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拟电子技术考试题型一、判断/思考题二、填空/改错题三、分析与选择题四、计算题五、设计题模拟电子技术习题(部分)一、填空题 1)根据导电能力来衡量,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分为( 绝缘体 ) 、 ( 导体 )和( 半导体 )三类。2)P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 空穴 ) ,少数载流子是( 电子 ) ; N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 电子 ) ,少数载流子是( 空穴 ) 。3)PN 结具有( 单向导电性 )性能,即加正向电压时 PN 结导通,加反向电压时的 PN 结截止。4)硅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约( 0.7 )V,锗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约( 0.2 )V。5)交流电流可以无失真地通过二极管. (
2、 错 )6)晶体三极管有两个 PN 结,即( )结和( )结;有三个点极,即( )极、 ( )极、 ( )极,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7)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可分为三个区域,即( )区、 ( )区、 ( )区。8)放大电路按三极管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 、 ( ) 、 ( ) 。9)在放大状态下的型三极管,必定 Vc( )VB,Ve( )VB.在饱和状态下的型三极管,必定 Vc( )VB,Ve( )VB.10)三极管的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o 的定义是( ).共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的定义是( ).11) 三极管的交流输入电阻 RBe 与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 无关( ) ,与
3、集电极电流c 有关( ) 。12)为防止失真,放大器发射结电压直流分量 UBEO应比输入信号峰值( ) ,并且要大于发射结的( ) 。13)负反馈可分为有( ) , ( ) , ( )和( )等四种基本形式。14)功率放大器一般按工作状态可分为( )放大、 ( )放大和( )放大三类。15) 单级共射放大器的输出电阻与负载电阻有关( ) ,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c 无关( ) 。16) 某个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增益是 100DB、80DB、40DB,所表示的放大倍数各是( ) , ( ) ,( ) 。17) 欲稳定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应采用( )负反馈,欲提高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应采用( )负反馈18
4、)人们总希望放大器有( )输入电阻和( )输出电阻。二、判断题(1)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形成 P 型半导体。 ( )(2)PN 结正向偏置时电阻小,反向偏置时电阻大。 ( )(3)晶体二极管是线性元件。 ( )(4)无论哪种类型的晶体二极管,其正向电压都是 0.3V 左右。 ( )(5)当反向电压小于反向击穿电压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很小;当反向电压大于反向击穿电压后,其反向电流迅速增加。 ( )(6)发射结正向偏置的晶体三极管一定工作在放大状态。 ( )(7)发射结反向偏置的晶体三极管一定工作在截止状态。 ( )(8)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比直流负载线陡。 ( )(9)近似估算法同样可以应
5、用于功率放大器。 ( )(10)功率放大器的电压和电流放大倍数都大于 1。 ( )(11)自激振荡器建立振荡的条件是 AUF1。 ( )(12)石英晶体震荡器的特点是频率稳定度高。 ( )(13)零漂一般是折算到输出端来衡量的。 ( )(14)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放大倍数实际上为零。 ( )(15)共模抑制比越小,差动放大电路的性能越好。 ( )三、简答题(1)为什么温度对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影响小,而对反向特性却影响很大?(2)放大器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3)如何确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4)什么叫作运算放大器的“虚短” “虚断”和“虚地”?(5)功率放大器与小信号电压放大器有哪些不同?四、分
6、析题(1) 、用万用表测得处在放大状态的晶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的对地电位是 UA=9.5V,U B=-5.9V,U C=-6.2V,试根据此判断晶体三极管的管脚、材料与类型。(2)测得某三极管,其电流如图(P186)所示,在图中标出各管的管脚,并说明三极管是 NPN 型还是 PNP 型?五、计算题 4.3.5 4.3.11 4.4.3 0.1MA6.1MA4、5、五、设计题1、画出用运算放大器实现 Vo 2V14V2V3 要求的电路。 2、设计一个最大输出功率为 10W 的 OCL 功率放大器(RL=8),确定该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电压,确定该功率放大器中的功率放大输出三极管的参数值(功耗、耐压、最大
7、允许 IC电流等) ,画出电路图,给出所用元件的参数。3、用 78/79 系列的三端稳压芯片为 2 题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其要求的直流电源,画出电路图,给出所用元件的参数。一、思考题:1-1 二极管电路如下图所示 , 试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 , 并求出 AO 两端电压 V A0,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1-2 试判断图中二极管导通还是截止 , 为什么 ?1-3 如图所示 画出了某固定偏流放大电路中 BJT 的输出特性及交、直流负载线 , 试求 :(1) 电源电压 Vcc, 静态电流 IB 、 Ic 和管压降 VCE 的值 ;(2) 电阻 Rb ,Rc 的值 ; (3 )输出电压的最大不失真幅
