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第一节 概论,狭义的民族: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领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同体,如汉族,壮族;广义的民族: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一、什么是民族民俗(一)什么是民族,(二)什么是民俗,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作为文化现象,一般具有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
2、和播布性四大特性。,第二节 汉 族,一、概况 汉族,主要源于炎黄、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的。 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为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汗代以后,周边的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第三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满 族,概况:人口及分布,满族人口982万余人(1990年)。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少数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 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概况:人口及分布,窗户纸糊在外,概况
3、:人口及分布,大姑娘叼烟袋,概况:人口及分布,养活孩子吊起来,概况:宗教信仰,满族信奉萨满教,后来还信奉佛教,概况:宗教信仰,满族面具展览,满族图腾(斑吉),概况: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40年代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黑龙江的少数老人会说满语。,民俗:居住,民俗:居住,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曼子炕”。,民俗:居住,体现满足建筑风格的清宁宫,民俗:居住,设计美观的满族建筑内室,民俗:服饰,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民俗:服饰,花盆底可來歷不小喔,民俗:
4、服饰,乌拉靴,民俗:服饰,乾隆皇帝戎装大阅图,民俗:服饰,八旗制度,民俗:服饰,八旗制度,民俗:服饰,沈阳故宫导游,民俗:服饰,民俗:服饰,辛亥革命以后,旗袍被改进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称为改良旗袍,民俗:服饰,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主食是小米,喜粘食。善于养猪,喜食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民俗:饮食,来看看这里的特色菜: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都是东北概念的菜,民俗:饮食,“翠花,上酸菜!”在国内流窜的东北盲流雪村那绕梁三日的一嗓子,勾起了我们的无限回忆,民俗:饮食,翠花,咋还不上酸菜?,民俗:饮食,民俗:饮食,满族的点心以“萨其马”最为人们喜
5、食,民俗:禁忌,努尔哈刺(小罕),敬狗、乌鸦和喜鹊,民族:婚丧,蒙 古 族,概况:人口及分布,人口480万余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于新、辽、黑、甘、青等省区,少数散居和小聚居于宁、河北、河南、川、云、京等省市区。,概况:宗教信仰,祭尚西:尚西是蒙古语,神树,藏传佛教萨迦派第5代祖师,元代首任帝师,概况:,蒙古族以能歌善舞、喜摔跤、爱赛马著称,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特色 。,概况:,蒙古族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畜牧业,近几十年来,已由游牧向定牧转化。,民族:居住,游牧地区牧民多住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蒙古地区的标志建筑也常饰以穹庐顶,民族:饮食,牧区主要是奶食和肉食。奶食俗称白食
6、,有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食品和奶茶、酸奶、奶酒等饮料,民族:饮食,蒙古族人热情好客,用手抓羊肉或清水煮全羊款待客人。忌吃虾、蟹、鱼、海味等食物,民族:服饰,肉食俗称红食,以羊、牛肉为主,民族:服饰,首饰是蒙古族妇女用于头上的装饰品,民族:服饰,首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制成,逢年过节、喜庆宴会、探亲访友时使用,民族:服饰,蒙古族服饰,民族:服饰,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称蒙古袍;系腰带;靴子尖稍向上翘起。,民族:服饰,摔跤服饰,民族:节日活动,“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游戏”或“娱乐”,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蒙古族聚居地区,民族:节日活动,男子三项那
7、达慕 :赛马,民族:节日活动,男子三项那达慕 :摔跤,民族:节日活动,男子三项那达慕 :射箭,民族:节日活动,那达慕 :套马,民族:节日活动,那达慕 :马术表演,民族:婚丧,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民族:婚丧,祭成吉思汗陵,民族:禁忌,忌在蒙古包门前下马、下车,并忌讳将马鞭、刀枪带进包房内,民族:禁忌,忌讳坐蒙古包的西侧或西北角,睡和坐时忌脚伸向西侧或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赠送礼品忌单数;有产妇或病人,忌接待客人来访,民族:禁忌,蒙古族的守门狗和猎犬禁止外人打骂,维吾尔族,概况:人口及分布,概况:语言文字,民族:居住,概况:宗教信仰,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民
8、族:婚丧,概况:宗教信仰,回 族,概况:人口及分布,回族是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宁夏为主要聚居区,其次是甘、青、新、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概况:宗教信仰,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古兰经,概况:宗教信仰,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概况:语言文字,民族:居住,回族的清真寺和民居建筑基本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建筑风格,泉州圣友寺,民族:居住,回族建筑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广州怀圣寺,民族:居住,回族建筑布局和装修仍独具民族风格,北京牛街清真寺,当代回族的居住,民族:饮食,回民对肉食的选择比较严格,只吃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
