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幼儿园课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应从“知识本位”转移到“儿童本位” 。幼儿园课程不仅要充分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自主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有必要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学指导,为儿童创造最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即在“儿童本位”的基础上,兼顾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身心基础素质。2、张雪门的“行为课程”课程目标认为,幼稚园课程目的就是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儿童获得适应当前环境的习惯和经验。3、蒙台梭利特别强调新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发现和自由,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和顺从儿童的“生命法则” ,帮助儿童逐渐开发其内在的潜力
2、,使儿童的内在生命力表现出来。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既强调符合儿童发展的特性,也强调为未来世界作准备。4、从课程实施中幼儿参与的人数规模来看,课程的实施形式可分为三种:集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形式和个别活动形式。5、一般而言,幼儿园课程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对幼儿园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幼儿园课程效果的评价。6、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第一,追求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第二,保护与锻炼并重。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7、幼儿园课程的突出特点有:个体适宜性、整体性、实践性。8、陶行知认为,幼儿园的生活教育要做到三点: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其二,生活为教育提供了丰
3、富的资源。其三,生活中的人们都应该是教师,向生活学习,包含着向生活中的人们学习。9、陶行知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出“六大解放” ,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10、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主张重视生活、重视儿童的中心地位是幼稚园课程的两个基本原则。11、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只有将课程目标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才能得以落实,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课程目标最终得以实现。12、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幼儿教育、中
4、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分别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13、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在教育目标的制约下,具体体现课程开发与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14、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5、园本课程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园儿童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而开发的课程。二、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
5、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2、成熟理论。阿诺德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并强调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的因素所制约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仅是建立在生理年龄的基础上,而且还建立在儿童自身主动活动的基础上,即儿童通过与世界的积极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主动地尝试了解外部世界的意义。随着儿童个体的逐渐发育,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四个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4、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中的四个步骤
6、: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结果,被誉为“泰勒原理” 。5、园本课程。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园儿童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而开发的课程。6、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内容。陈鹤琴指出,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7、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表现为对
7、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指引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功能。8、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9、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课程判断的过程。10、幼儿园课程评价。是指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通过搜集和分析比较系统全面的有关幼儿园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方面的资料,科学地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11、幼儿园课程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现象进行评价
8、。它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的依据。12、幼儿园课程内部评价。是指课程评价者就幼儿园课程方案所包括的特定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适宜性、课程内容的正确性和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等,来评价幼儿园课程计划本身的价值。13、完整儿童。就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儿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表现在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其中以身体发展为首要目标。14、课程模式。就是在课程发展中根据某种思想或理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制定教学评价原则而形成的一种
9、形式系统。15、幼儿游戏。是一种具有内在动机的、儿童自由选择的、以过程为定向的快乐的行为,是儿童天生的活动。三、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个体适宜性。因为在儿童早期,幼儿学习的能力极大地依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受制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秩序和成熟水平,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应适宜于幼儿个体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过多地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2)整体性。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所谓“完整儿童” ,就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儿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表现在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
10、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其中以身体发展为首要目标。(3)实践性。幼儿园课程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的学习决不可局限于书本,他们的学习是运用感官,通过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实践性是幼儿园课程的又一特点。2、从结构上来说,构成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1)模式主题。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这突出体现在模式主题上。每一种课程模式是由一定的课程理念、课程思想所支配的,这种鲜明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思想就是课程模式的主题。一种课程模式是否成熟,关键看其主题是否独特、鲜明、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否能满足特定教育环境的需要。因此,主
11、题筛选和完善的过程,就是课程模式成熟的过程。这也表明,模式主题是课程模式的核心内容。(2)目标与内容结构的设定。每种课程模式都需要根据主题设定课程的功能目标和课程结构。如果说主题是课程模式的核心,那么,对课程功能目标和课程内容结构的设定则是课程模式的主要成分。课程功能目标的设定是基础,它直接秉承模式主题的要求,规定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的方向。因此,在课程模式的各构成要素中,功能目标的设定是由模式主题转向课程内容结构的中介。(3)支持系统与适用环境。各种课程模式具有各自特点,也应有独特的支持系统。例如在师资结构与教师素质、图书设备与其他物质条件,甚至在幼儿园管理体制等方面,模式的实施和运用都有一些
