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 学 20131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Fe 56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本卷共 14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个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O 和 18O 互为同位素 B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C稀硫酸、氨水均为电解
2、质 D溶于水能电离出 H+ 的物质一定是酸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B C D闪电时会发生反应:N2 + O2 = 2NO利用丁达尔效应证明烧杯中的分散系是胶体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后变黑,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加热时熔化的铝不滴落,证明 Al2O3 的熔点比 Al 高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还原性:Se 2-S 2-C1 - B. 热稳定性:HC1H 2SeHBrC原子半径:SeC1S D. 酸性:HBrO 4HClO 4H 2SO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柠檬虽然酸味较浓,但属于碱性食物B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减少燃烧产物中 SO2 的量C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
3、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D石英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5.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 Na2O2 固体中含有 O22 2 NAB常温常压下,3.2 g CH4 中含有电子 2 NAS ClSe Br放电2C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 中含有分子 0.5NA D100 mL 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中含有 CH3COOH 分子 0.1 NA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电子式表示 HCl 的形成过程:B 中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99C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锂:4Li + O2 = 2Li2OD铝热
4、法炼铁:2Al + Fe2O3 = 2Fe+ Al2O37在 pH=13 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K +、Na +、 HCO3- 、NO 3- BNa +、NH 4+、NO 3-、Cl -C K+、Na +、NO 3-、Br - DK +、Cu 2+、Cl -、SO 42-8向某无色溶液中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所得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A加入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Al3+B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Cl- C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SO42-D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使 湿 润 的 红 色
5、 石 蕊 试 纸 变 蓝 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NH4+9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中试剂 中现象 解 释A Ba(NO3)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SO32-与 Ba2+生成白色 BaSO3 沉淀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 具有漂白性C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SO2 与水反应生成酸D酸性 KMnO4 溶液紫色褪去 SO2 具有还原性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u(OH) 2 中加入硫酸:OH - + H+ = H2OB钠加入水中:Na + 2H2O = Na+ + 2OH- + H2CFeSO 4 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 2+ + 4H+ + NO3-
6、 = 3Fe3+ + 2H2O + NODAl 2(SO4)3 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 溶液:高温32Al3+ + 3SO42-+ 3Ba2+ + 6OH- = 2Al(OH)3 + 3BaSO4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NH3 NO2 H2O HNO3催化剂/ O2SiO2 NaOH Na2SiO3 盐酸 H2SiO3 Mg(OH)2电解MgCl2(aq)盐酸 MgNa O2 Na2O2 CO2 Na2CO3A B C D 12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实验方案将 NO2 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实验目的验证 FeCl3 对 H2O2分解反应有催
7、化作用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 N2O4 的影响除去 CO2 气体中混有的 SO2比较 HCl、H 2CO3和 H2SiO3 的酸性强弱13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Cr2O3 固体既能溶于 KOH 溶液得到 KCrO2 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 Cr2(SO4)3 溶液;向 KCrO2 溶液中滴加 H2O2 溶液,再酸化,可得 K2Cr2O7 溶液; 将 K2Cr2O7 溶液滴加到淀粉和 KI 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 KCrO2 中 Cr 元素为+3 价B实验证明 Cr2O3 是两性氧化物 C实验 证明 H2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实验 证明氧化性:Cr 2O72- I
8、2414已知反应 X (g) + Y (g) n Z (g) H 0,将 X 和 Y 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方程式中 n = 1B10 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升高温度C10 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大压强D05 min 内,用 X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X) = 0.08 molL-1min-15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8 分)15 (共 11 分) X、Y、Z 、W 、R 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之比为1:2, Y 原子和 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20,W 和
9、 R 是同周期相邻元素,Y 的氧化物和 R 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元素 Z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单质铜和元素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元素 W 位于周期表的第 族, 其非金属性比元素 R 弱,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原因 。(4)R 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工业上用 Y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做其吸收剂,写出吸收剂与足量该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Y 和 Z 组成的化合物 ZY,被大量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工业上用 Z 的氧化物、X单质和 Y 单质在高温下制备 ZY,其中 Z 的氧
10、化物和 X 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共 10 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C 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实验室中常用 E 溶液吸收多余的 C。 (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 与 B 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固体 E 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 ,C 与 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 B 的浓溶液与 H 的浓溶液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气体 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 E 溶液吸收 C,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向吸收液中持续通入6SO2 气体。实验过程中观
