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38066.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63479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3806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3806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3806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3806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3806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第 1 课 十月革命一、 二月革命 1、 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2、 时间:1917 年 3 月 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激化矛盾2、时间:1917 年 11 月 7 日, 3. 地点:彼得格勒 领导人: 列宁 (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

2、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1918 年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6、 19181920 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十月革命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第

3、 2 课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 年,列宁 3、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二)政治-1922 年,苏联成立 (最早 4 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俄国名称:沙俄(1917

4、前) 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 至今)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一)经济: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时间:1928 1937 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作用: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工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 (二)政治:1936 年新宪法颁布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基本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

5、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进一步发展。 3、启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要协调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实行依法治国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材料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第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1、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2、时间:1919

6、年 1 月-1919 年 6 月 3、参加国:27 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中国和其他弱国无权) 4、操纵国:英、法、美 (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5、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6、结果: 1919 年 6 月,协约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主要内容: (1 )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总数不得超过 10 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3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4)赔款:设立“赔款委员会 ”,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7、 5)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巴黎和会分赃性质) 。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确立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加上 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8、国际联盟 1920 年国际联盟建立,由英、法 两国操纵,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二、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 1、目的:协调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益(尤其是美、日矛盾) 2、时间:1921-1922 年 地点:美国华盛顿 3、参加国

8、: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4、操纵国:美、英、日 5、结果:签订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 、 九国公约 。1922 年九国公约 :1922 年,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 、 “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持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6、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它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世界格局,它暂时调整了帝国

9、主义世界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战胜国内部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所以它不可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20 年后,1939 年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后:“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 靠凡尔赛和约来为止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毛泽东 第 4 课 经济大危机一、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引起生产过剩 2、时间、地点:1929 年首先爆发于美国,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涉

10、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走向。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改革, “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1、1933 年,罗斯福 2、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经济宏观调控,加强国家计划性 ) 4、措施 :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指导,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对农业调整,让农民缩减耕地

11、,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减少失业。 5、作用/成效/意义: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6、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1 )改革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3)要实事求是,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

12、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第 5 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法西斯是有史以来最反动的政权。法西斯对内专制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 背景: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1933 年,希特勒上台 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4、德国法西斯恐怖统治表现: (1)1933 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 3) 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4) 强化专制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5)加强思想控制。

13、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6)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 年,最早)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 2、标志:1922 年,墨索里尼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2、 .标志:1936 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3、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四、1937 年,德意日 轴心国集团(柏林 -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比较:遭受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美国实行 “罗斯

14、福新政 ”克服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这主要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第 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 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1、时间:1938 年 9 月 地点:德国慕尼黑 2、操纵国: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签订慕尼黑协定。 3、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4、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二、绥靖政策 1、定义:英法等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法西斯侵略者,希望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 2、实质:西方大国以牺牲

15、弱小国家的利益,维护本国利益,求得暂时和平。 3、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加速二战爆发。 (启示:要坚决抵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三次突袭事件) 1、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所隐含的矛盾 直接原因:1929 年1933 年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其他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二战全面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3、 1940 年德国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

16、西欧、北欧许多国家,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之战”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 年 6 月,德军突袭苏联(突袭) ,二战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突袭) ,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 第 7 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原因: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威胁到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法西斯 2、标志:1942 年 1 月 1 日,苏美英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

17、宣言 ) 3、作用/意义:标志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二战胜利,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 二、二战的转折 1、中途岛海战: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败日本,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 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 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德国灭亡。 三、 雅尔塔会议 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德国法西斯,战后处置德国 2、时间:1945 年 2 月 三国首脑:

18、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3、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4、欧洲战场结束;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签订投降书 , 5、日本投降: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 1、性质: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2、二战胜利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1)二战给人类

19、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2)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 史发展的进程;(3)二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思想深入人心;(4)二战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5 )二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我们要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各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联合起来) 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一、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战后的繁荣 1、特点:美国经济持续

20、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出繁荣景象 2、原因: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和经济调整 特点:20 世纪 70 年代发生 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20 世纪 80 年代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沉重。美国是世界最大债务国 三、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1、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2、原因:改革社会经济;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21、; 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四、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美国是最富强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根本原因) ;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发展高技术产业(主要原因) ; 2、启示:(1 )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2)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 )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 9 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 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美国的援助 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九下 P

