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金融研究 17 通过“一线放开,二线管制”为区内与境外金融市场的融通打下制度基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开启了上海自贸区3.0时代,进一步明确了自贸区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分账核算单元境外融资的额度和风险管理办法,该细则落地标志着自贸区金融改革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推进取得突破。自贸区金融改革是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改革的试验田,更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接轨国际的试验田。以自贸区作为缓冲地带来试行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金融开放的逐步推行,对于我国探索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二)资本项目开放与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综述国际资本流动是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会对一国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即激进的资本项目自由化改革和分阶段放松资本管制。激进的资本项目自由化改革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Qwirk(1993)的资本控制无效论,认为一国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化,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资本项目,大量的资本外逃不可避免。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国际金融流动增长带来的机遇,很多国家取消了对资本项目交易的限制。然而短期内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冲击,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增速下降等后果,严重时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3、,导致汇率大起大落,投机盛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典型案例,这场由泰铢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与金融受到严重破坏和冲击。分阶段放松资本管制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Mckinnon(1991),他提出只有具备国内信贷活动能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进行,国内通货膨胀被维持在可控制的水平上,且具备充分的套利条件以保证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等条件时,才能实施资本项目的开放。在条件不具备时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会造成资本外逃和外债高筑。我国改革开放一直试行分段放松资本管制的方法,1996年我国实现了经常项下可自由兑换,并一直在放开资本管制的道路上摸索。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探索分阶段放开资本管制的重大战略
4、。国内学者对自贸区金融开放进行了积极探索。袁志刚(2013)研究了自贸区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武剑(2013)认为自贸区资本项目开放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难度大,系统性风险也大。周光友(2015)认为自贸区成立以后,在自贸区内将会形成不同于国内的利率决定机制。国内两种不同的利率决定机制被称为利率双轨制或非对称利率决定机制,而这两种利率决定机制从相对独立到最终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自贸区是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制度安排在自贸区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市场化,再逐步放开与国内的资金流动限制,是最终实现我国全面的利率市场
5、化和资本开放的必由之路,也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利率及资本流动关系的角度看,自贸区发挥了连通器的作用。境外利率、自贸区内利率及国内利率三者之间的差异是造成资本在境外、区内及境内区外间流动的动因之一。与境外利率市场化一样,自贸区内利率将逐步形成对标境外价格、兼顾区内资金供需变化的定价机制。当区内利率向境外水平看齐的同时,也在通过扩大对国内市场的渗透,推动区内资本流动及利率与国内的联系。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自贸区与国内资金流动将逐渐被放开,区内外资金流动也将不断加大,实现国内金融市场和自贸区金融市场从初步对接到最终自由流动。这时国内的资金供求状况也已经和区内趋同,当自贸区的资金供过于求时就
6、会有资金流向国内,当国内资金供过于求时就会有资金流向自贸区。由于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会先于国内,资金的自由流动使区内外资金供求状况相对平衡,最终使得区内外利率水平逐渐趋同(见图1 )。自贸区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能有效避免直接放开资本项目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一方面,为国际资本进入国内提供了顺畅的渠道,使得原本需要通过严格审批才能流入国内的投资资本绕道自贸区,再通过自贸区内平台进入境内,从而使资金流动更加自由。OVER STORYC封|面|文|章18 农村金融研究 另一方面,它使一些具有高投机性的资本通过自贸区的沉淀或者过滤后再进入国内,大大降低了国际资本直接进入国内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上海自贸区建
7、设为商业银行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推动作为主要微观主体的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由于国内金融脱媒的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以及融入国际金融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强,国内商业银行利润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自贸区的制度框架代表着我国未来政府职能转变和金融改革的主导方向。随着扩区和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复制和推广,以及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自贸区金融服务模式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扩展。(一)自贸区建设为商业银行转型带来的机遇自贸区金融改革以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为导向,这将为商业银行开辟新型业
8、务和拓展收入来源带来重要机遇,是商业银行探索金融服务国际化和管理模式创新的“练兵场”,并帮助商业银行进一步积累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的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1.自贸区金融改革将推进银行开展业务创新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和投融资便利将带动新的金融需求的产生,开放的营商和金融环境也将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重要机遇。自贸区支持开展跨境投行、金融衍生品等业务创新。自贸区为区内企业在境内外的投融资提供便利,为商业银行发展跨境投融资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人行8号文”允许商业银行开展分账核算单元下境外融资,为商业银行开展跨境资金业务和交易银行业务提供政策支持。自贸区
9、受国际市场影响,对利率、汇率和国际商品价格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商业银行可为客户提供风险规避的创新金融产品。自贸区鼓励个人资本账户开放、跨境财富管理业务创新。自贸区允许在区内就业个人通过个人资本账户参与境内外投资,丰富了个人资产管理投资品种,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高净值客户的跨境财富管理业务。同时,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为客户提供汇兑、托管、金融衍生品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自贸区鼓励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自贸区重视新兴和高科技产业,鼓励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办理跨境电子商务结算服务。在自贸区相对自由、合理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使得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相互碰撞、结合,有利于激发金融创新业态。2.自贸区建设
