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键入文字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姓名:学号:学科:学科教学(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高中一年级章节: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键入文字目录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2 教学内容分析2.1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22.2必修课程中“离子反应”教科书内容编排22.3人教版教科书“离子反应”相关教学内容分析32.4 “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的价值分析33 学习对象分析3.1化学学习需求分析.33.2起点能力分析.43.3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53.4 学习困难障碍与应对策略.54 学习目标分析4.1 知识与技能.54.2 过程与方法.64.3 情感态度价值观.65 教学重难点分析5.1
2、 教学重点.65.2 教学难点.66 教学模式和策略6.1 教学模式.66.2 教学策略.67 学习资源与环境.78 教学多媒体设计.79 教学过程设计.810 教学活动流程图.1111 教学评价11.1 学生自评.1311.2 教师评价.14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第2课时)信息化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
3、展潜能。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使学习的观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次教学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技术呈现原理动画,以方便学生的理解、联想和想象。化学学科
4、教学中借助CAI 技术,可以以动画、图片等多种直观形式向学生展示化学中的一些微观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中的一些原理和概念,更好地建构知识。其次,CAI 技术通过刺激视觉,听觉等更多的手段展现要讲授的内容,使内容更加的形象化,立体化,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次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同时,应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次教
5、学设计以实验探究为平台,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的宏观现象,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分析反应过程,符号表征反应实质,并通过离子方程式解读化学反应的信息,顺势建构化学观念,落实“实验观”、“微粒观”和“守恒观”的建构与体验,让学生站在化学观念的高度深刻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核心概念,灵活解决生产生活中涉及离子反应的实际问题。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22 教学内容分析2.1 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课程基本理念必修一模块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必修一中“离子反应”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比较基础,关于离子反应
6、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必修模块要注意把握其深广度,在必修学习过程中,只要求单一离子的检验。2.2 必修课程中“离子反应”教科书内容编排人教版化学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其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第一部分:教科书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栏目帮助学生深入的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在介绍离子反应之前,教科书先用初中学习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导电现象引出电解质、电离等概念,再通过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把学生由宏观世界带入到微观的世界,转换思维维度,为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做好准备,之后又列出了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让学
7、生对酸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从电离角度归纳总结出酸的概念。第二部分:教科书首先给出了离子反应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2-1,让学生从宏观维度看到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呈现现象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反应本质,并给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之后教科书又给出了4个酸碱中和反应要求学生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是实质,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在必修一阶段所涉及的主要的离子反应是离子交换型(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教科书给出了另一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
8、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3个实验实验2-2,让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现象和条件有了宏观的认识,进而从微观角度分析,归纳总结了发生反应的规律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弱电解质或者挥发性物质。最后教科书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将离子反应加以应用,以促进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迁移。本次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即第二部分。2.3 人教版教科书“离子反应”相关教学内容分析“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教
9、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离子反应在中学化学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初中教材给出化学反应的概念,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化学反应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复分解反应是教科书中着重编排的内容,介绍了复分解反应及其规律。而化学必修一教科书重点介绍了离子交换型的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教学并不是在必修阶段一次性的完成,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教科书编写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选修模块编排了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内容,同时离子反应的知识还延伸到了电极反应及电化学方程式书写等方面。可见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在中学化学理论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4 “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的价
10、值分析2.4.1 学科价值在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中,离子反应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这一章节的学习,不仅是对初中知识学习的“承上”对以后的化学学习也有“启下”的作用。在知识方面,它是学习盐类水解、沉淀溶解、络合反应以及电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在知识综合应用方面,离子反应是解决物质制备、混合物分离、离子检验问题的基础,在实际生活方面问题的解决中(如:海水资源的开发、废水处理、酸除水垢、硬水软化、胃酸过多的治疗、泡沫灭火器原理)也同样用到离子反应的知识。2.4.2 学生发展价值离子反应概念的建立,能够使学生以一种新视角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有助学生形成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式。在发
11、展化学素养方面,离子反应的知识包括观念的培养,如微粒观、电荷平衡观等。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概念的方法,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技能。3 学习对象分析3.1 化学学习需求分析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43.1.1 学生知识完整性的需要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知道了离子的基本概念并初步建构了微粒观;知道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但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还不能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只知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反应;不能从微观本质上分析复分解反应。通过“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解质、电离等概念,对离子反应有了初步的认