8、度 ;(4) 要使该电路能不失真地放大 , 基极正弦电流的最大幅值是多少 ?1-4 NPN 型三极管接成如图所示三种电路,试分析三极管 T 处于何种工作状态。设 T 的 UBE=0.7V二、思考题1-5 掺杂半导体中影响多数和少数载流子数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温度变化时受影响更大的是哪种载流子?试说明原因。1-6 有二个晶体管,一个 =200,I CEO=200A;另一个 =50, I CEO=10A,其它参数大致相同。你认为应选用哪个管子较稳定?1-7 FET 有多种类型,它们的输出特性及转移特性各不相同,试总结出判别 FET 类型及电压极性的规律。 三、讨论题1-8 假设用万用表的 R1
9、0 挡测得某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 200,若改用 R100 挡量同一个二极管,则测得的结果将比 200 大还是小,还是正好相等?为什么?1-9 有甲、乙两个三极管一时辨认不出型号,但可从电路中测出它们得三个未知电极 X、Y、Z 对地电压分别为:甲管:VX=9V,V Y=6V,V Z=6.7 V;乙管: V X= 9V,V Y= 6V,V Z= 6.2V。试分析三个电极中,哪个是发射极、基极、集电极?它们是 NPN 型还是 PNP 型?是锗管还是硅管?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一、作业题 2-1 如图所示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已知三极管的 UBE=0.7V,=50,R b=377k,R c=6 k,Rs=1
10、00,R L=3 k,Vcc=12V。试计算: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Q;2)电压放大倍数 Au、A us;3)输入电阻 Ri和输出电阻 Ro。2-2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BJT 的 =100,V BE=-0.7V。(1)试估算该电路的 Q 点 ;(2) 画出简化的 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 ;(3) 求该电路的电压增益 Av , 输入电阻 Ri 、输出电阻 Ro; (4) 若 Uo 中的交流成分出现图( b) 所示的失真现象 , 问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 ? 为消除此失真 , 应调整电路中的哪个元件 ? 如何调整 ?2-3 PNP 管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已知三极管的 UBE=0.2V,=60,R
11、b=472k,Rc=4 k,Rs=300,R L=6 k,Vcc=12V,U CES=0.2V,r bb=100。1)试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Q;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图;3)试计算输入电阻 Ri、输出电阻 Ro、电压放大倍数 Au、A us;4)画出直流、交流负载线 DCLL、ACLL; 5)计算电路的最大输出幅度 Uomax;6)信号增大时,首先出现什么失真?怎样消除?7)调整 Rb的阻值,使电路有尽可能大的输出幅度 Uomax,此时 Rb =?,U omax=?2-4 已知电路参数如图所示 ,FET 工作点上的互导 gm=1ms, 设 rd Rd 。画出电路的小信号模型 ;(2) 求电压增
12、益 Av;(3) 求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Ri 。二、思考题2-5 放大电路为什么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Q?2-6 BJT 的小信号模型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其中的受控电源的性质如何?2-7 CE、CC 和 CB 表示 BJT 的三种电路接法。而反向电压放大器,电压跟随器和电流跟随器则相应地表达了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大小与相位关系,如何从物理概念上来解释?三、讨论题2-8 在画小信号等效电路时,常将电路中的直流电源短路,即把直流电源 Vcc 的正端看成是直流正电位、交流地电位。对此如何理解?2-9 在简化的 BJT 的小信号模型中,两个参数 rbe和 怎么求得?若用万用表的“”档测量 b、e 两
13、极的电阻,是否为 rbe?2-10 试比较图解分析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3-1 CC-CE 两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Vcc=12V,R b1=180k,R e1=2.7k,R1=100 k,R 2=50 k,R c2=2 k,R e2=1.6 k,R s=1 k,R L=8 k, 1= 2=50,r be1=rbe2=900。1)画出微变等效电路2)求电路的输入电阻 Ri和输出电阻 Ro。3)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Au、A us3-2 CC-CC 两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 1= 2=60,r be1=5k,r be2=1k,求电路的输入电阻 Ri和输出电阻 Ro。3-3 三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 b、e 的等效电阻分别为 rbe1、r be2、r be3,电流放大系数分别为 1、 2、 3,写出 Ri、R o、A u的表达式。二、思考和讨论题3-4 多级放大电路级间耦合方式及其特点如何?各级耦合应满足什么条件?3-5 对于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Q 的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