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越史记全书外纪 卷之一作者:吴士连等外纪卷之二按黄帝时,建万国,以交趾界于西南,远在百粤之表。尧命羲氏宅南交,定南方交趾之地。禹别九州,百粤为杨州域,交属焉。成周时,始称越裳。越之名肇于此云。【鸿厖纪】泾阳王(讳禄续,神农氏之后也。)壬戌,元年 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既而南巡至五岭,接得婺仙女,生王。王圣智聪明,帝明奇之,欲使嗣位。王固让其兄,不敢奉命。帝明于是立帝宜为嗣,治北北,封王为泾阳王,治南方,号赤鬼国。王娶洞庭君女,曰神龙,生貉龙君(按唐纪,泾阳时有牧羊妇,自谓洞庭君少女。嫁泾川次子,被黜。寄书与柳毅,奏洞庭君。则泾川、洞庭世为婚姻,有自来矣)。貉龙君(讳崇缆,泾阳王之
2、子也。) 君娶帝来女,曰妪姬。生百男(俗传生百卵),是为百之祖。一日谓姬曰:“我是龙种,儞是仙种。水火相克,合并实难。”乃与之相别。分五十子从母归山,五十子从父居南(居南作归南海)。封其长为雄王,嗣君位。史臣吴士连曰:天地开肇之时,有以气化者,盘古氏是也。有气化,然后有形化,莫非阴阳二气也。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故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然后有君臣。然而圣贤之生,必异乎常,乃天所命。吞玄鸟卵而生商,屐巨人迹而兴周,皆纪其实然也。神农氏之后帝明,得婺仙女而生泾阳王,是为百粤始祖。王娶神龙女生貉龙君。君娶帝来女而生育有百男之祥。此其所以能肇我越之基也欤。考之通鉴外纪,帝来
3、,帝宜之子。据此所载,泾阳王,帝宜之弟,乃相为婚姻,盖也尚鸿荒,礼乐未著而然者欤。雄王(貉龙君之子也。缺讳)都峰州(今白鹤县是也)。 雄王之立也,建国号文郎国(其国东夹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胡孙国,即占城国,今广南是也)。分国为十五部,曰交趾、曰朱鸢、曰武宁、曰福禄、曰越裳、曰宁海、曰阳泉、曰陆海、曰武定、曰怀驩、日九真、曰平文、曰新兴、曰九德,以臣属焉。其曰文郎,王所都也。置相曰貉侯,将曰貉将(将后讹为雄将)。王子曰官郎,王女曰媚袅。有司曰蒲正,世世以父传子,曰父道。世主皆号雄王。时山麓之民,见江河濮水,皆聚鱼虾,率相渔食,为蛟蛇所伤,白于王。王曰:“山蛮之种,与水族实殊。彼好同恶
4、异,故有此病。”乃令人墨迹画水怪于身。自是蛟龙见之,无咬伤之害,百粤文身之俗,盖始此。 雄王六世,武宁部扶董乡,有富家翁,生一男,三岁余,饮食肥大,不能言笑。适国内有警,王令人求能却敌者。其日,小儿忽能言,告其母邀天使来,曰愿得一劔一马,君无忧也。王赐之劔马,小儿即跃马挥劔而前,官军从后,破贼于武宁山脚。贼自倒戈相攻,死者甚众,余党罗拜,呼天将,即皆来降。小儿跃马,腾空而去。王命开所居园宅,立庙,时祀焉。后李太祖封为冲天神王。(其神祠在扶董乡建初寺侧。) 周成王时,我越始骋于周(未详第几世),称越裳氏,献白雉。周公曰:政令不施,君子不臣其人。命作指南车,送还本国。 时属季世,王有女,曰媚娘,美
5、而艳。蜀王闻之,诣王求为婚。王欲从之,雄侯止之曰:彼欲图我,以婚姻为由耳。蜀王以是衔怨。王欲求可配者,谓群臣曰:“此女是仙种,才德兼备者,方可为姻。”时见二人外来拜见庭下,求为婚姻。王异而问之。对曰:“一为山精,一为水精。皆在境内,闻明王有圣女,敢来请命。”王曰:“我有一女,岂得两贤乎。”乃约来日能具聘礼先来即与。两贤应诺,拜谢而归。明日山精将珍宝、金银、山禽、野兽等物来献。王如约嫁之。山精迎回伞圆高峰居之。水精亦将骋财后至,恨悔不及。激遂兴云作雨,水涨溢,率水族追之。王与山精,张铁网横截慈廉上流以扞之。水精从别江,自莅仁入广威山脚,缘岸上喝江口,出大江,入陀江,击伞圆,处处凿为渊为潭,积水图
6、袭之。山精神化,呼得蛮人,编竹为篱御水,以弩射之,鳞介诸种,中箭避走,终莫能犯也(俗传,山精水精是后世雠,每年大水,常相攻云)。 伞圆乃我越巅山,其灵应最为显验。媚娘既嫁山精,蜀王愤怒,嘱其子孙,必灭文郎而并其国。至孙蜀泮,有勇略,乃攻取之。史臣吴士连曰:雄王之世,建侯立屏,分国为十五部。十五部之外,各有长佐,而庶子以其次分治焉。其五十子从母归山,安知不如是耶。盖母为君长,诸子各主一方也。以今蛮酋有男父道,女父道之称,观之(今朝改为辅导是也),理或然也。若山精水精之事,亦甚怪诞,信书不如无书,姑述其旧,以传疑焉。右鸿厖氏,自泾阳王壬戌受封,与帝宜同时,传至雄王季世,当周赧王五十七年癸卯终,该二
7、千六百二十二年。【蜀纪】安阳王 姓蜀,讳泮。巴蜀人也。在位五十年。都封溪(今古螺城是也)。甲辰,元年。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二五七年) 王既并文郎国,改国号曰瓯貉国。初王屡兴兵攻雄王。雄王兵强将勇,王屡败。雄王谓王曰:“我有神力,蜀不畏乎。”遂废武备而不修,需酒食以为乐。蜀军逼近,犹沈醉未醒,乃吐血堕井薨,其众倒戈降蜀。王于是筑城于越裳,广千丈,盘旋如螺形,故号螺城。又名思龙城(唐人呼曰昆仑城,谓其城最高也)。其城筑毕旋崩,王患之,乃斋戒祷于天地山川神祇,再兴功筑之。丙午,三年。东周君元年(公元前二五五年) 春,三月,忽有神人到城门,指城笑曰:“工筑何时成乎。”王接入殿上问之,答曰:“待江使来
