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阐述生命早期的环境程 序化成年期的生活史特征 、乃至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调控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1 Lu Q, Zhong W Q, Wang D H. Effects of photoperiod historyon body mass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Brandts voles (Lasiopodomys brandtii).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7,210(21):3838.2 刘伟 ,宛新荣 ,王广和 ,等 . 不同季节长爪沙鼠同生群的繁殖特征及其在生活史对策中的意义 .兽类学报 ,2004
2、,24(3):229.3 迟庆生 ,王德华 . 布氏田鼠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 . 动物学报 ,2005,51(5):780.4 Zhang X Y, Zhang Q, Wang D H. Preand post-weaningcold exposure does not lead to an obese phenotype in adultBrandts voles (Lasiopodomys brandtii). Hormones and Behav-ior, 2011,60(2):210.5 Lou M F, Shen W, Fu R S, et al. Maternal dietary
3、 proteinsupplement confers long-term sex-specific beneficial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resistance and glucose tolerance to the offs-pring in Brandts vole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Part A, 2015,182:38.6 Zhang X Y, Zhang Q, Wang D H. Litter size variation in hy-pothalamic gene expressi
4、on determines adult metabolic pheno-type in Brandts voles (Lasiopodomys brandtii). PLoS One, 2011,6(5):e19913.7 Mirescu C, Peters J D, Gould E. Early life experience altersresponse of adult neurogenesis to stress. Nature Neuroscience,2004,7(8):841.8 Jia R, Tai F, An S, et al. Effects of neonatal pat
5、ernal deprivation or early deprivation on anxiety and social behaviors of theadults in mandarin voles.Behavioural Processes,2009,82(3):271.9 Jia R, Tai F, An S, et al. Neonatal paternal deprivation orearly deprivation reduces adult parental behavior and centralestrogen receptor expression in mandari
6、n voles (Microtusmandarinu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11,224(2):279.10 Lieberwirth C, Liu Y, Jia X, et al. Social isolation impairsadult neurogenesis in the limbic system and alters behaviorsin female prairie voles.Hormones and Behavior, 2012,62(4):357.人类是唯一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种 ,由古猿演变而来 。人只是演化了的猿吗 ?文献
