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10, 32 ( S2) : 291 293 CN 53 1045/N ISSN 0258 7971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http: / /www yndxxb ynu edu cn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段连丽1, 2, 孙 俊1, 刘宗良1( 1 昆明医学院 基础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031; 2 云南大学 体育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 : 星状神经节阻滞 ( SGB)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临床治疗方法 , 治疗的疾病相当广泛 , 对 17 具成年人尸体进行解剖后 , 对星状神经节的大小
2、、形态 、位置及毗邻进行观测 结果显示星状神经节大多为星形 、周围的多个骨性和重要结构可以确定其位置 , 第 6 颈椎横突前结节阻滞法较为安全和容易 , 为临床进行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提供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 : 星状神经节 ; 阻滞 ; 应用解剖中图分类号 : R 332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8 7971( 2010) S2 0291 03星状神经节 ( stellate ganglion, SG) 是由颈下神经节和第 1 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 , 有时还包括了第 2 胸神经节 , 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 1 星状神经节阻滞 (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3、, SGB) 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 是向颈部包含星状神经节在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入局麻药 ( 1% 利多卡因 5 10mL) , 必要时加维生素 B6, B12, 和注射用水 , 使星状神经节的节前 、节后纤维以及所支配的区域 ( 头 、颈 、颜面 、上肢 ) 的交感神经可逆性阻滞的方法 3通过以上方法阻滞星状神经节 , 可治疗心血管系统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紊乱有关的疾病 , 如头 、颈 、肩 、上肢的神经痛及循环障碍性疾病等 因星状神经节 ( SG) 的位置较深 , 周围的解剖结构复杂 , 穿刺定位较困难 为了临床上对星状神经节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 提高星状神经节阻滞的
4、准确率 ,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本文从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解剖方面出发 , 对 SG 的形态 、位置及毗邻进行观测 , 为临床进行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提供解剖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选用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 17 具( 男 14 具 , 女 3 具 ) , 在锁骨上缘至肩峰做一个横行切口 , 在颈部正中线做一个纵行切口 , 再沿着下额下缘至乳突切开 , 逐层切开的是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 将皮肤牵拉至一侧 , 暴露胸锁乳突肌 , 然后将胸锁乳突肌牵向外侧 、颈总动脉牵向内侧 , 钝性分离舌骨下肌群等 1, 于第 7 颈椎横突结节与第 1 肋骨颈之间找到星状神经节 , 共得到 3
5、4 侧例样本 恢复其正常位置 , 保留星状神经节临近的血管 、神经 、胸膜顶等的结构和位置关系 , 用精确度为 0 05 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工具SPSS for Window 115(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Science) 统计软件包进行计算 , P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果用统计描述指标 (珋x s) 表示 2 结 果21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 、位置 、大小( 1) 解剖得来的 34 例星状神经节中形态为星形大概占 5882%( 20/34 侧 ) , 其次为椭圆形的占17 65% ( 6/34 侧 ) , 哑铃形的占
6、14 71% ( 5/34侧 ) 、扁平形大概占 882%( 3/34 侧 ) ( 2) 其中心位置位于第 7 颈椎横突及第 1 肋颈的高度 , 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的后侧 , 斜角肌群的内侧 , 肺尖和胸膜顶的上方 , 颈长肌外上方处 星状神经节 的下缘多位于第 2 肋骨颈的上缘以上或* 收稿日期 : 2010 12 03作者简介 : 段连丽 ( 1977 ) , 女 , 云南人 , 讲师 , 硕士生 , 主要从事运动解剖 、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研究 通迅作者 : 孙 俊 ( 1952 ) , 男 , 云南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神经解剖 、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 平对第 2 肋骨颈的占 70% 以
7、上 ( 24/34 侧 ) , 星状神经节下缘低于第 2 肋骨颈上缘的发生率大概是30%以下 ( 10/34 侧 ) , 在解剖观测 34 侧例中没有发现一例 SG 的下缘低于第 2 肋骨颈下缘的案例 ( 3) 实验测量的 SG 大小为 , 长 ( 上 、下径 ) 为( 1554 234) mm, 宽 ( 内 、外径 ) 为 ( 5 53 0 58)mm, 厚 ( 前 、后径 ) 为 ( 391 038) mm22 星状神经节定位及其毗邻关系 星状神经节的毗邻结构比较复杂 , 其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 , 其内侧为颈长肌 , 外侧为前斜角肌及走行在表面的膈神经 , 前下方为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 、
8、肺尖和胸膜顶 , 前外侧为甲状颈干 、头臂静脉 , 后内侧为椎间孔 、喉返神经 SG 节侧面与椎动脉 , SG 节的下缘与胸膜顶的关系为紧密贴靠大概占 50% 以上 , 明确SG 的位置进而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 , 是实施神经节阻滞的关键 第 6, 7 颈椎横突 、胸膜顶 、椎动脉的直径 、至皮肤的垂直距离 、至膈神经和喉返神经的最近距离这些骨性标志和重要结构 , 都可作为确定 SG 位置的重要标志 ( 表 1) 表 1 星状神经节 ( SG) 定位 ( 单位 : mm)Tab1 The position of stellat ganglion( SG)统计项 34 侧例的 (珋x s)第 6
9、 颈椎横突下缘至 SG 上缘的垂直距离 ( 301 26)第 6 颈椎横突下缘至胸膜顶的垂直距离 ( 359 24)第 7 颈椎横突至 SG 的最近距离 ( 75 061)椎动脉的直径 ( 438 037)SG 节前面至皮肤的垂直距离 ( 2789 34)SG 节至喉返神经的最近距离 ( 1093 25)SG 节至膈神经的最近距离 ( 162 31)SG 节内侧缘至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 ( 1863 24)3 讨 论31 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和定位要点 SG 的阻滞麻醉临床上操作的方法有很多种 , 前入路气管旁法多采用第 7 颈椎横突前结节法 , 因第 7 颈椎横突不易触及 , 存在个体差异 ,
