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数据时代金融业面临挑战及应对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已成为各行业“ 兵家必争之地” 。大数据时代到来, 首先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的行业之一就是金融业。 大数据的特点,第一是容量大;第二是速度快;第三是类型多样;第四是强调海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而非因果,金融业是信息密集型服务产业, 在数据特征和数据处理要求方面基本符合“ 大数据” 概念与特征。大数据是重塑金融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抓手,给金融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给金融业带来的挑战。第一,金融机构提升自身能力的挑战。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在诸多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既相
2、互竞争,也蕴藏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传统银行必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互联网金融,变被动为主动,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着力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风险管控及金融服务能力,才可能从根本上留住客户资金。首要工作是控制好信贷风险,应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由加快发展向稳健发展转变。第二,外部机构组织的挑战。技术环境的革新使得传统金融模式面临着巨大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革新。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方式,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行业内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甚至是行业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银行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
3、式也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第三,大数据对信息安全的挑战。伴随着数据大集中的实现,风险也相对集中.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将导致金融业的所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和全部的业务处理停顿,或造成客户重要数据的丢失,其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因为信息技术系统故障导致大面积、较长时问业务中断的事件时有发生。第四,对金融大数据分析人才的挑战。现代社会,人才在金融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面对大数据时代和信息化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要“居安思危” 。及时准确研判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金融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才是最稀缺的资源。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重视现代
4、金融人才培养,特别是挖掘和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数据时代金融业发展应对策略。一是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工作管理体系。银行业应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在总行层面建立大数据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大数据工作规划,主管数据部门对大数据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集中管理,业务部门承担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职责,全面定义、收集、多方式整合集团内外部各类数据,形成管理数据、使用数据和推广数据的有效工作机制。二是增强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能力。在银行内部全面推广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利用信息创造价值的观念,引进数据挖掘和大数据运用专业方法和工具,培养专业数据挖掘分析人才队伍,重视人才的经济金融、数学建模、计算
5、机新型算法等复合型技能,建立前瞻性的业务分析模型,把握、预测市场和客户行为,将数据深度运用到业务经营管理过程,利用数据来指导工作,设计和制定政策、制度和措施,做到精准营销和精细管理。三是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定价体系。当前,资金的交易变动频率和流动性加快,大数据从更宽广角度,预判负债的波动情况,能更灵活测算是否满足监管要求和贷款需求变化,从而为银行以存定贷、以贷吸存策略提供量化支撑,可有效降低资金成本。银行还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起综合服务和信贷差异化定价体系,做到对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实施差别化定价,最终实现一户一策的综合化、差异化服务,提升精准营销水平。四是依托大数据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大数据能较好地解决传统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贷前风险判断和贷后风险预警能力,实现风险管理的精确化和前瞻性。大数据时代,银行业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全面整合客户的多渠道交易数据,以及经营者个人金融、消费、行为等信息进行授信,降低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