7、1-2阐明了生物演化的基本规律 ,揭示 “进化 ”与 “演化 ”性质的不同 ,人类进化发生工具意识突破 ,人与工具等结合产生进步性方向改变 ,即 “工具意识突破产生了人 ”。 关键点在于以一般动物角度审视动物行为意识 ,区分人类 “依靠工具 ”与一般动物 “使用工具 ”性质 (即进步性与非进步性 )。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类进化 。 实质上 ,“依靠工具 ”突破就是在工具意识上与猿 “断开 ”,并引发以心理意识主导的结构 (基因 )选择 ,产生在结构 、心理等的方向性改变 ,形成了人的独特性 。 因此 ,以生物演化基本规律为基础 ,以 “依靠工具 ”及进步性为人的转折点 ,以心理选择为机制
8、,建立人类进化的新模式 ,对认识人类世界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 物种演化基本模式和特点比较地球生物由原始生命开始 , 逐渐演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 生物演化原因在 于物种变异和环境改变 ,物种变异提供演变的基础 ,环境主导物种演化(自然选择 ), 遵循生物演化基本规律 。 这是物种演化基本模式 。 因此 , 在关系上 , 生物有共同祖先 , 新种与旧种是连续的 , 是逐渐积累的差异改人类进化的新模式及心理选择机制刘小明 (台山市农业局 广东台山 529200)摘要 对人与猿的结构 、行为等特点进行比较 ,表明人类发生意识突破和 “依靠工具 ”(防卫等 ),人与工具结合具有进步性 ,使人类
9、的进化具有独特性 。人体改变出现以心理意识主导的结构 (基因 )选择 ,它以适应工具 、文化为方向 ,人逐渐直立和脑量增加等 。 分析了人类进化的心理学基础 ,阐明人与猿的分离方式及机制 :即在工具意识上 “断开 ”,产生以心理选择为主导的结构和心理等的不同改变 。 建立人类进化的新模式 ,并从不同角度验证新模式 。关键词 人 新模式 心理选择 进化中国图书分类号 :Q111 文献标识码 :A中学生物教学 变 ;在性质上 ,所有的物种演化性质一致 ,即以结构修改适应特定环境 , 或维持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3;在形式上 ,自然选择产生结构和适应性不同的种类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即存在着各种近似
10、的物种 。 例如某种猿只能生 存在雨林或森林的某一特定环境 ,如黑猩猩 、大猩猩等 ,在环境不断变迁的漫长演化历史中 ,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古猿 。从古人类学的角度展示人的逐渐直立 、 脑量增长变化过程 ,表明人与猿的结构具有连 续性 ,并建立人的产生模式 (旧模式 ):从古猿到直立人及智人演化 ,出现由四肢行走 (或半直立 )到完全直立等结构改变 。这一模式与一般物种演化类似 ,特点是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演化 (自然选择 ),存在着漫长的结构渐变过渡阶段 (即正在形成中的人 )4。因此在人的产生历史上 ,人与猿无法分开 。人类演化模式较好地解释了人与猿的亲缘关系 ,例如人与猿有着近似的四肢和生理特点
11、等 。但是 , 该模式无法解释人类进 化发生的方向性和进步性改变 ,以及发生环境关系性质改变等 ,也无法解释人类唯一性问题 。因此 ,人类演化模式必须重新构建 ,即建立人类进化的新模式 。2 人类工具意识突破和心理选择机制2.1 人类工具意识突破和标志 黑猩猩 、 猩猩 、大猩猩 、狒狒及各种悬猴都有投掷树枝 、石块的行为5。 为什么在众多种类中出现相同的投掷行为 ?可以有不同假设 : 第 1 种假设是认为它们的投掷行为在改进 ,“迟早会用树枝击中对方 ”5,产生效果 。 它们在竞争中投掷树枝 、石块等 ,有时奏效 ,有时失败 , 而且这类工具行 为在其他不同种类都可见到 ,例如鸟类也有投掷行
12、为 ,是因物种和环境而改变的自然行为 ,改变不具方向性 。故这一假设行不通 。 第 2 种假设是人类产生的模式 (旧模式 )假设 ,即某种猿 (如人类祖先 )下地行走逐渐直立等 ,解放了前肢 ,增加使用工具 ,出现工具和脑等改进4。 问题是 ,现代猿 、猴等在直立上尽管有差别 (存在不同程度 “半直立 ”),但它们使用工具方式差异并不大 ,都只是利用偶然的机会 ,偶尔使用简单的工具 。例如大猩猩与黑猩猩 、猴子等相比较 ,大猩猩有更多的地面 行走和短暂直立 ,但不见得它们更多地使用工具 。 而且除了人类 ,下地活动的其他灵长类动物都不是 以直立行走方式生存 ,即下地并不导致直立 。 故这一假设
