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题一、 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
2、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二、 材料:在 17 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
3、微粒。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经过这样两次否定以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
4、前进性与曲折性。三、 材料一:鲁国有个人说:“我能让人起死回生” 。问题:他认为的让人起死回生的理由有哪些哲学原理相悖?问题:他犯的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答:使用 2 倍治疗半身不遂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办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答:鲁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变化有别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每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不应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变大小上类推。四、 材料一:有位过江者,看见一个人抱着一个婴儿,要投入江中,这是婴儿哭泣,这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善于游泳,他是婴儿
5、的父亲,父亲善于游泳,那么他的婴儿也一定善于游泳吧。材料二: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草鞋,也擅长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朋友对他说,你到越国去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朋友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擅于不穿鞋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习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所以你的长处到了那里用不上。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可能吗?问:这两件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答:他们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一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才能成功。五、 材料:有个齐人去打猎,坚持打了很长时间,却
6、没有打到很多猎物,所以他很羞愧。他考虑了一下问什么自己打不到猎物,后来发现是他的猎狗不好。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猎狗。于是他就努力种田耕地,赚了钱,家中富裕了,就购买了好狗。有了这条好狗,他就打到了很多猎物。问题:对齐人转变中,含什么哲学原理?问题: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答: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过程中,猎豹是关键,得到猎豹就能得到猎物,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在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答: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所在,想想方设法的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才能办好,假如只是孤立的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
7、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六、 材料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定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材料二: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志愿,集中群众只会。使得一切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材料三: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利于不败之地。我党 80 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征战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进行社会主义
8、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都要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材料一、二、三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意义?答:理论依据: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答: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七、 材料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9、的发展要求,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材料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材料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具体内容?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内容: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答: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
10、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问题: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答:观点: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八、 材料:19 世纪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工资高 50%,从那时那现在,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
11、力价格,但是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作为商品,他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因素组成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3)各国工资水平差异,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
12、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九、 (美国的高失业率)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答: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是始终存在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加,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1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十、 (微软公司垄断)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十一、 材料:(十月革命)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已经掌握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2. 邓小平第一段论述的含义:答: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2)社会主义作为
14、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会遭到资本主义实力的拼死抵抗。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
15、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的向前发展。3. 邓小平在第二段论述的含义?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社会主义就能在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十二、 列
16、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行动。 ”1. 列宁强调什么问题?1)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3)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是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政党。2. 马克思强调什么问题?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2) 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
17、是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统一。共产党当然要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多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只是反映工人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要求。(一)材料题一:1、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
18、人” ,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 ,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 “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请运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原理分析下面的问题:(1)材料 1 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基本思想倾向 (3)材料 2 和材料 3 的共同点参考答案要点: (1)材料 1 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3)材料 2
19、 和材料 3 的共同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2、材料(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交换不创造剩余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169-170 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
20、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170-171 页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 2 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参考答案要点: (1)材料 1 说明了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
21、实行等价交换。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形成了资本的总公式的矛盾。(2)只有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材料题(一)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
22、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材料 2: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材料 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1)比较材料 1、2 和 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2)分析材料 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3)对材料 2 中提出的质疑应如
23、何回答?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 1 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 2 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 3 的观点是可知论。(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不是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的事物的本质相符合。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材料题(二)材料 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
24、因所产生的结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鸣论法的精神)材料 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其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 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
25、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保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请回答:(1)对材料 1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2)比较材料 1 和 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 2 和 3,阐明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参
26、考答案要点:(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合理性在于: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