12、识。作为对于离子反应的完整性,学生需要学习离子反应的原理,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实质。3.1.2 学生观念和思维转变的需要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将引领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基本概念,但是对微粒观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识记概念的水平,对于微观世界,他们仍旧充满了好奇与迷茫。通过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利于学生理解原有的知识,建构观念。学生对离子反应微观本质的建立,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通过探究实验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且通过驱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去理解和学习。3.2 学生能力起点分析3.2.1 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离子的基本概念,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
13、的,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存在间隔;知道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本节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的原理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从微观角度离子反应的实质。学生基本熟悉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得到多次体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贴近科学探究的方式。但是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分析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应该在教学多引导学生。3.2.2 已具备的方法通过实验方案的设定选择实验仪器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合作。3.2.3 已具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基本概念,但是对微粒观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识记概念的水平,对于微观世界,他们仍旧充满了好奇与迷茫。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53.2.4 学生媒体操作能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共同交流,能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网络环境,获取一定的信息,但仍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尤其是在获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方面,教师要避免学生在网络资源面前盲目浏览或不知所措的现象。3.3 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这一节知识多为概念的讲解,如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定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将这节课仅仅当做是概
15、念的灌输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很大的打击,对学习识记也造成困难,往往前面记住后面忘记,甚至造成混乱。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十分重要。本设计应该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风格,提出具有驱动性的问题,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通过归纳总结原理原则等,同时设计“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可以有所提高。其次,本次教学设计利用CAI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微观过程和原理,从而更好的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3.4 学习困难障碍与应对策略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实质,对于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是有理解困难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还停留
16、在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不清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且对于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哪些物质能电离出离子比较难以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形成概念的同时可通过实验、表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好相关知识,逐渐养成学习化学的必备素养和学习兴趣。在接触本节内容前,学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仅停留在初中水平,不宜过早出现过于复杂的化学实验,授课过程中选取的实验也应是学生熟悉且易理解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将学生引入模拟的微观世界,加强对概念理论的理解。通过对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动画模拟以及离子反应发生的动画模拟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学习兴趣。4 学习目标分析4.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反应的
17、相关概念;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62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3知道离子交换这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观察离子反应的宏观现象,让学生对离子反应有一个事实性了解;通过Flash动画,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并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通过练习,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步骤。4.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离子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把学生带入到奇妙的化学世界;3体会离子反应在自
18、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 教学重难点分析5.1 教学重点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5.2 教学难点理解离子反应的条件,准确书写常见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 教学模式和策略6.1 教学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提出的基于概念学习的教学模式问题引申模式。6.2 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用历史故事引入化学新课,可以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运用实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CuSO4溶液和NaCl溶液、CuSO4溶液强化概念 概念应用 形成概念域(系)问题情境 定义概念人教版 高中
19、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7BaCl2溶液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NaCO3溶液和稀HCl、NaOH溶液和稀HCl等反应的实验现象有宏观的认识,并用动画演示各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离子之间结合并生成新的物质,使电解质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减小)和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生成难电离物、生成挥发性物质)。3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设计有过渡性问题组,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7 学习资源与环境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化学学科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以动画、图片等多种直观形式向学生展
20、示化学中的一些微观现象,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中的一些原理和概念,更好地建构知识。其次,CAI 技术通过刺激视觉,听觉等更多的手段展现要讲授的内容,使内容更加的形象化,立体化,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图片、文档、Flash动画等教学相关资源,并利用CAI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和条件,更好的理解离子反应的相关概念。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师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总结如下:1、教师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图片、文档、Flash动画等
21、)制作教学课件。2、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并在组内交流,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了解。8 教学多媒体设计序号 媒体内容要点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1 情境故事 PPT、图片、文本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出示-观察 2分钟 自制2 多个离子反应的微观过程 Flash动画 深入了解本质内容 展示讨论讲解 10分钟 下载3 知识总结 PPT、图片、文本 归纳理解 出示了解讨论总结 5分钟 自制4 拓展练习 PPT、文本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出示练习讨论总结 5分钟 自制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89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程引