8、。”即辞去。后日早,王出城门,果见金龟从东浮江来,称江使,能说人言,谈未来事。王甚喜,以金盘盛之,置盘殿上,问城崩之由。金龟曰:“此本土山川精气,前王子附之,为国报仇,隐于七耀山。山中有鬼,是前代伶人死,葬于此,化为鬼。山傍有馆,馆主翁曰悟空者,有一女并白鸡一只,是精之余气。凡人往来,至此夜宿必死,鬼害之也。所以能啸聚成群,堕坏其城。若杀白鸡,除此精气,则其城自尔完固。”王将金龟就馆,假为宿泊人。馆主翁曰:“郎君即贵人也,愿速行,勿留取祸。”王笑曰:“死生有命,鬼魅何能为”,乃留宿焉。夜闻鬼精从外来,呼开门。金龟叱之,鬼不能入。鸡鸣时众鬼走散。金龟请王追蹑之,至七耀山,精气收藏殆尽。王还馆。明
9、旦馆主翁以为王必死,呼人就馆,欲行收葬。见王欣笑语,趋拜曰:“郎君安得若此,必圣人也。”王乞取白鸡,杀而祭之。鸡杀,女亦死。即令人掘山,得古乐器及其骸骨,烧碎为灰,散之江河,妖气遂绝。自此筑城不过半月而成。金龟辞归,王感谢请曰:“荷君之恩,其城已固。如有外侮,何御之。”金龟乃脱其爪付王,曰:“国家安危,自有天数,人亦防之。倘见贼来,用此灵爪为弩机,向贼发箭,无忧也。”王命臣皋鲁(一云皋通),造机弩,以爪为机,名曰灵光金爪神弩。唐高王平南诏,兵还过武宁州,夜梦异人,称皋鲁,曰:“昔辅安阳王有却敌大功,被貉侯谮去之。没后,天帝悯其无过,命赐一条江山,管领都统将军征讨寇贼,及农时稼穑,皆主之。今既从
10、明公讨平逆虏,复至本部,不告谢,非礼也。”高王寤,以语僚属,有诗曰:美矣交州地,悠悠万载来,古贤能得见,终不负灵台。壬子,九年。东周君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 秦、楚、燕、赵、魏、韩、齐凡七国。 是岁周亡。庚辰,三十七年。秦始皇吕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 秦并六国,称皇帝。时我交趾慈廉人李翁仲,身长二丈三尺。少时往郷吧供力役,为长官所笞。遂入仕秦,至司隶校尉。始皇得天下,使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及老归田里卒。始皇以为异,铸铜为像,置咸阳司马门,腹中容数十人,濳摇动之,匈奴以为生校尉,不敢犯(唐赵昌为交州都护,常夜梦与翁仲讲春秋左氏传。因访其故宅,在焉。立祠致祭,迨高王破南诏,常显应助顺。高王
11、重修祠字,雕木立像,号李校尉。其神祠在慈廉县瑞香社)。丁亥,四十四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 秦发诸道逋亡人、贽婿、贾人为兵,使校尉屠睢将楼船之士,使史禄凿渠运粮,深入岭南,略取陆梁地,置桂林(今广西明贵县是也)、南海(即今广东)、象郡(即安南),以任嚣为南海尉,赵佗为龙川令(龙川,南海属县),领谪徒兵五十万人戍五岭。嚣、佗因谋侵我(贽婿,男无财聘,以身自质于妻家,曰贽婿。如人身之疣贽,是余剩之物。陆梁地,岭南人多处山陆间,其性强梁,故曰陆梁)。辛卯,四十八年。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二一年) 冬,十月,秦始皇崩于沙丘。任嚣、赵佗帅师来侵。佗驻军北江仙游山与王战,王以灵弩射之,佗败走。时
12、嚣将舟师在小江(即都护府,后讹为东湖,今东湖津),犯土神,染病归,谓佗曰:“秦亡矣,用计攻泮,可以立国。”佗佑王有神弩不可敌,退守武宁山,通使讲和。王喜,乃分平江(今东岸天德江是也),以北佗治之,以南王治之。佗遣子仲始入侍宿卫,求婚王女媚珠,许之。仲始诱媚珠,窃观灵弩,濳毁其机,易之。托以北归省亲,谓媚珠曰:“夫妇恩情不可相忘,如两国失和,南北隔别,我来到此,如何得相见。”媚珠曰:“妾有鹅毛锦褥常附于身,到处拔毛置岐路,以示之。”仲始归以告佗。癸巳,五十年。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二八年) 任嚣病且死,谓佗曰:“闻陈胜等作乱,民心未知所附。此土僻远,吾恐群盗侵犯至此,欲与绝道(秦所开越道也),自
13、备,待诸侯变。”会病甚,曰:“番禺(汉曰南城)负山阻水,东西各数千里,颇有秦人相辅,亦足建国兴王,为一方之主也。郡中长吏无足与谋者,故特召公告之。”因以佗自代。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檄至,州郡皆应之。于是尽杀秦所置长吏,以其亲党代为守。佗发兵攻王,王不知弩机已失,围棋笑曰:“佗不畏吾神弩耶。”佗军逼近,王举弩已折矣。寻走败,坐媚珠于马上,与王南奔。仲始认鹅毛追之。王至海滨,途穷无舟楫,连呼金龟速来救我。金龟涌出水上,叱曰:“乘马后者是贼也,盖杀之。”王拔剑欲斩媚珠。媚珠祝曰:“忠信一节为人所诈,愿化为珠玉,雪此雠耻。”王竟斩之。血流水上,蛤蚌含入
14、心,化为明珠。王持七寸文犀入海去(今辟水犀也。世传演州高舍社夜山是其处)。仲始追及之,见媚珠已死,恸哭抱其尸,归葬螺城,化为玉石。仲始怀惜媚珠,还于妆浴处,悲想不自胜,竟投身井底死。后人得东海明珠,以井水洗之,色愈光莹。史臣吴士连曰:金龟之说信乎。有莘降神,石能言,容或有之。盖神依人而行,托物以言也。国之将兴,神明降之,以监其德。将亡,神亦降之,以观其恶。故有待神以兴,亦有以亡。安阳王兴功筑城之役,有不节民力,故神托金龟告之。非怨讟动乎民,而能然耶,犹似之也。及其忧后患而要请于神,则私意起矣。私意一萌,则天理随灭。神安得不羞以祸耶。其脱灵爪付之,谓足以却敌,其祸之萌乎。如神有赐虢土田之命,而虢
