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9506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文题目: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学生姓名 学 号 类 型 专 业 层 次 指导教师 日 期 学习中心编号: 学习中心名称: 西 南 大 学 网 络 与 继 续 教 育 学 院毕 业 论 文2目录摘要 .3绪论 .4一、选题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 4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4第一章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 6二、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7第二章 国外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措施 9一、美国的教育公平政策 9二、韩国的教育公平政策 .10三、国外解决教育公平措施的启示 .11第三章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对策措施 .12参考文献 153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摘

2、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对推进我国教育民主化、大众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至关重要。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教育行动上还是教育体制上,政府都为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做出了种种努力,但现实中教育不公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当前我国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地区、阶层之间差别较大,如何不断扩大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奠定合理稳定的价值和制度基础,是实现教育公平发展过程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我国教

3、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造成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原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部分借鉴并分析部分外国政府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从中吸取有益经验;第四部分提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对策措施。关键词: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对策思考4绪论一、选题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早在 25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等级教育体系,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则最早提出通过法律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维多里诺倡导“和谐教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出建立

4、公共教育制度让所有儿童都进人学校受教育; 可见,教育公平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公平。而历史实践也证明,教育平等在促进人类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在教育公平观上,西方主要研究领域是对平等的追求。美国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具有抽象性、标本性的意义。他认为,公平内涵分为三个原则,自由原则,平等原则以及差别原则。麦克马洪则更为偏向性的注重教育机会公平,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水平公平,同等条件同等对待;垂直公平,不同条件不同对待;代际公平,发生在上一代人身上的不公平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到下一代。2009 年经合组织组织在不再有失败:教育公平的十

5、个步骤的报告中就教育公平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提出教育公平的两个维度:一是公正,即个人与社会背景不应该成为教育潜能发展的障碍;二是全纳,即要确保全民教育的最低基本标准两个维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国对于教育公平的研究起步较晚,世纪年代中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掀起了一场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不少学者力图对教育公平的概念进行解读。谭松华在论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一文指出,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育公平有不同内涵:一般说来,尚未实现教育普及时,公平是指人人都应享有受教育机会;已经实现了教育普及时,公平是5指让人人都应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 ”此文虽然在年发表,

6、但即使从今天的眼观来看,对于教育公平的论述也并未过时。近年来,教育公平作为突出的问题被广泛关注。笔者目前所了解的有关教育公平的著作有:郭彩琴著教育公平: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哲学考察 ,高丽著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和杨东平著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实 ,这两部著作用大量事实和数据说明了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这些研究为理解教育公平的概念、了解我国在实施教育公平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及理解教育公平的应然规定提供了有益的框架。6第一章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综观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

7、我国教育事业规模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强。在推进教育公平进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现实因素,以及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政策和体制不健全等制度因素,导致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投入、教育收费、应试教育、 高考移民、择校风等问题反映强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突出,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等上学难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

8、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二、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1.教育城乡差距问题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数都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论是学校环境、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在竞争起点上便落后于城市孩子。从小学毕业以后,农村孩子的辍学率就开始高于城市孩子,之后越是到较高的教育阶段,在学率就越低。到了大学阶段,来自农村的孩子比重不断下降,重点大学中比例更低。而由于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力,完全有可能陷入恶

9、性循环,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公平的差距,教育又反过来拉大经济发展的差距” 。2.教育区域失衡问题7目前在我国各区域间存在着严重的教育失衡现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财力差别很大,造成了不同地区教育经费的巨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学校数量众多,学生受教育机会就相对较多,可以轻松享有较优越的教育资源;西部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相对中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就十分匮乏,存在着教育投入长期不足、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教育越是重视,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也越大,这必然导致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差距不断扩大。此外,在高考录取方面也存在不公平现象。同一所大学,北京、上海、广州等教育资源比较高

10、的大城市,录取分数线要远远低于教育资源比较少的省份,比如四川、湖南、河南、山东等。这是我国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3.教育校际差别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选择了走培养精英的教育路线,提出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在基础教育领域内,重点学校在教育设施方面,尤其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大大优于非重点学校,自然会更加吸引学生及家长的青睐, “择校费”和“赞助费”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出现了“985”大学、 “211”大学等一系列的重点院校,政府给予的财政拨