10、成为商业银行盈利转型发展的引擎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见表1),截至2013年国内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及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中间业务和创新金融服务仍比较滞后。自贸区金融改革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中间业务,如金融衍生品业务、代理清算业务、跨境投融资顾问业务等。这些业务具有资本占用低,收益贡献度高等特点,缓解了利差不断缩小带来的收入压力。自贸区政策鼓励便利贸易的国际贸易业务,该业务资金循环率高、风险资本占用较低,收益可观。另外,自贸区鼓励银行为企业提供包括线上和线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商业银行可在人民币跨境现金管理、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等方
11、面拓展业务机会。3.自贸区将助推商业银行开展国际化经营随着上海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步伐加快,区内企业和个人的跨境业务和金融需求必将不断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偏重国内业务,在服务国际客户方面与国际大型银行有很大差距,对国际监管准则、跨境服务需求、跨境业务风险了解不够,缺乏国际化业务经营、交易和管理的经验及业务人才。上海自贸区通过分账核算单元建立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农村金融研究 19 总体设计框架,建立了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区内与境外资金一定条件下自由划转且风险有效隔离的金融环境,为商业银行拓展国际客户、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有效带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和客户服务能
12、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自贸区引入跨国商业银行参与同业竞争,为国内商业银行向国际先进同业学习提供了机会,同时倒逼国内商业银行提升金融综合服务水平。另外,上海黄金国际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交易中心等以跨境人民币为交易货币的金融交易市场主体纷纷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将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区内,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为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构建了中间平台,也进一步助推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二)自贸区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面临的挑战上海银监局在关于试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试验区业务是银行业探索跨境金融服务和加快金融创新的战略需要
13、,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银行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契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产品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与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随着自贸区引入跨国银行机构逐步增加,区内商业银行都将直接面临境内与境外的同业竞争。随着自贸区进一步扩区和自贸区政策的复制推广,这种冲击和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经营将面临严峻挑战。1.经营理念与管理能力的挑战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一系列鼓励和便利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激励,为自贸区内业务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带动了自贸区内航运、商贸、金融、文化等服务产业的发展,丰富了自贸区业态,催生企业产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提出
14、更高要求。在经营管理理念上,自贸区既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同时又要求能够做到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以“展业三原则”开展业务,倒逼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在经营管理能力上,自贸区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先行先试将引发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多元化,促使商业银行在利率定价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进一步精细化,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2.客户服务能力的挑战随着区内外汇管制和投资准入的开放,以及国际金融交易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立,自贸区将成为离岸本外币资金汇集的重要场所,将逐渐吸引大量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到自贸区金融市场中,这对商业银行客户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对服务于跨国公司客户的
15、挑战。随着自贸区不断扩大开放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逐渐渗透,区内金融业态将丰富,总部经济体、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在自贸区内汇集,这些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较大,跨境需求各异,商业银行针对区内和境外客户管理的难度也将增大。二是对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挑战。自贸区金融业务跨境、跨业、跨市场特征明显,业务表1:中国部分商业银行主要收支指标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序号 金融机构 营业收入 利息净收入 非利息收入 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1 中国工商银行 589,637 443,335 122,326 75.19% 2 中国建设银行 508,608 389,544 119,064 76.5
16、9 %3 中国农业银行 462,625 376,202 83,171 81.32 %4 中国银行 407,508 283,585 123,923 69.59 %5 交通银行 164,435 130,658 25,968 79.46 %6 中信银行 104,558 85,688 18,870 81.95 %7 招商银行 132,604 98,913 33,691 74.59 %8 浦发银行 100,015 85,177 14,838 85.16 %9 民生银行 115,886 83,033 32,853 71.65 %10 兴业银行 109,287 85,845 23,442 78.55 %11
17、 平均 269,516 206,198 59,815 76.51 %数据来源 :根据各商业银行 2013 年年报数据整理。OVER STORYC封|面|文|章20 农村金融研究 需求灵活多样,金融要素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建立,大型跨国企业客户将产生更多交易型业务需求、短期资金管理需求等,对商业银行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对同业竞争能力的挑战。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金融机构之间和产品之间的界限将逐趋模糊,不但不同机构的经营范围将趋同,例如证券机构可以提供股权、利率和汇率类的衍生产品,期货公司和银行可以提供类似产品。同时,同一金融业务的竞争主体更加多元,比如资产管理业务不但可由中资银行
18、提供,也可由外资银行、民营银行、证券资管、保险资管提供。3.跨境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自贸区金融改革将逐渐带动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境内外金融风险特征差异显著,商业银行将面临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在信用风险方面,区内跨境、跨省、跨业的客户较多,增加了商业银行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和违约风险评估的难度。如对于开立FTN的完全境外客户,如何有效掌握当地的企业信用信息,有效评估信用风险等也都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境外区内和境内区外的利率、汇率差异较大,区内境外的价格波动也大,容易形成明显的套利空间,资本项目放开将拉动大规模资金在区内和境外流动,黄金国际版、自贸区铜溢价掉期以及未来自贸区