15、随以亡也。厥后果然,何莫非依人而行也。如无要请之言,但循理而行,安知国祚之不长久乎。至于媚珠鹅毛表道之事,未必有也。如或有之,仅一见焉可也。后赵越王女,再模仿言之,何耶。盖编史者,以蜀、赵亡国之由,皆出于女婿。故因一事而两言之欤。然则鬼能隳城亦信乎。曰伯有为厉之类也,彼立其后,得所归而止。此除其妖,无所附而止。至于史记安阳王败亡,因神弩易机,赵越王败亡,因兜鍪失爪,乃假辞以神其物尔。若夫固国御戎,自有其道,得道者多助而兴,失道者寡助而亡,非为此也。右安阳王,起甲辰,终癸巳,凡五十年。【大越史记全书 外纪 卷之一 终】【赵纪】武帝 在位七十一年,寿一百二十一岁。 (赵氏因秦衰乱,杀秦长吏,据有岭
16、南之地,称帝,与汉抗衡,享国传祚,百年而后亡,亦英雄之主也。)姓赵,讳佗(汉真定人也),建都番禺(今在广东是也)。 甲午,元年。秦二世三年(公元前二七年)帝并有林邑、象郡之地,自立为南越王。乙未,二年。西楚霸王元年、汉王刘邦元年(公元前二六年) 是岁,秦亡。丁酉,四年。楚项籍三年、汉刘邦三年(公元前二四年) 冬,十月,晦,月食。 十一月,晦,日食。戊戌,五年。楚项籍四年、汉刘邦四年(公元前二三年) 秋,七月,有星孛于大角。己亥,六年。汉高帝五年(公元前二二年) 春,二月,汉王即皇帝位。是岁,西楚亡。癸卯,十年。汉高帝九年(公元前一九八年) 帝令二使典主交趾、九真二郡。乙巳,十二年。汉高帝十一年
17、(公元前一九六年) 汉既定天下,闻帝亦己王越,因遣陆贾,往拜帝为南越王,授玺绶,剖符通使,使和集百粤,毋为寇灾。使者至,帝踞见贾。贾曰:“王本汉人,亲戚、坟墓皆在于汉。今反本俗,欲据于此,与汉抗衡为敌,岂不谬哉。且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惟汉帝宽仁受人,民皆乐从。起丰沛,先入关,据咸阳,攘除凶丑,五年之间,拨乱反正,平定四海,此非人力,殆天与也。汉帝闻王王此,常欲一决胜负,以百姓新劳苦,故罢之。遣使奉其印绶遗王,王宜郊迎谒,示其敬也。今既不然,备礼见之,可也。奈何,自恃百粤之众,慢易天子使者。天子闻之,发兵问罪,则王将如之何。”帝蹶然兴起曰:“居此日久,殊失礼义。”因问贾曰:“我与萧何,曹参孰
18、贤?”曰:“王自贤。”又问:“我与汉帝孰贤?”贾曰:“汉帝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乎汉,人以亿万计,地方万里,物殷民富,政由一家,开辟以来未之有也。今王,众不过十万,杂处山海间,譬如汉一郡也,何乃比于汉。”帝笑曰:“吾恨不起于彼,何远不若汉。”贾默然色沮。乃留贾居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贾槖中装直千金。及贾归,复赐千金(槖中装,谓以珠宝装里入囊槖中)。丙午,十三年。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一九五年) 夏,四月,汉帝崩。庚戌,十七年。汉惠帝盈四年(公元前一九一年) 夏,汉立原庙于渭北。癸丑,二十年。汉惠帝七年(公元前一八八年) 春,正月,朔,日食。 夏,五月,日食,既。 秋
19、,八月,汉帝崩。乙卯,二十二年。汉高后吕雉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 夏,六月,晦,日食。丁巳,二十四年。汉高后四年(公元前一八四年) 汉禁南越关市鉄器。帝曰:“高帝立我,通使共器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汉越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汉威德,图我国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戊午,二十五年。汉高后五年(公元前一八三年) 春,帝即皇帝位,发兵攻长沙,败数郡而还。庚申,二十七年。汉高后七年(公元前一八一年) 汉使隆虑(音林闾)侯周灶击南越,以报长沙之役。会暑湿,大疫,遂罢兵。帝因此以兵威财物,招抚闽越,西瓯貉(即交趾、九真)皆从属焉。东西万余里,御黄屋左纛,称制与汉并。辛酉,二十八年。汉高后八年(公元前一八年)
20、 秋,七月,高后崩,诸大臣迎立代王恒,是为文帝。壬戌,二十九年。汉文帝恒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 汉帝为帝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昆弟为尊官,厚赐之。问宰相陈平,举可使越者。平言陆贾先帝时,曾使越,汉帝召贾为太中大夫,谒者一人为副使,往遗帝书,曰:“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朕,高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擅权为变,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其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长沙苦之,南郡尤