9、牛、羊、驼肉和食谷类的禽肉及带鳞的鱼类,手抓羊肉,民族:饮食,回民拥有民族风味小吃,如清汤羊肉、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酿皮、白水鸡、切糕等。爱吃油煎食品,有油香和馓子。爱喝盖碗茶,民族:节日活动,民族:婚丧,回族婚礼多在“主麻”日举行,由阿訇证婚,民族:婚丧,回族丧葬,按伊斯兰教教规,实行速葬、薄葬、土葬。,民族:禁忌,回族以爱清洁,讲卫生在我国各民族中著称,饮食禁忌比较严格,朝鲜族,概况:人口及分布,人口为1920597人。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 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
10、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概况:宗教信仰,朝鲜族没有全民族性的统一的宗教。他们的先人中曾有儒教、道教、佛教信徒,18世纪末以后又曾有基督教、天主教信徒。19世纪末,产生一些带有反侵略性质的民族宗教20世纪10-20年代,这些民族宗教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曾创办反日启蒙学校,其教势大有发展。80-90年代,一些朝鲜族同胞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民族:饮食,朝鲜族的饮食主要 以米饭为主食,以 汤、酱、咸菜和其 他泡菜为副食,具 有自己独特的饮食 风俗。米饭多为大 米饭,也有大米和 小米混做的二米饭 ,还有五谷饭等。 汤是家常便饭必不
11、可少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而其中最受 青睐的是大酱素菜汤。,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在朝鲜族传统的习俗中有3月3日踏青,4月18日观灯、6月15日梳头、9月9日登髠等活动。这些时令性活动日称作令节戠名日。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还有旧厠新年、 正月十五 、寒食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民族:婚丧,民族:禁忌,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 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 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壮 族,第四节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概况:人口及分布,人口为16178811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
12、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壮族族称来源于部份壮族的自称“布壮”。建国后,统称为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的提议,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为“壮”。,概况:宗教信仰,壮族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敬奉祖先。人们把与人生活相关的太阳、月亮、星星、雷雨、山岳、树木、动物、河流、井泉等,都当作神圣的东西来崇拜。 至今多数壮族村落还保留有“波处”、“布真”、“戈南”等祭祀场所,也是原始自然崇拜的遗迹。,概况:语言文字,壮族有自己的语言,简称壮语。壮族也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字有:古壮字和壮语拼音文字简称壮文。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
13、族壮傣语支,是壮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和传播讯息的工具。 壮语现使用的人口在1700万以上,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居住,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壮族称屋为干栏。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民族: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南部多食糯米,无全民性的特殊饮食,但有些地方有吃生血的习惯。 嗜好烟酒,待客必备酒,以示隆重,嚼槟榔是传统习俗,一些地方地槟榔待客。,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民族:婚丧,民族:禁忌,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
14、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土家族,概况:人口及分布,土家族现有人口570.4万。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四川省和重庆市。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概况:宗教信仰,土家族信奉多种神,没有固定的宗教信仰。因神明大都与祖先有关,土家人认为“祖先”处处关照子孙,是最好的神,因此对祖先十分崇拜,故称祖先神。 祖先神多数具有原始社
15、会的风貌,只有少数才反映着阶级分化之后的现象。,概况:语言文字,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尚未确定。,民族:居住,民族:饮食,土家人菜肴讲究酸、香、辣,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故特别看中辣椒、胡椒、花椒、大蒜、胡葱、韭菜、香椿等辛辣香味特浓的佐料食品。 旧志记载说:因土人居住“丛岩邃谷间,冰泉凛冽,岗瘴郁蒸,非辛味不足以温胃健脾。”,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土家族很注重节日活动,全年几乎每月都有特定的节日,并伴随许多饶有风趣的民俗活动。(1)赶年:(2)二月初二:(3)清明节:(4)牛王节:(5)端午节:(6)六月六:(7)
16、月半节:(8)重阳节:(9)洗神:,民族:婚丧,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民族:禁忌,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 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苗族,概况:人口及分布,全国共有苗族7383622人。 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回,居第四位。苗族分布地域的历史变迁很大,根据历史
