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诚面对你我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吉首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孟 娟知心姐姐杂志社在北京、上海、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湖北、山东、安徽、浙江、重庆、黑龙江、陕西、江苏、云南等 19 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针对中小学生及其父母最关注的一些问题调查,收到有关人际关系的有效答卷共5782 份。以“我的苦恼”为主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已经成为孩子第二大苦恼。以“心理健康问题”为主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也成了爸爸妈妈们在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时,排在第二位的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引发的苦恼,是中小学生的第二大苦恼。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合作是促进
2、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2001 年的上海APEC 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今年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会议,都在向人们昭示,中国对合作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博鳌亚洲论坛上, “合作”成了各国政要和商界精英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人际关系的涵义什么是人际关系呢?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的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 人际交往的意义1、人际交往是人心理发展的需要2、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进程3、人际交往是学生确立自我价值的重要帮手4、人际交往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影响人际交往的几大效应1、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在人际交
3、往中带来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大学生交往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客观地说,首因效应在交往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2、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突然在某一方面一鸣惊人,很多人马上对他刮目相看,这就是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这两个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但很有价值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对人际认知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
4、。3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对别人做评价的时候,常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 、 “爱屋及乌” ,就是一种光环效应。4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指人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纳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5 、刻板效应 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心理。所谓刻板效应就是人在长期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概括而笼统的固定印象。刻板效应是我们
5、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通的现象。如常常听到的“北方人豪爽,南方人自私小气” ; 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有“无奸不商”之说;南方人往往被认为是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的等。 6 、定势效应 所谓定势效应是指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平等的原则在人际关系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可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2、尊重的原则人人都有维护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人,无论地位高低,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的心情是一样的。生活的实践告诉人们,只有尊重别人的人
6、,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3、真诚的原则 真诚待人通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4 、 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就是对别人的不是,不要求全责备,要宽恕、原谅别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 “金去足赤,人去完人” 。交往中,我们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只有宽以待人,才能扩大交往空间,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关系。5、 理解的原则 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条件。理解主要是指体察了了解别人的需要,明了他人言行的动机和意义,并帮助和促成他人合理需要的满足,对他人生活和言行的有价值部分
7、给予鼓励、支持和认可。6、 信用原则所谓信用,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说真话而不要说假话,要遵守诺言,兑现诺言。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易许下诺言。中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1 、社交自卑感自卑心理“我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还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免得又多一个人讨厌我。 ”“从来就没有人愿意与我交朋友。 ”“我的样子令人看到就讨厌,我最好还是坐得离别人远一点。 ”“我能说出什么好的建议呢?还是不说话为妙。 ”2、社交嫉妒感3、社交猜疑心猜疑心理“你们这么热情是不是对我有所企图?”“现在的坏人多得很,我还是小心为妙。 ”“这些人一看就像坏人。 ”4、孤独心理孤独心理“我才不与哪些地位比我低的人
8、说话。 ”“我讨厌别人来打扰我,我宁愿一个待在一个清净的地方。 ”“要是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一个人就好了。 ”5 、 社交羞怯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对学生的调查当中,学生主要的人际交往对象为三大主体:家长、教师和同伴教会学生与父母相处在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当中,和爸爸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员交往时,中小学生的苦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经常被爸爸妈妈批评、打骂,成功了得不到肯定,失败了得不到鼓励。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尊重、信任和平等对待;爸爸妈妈经常翻自己的书包、物品;爸爸妈妈许诺后不兑现。和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协调。学生的心声:父母不经我同意看我的日记,监听我的电话,我怎么办?*因为成绩不理想
