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和保护对策(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摘 要: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地方,是生物多样化保护的核心区域。经过近 60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已初具规模,生物多样化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引言:本文围绕我国森林、内陆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区及植物类自然保护的建设,全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科技支撑等各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一系列对策性的保护措施。 1.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在当前人类社会粮食、环境、能源、资源、人口的 5大危机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在第二次世
2、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针对拯救珍稀濒危物种、防止自然资源的过渡利用展开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人们在自然保护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物种和环境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保护濒危物种,不单单要针对野生种群进行保护,更要对物种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生物多样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它是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原料、工业原料、基因资源和新型能源,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的。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大约 80%的世界人口仍依赖于从植物中提取的各种药材。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在一定
3、程度上保护土壤的肥力、调节气候、保护水质。因此,加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力度,是促进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3.我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态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渡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足,引起了气候、水质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为了保障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的措施。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组织制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建立基因库,建立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制度,建立基金制度,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对濒危生物采取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的措施。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保护意识,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到国家
4、战略的高度。 4.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4.1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森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物种最丰富的地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有 27 大类的 460 个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占了 16 大类,大约 185 个类型。其中,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等生态系统就占了 19 个类型;亚热带森林系统共 51 个类型;这些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了我国多数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目前,我国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建设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近年来,我国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将近有 335 个,加上以野生动物为目标的自然保护区 3921kha,两者合计约占我国林业用地的
5、6%。目前,我国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已经加大了全国性的覆盖力度,但是在湖北、福建等地,这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因此加大建设力度,是当前的必然趋势。 4.2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是草原资源丰富,孕育了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国家。目前,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建设,正在起步阶段,发展还不足。近年来,我国建立的草原保护区近 12 个,加上保护草原地区野生物种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占草原总面积的 8%。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我国必须加强保护措施,结合草原丰富物种保护的实际需求,大力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力度,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区的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平均水平。 4.3 自然保
6、护区建设对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20%,包括戈壁及半干旱地区的沙地在内的中国沙漠总面积达 130.8 万平方公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近年来,我国在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开发 8 个荒漠保护区,再加上以保护荒漠地区野生动植物为对象的 6 个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区总面积约占荒漠总面积的 17.5%。鉴于荒漠系统的脆弱性,我国荒漠保护区建设力度仍需加强,这对于维护自然环境具有现实价值。 4.4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的内陆湿地和水域总占地面积大约 3800 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 4%。近年来,我国已经建
7、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自然保护区将近 16 个,总面积 91.6 万 hm2。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有效保护环境,提供珍禽和水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场所,也具有净化水质、改善气候、抗旱排涝的作用。但是,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受环境和人为影响比较大,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加强湿地和水域系统的保护治理工作,是当前最迫切的一个环节。 4.5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拥有及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总面积 470 万 km2。由于我国近海性及独特的地形结构,形成了港湾、红树林等不同种类的生态类型。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近 25 个,再加上海洋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
8、自然保护区 31 个,总面积 374.1 万 hm2。近年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根据海洋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自然保护区建设还远远不足,因此,加大我国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完善保护措施,是关键的一步。 4.6.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野生动物物种资源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物种资源的保护,是国际上重点关注的课题。我国陆生脊椎动物种类达 2100 种,占世界动物种类的20%,是野生动物物种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的逐步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逐步破坏,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给我国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有相当数量
9、的野生动物处于濒临灭绝之中。目前,我国针对这类问题采取了保护措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使得一些物种种群得到了恢复和增殖。但是,这类保护措施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式仍然面?R 非常严峻的挑战。5.保护对策 在生物多样性严峻的发展背景下,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工作,初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监督工作。结合不同保护区的需求,制定保护措施。大力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的防火工作,提高林火管理意识,确保森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安全。加强对旅游、科学考察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强化湿地和水域的保护和管理规划,明确相关责任,实行统一规划。严格控制水质、气候、生态
10、环境污染,从立法上严格限制工业项目”三废”的达标排放。大力加强法治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民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动植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积极借鉴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经验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借鉴国外的管理方式,提高我国生物多样性建设的管理水平,妥善处理好工业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和发展规划。 结语: 在 60 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建设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它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 2崔茂欢.黑龙江流域湿地现状及保护.林业调查规划,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