17、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 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概况:宗教信仰,苗族的宗教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祖活动是苗族人的一件大事,如黔东南的吃牯脏、湘西的椎牛祭祖、黔西北的打老牛等活动规模隆重而盛大。 近代,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滇黔川交界地区、凯里、沅陵等地区一些苗族群众信仰了基督教,在滇东南也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民族:居住,吊 脚 楼,苗族喜聚族而居,形成大小
18、不同的村寨 。 住房多是杆栏式木楼,俗称吊脚楼,大的寨子过千户以上,远远看去,吊脚楼重叠交错,非常壮观。 黔东南以吊脚楼为主,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海南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民族:饮食,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
19、动,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 踩花山节 :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四月八 :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龙船节 :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民族:禁忌,(1)农事禁忌。 (2)产忌。 (3)丧葬禁忌。 (4)生活习俗禁忌。,黎 族,概况:人口及分布,人口约为111万,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有九个分支,各有各的特色和风俗。,概况:宗教信仰,1.祖先崇拜 2.自然崇拜 3.图腾崇拜 4.巫术 5.占卜,概况:语
20、言文字,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方言的差别。 由于黎族在历史上与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黎语的发展受到汉语的极大影响。在各民族杂居区,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海南方言),而且在黎语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 如今黎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种以拉丁字母的基础的黎文。,民族:居住,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黎族的民族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反映。它鲜明突出的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情操和爱好,黎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春节和端午节。,羞涩的黎族少女,概况:人口及分布,车队经过黎族山村,民族:居住,民族:饮食,民族:饮食,黎族的菜肴,民族:
21、服饰,黎族奥雅上衣,传统的黎族纺织,民族:服饰,黎族筒裙布,黎族织锦走向世界,民族:节日活动,海南黎族歌舞,民族:节日活动,跳黎族竹节舞,民族:禁忌,黎族的禁忌很多,有孕期禁忌、丧葬禁忌、生育禁忌、婚姻禁忌、禁忌日、做鬼禁忌等。 孕期禁忌规定:孕妇不得跨动物尸体,否则会怀死胎;孕妇不能吃蛇肉、猴肉,否则会生怪胎;孕妇怀孕期间,丈夫和外人不得辱骂孕妇为“死胎妇”,若骂了,会造成死胎或流产;丈夫不得安装刀把、锄头把、犁耙把,否则会使妻子难产等。,藏 族,第五节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概况:人口及分布,藏族,有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
22、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娃”(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概况:宗教信仰,作为藏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在信仰抉择上,侧重密宗。二是传承各异,仪轨复杂繁多。三是喇嘛拥有特殊地位,成为整个藏传佛教组织系统的核心,佛教徒们对喇嘛往往敬若神灵。四是藏传佛教在十分独特的活佛转世过程中曾产生达赖喇嘛的政教合一统治模式。,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
23、,藏历除夕和新年、雪顿节 、莫朗钦波节 、望果节、燃灯节 、萨嘎达瓦节 、沐浴节 、春播节 、那曲赛马会 、江孜达玛节 、日喀则新年、当雄赛马会 、林芝工布节 、林卡节 等。,民族:禁忌,西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在与外界联系不便的高原,在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和习惯。当然,在与汉族和邻国的交流中,难免文化会互相渗透。因此,在藏族的风俗习惯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一、礼俗禁忌生二、礼俗禁忌婚三、礼俗禁忌礼四、礼俗禁忌丧,彝族,概况:人口及分布,人口为7762286人。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
24、、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概况:宗教信仰,彝族宗教形态还处于原始宗教的较高级阶段,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迷信鬼怪是彝族的主要信仰。 宗教的主持者有苏里和毕摩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方面。,概况:语言文字,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形成于13世纪。彝语有六种方言。 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都有明显的共同历史渊源和一定数量的汉语借鉴。彝语原有一种音节文字
25、,通称老彝文。现在存在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1975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并开始在四川彝族地区试行。,民族:饮食,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喜种杂粮,以玉米、小麦、荞麦、大麦为主食。 蔬菜、猪、羊、牛、鸡、野味是他们主要烹饪原 料。 彝族擅长煮、烤、拌、烧、蒸、炖等。尤其长于羊、 鹿子、兔子及昆虫类原料的烹制。口味嗜咸、香、辣、麻、嗜酒。,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民族:禁忌,彝族群众最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和“蛮子”,他们认