12、特殊的要求。除支持系统外,课程模式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也极为密切。每一种课程模式都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社会政治、经济脉络之中,都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课程模式实施运用的过程中也受到社会历史条件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因此,一种课程模式往往适用某种特定的教育环境,适用环境也是课程模式的必要构成因素。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理念。(1)陶行知的幼儿园课程模式主题是“生活教育” ,该主题产生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当时的旧中国教育存在着以课本教材为核心的状况,是一种被称为“老八股” 、 “洋八股”的脱离生活的死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应该是同一过程,教育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成
13、为真正的教育。他主张的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发展而教育。(2)陶行知认为,幼儿园的生活教育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幼儿园课程要引领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其二,生活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过去是把课程、教材当作整个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作课程、教材。其三,生活中的人们都应该是教师,向生活学习,包含着向生活中的人们学习。(3)陶行知所说的幼儿园教育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生活” ,不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结构。(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目标。陶行知指出,要为生活向上、向前发展的需
14、要接受教育,希望教育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这是生活教育的课程目标。具体而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目标首先是培养儿童的生活力;其次,生活教育课程目标还注重培养儿童手脑相结合的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多方面的素质。(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内容。生活教育课程内容以生活为中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稚园周围的人、事、物,包括人类生活的全部,即全部的生活就是课程内容。它主张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儿童故事、儿童歌谣、儿童游戏加以收集,作为教育幼儿的教材内容。他认为凡是儿童感兴趣的素材都是生活教育的材料。生活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以年、月、周、日为时间单位,可分为全年、一月、每
15、周、每日四种。(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实施。生活教育课程实施强调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进行。生活教育课程实施中,陶行知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出“六大解放” ,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可见,生活教育课程实施具有很大的开放性。5、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理念。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总体建立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上,同时也建立在其对幼稚园教育和幼稚园课程现状及发展的了解和分析上。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中人们的
16、观念被书本严重地束缚住了,大家把书当成了唯一的教育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形成了学校教育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面对如此现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主张重视生活、重视儿童的中心地位是幼稚园课程的两个基本原则。重视生活原则,是指幼稚园的课程不能脱离当时当地儿童在整体上表现的生活和经验特征,要用适应目前生活需要的方法,去应对将来生活中必会出现的事情,因此,其活教育的课程把大自然、大社会当作出发点,让儿童直接面对它们去学习。重视儿童中心地位的原则就是认为幼稚园课程应从儿童的身心条件出发,以儿童为中心,做到一切课程都是儿童自己的,是儿童自发的活动,不应该成为教师、父母的
17、需要或社会上其他需要的装饰品。6、张雪门行为课程的一般原则。(1)整体性原则。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一个整体,幼儿心目中并没有学科分类的观念,一切引起幼儿注意的事物,幼儿都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看待。所以,幼稚园的课程不能像小学乃至大学那样分成国文、数学、地理、生物等学科,各门学科各有各的教学时问,各有各的统整,而应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各种科目都变成幼儿整体生活的一面,构成一种有意义的整体活动,完整地体现幼儿的生活。(2)偏重直接经验的原则。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张雪门认为,直接经验就是儿童和环境直接接触而获得的经验, “儿童自己直接的生活,发现学习的动机,是非凡的自然。幼稚园要偏重直接经验,
18、让儿童通过亲身活动来获得经验,直接经验对儿童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因为间接知识的传授一般要借助文字和语言,幼儿一般不具备文字能力,也不具备成熟的语言能力,因此不可能接受大量的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直接经验是间接经验的基础,幼儿阶段掌握丰富的正确、切实的直接经验,也是突破间接经验,进一步扩充儿童生活学习范围的前提。(3)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教育在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教育者成为符合特定的社会要求,具备特定社会观念的一分子。张雪门称前者为个体的需要,后者为社会的需要,但他认为在幼稚园阶段,教育要偏重个体身心发展的目标。他强调在幼稚园时期,教育和课程满足个体需要,实甚于社会的需求。7、张雪门
19、的“行为课程”课程内容。(1)幼儿的游戏活动:感觉游戏、竞争游戏、社会性游戏、猜测游戏、表演游戏、节拍游戏等。(2)自然活动: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观察自然现象、旅游参观、科学小实验等。(3)社会活动:有关家庭的认识活动、参观附近的社会场所和设施、了解各种职业的活动、了解其他社会团体的活动、节日和纪念活动等。(4)工作和美术活动:参加家庭与学校的工作、模拟成人的职业工作、模仿成人家庭的工作及美术工艺活动等。(5)言语文学活动:自由谈话、特殊谈话、有组织的团体谈话和活动、讲述故事和歌谣等。(6)音乐活动:听音乐、辨音、拟音、唱歌、演奏简单的乐器等。(7)常识活动:关于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活动
20、,关于家庭、邻里、工厂、商店、公共机关和社会团体方面的认识活动,关于节日和纪念日的活动,以及其他自然方面的活动。8、蒙台梭利教学法的课程内容。一是日常生活教育。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的动作、社交行为、照料环境的行为和自我照顾的行为四类训练。二是感觉教育。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具体感官训练的内容系由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所组成。9、泰勒原理。泰勒提出,课程编制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四个问题被看做课程编制过程中的四个步骤,即确定教
21、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结果,被誉为“泰勒原理” 。其中确定教育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者所有其他活动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教育内容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被置于课程目标之下,都是围绕或紧随目标的。可见,目标模式将确定教育目标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显然,这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10、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基本观点。过程模式的教育观认为,学生的行为结果是无法预测的,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自由,更具创造性。过程模式的知识观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必然是思辨的,因而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不确定的。过程模式建立的方法
22、论受发展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学习过程是个体能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1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从纵向角度而言,一般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第二层次为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第三层次为年龄阶段目标(学年目标),第四层次为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月目标等) ,第五层次为具体教育活动目标。1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原则。(1)整体性原则。幼儿园教育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应体现在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上。因此,幼儿园制定的课程目标首先应具有整体性,应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同
23、时,为使幼儿体、智、德、美的每一方面发展落实在课程实践层面的具体教育活动中,课程目标的制定最好能兼顾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领域。(2)连续性原则。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实现要靠各个层次目标的层层落实,为此,各层次的课程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个层次的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次目标的具体化。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要防止目标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层层落实,最终实现总体的宏观课程目标。同时,连续性原则还指各年龄阶段的课程目标要相互衔接,体现儿童心理发展的渐进性与递进性特点。(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幼儿的实际,课程目标通过各方面教育者的努力
