸气杂音。而吸气杂音多,会给人以不从容的感觉,甚至使人厌烦。因而播音员必须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无声地吸气。)第四节 播音发声的呼吸方式 P59胸腹是联合呼吸总的感觉是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肋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
15、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第五节 气息运用的感觉与特点 P62-P63(简答题)1、流动感;(气息的活力源于流动。气息好比声音的血液,气息的流动形成声音的活力。流动感最明显处在吐字阶段。气息的流动使颗颗字音形成的珠链从口中吐出,流动向前。气息的向前流动感与气息被小腹向下拉住的感觉又形成一对矛盾的力量。)2、控制气息流动的钥匙在小腹;(在发声过程中,小腹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要求我们“小腹微收”。小腹是随 着发声的需要而改变紧张度的
16、。播音发声多在中低音中等强度的基础上灵活变化,腹肌调节适度而灵活,能使声音得到有弹性的气息的支持。)3、补气的“橡皮球”感觉;(播音时,要根据稿件的需要而进气,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补充,使气息经常处于有余力的状态。在句子进行中使人听不出痕迹的快吸补气,就成了播音员必须学会的一项用气技巧。)补:补气的感觉:当小腹与两肋的拮抗使胸廓处于适度扩张的状态时,胸廓就成了一个充满气息的有出口的“橡皮球”;随着气息的外流用掉,小腹与两肋逐渐松下来。当需要补气时,小腹一收,两肋同时张起,气息便“自动”地经口鼻得到补充,使“橡皮球”又鼓起来。4、“一气呵成”感的形成;(这种感觉首先来自于情感的贯穿,而气息的运用也起
17、一定作用。播一篇稿件,从始至终,气息都要处于有控制状态,就是说,胸廓要始终是个“橡皮球”,不能中途“泄气”。即或在层次间的大停顿处,胸廓松下来了,小腹也仍然要处于工作即微收地状态,不能完全松下来,以适应感情转换的需要。这样气息“停而不断”,才能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5、气息强弱疾徐的弹性变化源于感情的运用。(情感的运动是推动气息变化的内在动力。如果不动情,气息状态凝滞不变,声音便呆板苍白,缺乏活力。如果感情动了,而气息不能随之自如变化,声音也就不可能自如变化,便会大大削弱语言的表现力。以感情为契机调节气息的运动变化是呼吸控制的高级阶段。)章 6 章 喉部发音(声带)控制第一节 讲究喉部发音
18、控制的意义 P68-P691、改善发音;(声音质量是可以提升的)2、色彩丰富;(声音色彩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带的不同活动状况。虚实结合效果需要靠喉部来控制,从完全的实声到气声之间有着众多的、给人以不同听觉感受的声音色彩层次。共鸣的畅通运用与喉部的松紧有关。这些正是我们需要能精细控制的。)3、防止弊病;(发音时喉部用力,捏挤嗓子,压嗓子以及声音过实过虚等等,严重影响了声音表达能力的发挥,阻碍了播音质量的提高。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讲究喉部发音控制的必要。)4、保证健康。(声带这个发音器官比较娇嫩。声带如果长期使用不当,会引起声带边缘不齐,肥厚、小洁等病变。)第二节 喉部构造名词解释 P71喉
19、软骨:喉由十一块软骨构成,其中主要的有五块,即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一对)及会厌软骨。第三节 声带振动机能语音是如何形成的?P73(简答题)发音开始前,声带进入发音准备状态。开始发音时,喉部肌肉收缩,使两侧声带达到必要的紧张度并相互靠拢或闭合,使声门缩小或关闭。这个时候,从肺部流出的气息使声门下气压增高,当气压超出声带闭合紧度时,气息就会周期性地迫使声带稍向两侧分开而冲出来。在冲出后的一瞬间,声带又恢复原来的闭合状态。接着又是增高气压、冲开声带和随之闭合。由于声带有节律地冲开与闭合这一系列振动,气流通过声门形成一系列气喷,造成空气稠密与稀疏相间的动荡状态而形成声门波。声门波经过声道共鸣
20、官腔的放大、美化与节制,就成为人的语音。第五节 喉部发音控制 P751、发音时,两声带不是紧密闭合,而是轻松靠拢。喉部放松,声带才能自如地振动,发出泛音丰富的悦耳的乐音。如果喉部用力,影响声带的自如振动,对发音不利,甚至会出现难听的噪音。喉部放松,用较小的气流就能使声带振动,发音效率高。如果喉部用力,两声带紧密闭合,冲开它就相应地需要增加气息力度,发出的声音比较“硬”,声带也容易疲劳 。控制喉部肌肉活动的喉上神经与喉下神经属于迷走神经的分支。换句话说,喉部越用力,发出的声音越暗淡。2、名词解释 P77放松发音法:张嘴吸气;此时两声带是轻松张开的;喉部有上下松开的感觉;尽量保持这种状态发音。当然
