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 名词解释1、 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2、 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3、 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
2、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2)3)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
3、。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集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
4、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的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垂直型分工: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水平型分工:是 指 各 国 在 工 业 生 产 之 间 的 专 业 化 合 作 。前向联系: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联系: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间的联系。1. 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
5、工有什么新特点?答: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新特点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速发展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传统“垂直型分工”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4、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渐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2. 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给参与各方带来诸多利益。从静态角度来考察,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可以在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福利的
6、总体增长,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会在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利益再分配。从理论上讲,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出口会使国内出口集团受益,消费者受损;某种产品的进口会使国内进口竞争集团受损,消费者受益。因此,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国际贸易的态度往往不一致。3. 试述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第一,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第三,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第四, 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第五
7、,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六,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绝对成本是指各国(或地区)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如自然资源、土质和民族素质,生产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即低于别国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专业整理分享 完
8、美 DOC 格式 比较成本:所谓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比率:所谓要素禀赋比率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所谓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
9、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关税并不会改变贸易条件,其结果是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那么,商品国内相对价格的上涨(甚至不管这种上深究竟是起因于关税的升降还是其它一些原因)一定会提高该商品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此定理假设:当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会增加在生产这种商品时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率和收益率。因此,该国生产所用的稀缺要素的真是回报率会随着关税是而上升。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 H-O-S 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
10、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 H-O-S 定理。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论有四个点 A,要素条件:土地(包括自然资源) ,资本,劳力,劳力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这些要素条件,有些是自然因素,另一些则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B,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如果国内市场很小,公司很难开发出新产品。C,相关及支撑产业。波特聚类自然形成,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D,公司战略,结构及对抗表现:国内的竞争环境造就了公司在国际上的
11、竞争能力。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么贡献?答: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绝对成本理论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的片面看法,从而给自由贸易政策以理论上的支持。根据其理论,斯密主张取消对外贸易中的一切特权和限制,实行贸易的无限自由。他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12、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各国才能合理地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从事最有利的生产。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闭关自守肯定落后;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仍然是斯密的贸易分工理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试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的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 , “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且重要
13、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 。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如果说,绝对成本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理论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也就是说,李嘉图的基于比较成本的分工原理比斯密的基于绝对成本的分工原理更具有一般性。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这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有可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可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利益。从哲学高度看,比较成本理论揭示的是人类分工、协作、交换、互利的“大道理” 。只有从这个角度看,
14、才能深刻理解比较成本揭示的分工思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那些发展?答: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从成本角度看,要素禀赋论实际上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发展,将劳动成本的比较优
15、势扩大到资源与要素领域。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做了哪些解释?答: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 H-O 理论预测相悖。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自然资源说、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偏好的逆转、贸易政策的扭曲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产品生命周期,简称 PLC,是产品
16、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任何产品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2)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 (4)产品生命周期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
17、义,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5)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或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是,都要把握时机。而进行跨国经营,就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6)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是活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国际贸易从产品内容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产业间贸易,另一种就是产业内贸易,也称作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18、1)偏好相似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如果两个国家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口的商品,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2)市场结构论。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内部规模经济、产品差别、需求差别与产业内贸易。(3)产业内贸易与公司优势。市场结构理论表明,在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特定竞争优势,而不像产业间贸易那样,首先表现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总之,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差别以及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
19、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哪些因素决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如何?答:波特认为国内四个基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要素禀赋; 需求状况; 相关产业相辅助产业;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第一, 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强调生产要素在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 第二,同业竞争方面,波特认为,激烈的同业竞争能够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压力来增加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的投资,从而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林毅夫等认为,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来说,只有该行业符合经济的比较优势时,同业间的良性市场竞争才可能