13、不符合实际 。另一种不同假 设是 ,它们 (包括已灭绝的 )中一些已具备人的基本结构等 , 只是没有发生意识突破 ,不能 “依靠工具 ”(即以工具近身防卫等 )。 例如大猩猩可以抓石块或木棍击打 ,因此 ,虽然它们不能较长时间直立 ,也可以 “半直立 ”使用石块等防卫(如果身边有石块 )。 它们的前肢比人更长 ,又有更大的力量和速度 , 简单的防卫等应不逊色于人 ,如果这样做 ,恐怕它们在自然界中没有对手 。 但无论是大猩猩还是黑猩猩等 , 都不能以工具近身防卫等 。为什么它们一直不前进 ?很明显 ,它们是富有心计 (或权衡 )的 “投机分子 ”:它们尽量挑选 (或延续 )一些无风险的工具行为
14、 ,如用树棍捅蚂蚁窝 、用石块砸开坚果等 ,或修整树棍等工具以增加使用的便利和效率 ,即制造工具 。对付弱小的动物 ,它们会直接捕食 ,而对付较强的对手 ,或者采取恐吓 (包括投掷树枝和石块等 ),或者以体力搏击 ,在不利时迅速逃跑 ,绝不会 “依靠工具 ”。对它们来说 ,“使用工具 ”和 “依靠工具 ”是 2 种不同的意识 :“使用工具 ”是安全的或划算的 ,“依靠工具 ” 是危险的或不划算的 ,是不能逾越的 “红线 ”。 可见它们的心理意识不同 ,“依靠工具 ”离不开意识突破 。人类跨越了 “红线 ”。 例如人既可用树棍捅蚂蚁窝等 ,又可将其作为防卫 、杀敌的武器 。 对猿等行为的不同解读
15、 ,从中发现人类产生的关 键点 ,即工具行为意识突破 。遗憾的是 ,以往忽视了人与猿等这种心理差别 ,没有从一般动物角度分开 “使用工具 ”和 “依靠工具 ”,或将人类唯一 的 “依 靠 工具 ”纳入动物 “使用工具 ”范畴 ,以人的认知心理定义 “使用工具 ”1,因而失去了人与猿在心理学上的关键性标志 , 人与猿无法分开 。 例如人类学上 , 以直立为人的主要标志 , 人与猿存在 “半直立 ”过渡 ,成了 “亦人亦猿 ”的人类演化模式 。“依靠工具 ”意义在于进步性 。 人与一些动物都有工具行为 ,但一般动物 “使用工具 ”只是获得眼前好处 (如食物等 ),随着环境的改变 ,或消失或出现新的
16、行为 ,改变不具方向性 (即不具进步性 )。 人 “依靠工具 ”(早期以石器防卫等 )不随环境改变 ,获得未来的好处 (如不断地改进 工具和增加生存力 ), 具有方向性和进步性 。 不难理解 ,假如某种古猿 (人类祖先 )开始以石块近身防卫 ,解除天敌或猛兽等的威胁 , 这将是何等的生存或适应上的进步 ,它们必然以此为基本依托 ,开拓心理和行为等的不同发展 。而且 ,身体结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工具等 ,如直立和脑容量增大等 ,它使工具成为人体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 “依靠工具 ”意识及行为不会消失 。 可见人与工具结合并非是一般动物 “使用工具 ”,它已经发生方向性和进步性的性质改变 , 即
17、成了必然向前进的 “依靠工具 ”,使人的结构 、心理意识 、文化及人类命运 发生根本性改变 。 因此 ,正确认识动物 “使用工具 ”行为 ,可获得一个具有 决定性的 、定位人的新结果 ,即 “工具意识突破产 生了人 ”1,“依靠工具 ”是人的转折点和关键性标志 。2.2 人类进化的心理 学基础 达尔文 (C R Darwin)曾以人与猿结构及生理上相似性 或连续性 ,推论人的心理变化 。 他写道 :“人和其他动物的心理 ,在性质上并没有什么 根本的差别 ,更不必说只有人有心理能力 ,而其他动物完全没有了 ”6。 即人与其他动物在心理上是连 续的 ,或同样性质的改变 。 但达尔文对这一观点并没有
18、做过心理学方面的论证 。虽然华莱士 (A R Wallace)与达尔文共同建立生物演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 但面对独特的人脑和心理意识 ,他质疑自然选择对人的作用7。 他认为自然选择只能产生适应环境生存的结构和 功能 ,“人脑似乎包含着进步的无限潜能 ”, 远远超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 (如猿生存并不需要很大的脑 )。迄今 ,对于人的心理进化 ,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 ,导致在心理学基础上存在一个 “死结 ”:即心理进化是否纳入生物演化规律的 范畴 ? 或生物结构渐变方式能否套用到心理进化上 ? 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 。 有肯定的 ,也有质疑乃至否定 、批判的 ,例如主张将心理学单列为独立科学 , 将人的