22、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学生倾听 用历史故事引入化学新课,可以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复习提问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并做答。 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为起点,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过渡下面我们学习
23、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的参加,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PPT展示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学生理解概念,对离子反应形成初步认识。 概念简单,先让学生对离子反应有概念上的认识。指导学生分组课堂实验(1)5mLCuSO45mLNaCl现象:无明显现象(2)5mLCuSO45mLBaCl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分组课堂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1)不反应(2)反应生成白色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对离子反应形成宏观认识。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9沉淀Flash动画展示Cu
24、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的微观过程,对离子反应形成微观认识。帮助分析CuSO4BaCl2CuCl2BaSO4CuSO4和BaCl2在溶液中分别发生了电离:CuSO4Cu2SO42BaCl2Ba22Cl当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时,Cu2和Cl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Ba2和SO42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交流与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微观理论解释CuSO4和BaCl2反应的宏观现象,并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进一步建构离子反应的微观模型。
25、通过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透过化学现象解释微观本质。有利于学生的智能性知识的形成,从而由于与学生化学观念中的“微粒观”的建构。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发现我们采用了离子的形式来表示反应,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并作答。 提出疑问,产生矛盾,处于愤、悱状态。对于即将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认知上产生了很大兴趣。有利于后面的学习。讲解并用PPT展示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为:写改删查 学生练习尝试着写出CuCl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 结合习题,对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完整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凡是有离
26、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巩固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进一步理解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10问题请同学们写出一下中和反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1)NaOH和HCl反应(2)KOH和HCl反应(3)NaOH和H2SO4反应(4)KOH和H2SO4反应这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样吗?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并写出中和反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并从中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反应实质。 通过驱动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分析并用PPT展示意义: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某一类型的反应。问题请大家思考,酸碱中和反应是不是只
27、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就可以代表呢? 学生练习试写出H2SO4和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只用一个离子方程式书写,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概念。指导学生分组课堂实验(1)5mLNa2SO45mLBaCl2(2)5mLNaCO35mLHCl(3)5 mL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然后滴加稀HCl。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分组课堂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Flash动画展示(1)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微观过程;(2)NaCO3溶液和稀HCl反应的微观过程;(3)NaOH溶液和
28、稀HCl反应的微观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和离子反应的条件。 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的微观过程和离子反应的条件。帮助分析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BaSO4 交流与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所学离子反应进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11CO3+2H+=CO2H+OH-=H2O总结并用PPT展示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2)生成难电离物(H2O等)(3)生成挥发性物质()总结: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浓度的减少。 行归纳分析,并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离子反应的条件,形
29、成系统认识。 知识形成系统认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播放视频离子反应在工业中有很大的用途:污水处理以及硬水软化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化学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课堂小结 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布置任务课后通过网络查询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化合物组成的分析和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理解离子反应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交流与讨论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查询离子反应在实践中的应用,小组相互员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的自
30、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0 教学活动流程图 开 始PPT投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复习提问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12学生分组讨论交教师评价总结PPT投影 给出离子反应的概念进行实验2-1并讨论现象Flash动画 演示实验2-1中离子反应的微观过程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PPT投影 给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PPT投影 分析并继续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练习进行实验2-2并讨论现象Flash动画 演示实验2-1中离子反应的微观过程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13符号说明:教学内
31、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用具 学生利用媒体操作、学习教师进行评价判断11 教学评价11.1 学生自评 学生的自我评价量表学习的课题:班级: 自评者: 时间:评估项目 评估指标 评估等级A0.9分 B0.8分 C0.6分 D0.6分1.是否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结束教师引导分析 观看视频,应用知视频 教师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交教师布置任务 上网查询并讨论教师评价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14知识与技能 2.是否了解了离子反应的相关概念;3.是否掌握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4.是否可以从微观角度解释离子反应的实质和条件;5.是否能用
32、离子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 1.是否合理地安排好听课、思考、做笔记、练习、反馈的关系;2.是否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3.是否可以明确了自己是如何获得本节课的内容;4.是否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条件;5.是否会反思知识的习得过程和方法;6.是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是否感受到了探究概念、规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是否体会离子反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是否认识到一些常见的现象中蕴含着深奥的化学原理,只有清楚化学原理,才能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11.2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调查报告或探究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