20、实现。第三, 需求条件方面,林毅夫等认为,需求条件包括多种内容,一些内容更多地属于外生性条件,不必进行深入的讨论。第四, 关于相关与支撑产业,竞争优势理论非常强调相关与支撑产业(或产业集群)对于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鉴于以上分析,林毅夫教授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才可能形成。或者说,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必要性条件。第四章 世界市场商品交易所: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样进行交易。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来料加工:是甲方国家按照
21、乙方国家的要求,把乙方国家商人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后把成品交给乙方,收取加工费用。进料加工:是进口原谅进行加工,把成品销往国外。调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规定的购买商品的价格。1、 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哪些积极作用?答: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第一, 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不可缺少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来源。第二, 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 世界市场是资本扩张的结果和条件。2、 什么是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受哪些
22、因素的影响?答: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是衡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大小的标准。影响因素:1、国际价值是世界价格变动的基础2、货币价值是影响世界价格的基本因素3、 世界市场供求对世界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4、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5、 国际经济周期、有关国家的经济贸易政策等4、什么是“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答: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条件:在统一市场的几个不同市场区域内,如果一种商品存在
2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那么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更多的卖者将被吸引到价格高的市场区域中去,而更多的买者将会把订单转移到价格低廉的市场区域去。从而形成一种商品一个价格。5、试述跨国公司运用调拨价格的目的及其限制条件答: 跨国公司利用调拨价格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调拨价格达到避税目的;(二)用调拨价格来加强公司的竞争地位,或控制市场竞争;(三)利用较高的调拨价格把款项从一国调到其他国家;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四)当一国实行物价管制时,跨国公司通过操纵调拨价格,就可以达到逃避管制增加利润的目的;(五)在海外与当地资本合资经营企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可以操纵调拨价格来压低这家企
24、业饿利润水平和增加母公司的利润,也可以利用调拨价格把利润从这家海外企业转移到母国或其他国家,以减少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的压力。此外,利用调拨价格,跨国公司还可以达到资源保全、回避政治风险等目的。其限制因素主要有:(一)子公司数目的限制;(二)子公司相对独立利益的限制;(三)费用的限制;(四)东道国的限制8、试述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创造条件发挥加工贸易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答: 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第一,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优势;第二,开展加工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展加工贸易有利
25、于积极利用外资。但发展中国家在从事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诸多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工贸易受外商制约较大,加工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在加工贸易中,外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为其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不愿向加工方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第三,加工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有时对东道国不利;第四,加工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受到东道国基础产业、中间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基于以上问题,发展中国家在从事加工贸易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发展基础产业和中间零部件产业,创造加工贸易带动产业机构升级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另外,要不断健全对加工贸易的管
26、理制度,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第五章、贸易条件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 3 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H-O 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的基础上。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指当一个国家(
27、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倒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的贸易条件指数。分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日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要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收入
28、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比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资本要素而少用劳动要素,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够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来,但资本/劳动的比率提高了,既节约了劳动,又提高了产量。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比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劳动要素而少用资本要素,即生存中一部分资本将被劳动锁替代,每单位资本使用了更多的劳动,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来,但资本/劳动比率降低了。
29、国际需求方程式:是指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1、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何在?答: 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强调需求因素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以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商品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李嘉图的交换价值理论。然而,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首先,这个理论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
30、,而国际交换比例又是又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相互需求的数量又是由国际交换比例决定的。这显然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其次,相互需求原理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再次,相互需求原理以物物交换为例来论证国际需求方程式,在一次交换活动中容易求得国际收支的平衡,但一国进行的所有交易活动要想同时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显然是不可能的。2试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对他国贸易格局及贸易条件的影响。答: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经济增长分为出口偏向型增长和进口偏向型增长,它们主要指经济增长对某个部门的偏向而非国家。他国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本国参与国际贸易会增加还是减
31、少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这些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偏向性。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有利。因为其增加的产品出口如果恰是本国的进口产品,并且能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话,一定导致本国进口价格下降。如果本国其他条件不变,则贸易条件改善。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不利。因为其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强将导致进口的减少,如果该种产品恰是本国对其出口的产品,将使本国对其出口相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应减少。如果其进口的减少能够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话,一定导致其进口价格,即本国出口价格下降。在本国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可见,并非外国所有的经济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都会产
32、生影响,而是取决于其扩张方向。只有当其扩张方向恰好针对本国的进出口时,这种增长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条件。3技术进步有哪些类型?它们对贸易条件有什么影响?答: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两种商品,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2)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3)中性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都会增加,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看何种要素密集型产品为出口产品,其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可以从上述两种情况加以具体推
33、定。除了上面分析的因素外,还要受到该国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以及外国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作出判断。4试述关税政策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答:从理论上说,一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进出口价格的比率,从而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一国政府的关税政策甚至能直接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我们知道,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的变动,从而产生多方面的经济影响。但这种经济影响对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是不同的。假定征收关税的是一个贸易小国,该国的进口量变动不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征收关税以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
34、,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关税虽会影响到该国的生产、贸易、消费、收入分配方面的变动,但不会对该国的贸易条件造成影响。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该国进口量的调整就会影响到世界价格,征收关税会对该国的贸易条件发生影响。大国征收关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同时,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价格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加在一起才等于关税税额;大国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支付的进口关税,不是全部由进口国的消费者负担的,而是由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者(通过出口商)共同负担的。很清楚,由于征收关税使得大国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如果该国出口价格不变,那就意味着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5试述“中心外围论”的主要内容。80