19、存在分为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8。 但是 ,既然这 2种过程都不存在人的起点或分界线 , 或者说 ,“对于统辖一切其他有机体生命的生物学规律 来说 ,人类世界并不构成例外 ”9,在这种认识基础上 ,心理学显然无法成为独立科学 。 就是说 ,如果不能解开 “死结 ”,长期争议不前的局面必将继续下去 。显而易见 ,人类进化 “具有明确的不容否认的目的论结构 ”9, 不能用生物偶然性演 化方式解释 , 人类学有不同的规律 。 建立生物演化基本规律 ,揭示人的 “进化 ”和生物的 “演化 ”性质不同1,人类是唯一不 符合生物演化规律的 “例外 ”物种 ,这是分开人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 而揭示早期人
20、类心理突破的实质 (即 “依靠工具 ”),建立人类进化的心理学基础 ,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生物结构与心理意识产生方式全然不同 :生物结构改变受 到严格的制约 ,是以结构 “微调 ”适应特定环境 ,而且随着环境改变 ,不具有方向性 ;心理意识改变来自于对环境 或事物的感觉和思维活动 ,具有无限的想象或创意空间 ,具有突发性 。当新的行为出现 , 并产生在适应或生存上长期的有利 ,心理意识等将向着新的方向拓展 ,并带来相关改变 。 例如人的心理意识因有了 “依靠工具 ”内涵 ,突破一般动物固 守的行为 “红线 ”,引发一系列的改变 ,包括在心理及行为 、人体结构 、工具和文化等方向性改变 ,
21、 以及这些改变对心理的作用或相互作用 。可见人类独特的心理意识 ,是在工具意识突破后 , 经历数百万年 的不同作用过程逐渐积累产生的 ,而猿等并没有这种突破 、作用过程和积累 ,它们的意识和行为等仍然停留在自 然状态 。换言之 , 人类工具意识突破 就是在工具的认知心理上与猿 “断开 ”,由局部层面上开始 ,逐渐地扩大 ,产生在整体层面上的心理学差异或鸿沟 ,即人成为唯一例外的心理进化物种 , 发生了心理性质改变 。 因此 ,“依靠工具 ” 意识是心理进 化的突破点 ,它从心理学上 “断开 ”人与猿 ,从而解开 “死结 ”,奠定了人类进化的心理学基础 。2.3 人类进化的心理选择机 制 自然选
22、择是生物演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 按照达尔文意见 ,自然选择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一种微小变异如果有用就被保存 下来 ”10。 自然环境对物种变异有选择作用 ,产生物种逐渐改变 ,这就是新种形成的一般形式 。而物种改变 (修改 )是因适应特定环境 ,它维持着物种与环境依存关系 ,遵循生物演化基本规律1。 由此来看 ,自然选择原则与生物演化基本规律两者 是一致的 :自然选择表明物种生存下来是环境的选 择结果 ,演化规律表明物种适应环境改变而生存下来1112。 例如恐龙等大型动物因较好地适应环境较 大的压力而产生 ,当气候改变或环境压力减小 ,它们逐渐退化并灭绝13;又如在密林环
23、境生存体型较 小的倭黑猩猩 (Pan paniscus),或在疏林环境生存体型较大的大猩猩 。这些生物适应现象都是自然选择或演化规律的体现 。人类进化不符合自然选择原则 (或不符合生物演化基本规律 )。 例如只有人类 下地是直立行走 ,其他灵长类下地都是四足行走 ;又如因物种变异和环境多样化 ,自然选择会分离出近似种 ,例如大猩猩 、黑猩猩 、猩猩等 ,而人类是唯一的 (尽管人的分布区域更大 )。 笔者认为 , 因意识突破和“依靠工具 ”等作用 ,它改变了人的选择方向及结果 ,即在脑和直立等关键性结构 (基因 )上 ,由选择适应自然环境 (自然选择 )改变为选择适应工具等 (心理选择 )。 这
24、一选择改变是物种生 成唯一的例外 ,它产生人类独特的结构 ,以及 “人体与工具结合形成的进步性 ”1。人体结构并非是适应某种自然环境 (如森林或草原等 )的理想结构 ,而是最适合工具 、文化的结构 ,这是漫长的工具行为等作用所致 ,因为 “很多 (如果不是绝大多数 )新获得的结构都 能归之于新获得行为所施加的选择压力 ”14。 物种产生是“不同基因型的有差异延续 ”, 人类进化就是对适应工具 、文化的基因型 (如 较 直 立 、脑 容 量 较 大等 ),或 “人体与工具结合形成的进步性 ”差异选择结果 。某些个体或族群工具意识较强 ,工具和行为等出现较多改进 , 或人与工具结合形成较为进步倾向
25、 ,如身体更直立 、脑功能更强大等 ,它们获得较多的生存好处和延续 , 留下了更多的有利基因 ,即由心理意识和行为差异决定选择结果 。心理意识改变主要取决于人的社 会活动及脑思维作用 ,包括工具等改进对心理作用及相互作用 。心理意识差异作用于行为 、工具和文化等 ,导致不同个体 、群体生存条件或生存环境差异 ,以及对人的结构 (基因 )差异选择作用 ,逐渐地改变人体结构 ,即出现 “心理意识 工具等 生存条件 差异选择 ”,形成心理选择的作用机制 。很明显 , 自然选择以生物结构调整维持物种生存 ,而心理选择以工具 、文化改进和人 体适应性调整 ,实现生存的进步 ,两者的作用机制 、适应方向和
