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谜一样的罗布泊.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12999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谜一样的罗布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谜一样的罗布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谜一样的罗布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谜一样的罗布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谜一样的罗布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谜一样的罗布泊,谜一样的彭加木,那曾经吸引我的彭加木事件,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在罗布泊的一个神秘事件,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秘的罗布泊,红柳沙包是罗布泊的特殊地貌,神秘的罗布泊,背景为人们想象中的曾经的罗布泊,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如今的罗布泊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

2、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耳环”是在湖水退缩的过程中留下来的痕迹,“耳孔”是中央的一个半岛形成,“耳垂”是喀拉湖水的一条河

3、流,流进罗布泊形成的四个三角洲。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甚至有人说这个“大耳朵”是穿越时空的隧道 ,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大耳朵之谜,除过这个“大耳朵”之谜,罗布泊发生的诡异恐怖的事件还有很多,1.最早的记载始于两千年前的东晋高僧法显,他西去取经路过罗布泊时说,在罗布泊行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 2.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市)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 3.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警卫员骑马冲出重围而走失。1982年,地质队却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外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他的尸体,死因不明。

4、 4. 1976年7月3日,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9分队的一辆汽车在罗布泊以北给野外运送物资时失踪。后来,在鄯善县南沙山中被找到,司机,司助,地质技术员全部死亡。 5.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政府各界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大规模进行寻找,没有确切结果。 6.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及嘎顺戈壁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地质队员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坐卧的干尸,汽车距死者30公里,其余4人下落不明。 7. 1995年夏,米兰农场一职工带领他的两个亲属乘一辆北京吉普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被新疆大自然旅行社探险家张葆华在

5、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但只是尸体两具,另一人下落不明。 8.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五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其死亡原因现在还是个谜。,在这些诡异的事件中,彭加木事件无疑是最引世人瞩目的,下面让我们走进罗布泊,走进彭加木事件,首先让我们对彭加木这位科学家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彭加木(19251980),广东番禹人,汉族,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61年,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选为上海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

6、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次进入巴音郭楞的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因科学考察中缺水, 彭加木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将他对罗布泊之情、对巴音郭楞之情永远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第一次 1964年3月5日至3月30日,彭加木和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河水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认为罗布泊是块宝地,可能有重要的战略资源。第二次 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日两国电视台组成丝绸之路摄制组,

7、到罗布泊实地拍摄,聘请彭加木为顾问,先期到罗布泊进行了细致的科学考察。此行取得了许多骄人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寻找到了许多稀有的宝藏,填补了我国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的空白,纠正了外国探险者的一些谬误。第三次 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彭加木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首次穿越了全长450公里的罗布泊湖盆(1972年前这里是水乡泽国,无法穿越)。考察队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土壤标本和矿物化石,收集了很多的第一手科考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了前瞻性的准备。不幸的是他在这次考察中失踪了。,彭加木的三次考察,1980年5月3日 出发(携带四大桶水+两大桶汽油+若干物资) 5月9日 进入湖区 5月1

8、0日 进入湖中心盐碱地 5月11日 盐碱地车受损严重,原路返回 5月13日 到达湖南端盐壳地带,做标记 5月28日 到达罗布泊西北营地,并写给上海同行的最后一封信, 信中提到,打算30日出发,6月底前结束考察 6月2日 水、油几乎用尽,考察队陷入绝境 1980年6月5日 史无前例的纵贯罗布泊湖底的任务 1980年6月5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考察队在彭加木的率领下,由北向南纵贯干涸的湖底,终于按计划到达本次考察的终点米兰,打开了罗布泊的大门。史无前例的纵贯罗布泊湖底的任务,首先被中国科学考察队胜利完成。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汪文先、马仁文、阎鸿建、沈观星、陈百泉、司机陈大华、

9、王万轩、包纪才和驻军某部队的无线电发报员肖万能。 1980年6月11日 科考队准备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 6月11日,完成纵贯罗布泊任务的考察队在米兰农场小憩后,即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然后取道敦煌去乌鲁木齐,以结束这次两个多月的野外考察工作。 1980年6月16日 考察队所带汽油和水几乎耗尽 6月16日下午2时许,考察队来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此时,车上所带的汽油和水都几乎耗尽,按计划,还有400公里路程。经讨论,他们决定就地找水。当天下午没找到。晚上,开会决定,向当地驻军发电求援。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报稿:“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 彭加木起先并不同意发

10、电报求援,只希望自己找水。因为当时向当地驻军求援送水的话要用去大约7000元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最后在大家的压力下才同意发出电报,但内容不是要水,而是汇报了当时他们严重缺水的情况。 1980年6月17日 彭加木独往沙漠找水 6月17日上午9时,部队回电同意援助物资,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下午1时,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看后不由大吃一惊:“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彭加木冒着50多的高温单人找水,这在沙漠里是极其危险的。,事件还原:,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留下纸条,往东去了!,随后国家先后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

