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很多,今天我们小组就办公手段方面,业务流程方面,与公众沟通的方式方面,政府管理成本方面,简单的谈一下。在这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两种政务的处理方式的差异。传统政务处理方式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要通过政府部门办理相关事务,必须首先了解各个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权限和具体分工,然后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到不同的部门办理。因为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使得征服的服务对象苦不堪言。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政府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作为出发点,帮助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办理各种经济与社会事务,协调
2、各种关系,共同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办公手段的区别,传统的政务办公模式依赖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要亲自前往各部门的所在地,如果一件事涉及到不同的部门,那就更是费时费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普遍通过纸质媒介进行,成本高而效率低。而电子政务改进了政府办公的方式提高了内外信息沟通的效率。政府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传输和交换信息,远比以往依赖纸质文件传递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形式灵活,这是电子政务明显优于传统政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业务流程的区别,传统政务的机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虽然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强,但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
3、较慢,费用较高信息失真率高,所以上级决定在执行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也造成了政府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等不良后果。但是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局面得到改变。由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出现降低了政府获取信息的难度,所以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度的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这不但能进一步改善信息流通,而且还能降低管理成本。另外借助电子政务技术,政府还可以使行政流程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物电子化,这既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对于业务流程的干扰,从而极大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因此,电
4、子政务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务的运作方式,是政府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和廉洁。与公众沟通的方式的区别,传统政务,政府主要借助各种供传媒来发布政务信息,而公众主要借助传统手段向政府传递信息。这些交流方式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速度缓慢,政府和公众之间无法做到及时沟通信息。这不但较大了公众获得公共信息和服务的成本及难度,而且也增加了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难度,为官员以权谋私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电子政务的实施,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变得异常便捷。政府可以让公众充分了解政府的机构组成、职能、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和行政决定等,从而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公众通过网络,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直接的信息交
5、流,反映公众的呼声,参与政府的决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所以,电子政务一方面是政府能够对公众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更好的为公众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扬民主,提高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政府管理成本的区别,在传统政务中,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增法则,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应的管理成本越高。而电子政务遵循的是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 “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是指社会管理的中间成本在社会管理范围扩大中相对减少。电子政务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它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借助信息技术,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服务。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