19、八大现货交易平台等新兴交易类业务将增加区内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在市场风险方面,自贸区与国际市场高度接轨,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波动幅度较大,“人行8号文”的出台将支持区内商业银行开展跨境外币融资和错币融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农行支持自贸区建设实现经营转型的策略抓住自贸区建设契机,争做金融改革的排头兵,将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经营能力和促进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展机遇。农行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抓住自贸区建设这一发展机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转型业务模式、改善客户结构、实施人才战略和加强风险管理,最终实现自身的经营转型。(一)变革管理理念随着改革试点的复制推广和自贸区的扩区,自贸区
20、业务将进一步渗透至传统业务中,甚至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主流业务。未来自贸区业务将不再是参与或不参与的问题,而是能否在竞争中适应与生存的问题。商业银行务必要转变经营管理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提升综合经营能力和混业经营能力。一是针对不同区域差异化定位的管理模式。把握自贸区机遇,大力开展自贸区业务创新,紧扣上海“四个中心、一个都市”的城市定位,发展城市业务。二是建立适应金融业务的创新业务快速响应机制。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化金融新环境,商业银行应鼓励业务和产品创新,建立创新业务突破的快速响应机制,缩短创新业务突破的审批流程,为金融创新提供绿色通道。三是转变传统营销理念,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思路。自贸
21、区内同业竞争激烈,商业银行需要转变局限于现有产品的营销方式,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产品组合设计的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二)转变经营模式农行需要抓住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契机,大力拓展低风险的跨境中间业务、并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开展代理清算、交易等资金高进高出的交易型业务,实现从传统存量型业务向交易型业务的转型。一是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境内外投融资服务、财务顾问投行业务、金融衍生品避险工具、流动性资金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二是开展服务于金融要素市场的交易型业务。为上海黄金国际交易中心等交易市场提供代理清算、资金托管等业务,该类业务往往资金交易量较
22、大、进出较快,有插图:胡卫东农村金融研究 21 助于农行资金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提升。三是提供跨境资金管理服务。积极为跨国公司提供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和跨国公司总部外汇集中运营业务,提升农行资金流动性和跨境结算能力。四是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自贸区贸易便利吸引贸易类企业入驻自贸区,农行不仅可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订单融资等多项融资便利,也可为资金收付频繁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五是开展个人跨境财务管理业务。通过设立个人自由贸易账户为区内个人提供跨境财富管理业务,提升为高净值个人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能力。打通个人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交易账户间资金流通的渠道,建立安全、高效
23、的资金通道,为直接投资境外股票的客户提供结算、资金存管、结售汇以及金融衍生品等服务。(三)夯实客户基础扩区后将纳入金融机构集聚的陆家嘴金融片区、以先进制造业务为主的金桥片区和以新兴产业为主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农行需把握扩区机遇,以拓展自贸客户来改善原有客户结构,积极拓展金融机构客户、跨国公司客户和科技企业客户,实现经营转型。一是建立与金融机构客户的密切合作关系。着力拓展区内银行、区内财务公司和境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区外银行传统业务合作,带动与其区内分支机构合作。通过总行建立与境外代理行以及农行境外机构合作关系。积极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启动对扩区后区域内财务公司的拓展
24、力度。二是积极拓展跨国公司客户,提升服务能级。积极利用自贸区金融政策为跨国集团公司量身定做财资管理方案,积极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跨境资金流动方案和流动性管理方案,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抵御风险,以吸引跨国公司客户,完善客户结构。三是服务中小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根据科技产业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以开拓科技型企业客户。针对高科技企业风险大、收益大的特点,开发组合式的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简化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四)强化风险管理农行需要尽快建立起基于自贸区金融业务特殊需要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国内自由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 建立分账核算单元下的多层次风险控制体系。一是要尽快将区内客户纳入信用评级
25、体系,将集团设在区内的分支机构纳入该集团客户总体信用评级和授信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境内外联动。二是要加强对区内客户类群及风险特征的研究,如对开立FTN账户的客户中,对于有中资背景的“走出去”企业,可建立区内、境内区外和境外分支机构的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联合管理客户风险;对于完全境外企业,可建立海外资信评估机制,引入境外第三方机构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加强对合同文本的设计和后续审查工作,防范跨境法律风险。三是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冲击带来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国际金融环境、市场、政策的分析和研究;做好风险计量和对冲工作,设计可量化的风险计量模型,提升对国际市场把控能力。四是面对流动性较大的自
26、由贸易账户体系,自贸区应在自求平衡的总体原则下,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测能力,提升系统监测功能,同时加大与区内金融机构的合作,协同防范流动性风险。(五)做好人才储备农行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度,注重对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特别是国际业务、投行业务、金融衍生品和金融交易业务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具有综合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人才。利用境外分行人才资源,建立自贸区分行、上海分行和总行级境外分行的信息交流机制与平台,通过选派人员赴总行相关部门或境外分行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农行自贸区业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考文献:1.丁波.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4(8).2.戴小平.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5).3.黄礼健,岳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J.新金融,2014(3).4.罗素梅,周光友.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资本流动与利率市场化J.上海经济研究,2015(1).5.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11).6.杨承亮.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联动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9).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