11、察到如下现象:开始时,溶液上方出现白雾,试纸 a 变红。甲同学认为是 HCl 使 a 变红,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乙同学的认为使 a 变红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 。片刻后,溶液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试纸 b 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b 变蓝的原因 。最终试纸 b 褪色。同学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 I2 有还原性,黄绿色气体等物质将其氧化成 IO3 ,从而使蓝色消失;二是 。17 (共 12 分)某实验小组欲探究 Na2CO3 和 NaHCO3 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 A、B 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1)分别加热固体 A、B,发现固
12、体 A 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 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 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发现 Na2CO3 固体完全溶解,而 NaHCO3 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 Na2CO3 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 I 和 II 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13、, (填“ 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 I 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 II 的气球体积较大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 0.5 molL-1 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7做出预测: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操作 1:向 2 mL Na2CO3 溶液中 滴加 1 mL 0.5 molL-1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Na2CO3 溶液中的 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 发生反应 (写离子方程式)。操作 2:向 2 mL NaHCO3 溶液中 滴加 1
14、mL 0.5 molL-1CaCl2 溶液无白色沉淀NaHCO3 溶液中的 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 反应。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 2 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 溶液与 CaCl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 (共 12 分)某工厂的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 Cu、Fe 和 Al,此外还含有少量 Al2O3 和 Fe2O3,该厂用上述废金属屑制取新型高效水处理剂 Na2FeO4(高铁酸钠)等产品,过程如下:I. 向废金属屑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II. 向 I 所得固体中加入过量稀 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III. 向
15、 II 所得固体中继续加入热的稀 H2SO4,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 CuSO4溶液;IV. (1)步骤 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 II 所得的滤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表明滤液中不存在 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3)步骤 III 获得 CuSO4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4)步骤 II 所得滤液经进一步处理可制得 Na2FeO4,流程如下:滤 液 Fe(OH)3 固体 含 Na2FeO4 的溶液Ii 调 pH过滤测得滤液中 c(Fe2+) 为 a molL-1,若要处理 1 m3 滤液,理论上需要消耗 25 % 的H2O2 溶液_kg
16、(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写出由 Fe(OH)3 制取 Na2FeO4 的化学方程式_。19 (共 13 分)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 度( ) 360 440 520K 值 0.036 0.010 0.0038(1)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 。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 H2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填序i H2O2 NaClO/NaOH混合溶液8号)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 NH3(2)原料气 H2 可通过反应
17、 CH4(g) + H2O (g) CO(g) + 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 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 CH4 含量的影响如下n(H2O)n(CH4)图所示: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 1 P2(填“”、 “=”或“”) 。该反应为 反应(填“ 吸热”或“ 放热”) 。(3)原料气 H2 还可通过反应 CO(g) + H2O(g) CO2 (g) + H2(g) 获取。T 时,向容积固定为 5 L 的容器中充入 1 mol 水蒸气和 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 CO 的浓度为 0.08 molL-1,则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
18、平衡常数 K 值为 。保持温度仍为 T ,改变水蒸气和 CO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CO2 的同时消耗 a mol H2d混合气中 n (CO) : n (H2O) : n (CO2) : n (H2) = 1 : 16 : 6 : 692 8+1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学 参考答案 201311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一、共 14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A C A D B
19、 B C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D A C A B C B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8 分)说明:1 不出现 0.5 分,最低 0 分,不出现负分。2 化学(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为 0 分。3 1 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不配平为 0 分,不写 “”或“”不扣分;2 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不写条件扣 1 分,不配平扣 1 分,但不重复扣分。4 II 卷的多项选择题,选对一个给 1 分,选错一个扣 1 分,最低 0 分。5合理答案均可酌情给分。15 (共 11 分)(1) (1 分) (1 分)(2) 8 HNO3(稀) + 3 Cu = 2NO + 3Cu(N
20、O3)2 + 4H2O(2 分,写加热符号或不写“稀” 不扣分)(3) VA(1 分) P 原子和 S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P 原子半径较大,得电子能力较弱(2 分,层数、半径和能力答对两点给 1 分)(4) SO2 + NH3H2O = HSO3- + NH4+ (2 分,反应物写成 SO2 + NH3+H2O 不扣分) 高温10(5) Al2O3 + 3 C + N2 = 2 AlN + 3CO(2 分) 16 (共 10 分)(1)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2H2O(2 分)(2) 离子键、极性键(2 分,答对一种给 1 分)Cl2 +2OH = Cl
21、 + ClO + H2O(1 分)(3) ClO + Cl + 2H+ = Cl2 + H2O(2 分)(4) SO2(或 H2SO3) (1 分) Cl2 + 2I = 2Cl + I2(1 分) I2 有氧化性,SO 2 能将 I2 还原成 I ,从而使蓝色消失(1 分)17 (共 12 分)(1) 2 NaHCO3 = Na2CO3 + CO2+ H2O(2 分)(2) 同温度下,Na 2CO3 比 NaHCO3 易溶于水(2 分,不说明温度条件的扣 1分) b、d (2 分)(3) I(1 分) a、c(2 分)(4) Ca2+ + CO32- = CaCO3(1 分)Ca2+ + 2
22、HCO3- = CaCO3+ CO2+ H2O(2 分)18. (共 11 分)(1) 2Al + 2H2O + 2NaOH = 2NaAlO2 + 3H2(2 分)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2 分)(2) 2Fe3+ + Fe = 3Fe2+ (或 2Fe3+ + Cu = 2Fe2+ + Cu2+或 Fe + Fe2O3 + 6H+ = 3Fe2+ + 3 H2O 等)(1 分)(3) 2Cu + O2 + 4H+ = 2Cu2+ + 2H2O(2 分)(4) 68 a(2 分) 2Fe(OH)3 + 3NaClO + 4NaOH = 2Na2FeO4 + 3NaCl + 5H2O (2 分) 19. (共 14 分)(1) N2 + 3H2 2 NH3(2 分) 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减小(2 分) a、d (2 分)(2) ( 1 分) 吸热(1 分)高温、高压催化剂11(3) 60 %(2 分) 9/4 或 2.25(2 分) c 和 d(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