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力度_速度与情感形象_论音乐力度_速度的重要性及绝对性与相对性.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21090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度_速度与情感形象_论音乐力度_速度的重要性及绝对性与相对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力度_速度与情感形象_论音乐力度_速度的重要性及绝对性与相对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力度_速度与情感形象_论音乐力度_速度的重要性及绝对性与相对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群艺 力度 、速度与情感形象 论音乐力度 、速度的重要性及绝对性与相对性HUNDRED SCHOOLS IN ARTS366文章编号 : 1003 9104( 2010) 08 0366 03力度、速度与情感形象*论音乐力度 、速度的重要性及绝对性与相对性文群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系 , 广西 桂林 541001)摘 要 : 本文力求阐明音乐情感与文学语言情感之间的相似性与共性 , 并强调音乐力度 、速度的合理运用对赋予音乐的真切情感与准确形象之重要性与科学性 , 希望它将有利于提高对如何增强音乐表现力的认识 。关键词 : 音乐艺术 ; 艺术作品 ; 艺术表现 ; 力度 ; 速度

2、; 情感 ; 形象 ; 绝对性 ; 相对性中图分类号 : J601 文献标识码 : ADynamic, Speed and Emotional Image:Their Essentiality, Absoluteness and Relativity in MusicWEN Qun yi一 、音乐与文学内在的联系与共性如果说 : “诗与画是孪生姊妹 , 画是一种无声的诗 , 而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 。”那音乐呢 ? 音乐也可以比喻成是一种有声的画 , 不是早就有音乐 、绘画是姊妹艺术的形容吗 ?其实 , 文学 、音乐 、绘画这三种表现形式都有其共同点 , 皆为表现思想情感 , 描绘意境 、形象

3、。但是 , 音乐与文学相互关系更为密切 , 表现方式更趋相近 , 表现音乐或用人声或用乐器 , 朗读诗文别无选择必用人声 , 用的都是声音 。同样的情感与形象既可用文学语言表达 , 亦可用音乐语言表现 。因此 , 音乐和文学的语气感理应一致 , 如果表现同样的情境 , 音乐的语气感与语言的语气感相差甚远 , 那说明音乐形象 “变形 ”。本文力求阐明音乐情感与文学语言情感之间的相似性与共性 , 并强调音乐力度 、速度的合理运用对赋予音乐的真切情感与准确形象之重要性与科学性 , 试图以此有利于提高对如何增强音乐表现力的认识 。何为音乐 ? 音乐应该是以人的情感 、想象 , 下意识地将许多音按一定的

4、规律 、法则组织起来 , 用以表达人类思想 、情感 、或情境 、形象 。自然环境中的非 “人性化 ”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的凑合 , 只能说是声音或音响 。古人曾在论述音乐的 乐记 中有这样一段载文 : “凡音者 , 生人心者也 , 情动于中 , 故形于声 , 声成文 , 谓之音 。”以上含义大致这样 : 凡是音乐 , 都应是从人的心里流露出来之心声 , 迸发出来之情绪 , 音乐中有形象 , 音乐的进行应像诗文一样具有规律性而又富于哲理性并蕴含丰富的人类情感 。音乐与文学本来就有其共同点与相似面 , 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以及描绘形象 , 其相似面在于结构方式与特点 。文学作品中的句子由若

5、干词汇 、词组合成 , 若干句子组成段式 ; 音乐作品中的乐句由若干乐汇组合 , 较小的乐汇如同词汇 , 较大的乐汇就像词组 , 若干乐句组成乐段 。而且无论是朗诵诗歌 、文章 , 还是歌唱或者演奏 , 都务须注重抑 、扬 、顿 、挫 , 轻 、重 、缓 、急 , 并且合情合理 , 否则直接影响表现力 。所谓抑 、扬 、轻 、重 , 即所用气力之大小程度 , 所谓缓 、急 ,就是音乐进行或语速之快慢程度 , 二者皆重 , 略一不可 。* 作者简介 : 文群艺 ( 1958 ) , 男 , 汉 , 广西桂林人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 。研究方向 : 音乐学 。36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6、 艺术百家 2010 年 第 8 期 总第 117 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好些学乐器多年的人甚至长期搞演奏专业者 , 奏出的音乐似乎也悦耳好听 , 但却未能生动感人 , 肯定是忽略了上述多种重要因素中的某些方面 , 自己却未意识到 , 因此埋没了自己应该达到的更高的质量水平 。在此 , 特别加入一点萍水相逢小插曲 , 那是上世纪本人亲身经历的一点往事 。我于一九七八年某月的一天到湖南长沙市 , 认识了一个准备考当时的湖北艺术学院琵琶演奏专业的年轻小伙子 , 年龄与我相当 。有一次 , 他练了一曲后见我旁观 , 态度似乎诚恳的问我 : “喂 , 如果你是 考官 , 你会