21、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之也。朕欲定地犬牙之相制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界长沙者,王之地也。不得擅变焉。今也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岭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悪,终今以来通使如故。故使陆贾往驰谕告王以朕本意,王亦受之,毋为灾矣。因以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愿王听乐消忧,存问邻国。”贾至,帝谢曰:“谨奉诏为藩王,长供职贡。”于是下诏曰:“朕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贤天子。自今去帝制、黄屋、左纛。因
22、为书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昩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帝赐玺绶,以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义不忍绝,所赐老夫者甚厚。高后用事,别异华夷,出令曰:毋予南越金、鉄、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老夫处僻,马、牛、羊齿已长。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内使潘、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辈上书谢过,皆不反。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泯,故吏相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无以自高异于吴,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高皇后闻之大怒,削去南越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谮,故发兵以伐其边。老夫处越四十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蔓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
23、以不得事汉。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如故。老夫死,骨不朽,改号,不敢为帝矣。谨因使使者,献白璧一双,翠羽千尾,犀十座,紫贝五百,桂壸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昩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陆贾得书还报,汉帝大悦。自是南北交好弭兵,民得休息矣。癸亥,三十年。汉文帝二年(公元前一七八年) 冬,十月,晦,日食。甲子,三十一年。汉文帝三年(公元前一七七年) 冬,十月,晦,日食。 十一月,晦,日食。辛巳,四十八年。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一六年) 夏,四月,晦,日食。甲申,五十一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一五七年) 夏,六月,汉帝崩,诏短丧。 秋,九月,有星孛于西方。乙酉,五十二年。汉景帝启元年(公元前一
24、五六年) 汉诏令郡国立太宗庙。丙戌,五十三年。汉景帝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 冬,十一月,有星孛于西方。丁亥,五十四年。汉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 春,正月,长星出西方。 是月,晦,日食。戊子,五十五年。汉景帝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 冬,十月,晦,日食。癸巳,六十年。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秋,九月,晦,日食。甲午,六十一年。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一四七年) 秋,九月,有星孛于西北。 是月,晦,日食。乙未,六十二年。汉景帝中元四年(公元前一四六年) 冬,十月,晦,日食。丁酉,六十四年。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 秋,七月,晦,日食。 时,帝凡遣使如汉,
25、则称王、朝请以比诸侯,于国内则从故号。戊戌,六十五年。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一四三年) 秋,七月,晦,日食。庚子,六十七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一四一年) 冬,十月,日月皆赤。 十二月,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庭中(天庭即龙星、右角、太微、宫垣十星,在翌轸之地、天子之宫、五帝之座)。 春,正月,汉帝崩。壬寅,六十九年。汉武帝彻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年) 春,正月,晦,日食。 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癸卯,七十年。汉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九月,晦,日食。甲辰,七十一年。汉建元四年(公元前一三七年) 帝崩,谥武。孙胡立(后陈朝封帝,为开天体道圣武神哲皇帝。