21、,发音时两声带不可能是打开的,但尽量以这种状态发音,两声带就能轻松靠拢,而不是紧紧闭合。3、放松发音法的实践意义 P77(简答题)嗓音持久,能长时间地发出圆润的声音而不感觉疲劳;泛音丰富,音色较丰满、柔和;声音通畅,不会在喉部被堵塞;声门开闭灵活,声音虚实变化自如,富于弹性;较接近日常谈话的发音状态,听来自然亲切。第七章 共鸣控制第二节 共鸣作用名词解释 P88胸部支点:我们称胸部的振感点为胸部响点或发声的胸部支点。第三节 播音的共鸣特点与控制播音的共鸣要求:1、保证字音清晰条件下的美化。这就要求:以口腔共鸣为主。泛音共鸣适量。2、声音不失其朴实、自然、大方。灵活变化各种共鸣的比重。关于运用胸
22、腔共鸣。胸腔共鸣有浑厚、结实、有力的特点。微量的鼻腔共鸣。除发鼻音时要放松软腭,必须有鼻共鸣色彩外,发口音时可以略带鼻音共鸣。第五节 发音共鸣练习发音的总体感觉:气息下沉,两肋扩张,喉部放松,胸部不僵,声音像一条弹性带子,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经口咽部向前,沿上腭中线前行,“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声音畅通,运行自如。第八章 吐字口腔控制第一节 播音吐字要求十七、播音吐字要求:P97-P981、准确字音准确、规范,即“字正”。(这是播音员必须要做到的。播音员必须按照普通话语音规律吐字发音。只能在符合语音规律的前提下,把字音发的比一般人更完美、更悦耳,而不能违反语音规律。当然更不应该念错别字。)
23、2、清晰字音清晰,是播音员发音的一大特点,也是作一个播音员的必备条件。(一个人 论声音多么好听,如果吐字不清淅,是不能做播音员的;反过来,声音不太好而吐字很清晰,却可以作播音工作。)3、圆润即有比较丰富的泛音共鸣,悦耳动听,“腔圆”,这是吐字的审美要求了。(圆润的对立面是扁涩。吐字扁而干,缺乏润泽,不悦耳,这显然不符合审美要求,不能吸引听众。播音员应尽力使字吐得圆润些、饱满些。有人形容好的吐字如“珠走玉盘”,这当是我们追求的境界。)4、集中声音集中,这既是审美要求,也是播音的特殊条件的要求。(字音集中,会给人以精神贯注的感觉,更易于传入人耳、打动人心。如果字音散漫,不“聚焦”,首先会影响吐字的
24、清晰度,音量小了听不清,音量大了“吵人”。这种状态的吐字,使人感到播音员像漫不经心,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语言的表达能力;从发音效率上看也是很不经济的。播音员面前的话筒,吸收声能是有方向性的,如果声束集中,用较小的气力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假如声音散漫,必然是费力不讨好。)5、流畅“字”不是单个存在,而是连接在语流中。(人们是从语流获取信息、受到感染的。播音员的吐字必须轻快流畅,使语流顺畅无阻。与舞台语言对比,播音员在一定时间内播出的数字较多,又经常采用面对听众谈话的方式播音,吐字的流畅性特别重要。如果字音咬得过狠过死,就会给播音语言带上明显的雕琢痕迹,使语流中垒块斑斑,听来吃力而不自然。)总起来
25、说,播音员吐字要颗粒饱满,色泽晶莹,轻快连贯,如珠如流;字字皆入于听众之耳,字字皆入于听众之心;播者不费力,听者有美感。第二节 汉语特点与吐字1、汉语特点(论述题)P98-P100(1)词所包含的音节数少,每一音节的信息负载量大。词是语言中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结构单位。与其他语言比较,汉语词有音节少的特点。在汉语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几乎各占词汇量的一半。因此,汉语每个音节所负载的信息量就相对地大于其他语言,吐字清晰的要求也高于其他语言。(2)一字一音节。汉语的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由一至四个因素构成。汉语的一个字,同时也就是一个单音节词或复音词的词素。在语
26、流中,汉语音节结构中的一些变化,如轻声、儿化、上声字、语气词等,往往不能用汉字给以应有的或准确的表示,字没变而音必须变,这就使播音员在读这些字时,要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及语言环境的要求,而不能死板地依字发音。一字一音节形成了汉语的特殊节律性。(3)汉语的音节构成有自己的特点。元音成分占优势。元音是乐音,响亮通畅。音节以声母开头,韵母接于其后。汉语是有声调语言,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的升降曲直形式,本身带有音乐性。韵母有四呼之分,他们之间有着对应关系;而四呼的划分又与唇形的圆展直接相关,因此唇形在汉语吐字中相当重要。结论:汉语的音乐性强,声音优美而富于表现力,它对吐字发音提出了较高的有独特性的要求。第三