7、指出什么不足 ? ”我见他好像谦虚 , 也就直言不讳道 : “总觉得不够劲 ,力度不够 ! ”你猜他怎样回敬我 ? “力度是对比出来的 ! ”意思是说 , 力度对比清楚了 , 力度就够 、就好了 。当时我才二十岁 ,理论水平很有限 , 所以只好缄默不语 , 很无奈 。很多年后 , “力度是对比出来的 ! ”这句似乎理直气壮的话有时会在我耳边重新响亮 , 令我记忆犹新 。现在我觉得 ,他那句话既有一定道理 , 又不完全正确 ! 下面是笔者经过长久的音乐实践获得的音乐表现力方面的体会与感想 , 愿与那“小伙子 ”商榷 、交流 。二 、对音乐力度应有的认识所谓音乐力度 , 即演唱 、演奏时所用气力之

8、大小程度 。我们表现音乐时所用力度是否到位 、适宜 , 毋庸置疑地会影响到情绪 、感情或情境 、形象的相似性 。譬如 : 须要表现较大的气度时 ( 如 : 雄壮 、豪迈 、奔放 、激情或欢快 、热烈等类似情感 、气氛 ) , 我们却是小手小脚放不开 , 只用了较小力度 ( 不到位 ) , 音乐情感形象与文学情感形象肯定不相象 。又譬如 : 音乐需要表现舒缓平和一类情调时 ( 如 : 安详 、思念 、回味 、亲切等类似情调 ) , 我们却大刀阔斧般的生怕力度不够 , 其结果是 ,音乐情感形象与文学情感形象相差很远 , 原有的文学形象被破坏了 。我以为 , 形象是生动的基础 , 生动是感人之前提

9、, 绘画理论中强调 “形神皆备 ”, 音乐表现也应同理而论 , 音乐不形象化 , 肯定就不可能生动而感人了 。音乐的形象 、情感是以文学的形象 、情感为依据的 ,( 尤其是歌曲 , 歌曲的旋律曲调是根据歌词的内容创作出来的 ) , 乐曲也不例外 , 假如并非这样 , 那为什么在歌曲或乐曲的开头及当中非得要用文字标记表情术语不可呢 ? 其目的与作用就是要求音乐的形象 、情感与文学形象 、情感相统一 , 音乐语言的语气感与文学语言的语气感相一致 。由此可见 , 我们在表现音乐时务须用心掂量特定的情感形象所需用的相应力度 。力度表现问题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进一步地予以诠释 , 有益于更深层 、更细

10、致地加深理解与认识 。1、绝对性力度所谓绝对性力度 , 就是为了表现特定的情感 、形象必须基本达到的相适应的气力程度 。以上这样讲当然比较抽象 , 具体解释可以这样 , 下面用弓弦乐器演奏为例 :如果我们持小提琴弓或二胡弓之手臂需用相当于 1 公斤以上重量的暴发力及内力所达到某种分贝的音量与强度才能像某种特定情感 , 如 : 愤怒 , 那么相当于 1 公斤的力量即绝对性力度 。如果力量相差较大 , 那就不像愤怒了 。如果琴弓运动时对琴弦的压力只需相当于 0 1 公斤左右的重量就适合于表现一些舒缓 、温情之类似情调 , 那么相当于01 公斤的压力即绝对性力度 , 力量用大了许多 , 就不像上述情

11、调了 。绝对性力度是无形而抽象的 , 只有凭自己对生活 、对情感 、对音乐的长期实践与体验 , 以及在对音乐表现的认识 、理解的程度之基础上自我掂量 、把握 。2、相对性力度所谓相对性力度 , 就是音乐作品中某一段与另一段 , 某一句与另一句 , 某几音与另几音 , 甚至某一音与另一音之间的力度对比标记 。如强与弱 ( f 与 p) 的对比 ; 中强与中弱 ( mf 与mp) 的对比 ; 强与倍强 ( f 与 ff) 的对比 等等 。表现音乐时不注重表现好相对性力度即力度层次对比变化 , 全曲的强 、弱 、轻 、重到处差不多 , 音乐就会缺少了趣味性和生动感 , 表现力也就差了 。相对性力度是