24、最终是可以达到的。因此,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课程目标可以有效导引课程的实施过程并最终是能够达成的。(4)时代性原则。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要关注时代的发展变迁,考虑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只有在充分考虑社会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与时代要求的、富有现实意义的课程目标。(5)方向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时,应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地方幼教法规,以国家、地方幼教法规文件中规定的宏观课程目标为指导,使课程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1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1)和谐发展取向。和谐具体指的是幼
25、儿在身心两方面的均衡发展,即做到在健康、认知、情感、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完整儿童” 。(2)情感态度取向。从目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来看,课程目标表现出重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价值取向,突出情感态度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幼儿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成为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且从排列顺序而言,情感态度的发展位于幼儿发展目标的前列,排在幼儿园教育智能目标之前。1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1)目标达成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课程目标所设定的价值体系保持一致,使选择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为此,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明确指向课程目标,要考虑所选择的内
26、容是否能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是为了实现哪一项或哪几项课程目标的。(2)整合性原则。幼儿的生活是整体的,幼儿各个发展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所选择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整合的。幼儿园教师应尽可能使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之间产生联系,让幼儿以“完整儿童”的面貌面对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经验,不要用“学科”这种人为划分知识的方式来划分幼儿的经验,并以单一的经验作为幼儿活动的起点。(3)适切性原则。选择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一般发展顺序和年龄特点,同时,还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但是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是教师,课程内容一般在活动前就已经预设好,所以,这在
27、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程内容往往是教师感兴趣的,而不一定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内容前,要多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多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4)结构性原则。选择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要保持平衡,考虑各部分内容在课程总量中的比重,使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例相对平衡。为此,幼儿园应合理安排幼儿一天中生活、游戏、教学、运动和休息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幼儿各领域学习活动的时间比例。(5)基础性原则。选择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保证幼儿获得基本的和必需的成长经验,充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即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应包括使幼儿成为未来合格公民所必备的生活
28、和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许多幼儿园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未遵循基础性原则,随意深化、拓展,以致课程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6)生活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从幼儿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选择课程内容。幼儿感陛直观的思维决定了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可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就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就越有效。1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分类。(1)按学科结构分类。按学科结构进行分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我国1981 年 10 月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草案)就将课程内容分为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六门学科。这是一种分
29、科教学的模式。(2)按经验领域分类。按活动对象所接触的领域划分,2001 年 7 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将幼儿园课程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这一分类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基本观点上,认为环境中可构成幼儿活动内容的事物大致可分为五类。(3)按一日活动的形式分类。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按一日活动的形式,2004 年颁布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 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为四类,即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它们既综合指向课程目标与内容,又保持各自活动的特点。四、论述题1、陈鹤琴的“五指活动
30、”课程结构。(1)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目标。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的目标首先就是做人,强调做人教育。其“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他提出了“做人”的基本条件是: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包括训练儿童养成各种强健体格的习惯,培养儿童一定程度的运动技能。他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所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因此,具备健全的身体十分重要。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他认为过去的教育和课程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现在要把它培养起来,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他一向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注重启发诱导、加强训练,创造
31、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在团体活动中,常缺乏合作的态度,所以对于小朋友,从小就要培养他们合作团结的意识。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知道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并具备服务的精神。(2)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内容。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1)健康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健康检查、排泄与清洁习惯的指导及安全教育等。(2)社会活动: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会、集会、每天的谈话讨论、政治常识、升降旗等。(3)科学活动:包括自然观察与研究、种植、饲养、计数、研究自然、填气候图、认识环境等
32、。(4)艺术活动:包括音乐活动( 唱歌、节奏、表演、音乐欣赏等)、图画、手工等。(5)语文活动:包括听说故事、歌谣、谜语、笑话和看图画书等。陈鹤琴将这五个方面内容形象地称为“五指活动” ,虽然这五种活动是分离的,但它们就像人的五个手指一样,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因此,“五指活动”内容是互相联系的整体,而不是独立的,因为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指导要点。(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33、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指导要点。(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就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34、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谈、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规定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目标及指导要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规定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目标是:(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5、(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指导要点是: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5、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因