26、结果等完 全不同 。 事实上 ,在 “依靠工具 ”条件下 (即石器等工具出现后 ),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延续及人体改变已经不具 决定性作用 , 或自然环境改变不会改变人的选择 方向 , 它违背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则 ,即它不是自然选择 。 例如 ,无论环境如何改变 ,如在森林 、草原或高原等 ,人类都可以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而且 ,心理选择结果是一致的 ,也就是获得人类适应工具 、文化的结构 ,例如脑容量较大和完全直立等 。 这是造成人类唯一性的根本原因 (人只存在历史上的比较差异 )。 由此证明 ,人类进化是由心理意识主导的 、具有方向性的结构选择 ,自然选择不具有主导作用 。人类进化偏离了生物演
27、化的基本规律1,同样 ,自然选择对人的作用也发生改变 ,因为出现了以心理选择为主导的人类进化机制 。例如 ,人脑和直立等结构改变以心理选择 为主导 , 自然选择只产生了一般的适应某种特定 (局部 )环境的生物构造 ,如人体肤色差异或人种差异等 ,它并没有改变人的主要特征 。 由此可见 ,人体结构 (基因 )选择虽然是以多种或混合的选择 方式完成 , 但主次分明 , 自然选择适用范围不包 括人的关键性或特征性结构 , 也就是人与工具结 合形成进步性的相关结构 ,如完全直立 、脑容量较大等 ,即自然选择不能产生人 。人类产生是另一种选择 :即工具意识突破及其带来的心理选择作用 。因此 , 人类进化
28、是物种生成的一种全新形式或例外 。 人类进化是以心理选择 (或自我选择 )取代自然选择的过程 ,或者是人体适应工具 、文化的功能增强 ,适应自然环境的功能减退的过程 。从发生意识突破和 “依靠工具 ”开始 ,人与工具结合产生的对人体选择的作用力 , 开始大于自然环境选择的作用力 ,出现由心理意识主导的选择 作用 ,人逐渐直立和脑容量增大等 。 而这些改变又增进心理选择作用力 ,减弱自然选择作用力 (因生存条件改善 ),不断地推动心理选择进程 。 例如人脑容量逐渐增大 , 从南方古猿 350400 mL, 到直立人7801 200 mL 和智人 9002 000 mL15,或出现完全直立 、体毛
29、消失等特征 。可见人类进化有不同的规则和作用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 ,在 150 年前华莱士已经意识到人类进化的 独特性 , 反对将自然选择适用于人类 (这也是当时和现今许多 学者的观点 )。 虽然华莱士不能解释人的进化机制 ,甚至以唯灵论解释或搪塞 ,这是不对的 ,但应该肯定他有先见之明 。3 人类进化的新模式人类进化的新模式是 : 人类发生意识突破和“依靠工具 ”(防卫等 ),出现以心理意识主导的人体结构 (基因 )选择 ,它以适应工具 、文化为方向 ,人逐渐直立和脑容量增大等 , 产生直立人和现代智人 。 简言之 ,工具意识突破产生了人 。比较以往以直立为特征的结构演化模式 ,人类进化新模
30、式具有合理性 。以往认为因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环境草原化 ),促使古猿下地行走 ,产生适应地面活动的直立等结构 ,逐渐产生了人 。 但这里不符合事实 :一般下地行走的灵长类动物 ,它们都是四足行走 。 例如狒狒能对抗草原上的狮子等 ,全靠四足行走等结构 , 又如大猩猩基本上是下地行走 ,仍然是攀援或 “半直立 ”等猿类结构 ,再如失去人类文化传承的 “狼孩 ”以四肢行走16。这些说明人体直立等并非是适应草原 等自然环境的生物结构 ,而是适应工具和文化的结构 ;在一些能够 “半直立 ”、比较适合使用工 具种类 ,如猿 、猴等 ,它们只有偶尔“使用工具 ”,而且工具差别并不大 ,说明这种工具行为是
31、长期存在的 、随环境和物种而改变的自然行为 (鸟类也有类似的行为 )。 也就是说 ,因为猿等不能 “依靠工具 ”,不需要增加 “使用工具 ”,也就不能走向完全直立等 。 因此人类发生工具和直立等改变 ,关键点在 “依靠工具 ”上 ,而不是随之而来的结构等改变 。 从心理学角度 ,脑意识产生于对事物的认识 ,与环境或机遇作用相关 ,具有突发性 。 “依靠工具 ”具有生存或适应上的进步性 ,它因获得未来好处而固定 ,人与工具不再分离 ,并带来全新的改变 。例如心理选择造成人体直立等 ,人与工具 、文化结合形成不可分的整体 ,产生方向性和进步性 。 又如人类工具从石块到简陋石器 、精制石器等 ,以及
