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50262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0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主讲: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一、中国古代妇女史概说(为什么学习中国妇女史)1.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宋朝,到清朝时比较盛行,是汉族妇女才,本来清统治者希望汉族妇女放足(就像要求汉族男子剃发一样),但是汉族故意与满族作对,是一种民族抗争、民族情怀,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按统治者的意思办。2.中国自古就鼓励才女写诗吗?唐朝不鼓励女诗人写诗,虽然有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李冶(李季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涛李冶诗集二卷)。唐朝鼓励妇女唱歌跳舞如杨贵妃就是一个舞蹈家宋才开始正面认定和鼓励妇女写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前,难道宋朝以后中

2、国不出美女?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人的观念(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发生变化,认为谈论妇女身体不面,谈论妇女的精神才体面。3.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明朝末期出现新的经济现象:社会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男,男人去纺织,女人从事纺线养蚕开始并不耕女织。4.中国古代有没有职业女性?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就是古代的职业女性。青楼女子也是职业女性。明清之际有钱人家还请有很闺塾师(教师)来教自己的女儿(教育的目的是达到色艺俱佳),以便嫁一个好人家。5.中国古代女子未嫁而逝是否都要葬在孤女坟?唐朝以前是葬在父系祖坟中,包括出嫁生儿育的人其骨骸也里。宋朝以后对未

3、而逝孤女是以结冥婚的形式(找一个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结冥婚),葬到男性祖坟里。女人死后葬父系祖坟还是丈夫祖坟的原因,是一个妇身份认定的问题,唐朝以前把女人看作是父亲的女儿,所以葬到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把女人看作外人迟早是要嫁给别人,所以要葬到丈夫祖坟里。傅立叶:妇女解放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布洛赫:一个古董迷可能沉湎于故纸堆,但一个真正的史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却是具有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中国古代是和现代联系在一起的,直接相关,传统的影响非常大。色情行业的女性是穿最不保守的正规的职业女性穿得最为保守。柳如是是钱谦益的如夫人,据说写诗、写字比钱谦益还好张祜戏赠村妇:二升酸醋瓦瓶盛,请得姑嫜十日

4、程。赤黑画眉临水笑,草鞋苞脚逐风行。黄丝发乱梳撩紧,青纻裙高种掠轻。想得到家相见后,爷娘犹唤小时名。A.中国古代妇女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关系是什么?二、妇女史的来历古代史书有列女传,只是妇女史的一些资料。妇女史的来历+妇女史的定位+妇女在哪里。妇女史的来历:1.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A.第一代女权主义:教育、就业、政治方面的平等权利B.二代女权主义社会生活和观念,产生各种理论。西蒙娜.德.波伏娃:“妇女不是生成的而是造成的”、“妇女的特质来源于妇女的处境”。C.第三代女权主义:反思。没有与生俱来的本质的“男和“女”,只有具有差异性的和在多种情境下形成复杂的、多重的甚至流

5、动的社会身份及其认同。中国古代妇女有阶层性(不同阶层有不同想法)2.社会史的发展。民权运动-自下而上的社会史书写。为了关注下层男性,社会学、人类学和人口学的方法开始运用。妇女史的定位:1.添加了她的历史。2.关于她的历史。关于妇女、为了妇女、和妇女在一起。3.因她而不同的历史:社会性别是一种代表权力关系的主要方式:不仅是权力形成的源头和途径,而且还是维护权力的方式。大大丰富了历史的视角、维度和范畴。妇女在哪里:经书:礼记.内则正史:列女传(烈女传)小说:世说新语.贤媛法律文书:唐律疏议医书:黄帝内经还有考古发掘、艺术作品、实物、口述。中国古代妇女的基本身份是什么?三、中国古代妇女的规范(礼教、

6、法律与习俗)1.礼教的规范:女儿经A.内外秩序:内夫家,外父母家。五服。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B.阴阳秩序:C.妇女的身份:为女、为妻(为妇)、为母(为姑)。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丧服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诫)唐妓女徐月英叙怀: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2.法律的规范:唐律疏议、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诸妻殴夫,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死者,斩”。唐律疏议:“七出三不去”:诸弃妻需有“七出”之状:一无子,二淫佚,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嫉妒,七恶疾。皆夫手书弃之三不去者谓一经持舅姑之丧,

7、二娶时贱后贵,三有受无所归。3.习俗的规范:女性不上桌吃饭等。女四书:女诫、内训、女论语、规范捷录。四、中国古代妇女的身体(身体与服装)1.妇女身体的文化意义。A.生产与再生产。传宗接代的功能。先秦到六朝,能否生儿子主要认为是男人的责任(用房中术来解决)隋唐以后,能否生儿子认为主要是女人的责任(借助妇科医学来解决)。妇女无子即无地位,无子可以被休。B.女体入药和女体即药。千金方认为产妇与下贱人、鸡犬禽兽一样不洁。乳汁和经血入药,古人认为经血可治毒疮、箭伤房中术(古代把房中术作医术,一支采阴补阳,一支采阳补阴,认为可以返老还童。采阳补一支很快被禁止,认为是妖术)讲究采阴补,把女体作为药。C.审美

