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5.281207.10.3)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 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1
2、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 掌书记 ” 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叛徒杀害了耿京。辛弃疾亲率 50 骑兵,直闯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23 岁,南归之初,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佥(qian)判,自符离之役(1163 年)失败后,南宋王朝甘心俯首称臣,身为“归正
3、人” 的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六年后才逐步升迁,但都在地方任职。26 岁时,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 ,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体现其深谋远虑,智略超群。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31 岁,进献九议 ,进一步阐发 美芹十论 的思想,陈述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富国中兴的大计,但未被实施。29-42 岁,13 年间调换 14 任官职,使他无法在任职上有大的作为和建树。 但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42 岁, 即淳熙八年( 1181)冬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
4、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64 岁,即宁宗嘉泰三年(1203 ) ,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用,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 ,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65 岁,即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 1205 年)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
5、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 67 岁。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范开稼轩词序 )。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
6、激越的文词。 “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 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 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 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 1165 年写论文 10 篇,又称美芹十论 ,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 ,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
7、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作品类型一、爱国诗词:悲壮二、农村风光:清雅三、挚爱江山:讴歌四、少数爱情诗:朦胧、有寓意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辛弃疾是一位世人皆知爱国之人,他被大家传为英雄;在我小时候,就就被过他写的词。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介书生。不过随着我知识的增加,就知道他不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军。青年的辛弃疾曾参加耿京精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来反抗金人的统治。在金朝人完颜南侵失败后,辛弃疾劝耿京与南宋王朝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进一步反击敌人,并代表起义军到建康去见宋高宗。在他从南宋北归时,叛徒张安国已谋害了耿京,并劫持了部分
8、起义军投降金人。辛弃疾得到这消息,和部下五十人驰骑直入张安国五万人的大营,缚张安国置马上,当场有号召了上万人的士兵反还长驱渡淮,直奔向南宋。这件事看出辛弃疾有当年张飞长坂坡桥前一声吼的威风,亦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忠肝义胆。改变了我对他的偏见,从此开始敬佩他。他有万夫不可挡的气势,亦有豪气冲天的才气。他和苏轼、陆游不同,辛弃疾的艺术创作上是以词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死气沉沉的偏安局面下,南宋朝廷已麻木到不知痛痒的地步,辛弃疾在词里独独羡慕那些有生气的人并以“元龙豪气”、“刘郎才气”自比。要求主动打击敌人,恢复祖国的统一。而这些也恰恰是辛弃疾的词的主要思想,报答出辛弃疾的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每当我读起他
9、的词,都会觉得一股冲天豪气,与想报祖的拳拳之心。我也会每读一次就受到一股精神上的冲击。我似乎感受到他的忧虑之情与英雄不服老的豪壮,激励着我向前。文 章 标 题 : 我 最 喜 欢 的 历 史 人 物 ,文 武 双 全 的 辛 弃 疾 作 文 辛弃疾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淄博一中高一语文组张军艳 仰望浩瀚沧桑的历史星空,似乎又见刀光剑影,似乎复听鼓角争鸣,在 那熠熠生辉的几颗星辰间,在那沧海一粟的转瞬即逝间,有人间一股英雄气 概在驰骋纵横。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在国危民苦之时, 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维护正义,揭露社会时弊,以文言志,有人称其“人中 之杰,词中之龙” 。他出生
10、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从小博览群书,又习武艺,渴望能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檄” 。他二十一岁时引领五十人闯入五万金营的勇 敢和果断,轰动南宋朝野,声名远播, “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天子为 之赞叹不已” 。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 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 、 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 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所采纳。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 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
11、,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 万古流” ,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真的勇者,穿越红尘的喧嚣,回归至真至善的心灵,历经世间一切苦难 ,而那份坚持依旧岿然不动。辛弃疾为国而生,为国而战,为国而死。他一 生报国无门,却矢志不渝,写了大量爱国词文,在已收录的宋词中,他是词 作量最多的词人之一。他写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描绘了将士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他写的“要挽 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表现出“试手补天裂”的勇毅和豪迈;他写的“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写出了面对流逝岁 月抒发