26、)黎文休曰:辽东微箕子不能成衣冠之俗,吴会非泰伯不能跻王霸之强。大舜,东夷人也,为五帝之英主。文王,西夷人也,为三代之贤君。则知善为国者,不限地之广狭,人之华夷,惟德是视也。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与汉抗衡,书称老夫,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其功可谓大矣。后之帝越者能法赵武,固安封圻,设立军国,交邻有道,守位以仁,则长保境土,北人不得复恣睢也(恣睢反目貌)。 史臣吴士连曰:传曰:有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帝何修而得此哉。亦曰德而已矣。观其答陆贾语,则英武之成,岂让汉高。及闻文帝为帝亲冢置守邑,岁时奉祀,及厚赐其昆弟,则又屈于汉。于是宗庙飨之,子孙保之,非以德耶。易曰:谦尊而光,
27、卑而不可逾。帝其以之。文王 在位十二年,寿五十二岁(王感邻以义,却敌安边,亦称愿治之君也)。 讳胡,仲始之子,武帝之孙也。丙午,二年,汉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 闽越王郢侵我边邑。王守汉约,不擅兴兵,使人赍书言其事于汉。汉多义之,大为发兵,遣王恢豫章,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粤不受正朔,非强不能服,威不能制,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今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夷狄也。且越人轻薄反复,不用法度,非一日之积。一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
28、间者,岁比不登,民生未复,今发兵资粮,行数千里,夹以深林丛竹,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欧泄,欧与呕同。泄,弋掣反,亦吐也)。 “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感天地之精,而灾气为之生也。陛下德配天地,泽及草木,一人有饥寒不终其天年而死者,为之凄怆于心。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甲卒暴露中原,霑渍山谷,边境之民,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及无车骑,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保地险,而中国之人不耐其水土也。臣闻道路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甲已诛死,其民未有所属。陛下若使重臣临存(临存,以尊适卑曰
29、临,恤问曰存),施德重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若无所用之,则存亡继绝,建其王侯,此必委质为臣,世共贡职。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不劳一卒,不顿一戟(顿与钝通),而威德并行。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逃入山林,背而去之,则复群聚,留而守之,历岁经年,则士卒罢倦(倦与倦同),食粮乏绝。一方有急,四面皆耸,臣恐变故之生,奸邪之作,由此始也。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较也。如使粤人徼幸以逆执事,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厮,析薪者。舆,主驾者),。皆贱役之人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羞之。陛下以九州为家,生民皆为臣妾。夷狄之地,何足以一日之间(间音闲),而烦汗马之劳乎。诗云:王猷允塞,徐
30、方既来。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是时,汉兵未逾岭,闽越王发兵拒险。其弟余善乃与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汉发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而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不如杀王以谢汉,愿罢其兵。”遂杀王郢,使使奉其头致王恢。恢乃以便宜按兵,告韩安国,而使使奉其头驰告。汉帝使庄助来谕意于王。王顿首曰:“天子为寡人兴兵诛闽越,虽死无以报德。”遣太子婴齐入质,因谓助曰:“国新被寇,使者行矣,寡人方日夜整装,入见天子。”助还,群臣咸谏于王曰:“汉兵诛郢,欲以警动我越。且先帝有言,事汉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说读曰悦),入见,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王乃