22、52)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旗帜:蓝色底色,12 颗黄星) (1 )目的: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抗衡社会主义苏联,摆脱美国控制, (2 )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高度发展。经济: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政治: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欧洲法院等机构建立,欧盟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力求步调一致。 (3 )作用/意义: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 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 )启示:世界各国

23、要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对抗则两败,合作则共赢。 二、日本的崛起 1、二战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经济地位: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到 70 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三、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借鉴 1、共同原因:(1)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 (2 )都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借鉴:(1 )要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要大力发展教

24、育科技,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 10-11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东欧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概况: 1、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欧亚 13 个社会主义国家连接成片(P65 地图) 2、 1989 年下半年,东欧剧变。 1991 年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 3、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斯大林模式” 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失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 二、苏联解体: 俄国名称:沙俄(1917 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 至今)苏联解体的根本

25、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1、赫鲁晓夫改革(1953 年 1964 年)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年 1991 年) (1 )经济改革 :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 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改革: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4、苏联的解体(1922 1991) (1 ) 1990 年 3

26、 月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 年 8 月 19 日, “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 8 名高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苏联联盟体制,不到三天失败。 (2)1991 年底,苏联解体。 5、苏联解体影响:1991 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三、东欧剧变 1、根本原因:东欧各国受苏联影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2、 1956 年匈牙利改革,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放慢重工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3、 1968 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称为布拉格之春) ,被苏联镇压4、1989 年下半

27、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合并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依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 12 课 亚非拉的奋起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 1947 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据宗教信仰不同划分) ,实行印巴分治(蒙巴顿法案) 。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2、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

28、别与 1950 年和 1956 年成立 3、 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严重的对立 。 4、印度独立后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最早从北非开始) 1、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2 年,纳赛尔领导埃及反帝反封建革命,埃及独立。 1956 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2、非洲独立浪潮 非洲独立年: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 古巴革命:1959

2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1999 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第 13 课 动荡的中东的地区中东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地区。包括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和也门等国家。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背景: 一战后,英国获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 ”,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 1948 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 ; 2、中

30、东战争:主要争夺目标: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资源,以色列国成立至1973 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3、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进程艰难的原因?)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各个时期都是列强必争之地。大国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矛盾更加复杂化;(3)1948 年以色列建国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家园,领土争端是巴以争夺的实质问题;(4)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5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城 ”,争夺耶路撒冷

31、控制权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材料一:“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埃及前总统萨达特 材料二:“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 世纪 70 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拉宾(以色列前总理)和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达成和解,两人和佩雷斯(以色列)共获 1994 年诺贝尔和平奖。 (P78 图画) 三、怎样维护巴以和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谈谈你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建议

32、?)1、巴以双方应立即停止冲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2、以色列应该归还侵占的巴勒斯坦领土,实现土地换和平;3、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派遣维和部队 4、国际社会应给予中东地区更多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助难民重返家园 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4、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33、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 两极格局形成:1955 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6、冷战结束标志:1991 年底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1、 20 世纪 50 年代美苏争霸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 2、 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高潮: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79 年苏联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体现) 3、 20 世纪 80 年代美苏争霸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

34、降 4、 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影响: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三、思考: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那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那些表现?1、危害: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 2、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 3、新表现:西方国家打着“ 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

35、始连成一个整体;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世界)1、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一战后,世界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也称雅尔塔体系) 1991 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 (一超多强: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中国应如何应对多极化: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世界格局

36、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三、科所沃战争 1、时间:1999 年 3-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动武,打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 (1999 年 5 月 8 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2、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3、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4、遏制霸权主义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本国的综

37、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加强国际合作,协商解决争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称为“经济全球化” 。 二、世界经济迅速全球化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2、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3、 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三、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 )国家间经济往

38、来障碍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强合作。2、消极影响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表现为: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例:1997 亚洲金融危机)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有利于中国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挑战: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五、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

39、势 1、中国应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2、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3、加强自主创新。 4、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表现:2001 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APEC 会议)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六、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分为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40、,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时间和空间距离,1991 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趋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2、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细胞学、微生物学) 、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核心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4、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5、特点: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6、作用(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大胆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