8、和欲望的载体。诗经中有“手如柔胰”等诗。唐肥、宋瘦、明清莲足。D.道德的载体。身体不能让其他男人碰到。E.邪恶的威力。明朝清的阴门阵(女人脱下裤子面对敌人)用以破除火炮的力量,张献忠、太平天国、义和团就使用过(当时没有人说这个不灵)。鲁迅朝花夕拾.阿长和山海经:民间相信女人脱下裤子,大炮就打不出来,放出来就要炸自己。(认为大炮是纯阳女性露出的是纯阴)2.妇女服饰的文化意义。A.妇人从夫、子之色。五品以上服紫,九品以上服朱。B.时代的变迁。先秦到汉:曲裾深衣。(后来的女人“三绺梳头,两截穿衣”被男人认为没本事,低人一等,男性是一截穿衣)。先秦到汉还没有内衣。魏晋风度:上袄下裙(开始出现两截)。宽

9、袍大袖是魏晋风度的标志。盛唐气象:衫裙系统加披帛,透明华丽,还可穿男性化的服装。宋代的褙子(加披风、风衣)素淡、紧窄、无线条。清代满人穿旗袍(无曲线,骑马所穿),汉人在宋代服装上加云肩,繁缛而不蓬勃有一种内在紧张感,显得严谨,细节繁琐,有末世情调。C.身份的不同。清代命妇的补子(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豹四品虎)无命级的夫子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中国古代对妇女的身体和服装的看法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理念?五、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家庭经济承担人、继承人)1.妇女作为纳税人秦汉到隋朝时期,交算赋、口赋,均田制缴

10、纳租庸调。隋朝时妇女结束个体纳税人身份(以家庭为单位)。2.妇女作为家庭经济半边天A.男耕女织。B.女织顶门立户。3.妇女作为职业女性宋稗类钞:中下户生女儿教手艺,培养成“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杂剧人、拆洗琴童棋童厨娘等称,就中厨娘最下色,然非极豪富贵家不可用”。(中国早期的职业女性打工仔!)其他的还有妓女、奶妈乳母,皇帝有杀亲母后的保太后,三姑六婆闺塾师(班昭、李清照)群体(寡妇为主很有道德观念,没有与男主人私通的现象),利用女性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获得收入。4.妇女作为继承人嫁妆(奁田、现金、衣服、首饰等)和户绝的情况下作为继承人。宋代妇女嫁妆比较多(陪嫁找一个好男人,不

11、然被男方瞧不起,选不上)。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能量为什么会被低估?六、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化活动(书写与被书写)季女琼章传:桂寒清露湿,枫冷乱红凋。(叶小鸾父女对,有柳絮因风之思)1.文化的创造者。如李清照等人。A.在唐朝以前,教育更加贵族化,妇女文化活动偏重于艺术,如赵飞燕、杨贵妃擅自音乐歌舞。B.随着宋朝社会变化,对于妇女的文学才华有了正面认识。进士科对整个社会风气改变。家庭对母教的依赖:欧母画荻教子。C.明朝后期庞大的才女群体。出现很多知名的闺秀(如叶小鸾一家都是诗人)、名妓(如秦淮八艳柳如是等人,陈寅恪非常推崇此人。而且名妓接触面广,文化学识更高更宽。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春日酿成秋日雨。

12、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D.清朝闺秀取代名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清代女性诗歌总集收千人以上的三部:乾隆时期汪启淑所集撷芳集;道光时期完颜恽珠所集国朝闺秀正始、国朝闺秀正始续集;咸丰时期黄秩模所辑国朝闺秀诗柳絮集。名父之女,才士之妻,令子之母。如恽珠。2.文化的审视对象。A.作为文学和艺术审美的对象。B.德、才、色三不朽。3.德与才、男与女的困惑(是否需要有才,无才便是德,男性精神、男性才华与女性身份的困惑)妇女的文化活动对妇女意味着什么?七、中国古代妇女的政治活动(资源与困境)中国

13、古代妇女理论上是不能参政的,实际上可以参政,如武则天。1.参政形式。一是贤内助形貌参政。如班婕妤、长孙皇后。二是独立主政。如垂帘听政,2.参政条件。一是皇帝年幼。二是皇帝生病。三是皇帝遗诏。3.政治资源。一是家国同构。二是孝道与母权。4.政治困境。一是传统阴阳、内外秩序。二是父系家庭体制。八、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关系雍姬的故事(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纠准备和国王郑厉公一起杀专权的岳父祭仲):“父一而已,而人尽夫也”(父亲只有一个,而人人都可以丈夫亲比丈夫重要)。中国古代妇女从父系家族到夫系家族:1.合二姓之好。礼记.昏仪: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2.从父与从夫。女子