31、称疾,竟不入见。丁未,三年。汉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 秋,七月,晦,日食。甲寅,十年。汉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 春,三月,晦,日食。乙卯,十一年。汉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 王病甚,太子婴齐归自汉。丙辰,十二年。汉元朔四年(公元前一二五年) 王薨,谥曰文王。子婴齐立。史臣吴士连曰:文王交邻有道,汉朝义之,致为兴兵助击其雠。又能纳谏,称疾不朝于汉,遵守家法,贻厥孙谋,可谓无忝厥祖矣。明王 在位十二年。 王不谨夫妇之端,醸成国家之乱,无足称者。 讳婴齐,文王长子也。丁巳,元年。汉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 以吕嘉为太傅。己未,三年。汉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 夏,五月,晦,日食。壬戌,
32、六年。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 春,有星孛于东北。 夏,长星出西方。乙丑,九年。汉元鼎元年(公元前一一六年)戊辰,十二年。汉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 初,王为世子,入质放汉,在长安娶邯郸樛氏女,生子兴。及即位,乃藏其先帝玺,上书于汉,请立樛氏为后,兴为世子。汉数使使者讽谕王入朝。王惧入见,要用汉法比内诸侯,王固称疾不从,乃遣子次公入质。是岁王薨,谥曰明王。子兴立。哀王 在位一年 母后宣淫,强臣専国,弱年庸主,何以堪之。 讳兴,明王次子也。 是年,王既即位,尊母樛氏为太后。初,太后未嫁明王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安国,姓。少季,名)。是岁汉使安国少季来谕王柔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复令辨士
33、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决,卫駄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时,王年少,樛后乃汉人。少季至,复与私通焉。国人知之,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欲倚汉威,数劝王乃群臣求内附。即因汉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汉帝许之,赐王与丞相吕嘉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余得自置。除其故黥劓刑,用汉法,比内诸侯,使者皆留镇抚之。己巳,元年。汉元鼎五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 王及太后饬治行装,重赍为入朝具。时宰相吕嘉年长(长一作老),历相三朝,宗族仕官为长吏者七十余人,男皆尚公主,女皆嫁王之子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得众心,愈于王。上书数谏王,王弗听,因为叛心,数称疾,不见汉使者。使者皆
34、注意嘉势未能诛。王及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欲令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乃置酒请使者饮,大臣皆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若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杖,持也),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 (撞也)嘉以矛,王止之。嘉遂出,介(分也)其弟兵就舍称疾不肯见王及使者,阴与大臣谋作乱。王无意诛嘉,嘉知之,以故数月不发。太后欲独诛嘉,又力不能。汉帝闻嘉不听命,王乃太后孤弱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及太后已内附,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往使。庄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以为也。”辞不可,汉帝乃罢参。故济