26、为这种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污辱。 到彝族群众家里作客,要坐在锅庄 (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觉的下方和左方。 彝族对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他们给你东西吃,你必须吃,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少喝一点,表示谢意。,白 族,概况:人口及分布,人口为185806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 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焚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概况:宗教信仰,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奉祀“本主”,信仰佛教。
27、 佛教不仅被白族民间所崇尚而盛况空前,在大理国统治者下诏后削发为僧的人数之多,在我国民族史上也是罕见的。 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妙香古国”的称号。 白族有些地区还保持着比 较原始的巫教崇拜.也有的信仰道教,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人数很少。,概况:语言文字,语言特点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使用人口约100万。 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词汇方面大多数词是单音节词或由单音节词合成的复合词,有大量汉语借词,新词术语都直接借汉语。,民族:居住,民族:居住,白族人民的住房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
28、瓦房。 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 火塘生着长年不灭的火,上面支着铁三脚架,用以架锅煮饭。这里既是主人的卧室和厨房,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民族:饮食,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为主食。附以薯类、豆类、肉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伺候。喜饮烤茶,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上品。,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白族的节日颇多,除了和汉族一样的春节、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等节日外,还有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如绕三灵、小鸡足歌会、三月街、渔潭会、栽秧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民族:禁忌,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
29、,忌讳向火塘内吐品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 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 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洁。,纳西族,nx,概况:人口及分布,人口万。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概况:宗教信仰,纳西族一般信仰东巴教、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质。 纳西族普遍信奉的还是本民族特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东巴教。,概况:语言文字,纳西族有自己的
30、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 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 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纳西族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民族:饮食,丽 江 粑 粑,民族:饮食,丽 江 粑 粑 鹤 庆 酒,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民族:婚丧,纳西族婚礼,民族:禁忌,小辈不得在老人座
31、前走过;对长者忌称名道姓; 有人出行时,家人忌争吵,忌扫地;大年初一忌扫地,梳头,忌哭闹争吵,忌咒骂,忌污秽言语; 祭天时忌讲其它民族之词汇;正月十五日忌用刀爷、锄犁、磨、碓等;初一、初十五日忌出远门 。,傣 族,概况:人口及分布,云南省的25个少数民族中,傣族人口为112.38万,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38%。 全省8个民族自治州,傣族占两个,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省27个民族自治县,傣族或傣族与其他民族联合自治县5个。,概况: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亦有主张将金平方言分出。 傣族有自己的拼音文字,但各地不尽相同,分傣
32、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民族:居住,概况:宗教信仰,在德宏、西双版纳等边疆傣族地区,群众驾债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是佛教的正统派。佛教的创始人释边牟尼于公元前四八五年逝世后,以大边时为首的五百教徒,涌出各人所闻,规定为佛说;以富娄为首的五百教徒,也定自己所闻诸法为佛说。,民族:饮食,傣族人认为,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昧。他们在远古年代就学会了水碓舂米。 由于与居住的环境有关,傣族人食蚂蚁、蜂蛹、酸笋、火雀和腥味食品(如鱼、鳝鱼、螺、青苔、牛肉),反映了他们适应环境就地取材的聪明才智。,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活动,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楞喝桑堪”或“桑堪比迈”。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民族:禁忌,吃饭时要有礼貌,不能抢着吃。 家长的床铺任何人不能往上坐。家长有一瓶“圣水”放在床边,任何人不能动。 睡的床不能头向门,认为这样不吉利,因为人死了才头向门外。 不能在别人面前放屁。 火塘上的三角架不能随意移动。 不能摸别人的头。 进佛寺必须脱鞋;看见佛爷必须跪拜;在佛寺询问物件,只能嘴说,不能手指;妇女在经期或刚生过小孩不能进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