9、,父母骂了我,我怎么办?*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从不和我沟通,我怎么办?只有 2%的父母最满意孩子“ 和同学友好相处” ,只有 2的父母最满意孩子“能与人合作” 。在知心调查问卷中,专家设计了这么一道开放式的问题请中小学生的父母回答:“您最满意孩子哪一点?”回答这个问题的 1904 人中,只有 2%的人(40 人)最满意孩子“和同学友好相处” ,只有 2的人(4 人)最满意孩子“能与人合作” 。在孩子的各种优点中,大多数父母最满意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刻苦,还有一部分父母满意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诚实、体贴父母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父母对“能与人合作”给孩子将来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认识还很不
10、够。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交往矛盾的主要表现有:(一)表现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 (二)表现在生活方式方面 (三)表现在子女发展意向方面 (四)表现在规范与自律方面案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而且,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有彩虹出现!一位苦恼的女儿从
11、子女角度看1 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的增强,逆反心理的出现.2 自我同一性混乱.3.中学生从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案例: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 14 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
12、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一筹莫展的母亲从父母的角度来看1、父母习惯把子女当成未长大的孩子,规定子女的人生目标。2 、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无端干涉,采取一些令子女最“不能忍受”的行动。3、父母望子成龙成风心切,对子女的要求过于完美。生活中,由于年龄、生活背景等差异, 学生常常会与父母有磨擦,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既使子女在成长道路上平添许多烦恼,也会使父母忧心忡忡,影响家庭的和睦。因此老师要教会与父母沟通。为学生支招:如何与父母沟通?招式一:主动交流 鼓励学生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
13、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招式二:创造机会 鼓励学生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招式三: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学生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动道歉 如果学生做得不对,就要教学生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学生,学生有很大的委屈,但是要教会学生先不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招式六:控制情绪 当学生与父母沟通不良
14、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教学生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招式七:承担责任 鼓励学生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招式八:讨论问题,达成协议 鼓励学生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是班级中生活与学校的基本方式。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共享着在交往中形成丰富资源,改造自己的生活,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内容,不
15、断完善自己。 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和老师的关系中,中小学生的苦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挨老师批评。觉得老师偏心,惩罚或者冤枉自己。对师生交往的理解从工作关系看,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而结成的人际交往从组织关系看,一定制度、规范下的角色交往从心理关系看,在教育环境中的相互认知、期待的情感交往。我做错了作业,老师要我罚抄 50 遍,我怎么办?我对某位老师有一些不满意,我怎么办?偶尔老师冤枉了我,我怎么办?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坦白与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关心与爱护彼此知道自己受对方的重视与关爱;尊重与独立相互尊重但互不依赖;个体与群体相互允许发展各自的独特个性与创造,但又互相协调。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
16、方的满足不以对方的牺牲为代价。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当中起着主导作用形成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爱批评的艺术:三明治法与同伴共历生命的成长:帮助学生建立同伴关系在我们的世界,朋友组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份好的友情可以在我们失意时送来慰藉,在我们伤感时送来温暖,在我们跌倒时伸出友爱的手,在我们重新振作时送来掌声和同学的交往时,中小学生的苦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关系不和,比如被同学嘲笑,同学给自己取绰号,和同桌合不来。自己是干部,但不被同学们理解,工作起来经常遇到麻烦。异性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没有知心朋友或认为没有值得自己交心的朋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朋友担负起越来越
17、重要的作用。你理想中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一、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你,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二、要理解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尊重。三、要真实坦诚四、要宽容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 ” 大家都还处于成长阶段,处理问题难免会有很多不妥之处,我们要尽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避免产生敌意。 五、消除依赖感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学生中的异性交往有三种情
18、况:一是喜欢阶段(欣赏)二是接触阶段(关系不错,但没有什么更深的问题)三是真正的男女意义上的朋友(所谓山盟海誓)与异性同学交往,并不等于早恋。中学生正直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使得情绪易于波动,活动能力增强,人格独立要求增加,同时产生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想法,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而非是“恋爱” 。男生往往比较刚强、勇敢、不畏艰难、更具独立性;而女生则更具细腻、温柔、严谨、韧性等特点。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促使双方互补,对性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有益。青春期的男女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受到异性注目和欢迎的人,为此,他们会尽力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环境,是克服自身缺点及弱点的好机会。然而如果真的投入恋爱对我们是有危害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家人关系恶化、忧郁症、酗酒、争风吃醋、怀孕堕胎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1自然交往。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2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3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4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