35、北相韩千秋奋曰:“以一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为内应,独丞相吕嘉为害,愿得勇士三百人,必斩嘉以报。”于是汉使千秋与樛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遂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本汉人也。又与汉使者乱,专欲内附,尽持先王宝器入献于汉,以自媚,多从人(乃相从之人也),行至长安,虏卖以为童仆,自取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计虑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王,遂弑王与太后,尽杀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诸郡邑,立明王长子术阳侯建德为王。王已遇害,谥曰哀王。史臣吴士连曰:哀王之祸,虽出于吕嘉,而实兆于樛后。夫女色之能覆人家国也多端,其兆不可逆睹。故先王必制大婚之礼,必谨夫妇之端,必别嫌明微,必正位内外,必
36、闲出入之防,必备三从之训,夫然后祸无由至。哀王年少,不能防闲其母,吕嘉当国,内外之事,宁不预知。大国宾至,接之有礼,居之有次,供亿有数,馆伴有人,何至与母后通也。母后深居宫中,不预外事,有事而出,鱼轩翟茀,嫔嫱陪从,何至与使客通也。嘉等与其扑燎原之火于方炽之中,孰若社祸乱之机于未兆之日之为愈也。故曰为人君而不知春秋之义,必蒙首悪之名。为人臣而不知春秋之义,必陷篡弑之罪。明王、哀王,吕嘉之谓也。术阳王 在位一年。 赵氏社稷,樛后倾之,本既先拔,末从而顚。 讳建德,明王长子,越妻之子也。 时,冬十一月,宰相吕嘉既立王,而韩千秋兵入境,破数小邑。嘉乃开直道给食,未至番禺四十里,出兵击千秋等灭之。使人
37、函封汉使节置塞上(即大庾岭名)。好为谩辞(欺诈之语也),以谢罪,发兵守要害处。汉帝闻之,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戈船将军严(名严,史失其姓)出零陵,下濑将军甲(名甲,史失其姓)下苍梧,驰义侯贵(名贵,史失其姓)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咸会番禺。庚午,元年。汉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 冬,汉杨仆精兵九千,先陷寻陿,破石门(嘉积石于江,曰石门),得我粟船,因推其船,以数万人待伏波将军路博德。博德曰:“因道远后期与楼船会至番禺。”时有千余人,遂俱进,杨仆前至番禺。王及嘉皆守。杨仆自择便,居东南面,路博德居西北面。会暮,仆攻败之,纵火烧城。博德不知兵多少,乃为营,遣使招降者,赐以印绶
38、,复纵令相招。楼船将军杨仆力攻,反驱入路博德营军中。黎(比也)旦,城中皆降。王及嘉与数百人夜走入海。博德又问降者知嘉所在,遣人追之。校尉司马苏弘得王,越郎都稽(一伯孙都)得嘉。时,下濑、戈船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而我越已为路博德、杨仆所平矣(时,我越令三使者牵牛三百头,携酒一千钟,持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户籍迎降。路博德因拜三使者为三郡太守,治民如故)。遂以其地为南海(秦故郡。今,明广东是也)、苍梧(唐曰益州,古瓯貉,我越之地)、郁林(桂林郡,汉武更名)、合浦(秦象郡,廉州之属郡)、交趾、九真、日南(秦象郡)、珠崖、儋耳(并在大海中)九郡。自是汉始置刺史、太守。黎文休曰:吕嘉之谏哀王及樛
39、太后,使毋求为汉诸侯,毋除边关,可谓能重越矣。然谏不从,义当尽,率群臣于朝廷,面陈帝臣汉帝越之利害,庶几哀王太后有所感悟。若犹不从,则引咎避位,不尔则用伊、霍故事别选明王子一人代位,使哀王得如太甲、昌邑保全性命,则进退不失。今乃弑其君以逞私怨,又不能以死守国,使越分裂而入臣汉人,则吕嘉之罪有不容诛者矣。 史臣吴士连曰:五岭之于我越者是为险塞,国之门户,犹郑之虎牢,虢之下阳也。帝越者固宜设险守国,不可使之失也。赵氏一失其守,国亡统绝,土宇瓜分,我越又分,南北之势成矣。后有帝王之兴,地险已失,复之必难。故征女王虽能略定岭南之地,不能据得岭险,旋底于亡。士王虽复全盛,然犹为当时诸侯,未正位号,没后又
40、失之。而丁、黎、李、陈止有交州以南之地,不复赵武之旧,势使然也。右赵氏,自武帝起甲午,至术阳王终庚午,凡五世,共九十七年。【大越史记全书 外纪 卷之二 终】大越史记全书外纪 卷之三 外纪卷之四作者:吴士连等目录隐藏 1 属西汉纪 2 征女王纪 3 属东汉纪 4 士王纪 5 外部链结编辑 属西汉纪辛未汉元封元年,我越既属于汉,汉以石戴为九郡太守。汉制:以州领郡,除珠崖耳,皆在海中。余七郡属交州。戴为州太守,西汉守任治所在龙渊,即龙编;东汉在麋冷,即安朗。及戴卒,汉昭帝以周章代之。至王莽末,交州牧邓让及诸郡闭境自守。汉将岑彭素厚让,与让书,陈汉威德。于是率交趾太守锡光及诸郡太守杜穆等,遣使贡献于汉
41、,汉悉封为列侯。当时汉光武建武五年己丑也。锡光汉中人,在交止教民以礼义。复以任延为九真太守。延宛人。九真俗以渔猎为业,不事耕种。延乃教民垦辟,岁岁耕种,百姓充给。贫民无聘礼者,延令长吏以下省俸禄,以赈助之。同时娶者二千人。视事四年召还,九真为之立祠,其生子置名皆曰任焉。岭南文风始二守焉。己亥汉光武刘秀建武十五年,交趾太守苏定为政贪暴,征女王起兵攻之。右属于汉,自辛未,至己亥,凢一百四十九年。编辑 征女王纪征王在位三年。王甚雄勇,逐苏定,建国称王。然以女主,不能成再造之功。讳侧姓征,本姓雒。峰州麋冷县雒将之女,朱鸢县诗索之妻也。(诗索亦雒将子。两家子相为婚姻,纲目集览,以雒为姓误矣。)都麋冷(麋
