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09975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于此同时,人类对提升物质生活水平渴望强烈,在利用科技方面,未能很好地把握适当的“度”,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且使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长久以来的和谐。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引起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受制于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马克思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本文从马克思生态观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出发,系统阐述了其理论内涵,期望可以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思路。这对我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计。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自从 18 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世界的工业生产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矿产被开发出来用于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之中,越来越多的荒地被开垦,农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城市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正享受

3、着前所未有的舒适。但是在安然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大量动植物灭亡,生物链越来越脆弱,人类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糟糕。人类到底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无疑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当代中国提倡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来指导社会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形成的背景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凭借先进科技开始从自然无尽的掠夺,导致人与自然原始的关系开始恶化。但人类完全沉浸在

4、征服自然的喜悦中,生态破坏并没有得到重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1”诚然,我们通过科技获得了极大的财富,但该成果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疯狂破坏的基础上的,如此持续下去终究会收到大自然母亲的惩罚。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加剧了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它生态观的产生自然离不开对当时欧洲生态问题的关注。他批判资本主义以利润为动机的生产逻辑,因为资本的无限增长的本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生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必然不顾一切地掠夺自然,这是由资本的本性造成的,更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5、不仅是以对劳动者的剥削为前提,同时也是以耗尽自然资源、加剧生态危机为代价的 2。 最后,生态危机的发生,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和发展。人们逐渐从过去疯狂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不再过分迷恋物质享受,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不同于传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深刻转向,开始注重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和物质享受之间把握适当的“度”,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持续发展,为当代和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3。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内涵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引起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受制于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马克思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思想,其生态思想内含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资本主义

6、的批判中。生态思想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话语,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价值。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不仅可以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能回应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盼望。首先,人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内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4。恩格斯在自然的辩证法一书中也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说人本身也是物质的。 5因此,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在按照人的意志改造自然界时要尊

7、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但同时马克思认为人不能仅仅被动的尊重自然规律,还鼓励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然界,就它自己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实现了人道主义和人实现了自然主义的结合 6。其次,人类的和解。自从人类产生之后,就存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通过劳动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认为自然是前提,人是在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尽管现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提升,但依然以自然为基础这个本质没有变 7。人类出现以后,人类于自然界的关系日趋紧张,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但终究不可能也不可以出现那种情况,人类要把自然界改

8、造成适合生存的属人的自然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跟随者发生相应变化,而这种变化最后反过来又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因为人的本质实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而社会关系又是不断变化的,最终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8。特别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利用和改造的关系,而是直接的占有和掠夺为目的,从而引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 9。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自然与人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的图景,为人们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对于启发当

9、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1)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由于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过度开发大自然,在生态建设上犯了不少错误,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已经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破坏大自然所带来的负面反应。研究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能够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然规律,从而更好的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趋利避害。2)区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环境问题的本质区别。生态问题虽然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是有本质上区别的。可以说,生态问题的产生具有制度的区别。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资

10、本主义国家以利润为唯一目的的生产逻辑必然导致两级分化和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生态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展中国家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不得以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其次,发展中国家由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薄弱,同时缺少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因此解决生态环境的能力较弱。从以上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两种国家生态问题的本质区别。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在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上,我国具有制度上的优势,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11、道路,制度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国在解决生态问题上具有优势。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在“山城”重庆考察工作时,用五组动词来补充发展理念的意义,即崇尚发展、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和推进共享。可见我国在吸取发达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3)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和思维借鉴。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基础,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离不开自然界的。人类的所有的生产生活

12、活动都是在自然中进行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马克思以前瞻性的眼光在可持续发展观理念中揭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通过废物的循环利用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和资源两者结合起来利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就是要改变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0。 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很好的途径之一。 在我国要想实现循环经济,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传统发展目标,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建立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明确把生态

13、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管理系统内;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创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制;依靠技术进步,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总之,马克思关于废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的思想为当今中国走循环经济之路提供了重要启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4)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学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对于贯彻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积极深远的意义。“马克思的思想(幽灵)总是保持着通向几乎所有问题的出场路径”。所以,在面对生态问题日益严

14、重的今天,在面对解决生态问题的迫切愿望,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1。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过程中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在满足人民所需要的物质需求时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美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生态文明的最终价值也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环境问题解决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

15、设就是要建设符合人的本性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符合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生态环境问题是人们当前在享受物质文明时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悖论。在当代社会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在理论层面上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的能力,更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的层面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我们按照规律办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关键,注重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

16、,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六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3. 5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2. 7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8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9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方世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系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11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