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龙港镇红色旅游简介(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19133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港镇红色旅游简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龙港镇红色旅游简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龙港镇红色旅游简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龙港镇红色旅游简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龙 港 镇 红 色 旅 游 简 介龙港镇地处鄂赣边界,南依幕阜山脉,北濒富河上游,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山川毓美,人文荟萃,是湖北省重点口子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港革命旧址群被选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版图面积264平方公里,拥有山场24万亩,耕地5万亩,辖3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3.7万;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明末设龙川市,晚清改龙港市,后 称龙港镇。土地革命时期为龙燕区,龙港是鄂东南特委驻地,设立48大机关,成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十六县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龙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遍布革命先辈的遗踪遗迹。 1925年春,中共武汉地委在此建立阳新最早的

2、党组织下畈党小组。同年10月,共产党员肖作舟(武昌农讲所学员)、华鄂阳(留苏学生)受中共湖北区委派遣,在龙港成立阳新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在龙港组织秋收暴动,点燃武装斗争烈火。次年春,龙港党组织发动黄桥、朝阳、茶寮三地武装暴动,随后建立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使龙港成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最早的红色区域。1929年秋至1930年夏,何长工、李灿、彭德怀率红五军各纵队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初,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共鄂东特委迁至龙港,同年8月改名为中共鄂东南特委,隶属中共湘鄂赣省委,管辖湖北、江西、湖南21个县600多万人口。此后,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第

3、三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红军后方医院、彭杨学校等48大党政机关在龙港相继成立,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时有“ 小莫斯科” 之称。 迄今,龙港保存有革命旧址70多处,其中有36处于1981年被国务院和湖北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革命纪念馆 、彭德怀旧居、 “红军 街” 、烈士墓群、彭 杨学校、宝 莲寺、步云塔等。革命纪念馆 位于龙港镇新街,前临106国道,后倚狮子山,与龙港烈士陵园毗邻。建于1976年,王任重亲笔题写馆名。馆内有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特委办公住宿处、特委防空洞、陈列室,收藏文告、书刊、信件、武器、壁画、烈士遗物等革命文物和照片共500余件,

4、反映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光辉历史,再现了彭德怀、李灿、何长工、吴致民、黄火青、曹大骏、叶金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业绩。此馆于1995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黄石市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黄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黄石市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近五年来,年均接待游客万余人次。“红军街” 又称龙港老街,亦称革命旧址一条街。坐落在龙港河畔,全长800余米,宽5米,清一色青石板路面,两旁全为青砖布瓦二层明清时期旧式铺店,一进数重。店铺前均砌有2级石台阶。店面为红漆门板和地板。街道蜿蜒曲折,市面古朴典雅,是江南古镇的缩影。2001年7月,位于“土地革命 时

5、期一条街” (又称“红军街”)及其附近共16处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2处集中分布在600米长的老街,这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是一处不多见的保存较完整的革命旧址群。在这些革命旧址中,保留有当年的标语、壁画近百幅,被专家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和“苏区文化艺术宝库” 。龙港红军烈士墓林简介这里是阳新县龙港镇一个叫鹅塘堰地方,目前这里埋葬着 3011位红军烈士的忠骨。1929 年至 1932 年间,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当时在龙港的白岭、鹅塘堰、黄道垅、骆家梁、岩泉等地的百姓祠堂里设立有红军后方医院。在历次的反“围剿” 斗争中, 红军伤员大都被转送这

6、些后方医院治疗。由于当时简陋的医疗条件,先后有 3000 余名伤员医治无效。在当时的龙港,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参加了红军,乡村中只有妇女的老幼,在掩埋这里红军烈士时,当地的妇女总是先要将烈士们的遗体擦洗干净,用白布包裹好,三、四人一组将他们抬到山岗上。那时的中年妇女大多还是裹着小脚,上山时,前的妇女总是跪着,一点一点的爬上山坡将他们掩埋,之后在墓旁边栽上油茶树。多年后山茶树成林后,当地的百姓定下一个乡规,不到山茶成熟,任何人、畜不得进入山茶林。其目是要保护这些英灵。在掩埋的 3000 多名烈士中,只有极少数留下了姓名,这是因为百姓在清理烈士的遗物时发现有少量苏区贷币,就请人打造一方石碑,而大多数则

7、是用一块木牌代替了墓碑。多年后,这些原本记录烈士姓名的木牌随着他们的忠骨一同化为一捧沃土。为了传承红军烈士的革命精神,提升褒扬和革命传统教育世间范围功能,经阳新县人民政府批准,于 2000 年 3 月动工兴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红军烈士墓林”。该墓地占地面 积 64 亩,总投资 660 万,目前投资 400 多万元,完成了墓林前门厅的正体建筑和墓林的广场、台阶、墓碑等建设,3011 棺烈士遗骸已迁至安葬园内。鄂东南龙燕区苏维埃旧址1929 年冬至 1932 年秋设立鄂东南龙燕区苏维埃。有正、副主席和军事、政治、财政、青年等部,管辖龙港、洋港、燕厦、洪港、沙店等 18个乡,工作人员作风艰苦,常常穿

8、草鞋、背布包、戴草帽、翻山越岭,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被群众誉为“提包政府 ”。旧址后大门框两侧仍留有“打土豪”“分田地”字样,后檐墙内壁留有 “武装暴动”墙标。鄂东南龙燕区苏维埃旧址平面分前后两部分,前后各有一个较大的天井,坐东面西,占地面积:223.2 平方米;2006 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面修缮。该旧址原属龙港私人房产,现产权属文物部门国有资产。彭德怀旧居旧址1930 年 5 月下旬,彭德怀同志率红五军主力第四、第五纵队为巩固和扩大鄂东南根据地,设立司令部。彭德怀同志住宿在这里的中重上厅南房。在这里调查研究,召开群众大会,传播毛泽东同志红色武装割据的思想和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整训和扩大红军队伍,筹划巩固和扩大鄂东南根据地的斗争。与龙港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32 年 2月至 1932 年 9 月,又在这里设立鄂东南劳动总社。2006 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实施了全面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