42、音縻)。庚子元年,汉建武十六年春二月,王苦太守苏定绳以法。及雠定之杀其夫,乃与其妹贰举兵攻陷州治。定奔还。南海、九真、日南、合浦皆应之,略定岭南六十五城,自立为王,始称征姓焉。辛丑二年,汉建武十七年春二月,晦,日食。汉以征氏称王,举兵攻陷城邑,边郡苦之。乃命长沙、合浦及我交州,具车船,修桥道,通障溪,储粮谷,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来侵。壬寅三年,汉建武十八年春正月,马援沿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至浪泊上,(罗城西街之西名浪泊)与王战。王见虏(世力)大张,自度乌合之众恐不能支,退保禁溪(史作金溪)。众亦以王女子,虑不能敌,遂走散。国统复绝。黎文休曰:征侧、征贰以女子,一呼而九真、日南
43、、合浦及岭外六十五城皆应之。其立国称王,易如反掌。可见我越形势,足致霸王之业也。惜乎继赵之后以至吴氏之前,千余年间,男子徒自低头束手,为北人臣仆,曾不愧二征之女子,可谓自弃矣。右征女王,起庚子,终壬寅,凡三年。编辑 属东汉纪癸卯四年,汉建武春正月十九年,征女王及其妹贰与汉拒战,势孤,遂皆陷没。马援追击其众都阳等,至居封县降之。乃立铜柱为汉极界。(铜柱相传在钦州古洞上。援有誓云:“铜柱折,交州灭我。”每以石培之,遂成丘陵,恐其折也。唐马总又建二铜柱于汉,以为伏波之裔,今未详所在。左右二江合有其一。)援以西于县有户三万三千,因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汉帝从之。援又筑玺江城于封溪。其城圆如玺,故以为名
44、。我越遂属于汉。后三年,援还。土人哀慕征女王,立祠奉事之。(祠在福禄县喝江社。番禺旧地城亦有之。)史臣吴士连曰:征氏愤汉守之虐,奋臂一呼,而我越国统几乎复合。其英雄气概,岂独于生时建国称王,没后能捍灾御患。凡遭灾,伤水旱,祷之无不应。征妹亦然。盖女有士行,而其雄勇之气在天地间,不以身之没而有馁也。大丈夫岂可不养其刚直正大之气哉!甲辰,汉建武二十年,自此以后,历汉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凡五世,共八十二年。惟明帝时,南阳人李善守日南,以惠爱为政,(忄衣)来异俗。迁九真太守。太守周僘以交州在九围之外,百越之表,上表请置方伯。汉帝以僘为刺史,都监郡县。丁丑,汉永和二年,日南象林蛮古越裳国界区怜
45、等,攻郡县,杀长吏。交州刺史樊演发州兵,及九真兵万余人救之。士惮远役。秋七月,二郡兵反攻府治,其(世力)转盛。戊寅,汉永和三年夏五月,侍御史贾昌与州郡等并力讨区怜等,不克。为所攻围岁余,兵毂不继。汉帝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椽属,问以方略。皆议遣将发荆、杨、兖、豫四万人赴之。李固驳曰:“荆杨盗贼盘结不散,长沙、桂阳数被征发,如复骚动,必更生患。兖豫之人远赴万里,诏书迫促,必致叛亡。南州暑湿,加以瘴疠,致死亡者,十必四五。远涉万里,士卒疲劳。此至岭南,不复堪斗。军行日三十里,而兖豫去日南九千余里,三百日乃到。计人廪五升用米,六十万斛,不计将吏驴马之食。设军所在,死亡必众。既不足御敌,当复更发。此为刻割腹
46、心以补四肢。九真、日南相去千里,发其吏民犹且弗堪。况乃苦四州之卒,以赴万里之难哉!前中郎将尹就讨益州叛羌。益州谚曰:虏来尚可,尹来杀我。后就征还,以兵付判州张乔。乔因其将吏旬日之间殄灭群盗。此发将无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验也。宜更还有勇略仁惠可任将帅者以为刺史太守,徙日南吏民北依交趾。还募蛮夷,使自相攻,转输金帛以为其资。有能反间致降,许以裂土之封。前并州刺史祝良,性勇决;张乔前在益州,有破虏之功,皆可任用。四府必从固议。”即拜良为九真太守,乔为交州刺史。乔至,开诚慰谕,众皆降服。良单车到九真,示以威信,降者数万人。甲申,汉建康元年秋八月,汉帝崩。冬十月,日南复攻烧郡邑。九真刺史夏方招降者而抚谕之
47、。寻转桂阳太守,以刘藻代之。庚子,汉桓帝志元嘉二年冬十一月,九真郡人复屯据日南,众转强盛。时夏方已徙桂阳太守,因复拜为刺史。方威惠素著,及至日南,众聚万余人,相率诸方降。戊午,汉灵帝宏光和元年夏四月,州人及乌浒蛮久为乱,牧守周(口禺)不能御,州人梁龙等因之起兵,攻破郡县,有众数万人。辛酉,汉光和四年,汉帝使兰陵令会諬上虞人朱俊救(口禺)。道过本乡,募家兵及所调兵五千,从两道入。先使人观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土郡兵逼进,杀梁龙,降者数万人。甲子,汉中平元年,州人屯兵,执刺史周(口禺)杀之,遣人请阙,数(口禺)罪状。汉帝闻之,诏精选能吏。有司进东郡聊城人贾琮以为刺史。琮初为刺史。先是为刺史者,以其地有明珠、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材之物,率无清行财计盈给,辄求迁代,故吏民皆叛之。及琮到部,讯其叛状。佥曰:“前政赋敛深刻,百姓莫不困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