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文体大观读后感东塔三小 马 虹周一贯主编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 这本书我已经倾慕已久了,朋友推荐说对于自己的教学和经验总结是非常好的引领。终于在暑假期间沉下心来拜读了一番,我觉得要总结出精辟的理论至少要读好几遍,这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文体教学”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课例。虽然我目前只读了一遍我想浅显的谈谈本次的阅读分享。在长期教学的听课议课磨课中,我发现很多老师认为我们所有的课都可以用一种方法来教,即: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字词教学;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小结作业。一个语文老师面对所有的课文都这样教,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阻碍我们的专业化成长。当我们的语文教学
2、落入模式化的套路中时,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固步自封。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看似上了数百上千节课,其实只教了一堂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字词教学;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小结作业。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文体有别,教法各异”,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设计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基于这样一种教学现象,我们急需要强化文体意识。那么,何谓“文体”呢?“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总之,作者提笔为文,因内容和形制特点的不同文章会呈千姿百态,内容和形制特点相近的作品被归为一类,形成分类的文体,但因为文体分类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分类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只能是相对的。正如周一贯老
3、师所说“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很多时候,文体分类的关键还在于变通。语文教学的风格,并不是可以包装、一厢情愿的产物,而是对语文本体的深刻把握而自然形成的产物。自然与质朴,是语文教学风格的应然。自然,是从文体探寻语文教学本真;质朴是从文体实现语文教学本真。自然,就是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文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质朴,即朴素,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少一点花哨,多一点本真的专业自信。质朴的教学,首先要有效,要能达成教学目标,其次要有一定的教学效率。所以“质朴”是相对于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而言的。当我们有了正确的文体判断,就能生成有效的教学内容。文本回归,我们该怎么做呢?从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
4、这一书中,我主要概括出来一下三点:1、强化文体意识,明确文体教学范畴“文无体不立”,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文体知识都是绕不开的基础。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文体主要是: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2、突出文体线索,重组教材单元教学现行教材大多是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组合的单元,特别“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般会分为“人与自然”“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科学精神”等专题。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
5、许多名师积极探索,或通过重组让选文按体归队,或通过添加置换让文体成群结队,或借助群文阅读让文体焕发异彩。比如注重言语智慧的薛法根老师就依据文体将现有的教材课文进行重新编排,形成以文体为核心的课文单元,实现一类文体一个单元的类篇教学。以苏教版三下的内容为例,薛老师将 8 个单元 26 篇课文组合成了 6 个教学单元:事务类记叙文、事件类记叙文、人物类记叙文、事理类记叙文、科普童话、诗歌。重组后单元篇数不足的我们还可以增添篇目,在本册书中只有两则寓言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我们就可以补充几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组成中国寓言故事单元。文体线索的重要性在群文阅读时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们在设计群文阅读时,常以文体
6、特征为议题组合群文,比如致力群文阅读的蒋军晶老师,他的经典课例创世神话就选用了 7 个不同民族地域的创世神话,学生通过连续阅读这一类文章,在求同、存异、整合、判断的阅读策略指导下,发现了创世神话的神奇密码,体会了其中写作的奥秘。3、把握文体脉络,触类旁通渐成系统语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语文教学究竟要通过这些例子教什么呢?书中列举了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一文。蒋老师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以复述故事为经,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纬,凸显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和文体表达特色。教学内容只选取了两个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发现民间故事的叙事密码。教学时蒋老师设计了三个练习:一是将单篇的故事拆分为若干个
7、故事,二是在情景中讲解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三是练习讲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子”,从文体特征出发,先沉入文本,学习感受课文的个性价值(以这篇课文来讲),就是从文成公主进藏的神奇情节中感受民间故事的瑰丽想象、浓郁情感。其次,由这一篇聚合推演出一类的共性特征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最后,通过言语的运用练习复述故事、创编故事,内化吸收,转化为个人的言语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会一篇,认识一类,把相同文体的文章整合学习,关注文章的结构模式、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由“这一篇”推演至“这一类”,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让他们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大气,不拘泥于零敲碎打,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言就能准确,在发现语文内容之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内容的确定就比较准确;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教得轻松,提领一顿之后发现文章是这样编织起来的,于是自言自语就抓住核心,直指人心,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能教得深刻,肯定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抓住文本写法形式上最大的亮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