12、报国之志的感慨,写出了他无论自己处何逆境,都能够把国家和百姓 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沧桑的兴亡轮回中,无数仁人志士坚守着道德 和节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傲岸风骨和浩然正气,就凭着崇高的道德和气节 ,我们的民族才能够在风浪里拨开云雾,继续前行。让我们履行匡扶正义的 天职,坚定为善的意志,勇敢承担起维护真理的使命!走进辛弃疾淄博一中高 2009 级 12 班赵玥稼轩,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上元灯节时,火树银花不夜天。一袭青衫,一把佩剑,似是穿过千年岁月烟尘,翩然向我走来。你的背 后是悄然变换的烟火,诉说着生命前的最后一次绽放。竟是艳丽如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13、处。曾在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时,想起这句百转千回的词,究竟谁,能让人暗 自失了心。我竟不曾料到是你。那断鸿声里的斜阳是你的,那塞上关楼的风刀霜剑 是你的,那酒旗招展的草庐前的放怀一醉是你的,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 寂寞也是你的。我曾无数次辽想,大漠深处翻滚的云海,暴虐的风沙,壮士思乡的浊泪 ,将军徒生的白发。你身影寥落,却依旧站得像一杆挺拔的标枪。这又何尝是你的错?大宋王朝已暮霭沉沉,一人的悲痛抵挡不了命运的 翻云覆雨。纵使带湖十秋、瓢泉八载的苦闷竟还没有磨去你身上的傲骨吗? 人生一蹉跎,便是两鬓苍苍。你悔了吗?你脸上斑驳的伤痕,你脸上岁月的风霜,是想告诉我什么? 你竟不在乎吗?纵是世事变换,我已
14、尽全力,争得这半生金戈铁马,这 半生江山妖娆。只是偶尔,无奈默然心生罢了。罢,罢,罢。沧海又桑田,聚散复离合。千年弹指一瞬,百年尘世沈浮。只换得一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师生互评 教师点评本文虽出自高一新生手笔,平日习作亦少此类练习,但读来颇让人惊叹,令人回味悠长, 口齿噙香,作者对辛弃疾的侠骨柔肠别有一番见解,让人拍案叫绝。文章巧妙地将辛词无声无息地融会成诗情画意的意境,用“我”与“你”的称谓结构全 篇,消泯了时代隔阂,营造出精神共鸣的氛围。全文词句文白间杂,词藻华丽,但又能独抒 性灵,不拘格套,从文中也可见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视角。全文语言凝
15、练,寥寥几 笔勾画出一个虽面目模糊却寂寞、沧桑、决绝的辛弃疾,字里行间、只言片语,显露出作者 的少年老成。总之,此文因富有个性化的思想与语言称得上是一篇妙文。文 章 标 题 : 我 最 喜 欢 的 历 史 人 物 ,文 武 双 全 的 辛 弃 疾 作 文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董国福 纵观古今,穿越时空,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英雄豪杰、文人 雅士在涌现,在奔腾,在向我们徐徐走来 尧舜孔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杜韩柳、 欧阳三苏他们无不具备正确的目标和光辉的楷模,也无不脚踏实地去塑造自己。瞧! 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而文化灿烂的华夏神州, 在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又自强不息的古
16、 老国度, 厄运与英雄总是缠绵纠结和相生相伴的, 而奸佞与忠义的对立则更显示出这个东方 古国的神奇不凡,更显示出诞生于这片土地上的人物的神奇不凡。(一)我不喜欢刘邦 我不喜欢刘邦,所以我更倾慕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失败了 四面楚歌,虞姬悲情,将士掩面,英雄自刎。但我不以成败论 英雄,我倾慕他一身豪气傲骨传颂人间,这位霸王真是让我倾慕得五体投地、热血沸腾! 秦王嬴政任人唯贤而最终一把利剑灭六国统天下称始皇, 沛公刘邦横扫楚河创立大汉王 朝也可谓一代明君, 可是他们有项羽一样顶天立地的霸气豪情吗?有项羽一样宁死不屈的铮 铮傲骨吗?显而易见,肯定没有的。嬴政建立秦朝后统一文字度量衡可谓居功至伟,但修筑
17、 长城弄得民怨沸腾、焚书坑儒的残酷做法又令人扼腕,而刘邦对韩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腹”的处理方式更是令我义愤填膺、慨叹万分。对的,我倾慕项羽是对的,他文武双全,叱咤风云,一身豪气傲骨的确无人能比! (二)我鄙视秦桧 我鄙视秦桧,所以我更敬佩岳飞! 岳飞,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抗金名将。也许他失败了,他被秦桧等人残害于风波亭,但 他一生赤胆忠心,为了收复失地,为了保家卫国,他不惜个人安危在战场上驰骋纵横,奋勇 杀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精忠报国,为了实现“还我锦绣河山”的宏图 大业,义胆忠魂埋荒野,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他为国牺牲的精神秦桧能比吗?不能,他肯 定不能比,因为根本就
18、不能相提并论。是的,岳飞忠肝义胆,英勇神武,一代名将虽含冤九泉,山为之震颤,水为之呜咽,而 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忠君爱国精神则弥漫在南宋半壁河山的上空!他让我敬佩得无语 (三)我讨厌蒋介石 我讨厌蒋介石,所以我更崇敬毛泽东! 你可知道, 在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身上闪现着多么耀眼的光辉。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转 折点上,在最危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作出了扭转乾坤的壮举。毛泽东真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正遭受着 日本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 值此国难当头之时,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只想偏安一隅 而消极抗日,将祖国的亿万同胞和大好河山置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他
19、们真忍心!那时的祖国 在我们的肉眼里像一盏要熄灭的油灯,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毛泽东站出来了, 他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一切爱国的民主人士以及革命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了 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他犹如黑暗中突然闪现的一颗明星,将银白色的光芒撒向辽 阔大地,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辉煌。我爱他,爱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我们的华夏子孙 至今仍不能堂堂正正地站在亚洲东方这片土地上。而他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的品质更令我感动不已! 巍巍泰山托着亘古不变的日月星辰,却也见证着兴衰更替的十朝百代。滚滚长江澎湃着奔腾不息的千支万流,却也积淀着无与伦比的华夏文明。滔滔黄河荡涤着逾越千年的功过成败,却也铭记着熠熠生辉的英雄豪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不乏人才,历史亦不缺英雄!他们是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也是我最崇拜的英雄豪杰, 他们在我的灵魂中就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 珠,照亮了我的全身,更温暖了我的心灵。这些英雄豪杰那经久不衰的灵魂像太阳一样永远在亚洲大地上光芒四射, 使每一个呼 吸显得那么均匀,使每一片肌肤显得那么舒适,使每一颗心灵显得那么亮堂,使每一份记忆 显得那么美好。华夏神州英雄辈出,东方巨龙正在腾飞,面对此人此景,想说不爱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