11、网式的寻找,面对着黑风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却没有丝毫蛛丝马迹 。,6月18日中午 乌鲁木齐送来物资,考察队成员登机寻找,仍未果 6月18日 新疆军区大面积搜索 未果 6月20日 军民联合搜寻、敦煌地面部队搜索,未果未果 6月底7月初 搜寻进入高潮,“梳头式”地搜、军犬出动,未果,社会上对彭加木失踪之谜的八种说法:,病发说 彭加木曾身患癌症,直到在罗布泊失踪,癌症一直没从他身上消失。彭加木当年的队友判定,可能在他找水过程中,因旧病复发体力不支昏倒,被风沙埋没。但他家人却极力反对这种说法。记者昨日采访中就有许多亲友认为,彭加木虽然带癌生活了20年,但他性格乐观,很注意锻炼身体,意志也很强。怎

12、么可能突然身体衰竭? 泥沼说 罗布泊以前有盐湖,会不会存在被流沙掩盖的泥沼?有人猜测,彭加木可能在找水途中迷路,陷入了沼泽。但当年随同彭加木考察的队员提出反对意见:库木库都克一带干旱缺水,就连偌大的罗布泊也全部干涸,结成坚硬的盐壳,人怎么可能陷进去? 猛兽说 据资料记载,彭加木失踪后,搜寻部队在敦煌 一带曾发现地上有白色狼粪。有人据此推测,彭加木有可能是独自外出时碰到了狼群。但当年参加过大搜寻的人仍持否定意见,罗布泊有狼,但彭加木失踪那一带区域,只有骆驼、黄羊和野兔。 迷途说 “死亡之海”罗布泊地形单调、风沙很大,有人推测彭加木是在找水那天迷失方向,找不到宿营地,在避风遮阳处休息时被沙尘掩盖。

13、有关气象站查资料显示,6月16日到17日,当地确实刮过大风。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低估了彭加木作为一个有丰富经验、对罗布泊有深刻了解的科学家的野外生存能力,掩埋说 在库木库都克附近地区,分布着大量雅丹土包,这些土包由坚硬的粘土层和疏松的细沙层组成的,受风的吹刮作用,经常发生崩坍。有人推测,彭加木那天外出时,可能为了防止太阳暴晒或躲避风沙,到雅丹土包处藏身休整,被崩坍物掩埋。然而,反对者的理由和“迷途说”的相似,认为彭加木应该了解雅丹土包的危险而设法避开。 劫持说 有人怀疑彭加木被敌特劫持或杀害,最有可能被劫往离此较近的原苏联。虽然不能绝对排除这一点,但当年参与搜索的空军官兵认为,那里荒无人烟,

14、气温高达50多,敌国特务在这里活动的可能性并不大。 “叛逃”说 彭加木在文革中曾受迫害,有人认为可能是他借科考机会“叛逃”了。这种说法,曾给彭加木亲人很大伤害。就在彭加木失踪几个月后,就传闻说有人在美国看到彭加木了。彭加木的侄女彭丹凝就告诉记者,她读小学时,因为类似说法,很多同学都不理会她。彭加木的妻子更是为类似说法愤怒而苦恼,上世纪90年代后随女儿去了美国。 现在很多人对此说法付之一笑。作为一个科学家,彭加木之前就有很多出国机会,但都没出去。况且,当时文革已经结束,彭加木正欣喜自己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怎么可能“叛逃”? 外星人说 彭加木突然神秘失踪,多次拉网式搜索都难觅踪迹,有人突发奇想,

15、认为是神秘的“外星人”作怪,“绑架”了他。对于这个最富想像力的说法,有人认为滑稽,也有人认为不能排除其可能性。,最新消息,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罗布泊湖东南方向的库木库都克以西4公里处意外失踪,受到举国关注,对他的失踪,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2007年6月2日,探险爱好者刘先生和朋友一行4人在位于哈密大南湖戈壁与罗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拍照时,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这就是彭加木的遗体。这次发现的尸体与与彭加木有五大相似之处: 1、在罗布泊附近当年,彭加木的走失地,在库母塔格沙漠罗布泊镇附近以东,而此次野外探险者们发现的干尸

16、,则在罗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附近。2、170厘米身高在有关彭加木的特征描述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 他生前为宽额头,身高172厘米。此次发现的这具干尸,身高恰恰在170厘米左右,从图片上也能看出,死者生前是宽额头。3、白色的确良衬衣据曾经给彭加木先生开车的司机、当时的车队队长王万轩老人回忆:至于衬衣,彭加木先生有一件蓝色的,一件白色的。而此次发现的这具干尸,身上穿的正是一件白的确良衬衣,而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衣料。4、蓝色长裤王万轩老人清楚地记得,彭加木当时穿着蓝色长裤,这与探险者们发现的干尸特征也是一致的。5、上海牌手表彭加木走失前戴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但是已经没有人记得这块手表

17、的表带是金属的还是皮革的了。而在这具干尸身上,恰恰有一块上海牌手表。,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2007年7月9日,受到普遍关注的罗布泊干尸事件有了最终结论。彭加木当年在罗布泊走失时科考队的队友、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理化所高级工程师阎鸿建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判断,在罗布泊新近发现的这具干尸不是彭加木的遗体。,一晃彭加木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假如不是这具干尸,我们对他记忆也许会逐渐的淡忘下去。但每每回忆起当初的那些艰难困苦以及这个倔强且坚强的老头,都会让我想起那句“老战士永不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网上也流传着无数关于彭加木事件的各种离奇版本的传闻,在此我不愿做过多解释。今年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原副院长、生物化学家彭加木殉难30周年。 我制作这个PPT,以此表达我对彭先生的怀念和对彭先生宝贵精神的敬仰!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