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选讲一人与书及其读书并非为黄金,郁达夫孙福熙,一、人与书阅读提示,1、书本的价值人类思想的结晶2、书本与人类的关系生活挚友3、人即为书,书即为人生,二、名满天下、著作等身的郁达夫,二、名满天下的郁达夫,郁达夫出生在富阳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3岁丧父,全家在母亲的独立支撑下,靠着摆炒货摊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计,使幼年达夫饱尝“饥饿的恐怖”。6岁时,母亲请来一位老先生,让他对着孔子的牌位三跪九拜之后,又念了三字经,就算开笔入学,于是就跟书解下了不解之缘。5年后入富阳高等小学堂,学堂里的国学教育再一次让他受益匪浅,古文辞类纂十三经注疏御批通鉴辑览等等无一不在他的涉猎范围。如醉如痴是书生.doc,他讲
2、:“由书塾而到书堂,这是一个转变,在当时的我的心里,比从天上飞到地上,还要来得大而且奇。”,自此养成读书买书藏书的嗜好,痴迷于书海之中如鱼得水如虫啄木,读书、著书、译书、编书、印书、买书、藏书、失书,并衷情一生。达夫出来不计较衣着,只要保暖即可,说他是书痴当不为过。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正是他在书山拓路的真实心迹。他在日本留学四年,就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书籍,据说有一千多部之多,读书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他曾经说:“于吃饭做事之外,坐下来读的,也以小说为最多。”,三、文本赏析郁达夫人与文,郁达夫一生孤独地奔走在天地间,在复杂多变的空间,行走在繁复与单纯之间,让真
3、实的生命、真实的情感尽情宣泄,用小说描绘现实的情状,用散文捕捉着审美意象;用诗歌的情致、韵调直抒心境性情;用杂文、评论直抒胸臆,针砭时弊。字里行间始终有一种迷雾一般的情愫弥漫其间,萦绕于读者的心头,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与他一起哭笑,充满了人性的魅力与想像,把笔触直刺人类恒定的命运:迷茫、痛苦、顽强和执拗。书生毕竟是书生,繁华褪去,真纯依然。,“越是这样,越是找不到出路。越找不到出路,越想破坏,越想反抗。”郁达夫曾这样说:“艺术家的天性,多少总带有些薄命汉倾向的。”,三、文本赏析深邃之内涵,在人与书中,郁达夫用浅显而明快的语言,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讲述了人与书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虽短,但富含哲理,深刻
4、感人。“书即是人,人亦即是书。”人即是自己这本书的作者,又是他人那本书的读者。我们应该在阅读他人作品的当中,写好自己人生这本书。,人生在世,同样是活,同样是写,为什么不写一本大书,厚书,有价值的书;人生在世,同样是活,同样是写,为什么偏要写一本小书,薄书,需勘误的书呢?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当一个好读者,更要当一个好作者。老年作者,虽书已接近尾声,但要把成功与失败告诉读者,把败笔和遗憾告诉青年;中年作者,如日中天,要把作品的高潮部分写好,不留遗憾,给青年做个榜样;青年作者,日出三杆红胜火,要写好开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少年朋友做个表率;少年作者,初出茅庐,要多吸吮知识的乳汁,为写书做好
5、铺垫。人出生入死,风风火火几十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散文短篇,都要用心去写,当个好作者,当个名作家。,三、文本赏析,读书与写书是密切相关的两件事。多读书,才能写好书。无论是写文学作品还是写人生史册,都要多读书,多从书中吸收营养,积累素材,积累才干,积累资本。多读书,生活才充实;多读书,人生才有意义。 人应该成为书的挚友。,四、文本全文,郁达夫:人与书 书本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出来。,因书本与人类关联之亲密,所以古来学者多把书本当作人类的朋友看待
6、。史曼尔说得好:“一个人常常靠了他所读的书而出名,正像他靠着所交的朋友而出名一样;因为书本和人们一样,也有友谊。一个人应该生活在很好的友伴中间,无论是书或是人。”,同时亦有一位,他却把人生当作书本来看,那就是诗人高法莱了,他说:“一个人好像一本书,人诞生,即为书的封面;其洗礼即为题赠,其啼哭即为序言;其童年即为卷首之论见;其生活即为内容;其罪恶即为印误;其忏悔即为书背之勘误表;有大本的书,有小册的书,有用牛皮纸印的,有用薄纸的,其内容有值得一读的,有不值卒读者。可是最后的一页上,总有一个全书完的字样。”恕我续上一个“貂尾”,就是在人的诞生之前的受精成孕,就是书版付印前之文人绞汁的草稿了。,书即
7、是人,人亦即是书。,五、读书并非为黄金阅读提示,1、读书的目的功利的与快乐的2、我的不读书之缘由一是读死书、无趣书所致;二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3、读书当与生活相连、与人生相关其一,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其二,应该学会不为任何功利目的而读书。4、读书当与事业、职业(需要)相关以有限的时间积累最多的学问、知识应对工作。(这既是快乐的,也是功利的),【作家及其作品简介】,孙福熙,现代散文家、美术家。宇春苔,曾用笔名丁一、明斋、寿明斋,等。1898年9月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自由职业家庭。孙福熙是一位充满了才华和朝气的青年。他的二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些优美作品,而且还为散文创作提供了很好的
8、经验:一是观察细致,能分辨出色、光、形、态等极其细微的差别;一是体会深刻,能够透过事物的外象发觉其内在的意蕴和情致。 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群中,孙福熙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解放前,他被人们誉为现代青年文艺作家中的“神童”,“青年文艺队伍中一位战术高明的少将”,文艺花园中“一位聪明玲珑的园丁”和“天赋特厚”的“天才作家”。,4、本文写作特点,笔调轻松,散淡自如,不为文而文自成;真纯恳切,朴实自然,笔下简洁、利落;学养深厚,有奇思妙想,于细微之处见深邃。,六、思考与讨论,1你是如何理解郁达夫说“书即是人,人亦即是书”这句话的?提示:书是生活的记载,人是生活的一 分子,是其一; 阅读交往应当极大地丰富主体的生活阅历,是其二。,六、思考与讨论,2郁达夫的文章是在劝人读书,而从孙福熙的文章看又似乎是说读书并不好,你是如何理解的?提示:既要读懂书又要读透生活,不可偏废。,周作人像,五、思考与讨论,3将孙福熙的这篇文章与周作人文章我学习国文的经验进行比较,体会语文交往是一门很有讲究的艺术。我学国文的经验全文.doc提示:异曲同工。周作人文章意在强调如何读活书、趣书,孙福熙文章意在说明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尤其不能忽视生活也是书。读书专题青年人的阅读(余秋雨).doc梁启超学问之趣味.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