12、有形而具体的 ( 乐谱中有明确标记 ) , 只要按要求将力度层次处理好并清晰表现即可 。3、绝对性力度与相对性力度的关系与统一绝对性力度与相对性力度是同时结合进行 , 同时表露展现的 , 音乐力度是否准确到位 , 首先在于绝对性力度是否合理 , 应以绝对性力度为先导 , 然后再注重力度的变化对比 。换言之 , 应首先把握准音乐开头的合乎情理之力度 , 然后拉开力度层次 , 如果没有准确到位的开始 , 可能影响到之后的合理 。总之 , 绝对与相对这种密切关系中如果忽略了任何一面 , 都会影响表现力 , 只有两方面都同时体现好了 , 力度表现才近于完满 。三 、对音乐速度应有的认识所谓音乐速度即音

13、乐进行的快慢程度 。我们表现音乐时 , 音乐进行的快慢程度 ( 即速度 ) 也会直接影响到情感 、形象的相似度 。很早以前 , 国外音乐家就有这样一种很形象之比喻 : “节奏就象骨架 , 旋律就象血液 。”因此 , 可以联系人的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去理解音乐情感与音乐速度之关系 。譬如 : 人在心情很激动 、情绪很紧张或者快速运动时 , 心脏跳动必然加快 ,血液循环也随之加速 。同理推论 , 如果用音乐表现欢喜 、欢快 、紧张 、狂热之类似情绪 、气氛 , 我们却用了不快的速度 , 那就显然与自然规律相悖 , 即使力度合理 , 那也不行 。又如果想表现悠闲 、平静 、温柔等类似情调 , 我们却用

14、了比中板显然快的速度 , 那情调就会因此而改变 , 当然也许会好听 。所以 , 表现音乐时须用心把握音乐速度 。我认为 , 音乐速度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认识 。1、绝对性速度所谓绝对性速度即谱面上标记的速度 , 也就是每分钟多少拍 , 如 :?=50、?=120等等 。作曲者已经考究过作品的哪一部分用什么速度适合于表现某种情境或形象 、气氛 , 已用了明确的速度术语标记 , 切勿文群艺 力度 、速度与情感形象 论音乐力度 、速度的重要性及绝对性与相对性HUNDRED SCHOOLS IN ARTS368自由发挥而随意大幅度改变 。如果曲子某一段要求用快板表现欢快气氛 , 我们却用中板

15、( 不快不慢 ) , 那肯定欢快不起来 。又如果曲子某一段需要用慢板抒情 , 我们却比中板还快 , 那就会将作曲者之意图歪曲了 。当然 , 实际运用速度时与标记速度相差一点不会有明显影响 , 有时我们对曲子认真分析研究 , 实践体验后 , 可能将原来的速度适当调整一点 , 反而使音乐表现得更象作曲者所想表现的那样 。这不奇怪 , 演唱 、演奏本应是二度创作 ( 即再创作 ) , 作曲者标记的速度仅是参照数即基本原则与提示 , 未必百分之百的科学准确 。譬如 : 我用二胡奏刘文金创作的 山门峡畅想曲 , 引子之后的第四段开始处 , 速度术语及表情述语是中板 、抒情地 ,若用原速度奏总觉得快了 ,

16、 不象所需要表现的那番情调 , 那我就改用比中板较慢的速度 , 顿时就感到好多了 。下面是讨论速度的相对性以及实用性问题 。2、相对性速度所谓相对性速度即曲子速度标记的变化对比 , 以及与原来速度有差异的实用速度 。请大家注意比较 , 民族器乐曲中 , 往往是同一首曲子各演奏家用的速度很难完全一致 ( 主要指独奏曲 ) , 有的稍快 , 有的稍慢 , 情调当然是相近的 , 因为速度相差不大 。又比如 : 同一首名曲 二泉映月 , 乐团演奏的速度快些 , 而二胡演奏家用于独奏的速度则慢些 , 感情更深沉 , 感觉更微妙 。以此说明 , 绝对性速度 ( 即谱面速度 ) 未必非得要完全绝对的死板教条

