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9《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70085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9《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9《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9《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9《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 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老师版)主备人:王美蓉 审核人: 课题 19 草船借箭 学习目标: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学习重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体会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方法:1、联系上下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认识文中的人物。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及复述,加深认识人物特点。教学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

2、义第四十二回至四十六回,了解当时巍、蜀、吴三国的形式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 简介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遗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22、自学生字词,通过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下问题: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3、个故事。 1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起因)他为借箭做了那些准备工作?他是怎样利用 2草船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怎样?(结果)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词语并抄写 2 遍,理解画“”词语的意思。妒忌 都督 甘心 粗鲁 迟延 布幔 私自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曹军 周瑜 诸葛亮 军令状 弓弩手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2、比一比,再组词。纳( ) 漫( ) 援( ) 妒( )呐( ) 幔( ) 缓( ) 护(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入: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

4、演义。2、介绍历史背景。(课件出示)3、学生齐读课题,解题,质疑:(如: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到箭没有?)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字形,交流词语意思的理解。2、小组合作探究:3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 1讲到的?除此还讲到了什么?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段意。 23、全班交流:(1)课文脉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第一段(12 自然段)起因: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段(35 自然段)准备: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

5、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 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2)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3)再读课文,分析感悟草船借箭的起因(1-2 自然段): 表面起因:周瑜借战事紧急,请诸葛亮 1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实际起因: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于他。 2草船借箭前的准备(3-5 自然段):草船、军士的准备。草船借箭的经过(6-9 自然段):诸葛亮借助鲁肃的帮助,施妙计用草船向曹

6、操“借箭”。(详写)草船借箭的结果(第 10 自然段): 表面结果:诸葛亮神机妙算,周密布 1置,如期交箭。 实际结果: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阴谋。 2三、自主学习课文 1、2 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1请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4(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2(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

7、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 3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下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他经过周密策划,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落入他设计好的圈套,周瑜当然高兴。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阴谋而高兴,为自己的阴谋得逞而高兴。)四、自主学习 39 自然段1、自读经过部分,请你思考: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8、1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2谁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32、探讨交流。五、自主学习第 10 自然段1、自读结果部分,请你思考: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1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2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32、探讨交流。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51、抄写本课生字词。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1、回顾导入,切入中心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2、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板书:神机妙算)3、“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

9、地方?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表现在:他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将计就计,挫败周瑜。 二、自主学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老师点拨。(1)知天时 (课件出示句 1):“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表现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和神机妙算。 )(课

10、件出示句 2):“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肃看到会很吃惊、纳闷,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读出吃惊的语气。6(二)懂地理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为什么这样做?船连在一起是为了在大雾天气下不会走散,而北岸正是曹营所在的方向。 2、填空:诸葛亮开始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让“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的原因是:为了使船两面受箭,保持船体平衡,便

11、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了掉头的时间。3、回答问题:为什么要“一字摆开”?为什么要“擂鼓呐喊?”答:“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船受箭面积大。“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假象,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三)识人心1、识曹操 ( 生性多疑)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 1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画出相应的语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说明什么? 2“笑着说”反映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答:“一定”说明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笑着说”反映了诸葛亮的从容淡定,运筹帷幄、料

12、事如神。你怎样体会诸葛亮的“笑”? 3他是在笑曹操多疑谨慎,是讽刺的、轻蔑的笑;笑鲁肃忠厚守信,是宽厚友善的笑;笑周瑜计策落空,是自笑,胜利的笑。2、识鲁肃 (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你认真思考体会。“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 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思考:从这句话你了解鲁肃的为人是怎么样的吗?3、识周瑜 (心胸狭窄、妒贤嫉能)7从文中找出体现周瑜性格特点的词句,认真体会。三、合作探究,人物对比,升华感受1、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

13、亮呢?诸葛亮早已识破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军中的确缺箭,不顾个人恩怨,将计就计,不仅挫败周瑜,而且借来军需;相反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知天文 识人心 晓地理 巧谋划 心胸宽广,顾全大局 1 2 3 4 53、请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凶狠狡诈,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华卓越。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曹操:生性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易出击。四、总结拓展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转、三国演义的 46 等相关章节。 5、布置作业1、完成学评19 课。2、讲这个故事给爸爸妈妈听。3、阅读三国演义的原著。板书设计19 草船借箭8知天时 ( 大雾漫天,江上面对面都看不清) 有胆量有肚量懂地理(船头船尾相连 朝向) 有计谋诸葛亮神机妙算 识周瑜(心胸狭窄) 知人善用识人心 识曹操(生性多疑) 识鲁肃(忠厚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