14、出嫁即称于归,出嫁以后的社会关系以丈夫家为主体崔氏夫人训女词:拜别高堂日欲斜,红巾拭泪贵新花。徒来生处却为客,今日随夫始是家。唐朝时很多丈夫随妻居,女人夫亡归宗,归葬本家祖坟。未嫁女是父家成员已嫁作为父母家成员的身份没有完全消失,对于父母本家不完全是外人。原因是唐朝是中古士族社会(士族的通婚圈使夫家与本家关系模糊,大而复杂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妇女介入本家,孝道)。宋代以后,妇女与本家的关系疏离,从夫成为绝对主导,女子成为本家外人。已婚妇女不能埋在自己父母的祖坟。未婚女子死后有的也不能埋在祖坟。宋朝是平民社会,不是士族社会,对抗风险的力低,开始建立宗族制度(唐朝是门第制度来保证势)族人可以养本族成员

15、,妇女对丈夫家族的依赖程度提高。宋代是小家庭(不是唐朝的大家庭),不利于回归本家,只适合从夫。守节从宋朝开始流行有族田、族人方面的保护和生命保障。一直到今天,中国大多数妇女再嫁都是一种无奈的举动,不定是好事往是更痛苦(没有第任丈夫好)。守节不是残酷的选择,但要有条件经济条件)。3.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北朝到宋初的女人社(中下层妇女的互助组织),明清有女性诗社(中上层妇女的文学组织)。思考:宋代以后妇女从夫的严格化对妇女意味着什么?九、中国古代妇女的宗教信仰(信仰者与被信仰者)1.信仰者(强烈信仰者;一般信众)。天师道设定的最适合得道的女性:处女,因生辰八字不好而嫁不出去的女人,被迫出嫁的女人寡

16、妇被休之妇(戴思博道教中女性),都是家庭中找不到归属感的女人。尼姑制度的引进打开了国族体系的一个缺口,在中国古代不被认可。强烈信仰者是尼姑。主流是一般信仰者:寡居妇女(遇到很多困境,需要精神寄托和支撑),中老年妇女(比较闲,求福求寿)。2.被信仰者。如观音菩萨,是由男到女的转化,魏晋南北朝开始转化,到唐朝转变成功这是因为女性信仰者比较多,自然崇尚女性化的菩萨(南海观音妙善公主,即千手千眼观音、提篮观音马郎妇、送子观音)。道教的西王母(王母娘娘):山海经: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六朝时期,西王母崇拜被融入上清派神谱中并成为关键神灵。唐朝因为上清派得势,对其崇拜达到顶峰。东王公是纯阳

17、之精,西王母是纯阴之精。宋代以后,西母在正统道教中逐渐被其他神灵所取,但她仍是民间宗教的主要神灵。明清时期西王母被称为“无生老母”,始终被妇女信众所信奉。王母在道教中管房中术。妈祖(天妃)也是受道教的影响3.宗教对女性的态度。宗教对女性的态度很矛盾,佛教和道教都不否认女性低于男性的地位。但佛教讲众生平等,许诺六道轮回,对女有吸引力而道强调阴的重要性这是女性的优势,道教中的女性是男性的补充,使“道”成为类似阴阳合一化身。佛教与道教对女性的受戒比男性要多,道教认为女性是污秽的。思考:宗教信仰对中国女性意味着什么?十、中国古代妇女的规范与现实中国女性的基本身份:女儿、妻子、母亲。都是家庭身份。中国女

18、性的基本规范: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死从子,有从人之义,无自专之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谨言慎行,容貌整齐)。中国古代妇女的身体有什么文化意义:生育、道德的力量(贞洁,确保父系家族的确切继承人,保证纯洁)、药和污秽的东西(强化女卑男尊)。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能量被低估,在于处依附关系,被以丈夫名义体现出来(为人作嫁衣)隋唐以后无土地等生产资料,体现不出,家务劳动没有外在表现出有价值的劳动。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化活动,对她们意味着妇女能量的提升,她们的精神和社会对她们的期许造成冲突。中国古代的妇女从政是否意味着女权提高?不完全意味着女权提高,但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女权意识增强,母权意识提升。宋代以后既嫁从夫的严格化,对女性意味着对其活动空间缩小,接受援助来源减少但也有归属感,父系为其提供保障。中国古代妇女的宗教活动,意味着她们有一种新身份,提供一种重要的安慰(精神世界),也意味着改造世界的可能。在规范和现实之间,中国古代妇女如何寻找自己的道路?立足现实,塑造规范(班昭提出四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