36、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由于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在评价儿童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3)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6、试论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决定了儿童游戏的质量和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不同效果。一般
37、而言,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创设游戏环境。教师应根据该班儿童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及教育目标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活动内容、展示活动材料、提出行为要求等方式,鼓励幼儿选择活动。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 给幼儿游戏过程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3)观察和评估游戏。有人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游戏的观察和评估,可以真实地捕捉到幼儿在身体、智力、知识经验、情感、社会适应性、兴趣、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为教师指导游戏提供客观依据,不断地提高游戏的教育效果。7、教师可以通
38、过哪些方面实现对幼儿游戏的指导?(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首先,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对幼儿的想法应予以尊重。其次,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2)以间接指导为主。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如上课、参观、观察、劳动、娱乐、看书、讲故事等,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正面评价,这样能保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幼儿游
39、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考虑这种发展。(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由于不同种类的游戏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比如,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都是幼儿对其生活的反映,但角色游戏主要反映的是幼儿周围的社会生活,而结构游戏则是幼儿对物体造型的一种反映,因此,两类游戏从丰富生活、提供材料、场地布置、指导策略上都会有所差异。8、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1)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随着中美教育文化交流的兴盛,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也进入了中国。这一次的引进经过了本土化
40、,构成轰轰烈烈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以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为代表的老一辈学前教育家依据杜威的课程理论,经过长期的亲身实验,进行了本土化的幼儿园课程探索,提出了“单元中心制课程”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的生活进程就是幼稚园的课程”及“行为课程”等具有本土化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及模式,尤其是 1932 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作为我国的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更是在吸收、借鉴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本土化探索的结晶。(2)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二三十年代本土化的幼儿园课程没能在中国长期生根发芽,它于 50 年代逐渐被全面引进
41、、学习苏联的课程思想所替代,进而被废止甚至全盘否定了,苏联的课程体制与模式成为引进与模仿的蓝本。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苏联的教学理论正值由传统教学走向发展型教学的转变时期,维果茨基关于“学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儿童自己的大纲变成教师的大纲”的思想,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及“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我国五六十年代幼儿园教学纲要的制定及我国长期以来分科教学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提供了依据,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了统一性,初步形成了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并且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与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草案) ,有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与教学
42、大纲,统一实行分科教学模式,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当时的幼儿园课程基本适应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与形势的发展。(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 年代初,随着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国际幼教界的兴起,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与变革也开始受其影响。最明显之处在于幼儿园课程引进了“主动活动”的课程观,主张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幼儿提供能主动参与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教师在活动室、教室中设置了各种活动区、角,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通过活动主动地获得发展。课程实施中重视儿童的经验,注重让儿童在熟悉的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原有经验去进一步理解、建构知识,从而
43、帮助儿童不断地组织与提升经验。随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逐渐兴盛,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也在其影响下进一步地发展与变革。由于人本主义教育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所以认为不管怎样教儿童学习,始终要牢记儿童是一个整体,因此仅仅关注儿童的行为或认知是不够的,它应当研究“完整的儿童” 。只有当儿童全身心地参与,将认知、情感以及各部分经验、体验融合在一起时,幼儿园课程才会对儿童具有意义。所以在我国八九十年代的幼儿园课程发展与改革中,普遍倡导整体性的教育观、整合的课程观,强调教师是儿童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鼓励者,也是儿童真诚、可信赖的指导者。90 年代后期,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建构论再次复
44、兴及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世界上盛行,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与改革也越来越多地受其影响。近几年,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借鉴瑞吉欧的教育理论。八九十年代,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幼儿园课程也在中外教育文化的交流中进一步本土化。然而与前几次不同,这一次是在继承历史经验,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如皮亚杰的建构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意大利瑞吉欧的课程理念及多元智能理论等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思考、实践、消化之后的吸收与本土化。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文化的引进与外来理论的输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但这种引进应该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80 年代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所针对的问题是明确的,那就是对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儿童的发展和需要,忽视儿童的活动和直接经验等提出了挑战,对幼儿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和一统性提出了质疑。(4)综上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是与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与世界教育的发展脉络相关,不过是世界教育文化发展史的一个侧面或缩影。离开了各种教育流派的影响,离开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脉络,也就没有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史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