11、款相对较多,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较为优越,在这样的优势下,学校就理所当然地获得优秀的师资,优先选拔较为优秀的学生。而普通院校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本就相对较少,硬件软件都明显较弱,优秀的师资和生源也相对较少。这样的强烈对比下, 使得教育不公的问题更加严重,陷入恶性循环。4.教育阶层差异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经济收入分化现象已经比较严重,这也成了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高收入阶层的父母能够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到重点学校学习,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聘请家教进行课外辅导,培养才艺,购买电脑、书籍等各种学习用具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必然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低收入阶层的父母有

12、些连子女的学费都负担不起,更不要说优质的教育了。特别是外来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外来工子女数量庞大,但受户籍制度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在受教育上存在着不平等待遇,导致这些孩子学业8成绩不良,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第二章 国外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措施一、美国的教育公平政策1.实行种族融合。美国政府为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开始从教育的“种族隔离”到“种族融合”迈进。 “布朗法案”判决认为, “如果一州执行公立学校种族隔离的政策,那么这个州就违反了美国宪法。 ”此法案在美国上下引起震撼,被认为是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在随后逐步开展的种族教育融合方式上,不同地区采取了各种具体的措施, “定额计划” ,按定额

13、的方式把非白人儿童分配到白人学校;“重新分组” ,根据入学分数段来分配学校,打破了把黑人学生送至白人学校的成规,更加公平;这一时期的各种融合政策,虽不可避免地遭到些反对的声音,但无疑是向教育公平的实现迈了重要的一步。2.推行教育券。教育券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最早提出,是指“政府把原来直接投入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按照生均单位成本折算以后,以面额固定的学券形式给家长提供一定的资助,学生凭教育券自主选择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 ”教育券的推行旨在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教育券的流动中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教育券来引入市场竞争,用市场竞争机制来创造大学的效率,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使其从单一走向

14、多样化,从垄断走向竞争,使受教育者更多的从约束转向选择,特别是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3.开展补偿教育。弱势群体是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1965 年的中小学教育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补偿教育政策,它的政策目标在于力争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它要求政府拨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合校的工作,规范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取大量的补助费。同年的推行的发端计划针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中岁儿童,尤其是黑人、印第安人以及爱斯基摩人等,旨在给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免费项目。 ”9二、韩国的教育公平政策1.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公共资金重点确保教

15、育的均等,私人资金保障教育的效率,韩国教育经费投入基本遵循这一原则。政府公共资金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后阶段的高等教育投入依靠私人资金为主,韩国私人资金的投入占教育投入的比例居世界第一。韩国政府的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充分意识到“义务教育必须由政府投入,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有明显的获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应属于私人投资行为,由受教育者支付主要成本,并由市场供求来调配资源配置。 ”2.义务教育免费路线。在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韩国政府首先将有限的公共教育资金用于基础教育,然后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釆取了不同的资金投入。与我国刚好相反的是,韩国在实施义务教育免费的过程中,采用“农村

16、包围城市”的策略,从条件不利的地区开始实行,继而向城市逐步延伸扩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韩国政府这种“农村包围城市” ,优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既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又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达到了实现教育公平道路上教育的普及化和均等化并举的目的。3.教育平准化的推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韩国的初、高中分为分为一流、二流和三流,升学考试竞争激烈,应试教育明显。韩国文教部年出台初中免试入学政策,接着就采取措施推进初中“教育平准化”政策,经费、设施、师资是平准化的重点。按照平准化的要求,凡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必须停止招生,甚至不惜关闭原来的名校,同时新设立一批。一系列平准化的措施,有效

17、地解决了韩国初中的入学竞争和择校难题为此;政府从 1974 年起着手推进高中“平准化教育”改革,对不利学校增加拨款,确保各校区师资水平均衡,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完善中等教育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与创新教育发展,也对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引进美国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制度,更注重学生人格与能力的培养。弃唯分数主义,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充分开发社会人力资源,才是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精髓等主张仍占主流。4.教育福利促进计划。2008 年 9 月,教育政策委员会在首尔召开高层会议,10会上韩国政府认为,扩大教育福利在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

18、展中尤为重要,不论家庭经济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同年 12 月,韩国教育科技部即推出了“教育福利促进计划” 。自 2009 年起,韩国高校招生开始执行这一政策, “在国家招生计划外,再从困难家庭的孩子中新增招收 6,4万名学生,所招比例将由目前的 3,9%提高到 11%。计划外招生的优先录取范围,将从以往的渔村家庭、低学历家庭、离婚家庭、国际婚姻家庭、外国居民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 ”三、国外解决教育公平措施的启示从美国、韩国致力于教育公平的经验,可数看出,促进教育公平,首先,从宏观上强化政府责任,法律、政策、财政三管齐下,在法律和政策中明确提出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角色,