17、的遵守 , 如果非得要绝对不可 , 那只有将节拍机调至谱面速度 , 跟着节拍机演唱 、演奏了 。当然 , 平常为了训练某种速度的概念感觉未必不可 , 但总不能老是依赖节拍机呀 , 况且歌曲 、乐曲都不可能全曲从头至尾都是一样标准的速度而无变化 。音乐实践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 , 我们唱歌或奏乐曲时有意识的比原速快点或慢些 , 反而更象作曲者所想表现的感情 、情境或形象 , 何乐不为 ? 例如 : 作曲者想用 ?=120 的速度标记表现热烈 、欢快 , 我们用到每分钟 160 拍的速度更象真正的热烈 、欢快 , 有何过错 , 为何不好 ? 作曲者理应予以赞扬 。3、绝对性速度与相对性速度的关系与

18、统一总的来说 , 谱面标记的速度以及变化对比是需要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实际运用时如需稍有改变调整 , 其实也是要根据作曲者之意图而以所需要表现的情感 、形象以及原有的速度为参照和依据的 , 适当合理地小幅度变动未必就违背了作曲者的原来表现愿望或许还会更好 , 原速与调速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 , 那就是为了形象化地表现音乐形象 ,如果我们把握 、处理好了速度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 , 即每一段的速度变化对比科学合理 , 速度表现才趋于优良 。四 、力度与速度的关系与统一力度与速度都是不可忽略的共同表现音乐的重要艺术手法 , 必须同时注重两方面 , 若只注重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音乐

19、表现力肯定不佳 , 只有两方面表现到位 , 其它基本功方面又到家 , 音乐的表现才有可能臻于完美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俾托维斯基在他编著的小提琴演奏法中有一段对我们很有教益的话 : “克服技巧上的困难仅仅是一种自我满足 , 听者分享不到 。”我们只有在基本功优良 , 技巧面娴熟的基础上 ,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力度 、速度与情感 、形象之间的表情关系 , 又同时能够做到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 我们唱 、奏出来的音乐才能使听众由衷地感受到真正而超凡的音乐美 。五 、结语音乐文化的宗旨不只在于简单的娱乐性意义或商业化利益 , 重要的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 使大家从中得以启迪 、教化与美育 。

20、而我们表现音乐时 , 不应只满足于悦耳好听 , 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探求怎样才能真正地动情动人 。音乐只有深切地感人情怀 , 才能真正的陶冶情操 、美育人性 , 净化心灵 、振奋人心 , 从而激励人类为创造美好的生活 , 为创造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地奋斗 , 终身地努力 ! 姜耕玉 中国画为什么没有走向世界 , 艺术百家 , 2009 年第1 期 , 第 123 页 。 乐记 之作者音乐辞典有两种解读 , 一是汉武帝时期的公孙尼子 , 二是战国时期的刘德王子 。 刘文金 三门峡畅想 , 二胡曲集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1998 年版 , 考级教材下册 7 10 集 , 第 39 页。( 上接

21、第 370 页 ) 人生的真切情感 , 感悟人生万象的生命智慧 。乔羽先生歌词的理趣之美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 。如小糊涂仙浪漫曲 中 , “什么叫聪明 , 什么叫糊涂 , 问你问我谁能讲个清楚 , 难割难舍的功名利禄 , 要死要活的进退荣辱 ,想上不想下 , 能赢不能输 , 嘴里说不在乎 , 心里却在打鼓 , 你说这是聪明还是糊涂 ”, 三言两语即勾勒出一种生活的可悲世相 , 又将朴素真理暗藏其中 。艺术回答生活 , 不隔靴搔痒 , 也不虚化幻化 , 这是乔羽先生的艺术追求 。为了实现这个追求 ,他提出了歌词创作的 “五寓 ”主张 , 即 “寓深刻于浅显 , 寓隐约于明朗 、寓曲折于直白 、寓文于野 , 寓雅于俗 ”。“五寓 ”主张实际上就是保持 “三贴近 ”、保持大众性和现实感的基本途径 , 也是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乔羽的歌曲在传唱 ”的根本原因 。从乔羽先生 60 余年的歌词艺术创作实践中 , 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所倡导的 “历史的责任感 , 时代的战斗精神 , 大众的喜闻乐见 ”。他的歌词艺术 , 因此而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园地里的一朵永恒灿烂的奇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