27、节 咬字器官及其训练名词解释 P113、P115发音的内感区:硬腭前部是发音的内感区。四呼:开、齐、合、撮第四节 吐字归音1、名词解释 P123字头、字腹、字尾:字头=声母+韵头(介音)字腹=韵腹(主要元音)字尾=韵尾(尾音)3、吐字的“枣核形”P129(简答题)“枣核形”是说唱艺人对吐字过程形象化的描述,它是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枣核形”也就是吐字“玉润珠圆”的状态,它体现着字音的清晰圆润、颗粒饱满。“枣核形”必须有气息的支撑。也就是说,吐字时,嘴里要有充满气息的感觉,字音才能结实、有光泽。“枣
28、核形”是一个整体,是在口腔各部分不断滑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包含着无限数量的音素,不是由头跃到腹再跃到尾,整个字音要有滑动感、整体感。第五节 吐字的综合感觉及训练吐字的综合感觉 P132(简答题)吐字的综合感觉可归纳为五个字:拢、弹、滑、挂、流拢指发音有关部位着力点的向纵中部集中;弹指吐字的灵活轻快;滑指吐字过程中口腔(主要是唇舌)的滑动感;挂指字音“挂”于硬腭前部的感觉;流指字音向前流动的感觉。向前流动的音流,受口腔的节制形成言语声的链。每一个字都是向前流动的,在流动中成“珠”,“挂”于硬腭前部,“弹”出口外;汩汩不绝,像一串珠的溪流,晶莹、活跃、充满生命力。第九章 声音弹性第一节 练声目的在于
29、获得声音弹性1、词语解释 P136声音弹性:声音弹性是指声音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情感的适应能力,简单说的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2、声音弹性的表现特点 P138(简答题)声音弹性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离开了声音各方面的变化,也就谈不到声音弹性了。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息状态及声音色彩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换句话说,声音弹性是在对比中呈现的。这种可对比的项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气息的深浅、疾徐,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实与虚、明与暗、刚与柔、厚与薄以及气息声音的纵与收等。对比具有层次性。在每一对比项目中都有众多的层次,层次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控制水平越高,层次间的差别越细致。声音弹
30、性不是以单项对比形式出现,而是以各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由于复合的成分不同,各种成分的强度、浓度不同,因而产生了变化万端的声音色彩及性格。第三节 如何使声音富于弹性 P143-P147(论述题)1、取得声音弹性的必条件。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声音的可变又要依靠气息自如、喉部放松、口齿灵活。2、气息是由情及声的桥梁。(论述+例子)气息是由情及声的桥梁,气息的运动是由内部体验到外部体现的贯穿性技巧。要解决声音弹性问题,必须注意使气随情动。情、气、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感情运动气随情动声随情变例子:当我们沉浸入一篇感情动人的通讯、态度激奋的评论或鼓舞
31、人心的消息时,我们的感情随着文章的推进而运动,有时轻松,有时兴奋,有时愤慨;我们的呼吸状态也随之而变化,时而平缓,时而深沉有力,时而激越,我们与所描述的事物“同呼吸”、“共脉搏”,这就是气随情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在生活中,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是自然而然的,是随着体验同来的反射活动,除了在狂喜狂怒呼吸脉搏激烈变化的条件下,一般很少为人察觉。我们在播音创作时,却要主动地加以运用,使气息运动成为由体验到表达的桥梁。在对节目内容进行具体感受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使自己的呼吸状态适应感情的运动状态;感情转换必伴之以气息状态的转换。感情越深刻、越细致、越具体,气息的变化越生动多姿、越有活力,声音色彩的变化也越丰富、越鲜明,声音也就越有表现力。3、发声能力的扩展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弹性与柔韧性密切相关。发音吐字的各个环节就要具有柔韧性;而这种柔韧性的取得,往往来自于相关的两组力量的相互拮抗与控制。笔试 口试 30 分1、名词解释 10 分 5 道 1、虚实2、简答题 20 分 4 道 2、音色、声音弹性(技巧为主)3、论述题 30 分 2 道名词解释:背原句简答题:要点+简单解释论述题:要点+简单解释+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