35、 年代后期辛格又对其进一步作了哪些发展?答:“中心外围论”的主要内容: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由发达国家作为中心,控制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地带。唯有中心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而外围地带只能顺应中心国家的发展而发展。这种依附关系在国际贸易方面则表现为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经常性的收支逆差。辛格发现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除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初级品对发达国家制成品的贸易中外,还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向: 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甚于发达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 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贸易条件的恶化甚于发达国家制成品贸易条件的恶化。辛格等科学家将此归咎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债务负担。他们将贸易条件恶
36、化的范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围从初级产品扩大到制成品,进一步强化了贫困化增长的概念。他们指出,将边缘地区(南方)的出口产品更多地由初级产品转变为制成品并不能为相对于中心地区(北方)的贸易条件恶化提供一条真正的出路。6.试述一国国内经济增长对贸易格局和贸易条件的影响。答:一、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贫困化增长;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对他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二、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技术进步的类型;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三、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四、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五、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六、国际收入转移与
37、贸易条件7.什么是贫困化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贫困化增长是指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倒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贫困化增长出现的原因:1.一国极端缺乏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以致新增资源只能进入出口部门 2.外国对本国 所增长的出口产品的需求几乎无弹性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自由贸易政策: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与合作。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不干预政策” 。保护贸易
38、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超贸易保护政策:是指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而采取的一种侵略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内容有: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管理贸易制度: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重
39、商主义:15-17 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定,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幼稚工业:是一国受到强有力竞争且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也就是那些尚不成熟,经不起外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国竞争冲击的产业。新贸易保护主义: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
40、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1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答: 贸易带来的利益往往知识分散到无数消费个人和充满活力的生产行业中,甚至收益者不容易感受到这种利益。而由贸易所产生的代价和痛苦,虽然其总和小于贸易利益,但却集中在数量相对要少得多的人身上。这种利益和代价之间的不平衡使得
41、进口竞争集团,尤其是其中的传统产业寻求政府保护。政府对此也不能不认真考虑。保护贸易手段,可以减缓进口竞争部门中有些行业或企业可能遭到的损害,同时又可以使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给已经遭到损害的部门提供补偿。其他种种保护贸易政策的论据,诸如国防、国民健康等,虽然没有经济上的正当理由,但作为实际问题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不能一概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口实” 。上面的分析证明,保护贸易政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当然,对保护贸易政策也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分清正当的保护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果说“正当的”保护贸易政策有其合理的经济、非经济理由的话,那么,贸易保护主义就完全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
42、。保护贸易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上的合理性:(1)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3)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4)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收入分配的影响而适当采取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的、合理的。2.试评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答: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注意经济学,它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而以所谓
43、增进全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2)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即通过对外贸易增进财富,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李斯特明确提出, “国际贸易的自由和限制,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 。因此,一国采取何种贸易政策,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定。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李斯特是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面临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本
44、国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提出在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行经济自卫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当代,我们对其需要批判地加以借鉴。考虑到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当代发展中国家如果需要实行贸易保护,只能采取适度保护。所谓适度保护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保护对象的范围要适度;二是保护的水平要适度;三是保护的期限要适度。3.什么是超贸易保护政策?它与一般的贸易保护政策有何不同?答:超保护贸易政策是指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而采取的一种侵略的对外贸易政策,又称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aggr
45、essive protective trade policy) 。主要内容有: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超保护贸易主义有以下特点: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超保护贸易不但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2.保护的目的变了。超保护贸易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保护转入进攻性。以前贸易保护主义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超保护贸易主义是要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4.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5.
46、保护的措施多样化。保护的措施不仅有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的措施。6.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1931 年,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引起了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瓦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组成了排他性的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4.试述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评论。答:主要思想: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因此,伊丽莎白一世不仅采取许多有利于贸易发展的措施,同时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
47、富。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评论:重商主义对金银输入的关注不是“幼稚的执迷” ,而是对大量货币和较低利息率之间联系的一种直觉认识。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储蓄倾向大于投资诱导是一个长期趋势” 。5.试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答:特点:1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曾加2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进一步转向非关税壁垒3 管理
48、贸易日益合法化、系统化4 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DOC 格式 5 加强了 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行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保护措施扭曲了贸易流向2 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3 贸易限制推动价格上涨4 进口限制未能有效地维持就业5 新贸易保护主义使发达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6 新贸易保护主义伤害了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6.什么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其如何加以正确认识和评价?答:战略性贸易政策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贸易政策,但却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府有效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评价:1、从理论渊源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