32、现代工具不断的进步 。 可见新模式以工具突破 、心理选择及进步性等为 基本构成 ,具有合理性 。 笔者曾假设古猿突破的情形 :在布满石块的地带中经常出没某种猎物 ,某种古猿开始使用石块捕食17,即以古猿结构等为基础 ,某种古猿 (人类祖先 )与偶然环境机遇作用 ,出现 “依靠工具 ”防卫等意识和行为 ,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新模式证实人的独特性 。 人与猿虽然有着共同的祖先 , 但人类在心理意识上突破或 “断开 ”,发生进化或性质改变 。 例如猿依存特定环境的属性在人消失了 (或人发生了环境关系性质改变 ),如直立人生存在热带雨林或 北方草原等 , 现代人分布于全球 ;又如人与工具 、文化结合形
33、成进化方向性或目的性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再如在脑和直立等结构 (基因 )改变上出现心理选择 ,产生人类唯一性 , 它违背自然选择原 则或生物演化的基本规律 。 这些都是 “断开 ”后出现的性质改变 。 因此 ,人既有生物结构的连续性 ,又有独有的进 步性 ,形成人的 “双重性 ”,以及新属性和新特征 ,例如人类结构上完全直立等 、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 、发达的语言和文化等 。 这些都离不开新模式的 “断开 ”机制和 “双重性 ”作用 ,正是它使人类独自前行 。反过来 ,由人类独特性也验证了新模式 。建立人类进化的新模式 , 人与猿呈现出明确界线和划断 :即以 “依靠工具 ”(石器出现 )为分
34、界线或转折点 。 无论是由 “演化 ”到 “进化 ”的性质改变1,还是在人体结构上以心理选择为主导 ,都是从这一转折点开始 。 新模式纠正以一般物种产生方式套用人类 ,在哲学和人类学等方面 ,对正确认识人类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随着人类进化 ,人与猿差别在不断地扩大 , 人成了唯一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种 , 而黑猩猩仍然是依存于某种特定环境 、由自然选择原则支配的猿 。事实就是最好的验证 ,新模式在生物世界中绝无仅有 ,它印证了人的过去 、现在 ,以及将解释人类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1 刘小明 .生物演化基本规律与人类进化独特性 (1).生物学通报 ,2015,50(5):4.2 刘小明 .
35、生物演化基本规律与人类进化独特性 (2).生物学通报 ,2015,50(6):1.3 刘小明 . 由环境关系揭示物种演化与人类进化性质及进步实质 .生物学通报 ,2011,46(9):1.4 吴汝康 .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 .人类学学报 ,1995,14(4):285.5 尚玉昌 .动物使用工具 .生物学通报 ,2001,36(4):7.6 达尔文 .人的由来 .潘光旦 ,胡寿文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98.7 Wallace A R Sir charles lyell on geological climates and theorigin of speciesQuart
36、erly Review,1869:391.8 高申春 .进化论心理学思想的人类学哲学批判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10(2):113.9 卡西尔 .人论 .甘阳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26.10 达尔文 .物种源始 .李虎 ,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49.11 刘小明 .由演化不均衡性阐明中间过渡种缺失和大灭绝规模 .生物学通报 ,2012,47(2):1.12 刘小明 . 新生代大型哺乳动物地理分布和演替模式 . 生物学通报 ,2011,46(1):5.13 刘小明 .由环境变化和生殖力响应规律揭示大型动物灭绝的必然性 .生物学通报 ,2009,44(10):1.14 迈尔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徐长晟 ,译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404.15 吴新智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自然杂志 ,2010,32(2):63.16 周国兴 .狼孩的启示 .化石 ,1977(4):16.17 刘小明 . 生物演化理论十大误区 :由大型动物演化规律挑战达尔文进化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68.