19、财政投人上适度倾斜于义务教育阶段和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支持政策。其次,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均衡配置。第三,微观上,确保教师中的公平,保证每一个儿童不因种族、宗教、性别、家庭出身等客观因素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就要求在教育理念、课程教材、教师培训及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充分的再反思和重构。11第三章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对策措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相比较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教育是否公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尽管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它的实现程度与主观认识和客观努力有密切关系,既需要理念加以强化,也需要完善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各类可行措施。实现

20、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立法机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1.正确树立教育公平理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政府必须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把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决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实施教育公平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当前制约教育公平的首要因素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坚持以历史的

21、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公平,应遵循教育活动自身规律,不能将教育公平理解成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进人同样学校接受同样课程,而应理解成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坚持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发展国家应树立整体性教育观念,坚持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有步骤地实施义务教育制度是值得反思的。无论从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义务平等的角度看,国家对全体国民的义务教育是不应有双重标准。现阶段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最需要关注的工作是促进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要继续致力于扫除在农村中仍然存在的新文盲现象。农村义务教育不仅应在发展步骤与速度上跟上城市的发展

22、步伐,还要在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上达到城市同等12的水平。为此,我们应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政策与教师政策进行更深人的调整与变革。通过这样的变革,以达到逐步缩小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别的目的。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做到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与稳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主义方向,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保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既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

23、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要有长远战略方向,也要从现实出发,制定阶段性目标,扎实予以推进。3.深化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以此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别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虽然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由于实际录取学生时采取划线录取的办法,各省区的录取定额并不按学生数量平均分布,而是优先照顾城市考生。因此,出现了同一份考卷、同一所高校在录取分数线上的巨大差异,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所以,今后政府要继续改革现行的高校招生实行分省市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法,努力实现高校自主招生,实行不分省市按报考志愿选拔录取;改革现行的高校收费方式,体现本科高等教育与专科高等教

24、育的应有差别,这对提高农村适龄青年的人学机会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地方性高校的发展,促进地方性高校为农村发展服务。同时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人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承担学习费用是应该的,这符合国际惯例。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国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实行收费制度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与收费制度和人才培养计划配套的奖、贷学金等制度,以保证实现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4.建立评价监督机制,为教育公平营造典论氛围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相监督、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是促进教育公平的

25、有效保证。一方面,对教育公平的评价机制。首先,要建立对各级政府教育均衡化水平的评价体系,构建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对各级政府实现教育公平进行评价的平台,并将评价与各级政府的政绩挂钩。其次,要建立受教育者13对教育机构教育公平的评价体系,摒弃将升学率和各类统考、竞赛指标作为教育公平评价指标的观念和做法,强化对学校运行规则和秩序监督公平的评价,关注教师的从教素质和创造性的教育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教育腐败的监督机制。要建立教育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相关的法规,指定监督检查部门,明确责任和处罚标准。全面实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阳光工程”,实现招生公开、

26、透明、公平、公正。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5.坚持政府为主导,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为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的投人,保证其投人增长与财政收人增长同步,力争使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达到 GDP 的 4%或更多。并坚持补偿性原则,重点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投人力度,尽最大的努力不断缩小差距,做到教育资源分配的相对均衡。只有教育投人的公平才有可能产生教育产出的均衡性,也只有各地区人才存量的均衡,才有实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建立资源配置机制,为教育公平提供物质基础。政府教育经费投人的情况,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分配,都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能否实现。从

27、资源配置的角度讲,坚持资源分配均等,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应该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大致确保各阶层受教育者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针对弱势人群和农村地区,国家应遵循公共教育资源从富裕流向贫穷的原则,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人群、农村地区倾斜,建立公共教育基准,政府的教育职能的重点要从过去的“培优扶强”走向现在的“保底转差”,真实现城乡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以教育的公平推动社会的公平,为构建公平社会打下坚实基础。14参考文献1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年。2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28、9 年。3杨建顺: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浙江学刊J,2012 年。4 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刚、廖申白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5 雷玉翠:论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甘肃社会科学J,2009 年第 6 期。6刘平秀.教育公平与教育政策选择 J. 湖北社会科学,2010 年第 2 期。7王西阁.试论促进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8林方略.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J.理论前沿,2006(19)。9吴的刚.关于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1)。10袁振国. 缩小差距 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3):4-7.11孙梦洁,王少君. 从分配的角度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政府责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2):33-37.12马晖. 专家建议政府发放准教育券 放开义务教育市场 N. 21 世纪经济报 2010-0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