10、而且靠近胸膜顶和椎动脉 , 发生气胸和椎动脉损伤的危险性较大 , 所以临床上多采用第 6 颈椎横突前结节法 , 第 6 颈椎横突前结节较表浅比较容易触及 , 操作的方法简单 6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 , 头部垫枕 , 使颈部肌肉放松 ,有利于触摸横突前结节 , 穿刺点定位于胸锁关节上方约 ( 3 8 0 37) cm 处 , 旁开正中线 ( 185 011) cm, 在环状软骨水平 、摸清第 6 颈椎横突前结节后垂直进针 , 进针的深度大概是 2 5 3 0 cm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的表现为阻滞侧出现 Horners综合征 , 具体表现为瞳孔缩小 , 上睑下垂 、眼球凹陷 , 皮肤温度升高 、颜面发
11、红 、鼻腔有阻塞感及面部无汗等 , 起效时间大概是 1 3 min, 作用时间 1 3h32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 ( SGB)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临床治疗方法 , 治疗的疾病相当广泛 , 效果显著 SGB 治疗主要是包括对 2 个方面的阻滞作 8用 :( 1) 对中枢神经作用的阻滞作用 : 该阻滞方法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 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 、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 例如 , 此法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失眠症 、更年期综合症 、不定陈述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糖尿病 、痛风症等 ( 2) 对周围神经作用表现为由于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功能受到
12、抑制 , 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系统腺体分泌 、肌肉紧张 、支气管收缩及痛觉传导也受到抑制 , 此周围作用一直被用来治疗头面 、颈 、肩 、上肢部 、眼 、耳 、鼻 、口部 、心脏 、腹部 、肺部 、妇科等的一些疾病 例如 : 此法可用来治疗各种头痛 、脑血管痉挛 、面神经痉挛及瘫痪 、面部痛 、视网膜血管阻塞症 、过敏性结膜炎 、视觉疲劳 、过敏性鼻炎 、鼻窦炎 、耳聋耳鸣 、美尼尔综合征 、臂丛神经痛 、手掌多汗症 、心肌梗死 、心绞痛 、窦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哮喘 、胃炎 、便秘 、腹泻 、腹部胀满症 、月经异常 、痛经症 、月经前紧张 、女性不孕症等 33
13、星状神经阻滞产生的并发症的原因 因星状神经位置较深且毗邻结构复杂 , 在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时我们常遇到的并发症包括气胸 、喉返神经阻滞引起的声音嘶哑或失音 , 局麻药引起不良反应 ,如头晕 、耳鸣和寒战 , 臂丛阻滞导致的手臂麻木无力 , 误入椎动脉导致一过性意识丧失等 8 因此在穿刺时要切忌进针过深 , 或针向内 、向腹侧偏斜过度 , 如进针 35 cm 左右 , 针尖触不到骨面 , 可适当调整进针方向 , 不可使针尖向内反复试探 , 进针到一定深度后要确定回吸无血 、无气 、无脑脊液方可292 云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32 卷注射药物 , 以避免硬膜外阻滞 、全脊麻 、血肿
14、、气胸等的发生 因节的内侧缘紧贴椎动脉且内侧还有喉返神经 、外侧有膈神经 , 如进针方向发生偏移 , 都有可能损伤喉返神经 、膈神经和误入血管等 因此明确星状神经节的解剖位置 、熟练穿刺方法 、合理适量的使用药量 , 可提高阻滞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 1 张朝阳 , 人体解剖学 M 2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裘法祖 外科学 M 3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郑方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 J 疼痛学杂志 ,1996, 4( 2) : 49-50 4 齐聪儒 , 陈志宏 , 宋成军 , 等 星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 J 承德医学院学报 , 2001, 18( 2) : 89-91
15、5 张一飞 , 郭国荣 , 张兴华 避免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的应用解剖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 1998, 14( 3) :198 6 周志华 颈 6 与颈 7 横突星状神经节阻滞法的比较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1997, 3( 2) : 112-113 7 LAI D C Continuous stellate ganglion blockade revisited J Anesth Analg, 1997, 85: 1179-80 8 GUPTA M M, BITHAL P K, DASH H H, et al Effects ofstellate ganglion block on
16、cerebral haemodynamies as as-sessed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J Br JAnaesth, 2005, 95( 5) : 669-673 8 单红卫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浅析 J 浙江临床医学 , 2003, 5( 2) : 152Applied anatomy o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DUAN Lian-li1, 2, SUN Jun1, LIU Zong-liang1( 1 College of Basic,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17、 650031, China;2 Choop of Physical Cultur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Abstract: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 SGB) is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which is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 In this paper, 17 adult corpses were dissected to obse
18、rvethe Stellate ganglions size, shape, location and situation adjacent to 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on ofmost star shaped stellate ganglions, and importance of multiple bone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and so thesixth anterior tubercle of cervical vertebra block method is not only safer and easier for application, but also cau-ses fewer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it can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conduct of the stellate ganglionblockKey words: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applied anatomy392第 S2 期 段连丽等 :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